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天巡记·第一》——在蓄势中将神话真实
文/caesarphoenix
最近两三年我开始把拉拉、碎石的周天系列视为中国奇幻的最高作,鉴于我根本无力也无心考察市面上所有的奇幻小说,所以这个说法仅仅源自不相信有人会写的更好的主观臆断。
但我也不认为周天系列是完美无缺的,在阅读《天巡记·第一》中段和中后段时,也有些地方让人觉得略显罗嗦,本可以省去的人物反应依然写出,不似长于留白的小说倒更像事无巨细的剧本。另外还可以指出小说里有些段落是为整个系列或者说背景服务的,它们不时打断连贯紧张的剧情发展,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更加绚烂繁复的宏大格局。这些段落造成的停顿、空缺以及悬置既是一种吊胃口的技法,也是周天真正奥义的藏身之所。
很多人都会注意到周天的写作是非常电影化的,在《天巡记·第一》中,它采取了多线并进(即平行蒙太奇/交叉剪辑)的方式结构主要段落,天上是崔远帆、华夫人(司衡第十二使)的休铎号在“黑塔子”等恶劣天象下在昆仑诸峰间对决云中族的月影号,玉珠十三连峰下则有姜玉容、郁纱罗对决五画、巫御和苏钮对决“苏屠明灭”。这天上地下三条线相互交错相互关联,读者期待有时被满足有时被颠覆(比如期待又害怕苏钮追上姜玉容)。另外这三线是由一线生二线再生三线的,时间上有所错落,比如中段的“山中小屋遇见郁纱罗-大战苏钮石祟-找继绝果救虎晴”那场就是比较完整的。
(另外对场景(环境)的详细描写,对人物造型和声音的细致刻画,对悬念的延宕/后置在周天里都很突出。)
然而周天真正最突出的是什么?我认为是一种蓄势待发感,无论是《姑麓山合战》、《堰都城攻略》、《有苏化龙》还是这篇《天巡记·第一》,周天的每个故事都在进行一种蓄势,牵扯的势力越来越多、赌注的砝码越来越大、涉及的阴谋惊动天地,其中即使爆发一些激烈的场面,也给人一种山雨欲来前的小雨点、泰山将倾前的小碎石之感。但正是这些小雨点、小碎石,让人觉得背后的山雨、泰山是如此的真实。
而每一个完成的故事本身,比如讲述护送封神牌到昆仑山泮宫的《天巡记·第一》,实际上都是在为更大的图景蓄势。
在《天巡记·第一》中涉及的势力有镐京、八隅城、汨罗城、司衡、既苍城、大业城、泮宫、前商等等,讲述的背景(传奇)则涉及东皇太一(侍神族)、伏羲、黄帝、盘古大神、太岁神、鸣宫等。而“混沌”这一幽冥黄泉之物则隐身其后。
在一个神已经不存在时代,在一个属于大周的凡人世界里,作者巧妙的利用周公执政姬瞒(这一执天下权柄之人)的无双智慧,勾连起封建诸侯与昆仑仙人,法术通过和权力的对接,获得了一种历史存在感。
并在一次次微小的“神仙”与人的共同冒险中(如华夫人和崔远帆)、在提高人类技术(浮空舟)减低仙人法力的设定里,上三代的故事——乃至更久远的神话,被纳入了想象中的历史。
而这种蓄势大多是通过前文所说主线剧情中的停顿、空缺和悬置完成的。但有时仅是插空也不够,在《天巡记·第一》的开头作者用了全书七八分之一的篇幅开了一场会,天下大势基本交待其中。在这场大会中,作者着重写人,基本做到文戏胜武戏,如同美国那些对话超多的法庭/议会戏。
这些在故事进程中搭配剧情讲述的背景故事,使得周天成为一个真实/历史了的神话,或者说神话了的真实/历史。
而能做到这一点,恰恰说明拉拉是讲故事的一流高手。(《天巡记·第一》从空间上只是写一次从大周镐京前往西昆仑泮宫的旅行,却如此跌宕起伏、出人意料。)
附1:还是没忍住,放下了手头十几本纸书,读完了电子版的《天巡记·第一》,天巡记后面应该更加波澜壮阔吧,期望有一天周天能为更多人所认识(出个漫画版也很好呀)。电子版错别字貌似还有一些,正式出版时再多校对下吧。
附2:(剧透警告)虽然说故事里进行了多场景/多线切换,但依然是一种限制型视角,作者在里面做了好多伏笔,即使在故事结尾有些也没有揭示。比如苏钮是否回到记忆之池(那尊新的人型雕塑),姜玉容的真实身份,松郎子在西海之渊到底是被何人何物所伤(苏屠明灭吗),虎晴身上的六个血洞到底是姜玉容在梦中所伤还是自己所为或苏钮远程施法——如果求不到断继果他又会如何……
