南京传统民居入门(四)砖瓦石作
本人非建筑专业,只凭自己所见所读而写,倘有错谬之处切盼海涵,诸君达人多加指正!
图片未标注作者即为自摄。
本文涉及地区为南京城区及江宁等地近郊。高淳为徽派建筑区,不在此列。洋房亦不列入。
一、布局结构 见:http://www.douban.com/note/248203996/
二、梁架等大木作 见: http://www.douban.com/note/248327836/
三、门窗等小木作装修 见 http://www.douban.com/note/248525465/
四、砖瓦石作
1.砖墙
南京民居采用青砖墙砌墙。
下碱(墙基部分)常用石砌三层以上,高近一米,石质多为近郊之白色石灰石,亦有用火山岩者。
图1.1 江宁后梅 火山岩墙基
也有用席纹砌法,又称实滚芦菲片者砌墙基,青砖横竖砌成交错的方盒子:
图1.2 殷高巷刘芝田故居 席纹砌
图1.3 江宁西许
也有平砌墙基者,一般平砌的墙基较为低矮。
对于一些较低的单层建筑,墙基以上就是用空斗砌法砌墙了。而一些较高的建筑,墙的下半身是用平砌法,全部顺砖,或者也用席纹砌,或者席纹砌再加平砌。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也和建筑的质量有关系,因为实砌用砖量显著增大。
图1.3 江宁 孙家边
图1.4 江宁周岗
南京的传统空斗砌法,每层之间必有眠砖(平放的砖)隔开,斗砌砖内部填土。上下两层错开砖缝。
图1.5 江宁西许
但。例外之处是,在墙身开门处,及墙体转角处,可能整片转为更为高级的平砌:
1.6 江宁佘村潘氏大宅
屋角有时候会砌成凹角:
图1.7 江宁前梅
墙上常有有铆钉打入墙内的铁质梭状件(本地称铁扒子,外地称铁扒锔、铁剪刀)来固定。偶见异形如带钩子的和剪刀形:
图1.8 江宁南窑村 铁剪刀
房屋山墙可能是人字形,也可能是五山、三山屏风马头墙,偶见独山屏风墙(但据说老照片中独山屏风墙数量不小)
1.9 江宁佘村潘氏宗祠
独山屏风就是人字山墙近屋脊处立一屏:
图1.10 绒庄街
不论是墙顶见天之山墙、围墙,或是檐下之墙,墙头多用砌一层质量较好的水磨砖。又是水磨砖单独抹白灰面。
马头墙的做法,是在其上再布一层砖略略 挑出,用灰泥堆出屋脊两坡形状,再覆瓦作屋脊。但不做出檐,也不起翘:
图1.11 江宁佘村潘氏宗祠
图1.12 西湖里
至于清水墙面还是混水墙面的问题,在南京民居当为兼有,但似乎郊外的清水墙面更多一些。较好的清水墙面,砖之间用白灰勾丝缝。而混水墙面则是整面抹白。外墙保留清水墙面,而内部抹白的做法也很多见。
另举例外情形。偶见墙基砖石混杂者。又偶见平砌加一皮全立砌,称为“万卷书墙”者,建筑质量多不高,或可视为废料利用。
图1.13 甘露巷某宅 两个现象都出现了
2.屋面布瓦及屋脊作法
民居率用青黑色板瓦,本地称小瓦。布瓦同外地并无不同,檐口部分用勾头滴水。勾头多为扇形,而滴水则可能为扇形可能为桃形,两者都烧制出各种浮雕图案:
2.1 江宁南窑村
2.2 殷高巷刘芝田故居
屋脊为瓦片立起叠压而成的平脊。中间或有几块瓦片拼成三叶草或金钱形状,目的不仅是装饰,还是用推力压紧屋脊瓦片。
图2.3 江宁湖熟姚东后街
3.地面
地面分砖石质。
石质多在天井内的甬路。
图3.1 江宁湖熟
砖地分室内室外。室外多为立砌碎砖,虽然粗糙但是雨天不易打滑,庭院和路径都可以使用。而讲究的庭院,在甬路铺地砖或石板,也可以满铺地砖。
室内传统也铺地砖,讲究的会用钵垫高做成架空防潮层,故有通气孔:
图3.2 大辉复巷沈家大院
也有一些是民国时期做的“司门汀”水泥地面或者是水磨石子,有各种图案,但是和传统已经没关系了。
4.门、门头(门罩)、轿子门
和长江中下游其他地方的民居一样,南京民居用砖石砌门框。很多门两侧是普通平砌砖,但是门楣用水磨砖或者石过梁;更讲究的两侧都用水磨砖甚至石雕,即为轿子门(本地访问得到名称)。
图4.1 江宁解溪
前面提到过,开门处周围可能全部改为平砌。
图4.2 江宁郭村
门两侧顶上近门楣处,有雀替式样的两块挂牙,可能是叠砖出挑,有时比较讲究,有砖雕或石雕图案。
图4.3 窑湾某宅
除了4.1那样最简单的门,较为讲究的门多做出一个门头,形似小屋檐。最简单的纯粹是砖瓦叠出,并没有真正的屋檐,仅有简单的雕花。
4.4 江宁南窑
4.5 泰仓巷
更高级的,则是用水磨砖砌带多层枋的门头,并在门框两边做成垂花。甚至有雕花、字牌。多层枋的门头,墙内会埋入木梁。
4.6 绫庄巷
4.7 江宁杨柳村
注意这种门头和苏州门楼的区别是,南京的门楼从不高过墙头,而苏州可能高过;苏州门楼可能做椽出飞檐,而南京基本上不出。
更高等级的是轿子门,门侧为水磨砖甚至满雕石板,宽度大于一般的门,而宽出部分约略等于门板宽度。有繁复的门头,还有门框下方甚至也有石雕,屋檐下往往做椽,但是顶端仍然不高过墙头。最讲究的有双层,内部做门洞可以插上门闩防盗,故此一些书上称为石库门。叫轿子门可能因为其在轿厅之后墙,主人在正厅可以欣赏精美的雕花。
4.8 大辉复巷沈家大院
4.9 江宁龙都
4.10 江宁杨柳村
4.11 殷高巷刘芝田故居
4.12 江宁佘村
另有一些门厅,做成三面屏门,都用水磨砖磨砖对缝,非常工整:
4.13 大辉复巷甘青宁会馆
