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心灵(实际上是一个拐弯抹角的访谈计划,戳结尾处)
在华盛顿和三位久违的朋友吃饭,我们四个人坐定之后,纷纷把手机掏出来,摆在桌上,猛然发现竟全都是iPhone,于是相视而笑,慨叹自己被品牌俘虏。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抗议苹果公司”的广告:一杯标价5美元的咖啡下面写着“coffee”,另一杯15美元的咖啡下面写着“iCoffee”,然后广告下面写着一句话:别做iDiot。
同样有趣的是,一位朋友给我讲述了前几天电视上播放的一则阴险的采访。外景主持人游走在纽约街头,询问来往路人对于iPhone 5 的体验,实际上,她手捧着的体验机,就是一部普通的iPhone 4s。
路人的回答让人捧腹:这个“iPhone 5” 好太多了;它更薄了;速度快太多了……竟然有一位路人掏出自己的4s,用双手掂量着两部手机说:新一代的iPhone轻好多啊!另一个人则坚决表示:我有4s了,但我还是会买这部新手机。
没错,几乎每一种新技术的诞生,都会被广告上称为“跨时代”的产品。往往,即使人们并不会因为这项技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购买后都不会使用这项新功能,他们也会趋之若鹜。我读到过一句弗洛伊德的名言,印象颇深:人们购买商品的行为,往往是对于欲望的替代性补偿。
这句话说的太过艰涩,于是美国公共关系之父Bernays在他的书中解释道:你买一辆汽车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个车子多么好,也明白步行其实更有助于你的健康,你掏出钱,也许是因为你喜欢的明星也开这辆车,或者因为你的邻居不相信你能负担的起这辆车。
后现代主义者们相信,我们的消费行为并非对于产品本身的占有,而是对于产品符号的占有。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款鞋子被贴上了阿迪的标志,你的感觉一定比它贴上阿迪王的标志好很多。反过来说,一个好的品牌,并不在于它能做什么,而在于它表达了什么。农夫山泉并不一定比乐百氏更加“有点甜”,海飞丝也并不一定比飘柔更能“去头屑”。
恍惚间回到iPhone的例子,我也觉得奇妙。上周我去旁听了一门课程,课堂上教授说:现在的人们真想有一部手机,能帮他做所有事情。如果有一件事情做不了,他们就对这个手机产生失望。
但智能手机真的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了么?也许是的。但也许还存在另外一种视角。有一个美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做《浅薄》,他认为技术不仅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还在改变我们的大脑和心灵。如同我自己,在手机上装载了QQ、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我发现自己的生活在被“肢解”,每日起床、上路、等车的时候,都会刷开各个应用程序 。
我觉得自己难以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很长时间,我的生活在不同频道中再被肆意切换。这也需要责备我自己的散漫,但如果我可以为自己开脱,我相信拥有类似感受的人不在少数,国外的研究发现,我们的attention span在不断缩短,柏拉图所崇尚的deep reading,也几乎被摧毁殆尽。没有什么人还会去阅读《战争与和平》,因为它太长,又无趣。
有一位学者写过一本书,叫做《高科技无产阶级的形成》。作者在其中举了很有趣的例子,我们觉得家用电器给我们的生活节省了很多时间,但是我们为这些新技术同样付出了其他时间,我们要学习使用它,防止孩子碰到它。并且,当这件新产品坏掉的时候,我们就像鸦片吸食者一样,顿觉浑身不适。比如我在回忆一个有趣的平常经历,我去三里屯的apple店修电脑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要等三到五天的时间,我脱口而出的反应是:那这几天我怎么办?
我说的太多了。与其用一种视角殖民另一种视角,我的写作可能更希望做的是,提供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结尾处来了)
写下这些文字,源于我在准备自己的第二本书,同时也是自己的博士论文。这本书的主题是“互联网中的人类心灵”。我有一个倔强的想法,谁说学术研究偏要晦涩难懂?
