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白塔
![]() |
![]() |
蓟县白塔寺始建于辽代青宁四年,位于独乐寺南面300米左右。
![]() |
从独乐寺观音阁平坐南眺可见白塔,独乐寺山门与观音阁同处一条南北中轴线。
![]() |
塔高30.6米,平面呈八角形,高大的花岗石彻台基之上立砖雕须弥座,由下而上集楼阁式,密檐式与覆钵式造型于一体,上接十三相轮与塔刹。
融汉式建筑与印度艺术风格为一体,设计巧妙,造型奇特,是我国七大白塔之一。
白塔上的装饰最华丽之处莫过于台基上的砖雕须弥座,下面为8个面的须弥座装饰
![]() |
![]() |
![]() |
![]() |
![]() |
![]() |
![]() |
![]() |
柱身束腰处每面用砖彻出3个壶门,壶门内坐伎乐飞天,舞伎高髻长裙,翩翩起舞;乐伎手持各种乐器,笛筝齐奏;一周24个壶门中塑造了25身飞天(唯南面中央壶门内端坐两身飞天)
壶门两侧还塑造了各色供养人16名,有手托鲜花果盘,有随音乐伴奏起舞;从服饰造型上,胡汉均有,共同组成礼佛场面。
8个转角处置金刚力士角神共同抬起束腰第二层——仿木结构斗拱砖雕,斗拱雄大,转角设斜拱。
上坊为砖彻栏杆结构,整体以砖雕仿木结构,华板饰万字纹
![]() |
壶门外伴奏起舞的供养人面相服饰有明显西域胡人特征
![]() |
汉式供养人。
另有少数民族服饰及妇女装束供养人造型, 造型富于变化,对当时的文化习俗研究提供诸多参考。
![]() |
金刚角神
![]() |
正南面一层楼阁式塔身,门楣上端两侧各有一身飞天驾云而下
塔身南面设门,内置佛龛;东、西、北三面设砖雕假门;四个侧面凸雕碑形,上书四句佛偈语,东南面: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西南面: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西北面: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东北面: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八个转角处作象征释迦牟尼“八大成就”的八座砖雕功德塔。塔身上出三层砖檐,檐角系铜铎。檐上置塔座承覆钵形圆肚、十三天和铜刹。素有"金峰平挂西天月,玉柱直擎北塞云"之誉。
![]() |
二三两层为密檐式结构,略有收分,檐角悬挂惊鸟铃。其上彻覆钵式喇嘛塔,延塔身一周饰16朵悬鱼山花。
而上层层叠涩接十三相轮与塔刹
![]() |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