4.14 高岗里魏家骅故居
南京民居砖雕最精致的部分即为各式各样的门头和轿子门。可参见本人自摄之总结相册: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74295199/
5.杂项
猫狗洞,是有爱的南京居民提供给喵星人汪星人回家的路,都是在门口一侧,做一个尺高的小券门:
5.1 江宁佘村
气窗,开在高处,瓦拼石件均有,六角形孔较多,圆孔也有,有些甚至做小瓦檐。
5.2 江宁王墅
拴马环,出现在一些民居的墙身,均为石质,像一个圆洞上面有一个把手的形状,用来拴牲口。
5.3 红梅巷
图片未标注作者即为自摄。
本文涉及地区为南京城区及江宁等地近郊。高淳为徽派建筑区,不在此列。洋房亦不列入。
一、布局结构 见:http://www.douban.com/note/248203996/
二、梁架等大木作 见: http://www.douban.com/note/248327836/
三、门窗等小木作装修 见 http://www.douban.com/note/248525465/
四、砖瓦石作
1.砖墙
南京民居采用青砖墙砌墙。
下碱(墙基部分)常用石砌三层以上,高近一米,石质多为近郊之白色石灰石,亦有用火山岩者。
![]() |
图1.1 江宁后梅 火山岩墙基
也有用席纹砌法,又称实滚芦菲片者砌墙基,青砖横竖砌成交错的方盒子:
![]() |
图1.2 殷高巷刘芝田故居 席纹砌
![]() |
图1.3 江宁西许
也有平砌墙基者,一般平砌的墙基较为低矮。
对于一些较低的单层建筑,墙基以上就是用空斗砌法砌墙了。而一些较高的建筑,墙的下半身是用平砌法,全部顺砖,或者也用席纹砌,或者席纹砌再加平砌。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也和建筑的质量有关系,因为实砌用砖量显著增大。
![]() |
图1.3 江宁 孙家边
![]() |
图1.4 江宁周岗
南京的传统空斗砌法,每层之间必有眠砖(平放的砖)隔开,斗砌砖内部填土。上下两层错开砖缝。
![]() |
图1.5 江宁西许
但。例外之处是,在墙身开门处,及墙体转角处,可能整片转为更为高级的平砌:
![]() |
1.6 江宁佘村潘氏大宅
屋角有时候会砌成凹角:
![]() |
图1.7 江宁前梅
墙上常有有铆钉打入墙内的铁质梭状件(本地称铁扒子,外地称铁扒锔、铁剪刀)来固定。偶见异形如带钩子的和剪刀形:
![]() |
图1.8 江宁南窑村 铁剪刀
房屋山墙可能是人字形,也可能是五山、三山屏风马头墙,偶见独山屏风墙(但据说老照片中独山屏风墙数量不小)
![]() |
1.9 江宁佘村潘氏宗祠
独山屏风就是人字山墙近屋脊处立一屏:
![]() |
图1.10 绒庄街
不论是墙顶见天之山墙、围墙,或是檐下之墙,墙头多用砌一层质量较好的水磨砖。又是水磨砖单独抹白灰面。
马头墙的做法,是在其上再布一层砖略略 挑出,用灰泥堆出屋脊两坡形状,再覆瓦作屋脊。但不做出檐,也不起翘:
![]() |
图1.11 江宁佘村潘氏宗祠
![]() |
图1.12 西湖里
至于清水墙面还是混水墙面的问题,在南京民居当为兼有,但似乎郊外的清水墙面更多一些。较好的清水墙面,砖之间用白灰勾丝缝。而混水墙面则是整面抹白。外墙保留清水墙面,而内部抹白的做法也很多见。
另举例外情形。偶见墙基砖石混杂者。又偶见平砌加一皮全立砌,称为“万卷书墙”者,建筑质量多不高,或可视为废料利用。
![]() |
图1.13 甘露巷某宅 两个现象都出现了
2.屋面布瓦及屋脊作法
民居率用青黑色板瓦,本地称小瓦。布瓦同外地并无不同,檐口部分用勾头滴水。勾头多为扇形,而滴水则可能为扇形可能为桃形,两者都烧制出各种浮雕图案:
![]() |
2.1 江宁南窑村
![]() |
2.2 殷高巷刘芝田故居
屋脊为瓦片立起叠压而成的平脊。中间或有几块瓦片拼成三叶草或金钱形状,目的不仅是装饰,还是用推力压紧屋脊瓦片。
![]() |
图2.3 江宁湖熟姚东后街
3.地面
地面分砖石质。
石质多在天井内的甬路。
![]() |
图3.1 江宁湖熟
砖地分室内室外。室外多为立砌碎砖,虽然粗糙但是雨天不易打滑,庭院和路径都可以使用。而讲究的庭院,在甬路铺地砖或石板,也可以满铺地砖。
室内传统也铺地砖,讲究的会用钵垫高做成架空防潮层,故有通气孔:
![]() |
图3.2 大辉复巷沈家大院
也有一些是民国时期做的“司门汀”水泥地面或者是水磨石子,有各种图案,但是和传统已经没关系了。
4.门、门头(门罩)、轿子门
和长江中下游其他地方的民居一样,南京民居用砖石砌门框。很多门两侧是普通平砌砖,但是门楣用水磨砖或者石过梁;更讲究的两侧都用水磨砖甚至石雕,即为轿子门(本地访问得到名称)。
![]() |
图4.1 江宁解溪
前面提到过,开门处周围可能全部改为平砌。
![]() |
图4.2 江宁郭村
门两侧顶上近门楣处,有雀替式样的两块挂牙,可能是叠砖出挑,有时比较讲究,有砖雕或石雕图案。
![]() |
图4.3 窑湾某宅
除了4.1那样最简单的门,较为讲究的门多做出一个门头,形似小屋檐。最简单的纯粹是砖瓦叠出,并没有真正的屋檐,仅有简单的雕花。