最近两三年我开始把拉拉、碎石的周天系列视为中国奇幻的最高作,鉴于我根本无力也无心考察市面上所有的奇幻小说,所以这个说法仅仅源自不相信有人会写的更好的主观臆断。
但我也不认为周天系列是完美无缺的,在阅读《天巡记·第一》中段和中后段时,也有些地方让人觉得略显罗嗦,本可以省去的人物反应依然写出,不似长于留白的小说倒更像事无巨细的剧本。另外还可以指出小说里有些段落是为整个系列或者说背景服务的,它们不时打断连贯紧张的剧情发展,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更加绚烂繁复的宏大格局。这些段落造成的停顿、空缺以及悬置既是一种吊胃口的技法,也是周天真正奥义的藏身之所。
很多人都会注意到周天的写作是非常电影化的,在《天巡记·第一》中,它采取了多线并进(即平行蒙太奇/交叉剪辑)的方式结构主要段落,天上是崔远帆、华夫人(司衡第十二使)的休铎号在“黑塔子”等恶劣天象下在昆仑诸峰间对决云中族的月影号,玉珠十三连峰下则有姜玉容、郁纱罗对决五画、巫御和苏钮对决“苏屠明灭”。这天上地下三条线相互交错相互关联,读者期待有时被满足有时被颠覆(比如期待又害怕苏钮追上姜玉容)。另外这三线是由一线生二线再生三线的,时间上有所错落,比如中段的“山中小屋遇见郁纱罗-大战苏钮石祟-找继绝果救虎晴”那场就是比较完整的。
(另外对场景(环境)的详细描写,对人物造型和声音的细致刻画,对悬念的延宕/后置在周天里都很突出。)
然而周天真正最突出的是什么?我认为是一种蓄势待发感,无论是《姑麓山合战》、《堰都城攻略》、《有苏化龙》还是这篇《天巡记·第一》,周天的每个故事都在进行一种蓄势,牵扯的势力越来越多、赌注的砝码越来越大、涉及的阴谋惊动天地,其中即使爆发一些激烈的场面,也给人一种山雨欲来前的小雨点、泰山将倾前的小碎石之感。但正是这些小雨点、小碎石,让人觉得背后的山雨、泰山是如此的真实。
而每一个完成的故事本身,比如讲述护送封神牌到昆仑山泮宫的《天巡记·第一》,实际上都是在为更大的图景蓄势。
在《天巡记·第一》中涉及的势力有镐京、八隅城、汨罗城、司衡、既苍城、大业城、泮宫、前商等等,讲述的背景(传奇)则涉及东皇太一(侍神族)、伏羲、黄帝、盘古大神、太岁神、鸣宫等。而“混沌”这一幽冥黄泉之物则隐身其后。
在一个神已经不存在时代,在一个属于大周的凡人世界里,作者巧妙的利用周公执政姬瞒(这一执天下权柄之人)的无双智慧,勾连起封建诸侯与昆仑仙人,法术通过和权力的对接,获得了一种历史存在感。
并在一次次微小的“神仙”与人的共同冒险中(如华夫人和崔远帆)、在提高人类技术(浮空舟)减低仙人法力的设定里,上三代的故事——乃至更久远的神话,被纳入了想象中的历史。
而这种蓄势大多是通过前文所说主线剧情中的停顿、空缺和悬置完成的。但有时仅是插空也不够,在《天巡记·第一》的开头作者用了全书七八分之一的篇幅开了一场会,天下大势基本交待其中。在这场大会中,作者着重写人,基本做到文戏胜武戏,如同美国那些对话超多的法庭/议会戏。
这些在故事进程中搭配剧情讲述的背景故事,使得周天成为一个真实/历史了的神话,或者说神话了的真实/历史。
而能做到这一点,恰恰说明拉拉是讲故事的一流高手。(《天巡记·第一》从空间上只是写一次从大周镐京前往西昆仑泮宫的旅行,却如此跌宕起伏、出人意料。)
附1:还是没忍住,放下了手头十几本纸书,读完了电子版的《天巡记·第一》,天巡记后面应该更加波澜壮阔吧,期望有一天周天能为更多人所认识(出个漫画版也很好呀)。电子版错别字貌似还有一些,正式出版时再多校对下吧。
附2:(剧透警告)虽然说故事里进行了多场景/多线切换,但依然是一种限制型视角,作者在里面做了好多伏笔,即使在故事结尾有些也没有揭示。比如苏钮是否回到记忆之池(那尊新的人型雕塑),姜玉容的真实身份,松郎子在西海之渊到底是被何人何物所伤(苏屠明灭吗),虎晴身上的六个血洞到底是姜玉容在梦中所伤还是自己所为或苏钮远程施法——如果求不到断继果他又会如何……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