我从图书馆抱来一摞摞的研究著作,在网络上下载了一篇篇的学术论文。除此之外,我更希望关掉电脑,和不同的人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
于是算作这篇东西的题外话。如果你愿意:或者讲述你和你身边的人在互联网中的经历和感受;或者表达你对于互联网的观点;或者你只是想找个人吐槽,希望找个人交流互联网中的事情。
我准备好了问题,同样,我准备好了接受你的提问,虽然我人微言轻,只求知无不言。作为微不足道的感谢,我希望在旅行的路上,给你寄去一张明信片,无论你在哪里。
如果你不介意,可以和我联系(豆油或者Email: chenyu.ruc@gmail.com)。访谈可以通过电话、qq、邮件或者你愿意接受的方式。当然,如果你人在华盛顿,我来请你喝杯咖啡吧。
祝你愉快。谢谢。
mlln
同样有趣的是,一位朋友给我讲述了前几天电视上播放的一则阴险的采访。外景主持人游走在纽约街头,询问来往路人对于iPhone 5 的体验,实际上,她手捧着的体验机,就是一部普通的iPhone 4s。
路人的回答让人捧腹:这个“iPhone 5” 好太多了;它更薄了;速度快太多了……竟然有一位路人掏出自己的4s,用双手掂量着两部手机说:新一代的iPhone轻好多啊!另一个人则坚决表示:我有4s了,但我还是会买这部新手机。
没错,几乎每一种新技术的诞生,都会被广告上称为“跨时代”的产品。往往,即使人们并不会因为这项技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购买后都不会使用这项新功能,他们也会趋之若鹜。我读到过一句弗洛伊德的名言,印象颇深:人们购买商品的行为,往往是对于欲望的替代性补偿。
这句话说的太过艰涩,于是美国公共关系之父Bernays在他的书中解释道:你买一辆汽车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个车子多么好,也明白步行其实更有助于你的健康,你掏出钱,也许是因为你喜欢的明星也开这辆车,或者因为你的邻居不相信你能负担的起这辆车。
后现代主义者们相信,我们的消费行为并非对于产品本身的占有,而是对于产品符号的占有。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款鞋子被贴上了阿迪的标志,你的感觉一定比它贴上阿迪王的标志好很多。反过来说,一个好的品牌,并不在于它能做什么,而在于它表达了什么。农夫山泉并不一定比乐百氏更加“有点甜”,海飞丝也并不一定比飘柔更能“去头屑”。
恍惚间回到iPhone的例子,我也觉得奇妙。上周我去旁听了一门课程,课堂上教授说:现在的人们真想有一部手机,能帮他做所有事情。如果有一件事情做不了,他们就对这个手机产生失望。
但智能手机真的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了么?也许是的。但也许还存在另外一种视角。有一个美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做《浅薄》,他认为技术不仅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还在改变我们的大脑和心灵。如同我自己,在手机上装载了QQ、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我发现自己的生活在被“肢解”,每日起床、上路、等车的时候,都会刷开各个应用程序 。
我觉得自己难以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很长时间,我的生活在不同频道中再被肆意切换。这也需要责备我自己的散漫,但如果我可以为自己开脱,我相信拥有类似感受的人不在少数,国外的研究发现,我们的attention span在不断缩短,柏拉图所崇尚的deep reading,也几乎被摧毁殆尽。没有什么人还会去阅读《战争与和平》,因为它太长,又无趣。
有一位学者写过一本书,叫做《高科技无产阶级的形成》。作者在其中举了很有趣的例子,我们觉得家用电器给我们的生活节省了很多时间,但是我们为这些新技术同样付出了其他时间,我们要学习使用它,防止孩子碰到它。并且,当这件新产品坏掉的时候,我们就像鸦片吸食者一样,顿觉浑身不适。比如我在回忆一个有趣的平常经历,我去三里屯的apple店修电脑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要等三到五天的时间,我脱口而出的反应是:那这几天我怎么办?
我说的太多了。与其用一种视角殖民另一种视角,我的写作可能更希望做的是,提供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结尾处来了)
写下这些文字,源于我在准备自己的第二本书,同时也是自己的博士论文。这本书的主题是“互联网中的人类心灵”。我有一个倔强的想法,谁说学术研究偏要晦涩难懂?
我从图书馆抱来一摞摞的研究著作,在网络上下载了一篇篇的学术论文。除此之外,我更希望关掉电脑,和不同的人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
于是算作这篇东西的题外话。如果你愿意:或者讲述你和你身边的人在互联网中的经历和感受;或者表达你对于互联网的观点;或者你只是想找个人吐槽,希望找个人交流互联网中的事情。
我准备好了问题,同样,我准备好了接受你的提问,虽然我人微言轻,只求知无不言。作为微不足道的感谢,我希望在旅行的路上,给你寄去一张明信片,无论你在哪里。
如果你不介意,可以和我联系(豆油或者Email: chenyu.ruc@gmail.com)。访谈可以通过电话、qq、邮件或者你愿意接受的方式。当然,如果你人在华盛顿,我来请你喝杯咖啡吧。
祝你愉快。谢谢。
mlln
-
丁丁 转发了这篇日记
"我觉得自己难以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很长时间,我的生活在不同频道中再被肆意切换" 颇有同感!手边有十几本只看了开头的书。如今一口气读完一本书的感觉很难找到了。
2014-10-01 15:27:40 -
三千世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2-18 12:44:17
-
Judy66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2-02 10:14:11
-
废卡克洛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2-02 04:03:41
-
我是无敌铁金刚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2-01 05:01:15
-
Byro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2-01 00:56:45
-
只此一次的旅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9 17:09:14
-
Ol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9 13:28:15
-
阿雅不蕾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9 11:17:14
-
豆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8 23:35:41
-
葱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8 23:21:21
-
一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8 22:04:39
-
rumblingsilenc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8 22:02:09
-
su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8 21:56:09
-
Dor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8 21:07:08
-
济贫院长正太喵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8 19:09:45
-
一位少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8 18:40:30
-
杳陵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8 18:28:45
-
我消失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8 18: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