![]() |
4.4 江宁南窑
![]() |
4.5 泰仓巷
更高级的,则是用水磨砖砌带多层枋的门头,并在门框两边做成垂花。甚至有雕花、字牌。多层枋的门头,墙内会埋入木梁。
![]() |
4.6 绫庄巷
![]() |
4.7 江宁杨柳村
注意这种门头和苏州门楼的区别是,南京的门楼从不高过墙头,而苏州可能高过;苏州门楼可能做椽出飞檐,而南京基本上不出。
更高等级的是轿子门,门侧为水磨砖甚至满雕石板,宽度大于一般的门,而宽出部分约略等于门板宽度。有繁复的门头,还有门框下方甚至也有石雕,屋檐下往往做椽,但是顶端仍然不高过墙头。最讲究的有双层,内部做门洞可以插上门闩防盗,故此一些书上称为石库门。叫轿子门可能因为其在轿厅之后墙,主人在正厅可以欣赏精美的雕花。
![]() |
4.8 大辉复巷沈家大院
![]() |
4.9 江宁龙都
![]() |
4.10 江宁杨柳村
![]() |
4.11 殷高巷刘芝田故居
![]() |
4.12 江宁佘村
另有一些门厅,做成三面屏门,都用水磨砖磨砖对缝,非常工整:
![]() |
4.13 大辉复巷甘青宁会馆
![]() |
4.14 高岗里魏家骅故居
南京民居砖雕最精致的部分即为各式各样的门头和轿子门。可参见本人自摄之总结相册: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74295199/
5.杂项
猫狗洞,是有爱的南京居民提供给喵星人汪星人回家的路,都是在门口一侧,做一个尺高的小券门:
![]() |
5.1 江宁佘村
气窗,开在高处,瓦拼石件均有,六角形孔较多,圆孔也有,有些甚至做小瓦檐。
![]() |
5.2 江宁王墅
拴马环,出现在一些民居的墙身,均为石质,像一个圆洞上面有一个把手的形状,用来拴牲口。
![]() |
5.3 红梅巷
-
要跳舞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2-17 19:10:20
-
鬼脸蟹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4-26 21:46:31
-
YlevenChe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11-25 08:34:14
-
赵虎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10-03 21:53:16
-
食住嘢睇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5-04 20:20:09
-
wanz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4-22 09:34:45
-
王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4-22 09:30:59
-
风易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4 04:24:58
-
九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18:13:59
-
CHA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17:43:18
-
神经浪游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17:29:15
-
長園花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17:28:33
-
渔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17:02:13
-
nokia2100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07:19:59
-
贾非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02:17:45
-
无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00:18:07
-
ccmingdu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3:04:20
-
耶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2:59:18
-
蓝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2:50:20
-
智慧大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2: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