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学习笔记20121128
讲座8
精彩的部分:学习佛陀治学的方法。
1)佛陀教导如何对待“传统”。
2)佛陀教导如何“相信”;
感想:瑜伽经和吠陀经虽然形成在佛陀之前,但是不究竟,所以也是佛陀所说的外道;现代人修习的瑜伽,是身体的瑜伽,是为了成就身体的健康。
1. 所以佛陀答,大家有疑是当然(怀疑是对的),有十种东西不值得相信(噶那吗原则):
1)勿信听来的,道听途说;
2)勿信传说,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3)勿信一说:以自己主观意志评判,声称只有这样才是真的;
4)勿信与某种教法系统相合的经藏:特指当时外道的传承,当时佛陀还没有经藏,只有吠陀经等。比如:看相之类,似乎怎样都有道理,什么都能解释,也有精细完整的教法系统,但与实际无关。佛陀教法不是为了让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都知道,而是为了自身的修习;
5)勿信寻思者:真实义是不能通过简单推测,而是要反复的客观求证,佛陀的教法是讲道理的,经得起分析思考,而现在很多研究人文的人特别讲究悟性,无道理可言,不行。eg.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6)勿信用逻辑推理者(基于理趣者):虽然推理过程是对的,但是推理前提可能是错的,那么就全错了。当时印度外道的逻辑推理都很厉害;
7)勿信完全看外表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8)勿信自己感觉好的:主观意志,跳跃式地领悟,哪怕这种理解来得似乎很殊胜,都不要相信。因为这种恍然大悟不以事实为基础,常常是业的表现,要经过检验;
9)勿信从外形上看可能如此的:推测,似有可能而信以为真;
10)勿信教法:佛陀教导人的东西是为了教会我们认识烦恼,佛陀会把基本的原则告诉我们,我们自己在学会原则后用于自己的生活,我们和佛陀都有各自的因缘。这意味着我们学习教法要有自信,明白核心教法,具体的环境,独立的思考,但是不能迷信。eg.偏袒右肩,原则是在尊敬,恭敬,而不是外形;
2. 噶那吗原则告知了什么是错的,要知道什么是对的,要通过自己的修行和实践去“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高标准)。要想认识哪些法是不善法,直接开始修行,eg.通过实际的观察来认识“贪”的危害,贪心之人被贪俘获,做杀盗淫妄之事,对自己无好处——实践。
4. 关于“传统”:佛陀是个平和尊重别人的人,但是即使如此,有德为上,不能盲信传统。有一次有个老婆罗门对此还是不满意,问佛陀:这个乔达摩才修行这么久你为什么不尊重我?佛陀问他,你知道如何熄灭烦恼吗?你的师傅知道吗?你师傅的师傅知道吗?知道七代,老婆罗门仍说不知道,佛陀说,你这就像瞎子一样一代代传下来,但是却没大用处。在佛陀教法流传下来的同时,外道的教法也流传下来,甚至比释迦佛流传更长久,但并不是说它就是真的。
精彩的部分:学习佛陀治学的方法。
1)佛陀教导如何对待“传统”。
2)佛陀教导如何“相信”;
感想:瑜伽经和吠陀经虽然形成在佛陀之前,但是不究竟,所以也是佛陀所说的外道;现代人修习的瑜伽,是身体的瑜伽,是为了成就身体的健康。
1. 所以佛陀答,大家有疑是当然(怀疑是对的),有十种东西不值得相信(噶那吗原则):
1)勿信听来的,道听途说;
2)勿信传说,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3)勿信一说:以自己主观意志评判,声称只有这样才是真的;
4)勿信与某种教法系统相合的经藏:特指当时外道的传承,当时佛陀还没有经藏,只有吠陀经等。比如:看相之类,似乎怎样都有道理,什么都能解释,也有精细完整的教法系统,但与实际无关。佛陀教法不是为了让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都知道,而是为了自身的修习;
5)勿信寻思者:真实义是不能通过简单推测,而是要反复的客观求证,佛陀的教法是讲道理的,经得起分析思考,而现在很多研究人文的人特别讲究悟性,无道理可言,不行。eg.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6)勿信用逻辑推理者(基于理趣者):虽然推理过程是对的,但是推理前提可能是错的,那么就全错了。当时印度外道的逻辑推理都很厉害;
7)勿信完全看外表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8)勿信自己感觉好的:主观意志,跳跃式地领悟,哪怕这种理解来得似乎很殊胜,都不要相信。因为这种恍然大悟不以事实为基础,常常是业的表现,要经过检验;
9)勿信从外形上看可能如此的:推测,似有可能而信以为真;
10)勿信教法:佛陀教导人的东西是为了教会我们认识烦恼,佛陀会把基本的原则告诉我们,我们自己在学会原则后用于自己的生活,我们和佛陀都有各自的因缘。这意味着我们学习教法要有自信,明白核心教法,具体的环境,独立的思考,但是不能迷信。eg.偏袒右肩,原则是在尊敬,恭敬,而不是外形;
2. 噶那吗原则告知了什么是错的,要知道什么是对的,要通过自己的修行和实践去“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高标准)。要想认识哪些法是不善法,直接开始修行,eg.通过实际的观察来认识“贪”的危害,贪心之人被贪俘获,做杀盗淫妄之事,对自己无好处——实践。
4. 关于“传统”:佛陀是个平和尊重别人的人,但是即使如此,有德为上,不能盲信传统。有一次有个老婆罗门对此还是不满意,问佛陀:这个乔达摩才修行这么久你为什么不尊重我?佛陀问他,你知道如何熄灭烦恼吗?你的师傅知道吗?你师傅的师傅知道吗?知道七代,老婆罗门仍说不知道,佛陀说,你这就像瞎子一样一代代传下来,但是却没大用处。在佛陀教法流传下来的同时,外道的教法也流传下来,甚至比释迦佛流传更长久,但并不是说它就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