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4497112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皮埃尔·富尼埃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尤以这个版本最受欢迎,他的速度舒缓,节奏把握恰到好处,几乎是所有版本中最为合理妥帖者。音色温厚,内涵深刻,情感流露自然,这个演奏如娓娓道来而又虚怀若谷,并不以表现自我为目的却自有个性,且拥有一种浓烈的慈父性格,恰与巴赫人格与作品特有之父性相契合。且录音优良,确实是首选版本。
唱片编号:DG4497112
唱片原文名称: BACH:6 Suiten für Violoncello solo
唱片中文名称: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作曲: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演奏:皮埃尔·富尼埃(Pierre Fournier)
曲目
CD 1: Bach: Cello Suites BWV 1007, 1008 & 1009
Suite for Cello Solo No.1 in G, BWV 1007
1 1. Prélude [2:50]
2 2. Allemande [4:18]
3 3. Courante [2:45]
4 4. Sarabande [3:21]
5 5. Menuet I-II [3:28]
6 6. Gigue [2:03]
Suite for Cello Solo No.2 in D minor, BWV 1008
7 1. Prélude [3:26]
8 2. Allemande [3:26]
9 3. Courante [2:06]
10 4. Sarabande [4:18]
11 5. Menuet I-II [3:17]
12 6. Gigue [2:31]
Suite for Cello Solo No.3 in C, BWV 1009
13 1. Prélude [3:43]
14 2. Allemande [3:59]
15 3. Courante [3:11]
16 4. Sarabande [5:00]
17 5. Bourrée I-II [3:55]
18 6. Gigue [3:16]
CD 2: Bach: Cello Suites BWV 1010, 1011& 1012
Suite for Cello Solo No.4 in E flat, BWV 1010
1 1. Prélude [4:16]
2 2. Allemande [4:32]
3 3. Courante [3:46]
4 4. Sarabande [5:07]
5 5. Bourrée I-II [5:06]
6 6. Gigue [2:41]
Suite for Cello Solo No.5 in C minor, BWV 1011
7 1. Prélude [7:01]
8 2. Allemande [4:35]
9 3. Courante [2:06]
10 4. Sarabande [3:29]
11 5. Gavotte I-II [5:05]
12 6. Gigue [2:35]
Suite for Cello Solo No.6 in D, BWV 1012
13 1. Prélude [5:01]
14 2. Allemande [5:43]
15 3. Courante [3:49]
16 4. Sarabande [3:47]
17 5. Gavotte I-II [4:38]
18 6. Gigue [4:05]
唱片介绍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1012),大约作于1717年的克滕宫廷。这一套组曲采用标准的古典组曲形式,由数种古典舞曲组成。当时克滕宫廷中有两位古大提琴演奏家阿贝尔与李尼希克,巴赫以这两位演奏家作为对象作成这套组曲。这套组曲谱系巴赫的第二位妻子安娜·玛格达琳娜抄录,原谱没有速度标记。现在这套组曲的速度标记有多种历代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所标标志,公认的版本是19世纪著名大提琴家贝尔卡所标,卡萨尔斯所标版本也极为重要。
演奏者皮埃尔·富尼埃(Pierre Fournier 1906-1986)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大提琴家,以演奏风格高雅、情感浪漫著称。富尼埃的录音录于60年代初,大师接近60岁时。这时,立体声录音技术早已成熟。那是个大师录音杰作不断涌现的年代。富尼埃在录制了这个录音之后的年代中,巴赫这套作品逐渐变成了他的演出曲目中的焦点。在1974年,也就是卡萨尔斯死后的第二年,富尼埃应邀到法国南部的普拉德斯(Prades)在卡萨尔斯创立的年度音乐节上演奏这套巴赫组曲。那天在普拉德斯城外的圣米切德卡萨教堂内坐满了听众。他们深深地被富尼埃追思卡萨尔斯的演奏打动。在全曲结束时,没有鼓掌,而是全部听众在寂静中肃立。
皮埃尔·富尼埃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共有三套录音(另外两个版本为TDK和Philips),且尤以这个版本最受欢迎,他的速度舒缓,节奏把握恰到好处,几乎是所有版本中最为合理妥帖者。音色温厚,内涵深刻,情感流露自然,这个演奏如娓娓道来而又虚怀若谷,并不以表现自我为目的却自有个性,且拥有一种浓烈的慈父性格,恰与巴赫人格与作品特有之父性相契合。且录音优良,确实是首选版本。
富尼埃介绍
皮埃尔·富尼埃(Pierre Fournier)
皮埃尔·富尼埃(Pierre Fournier 1906-1986)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大提琴家,以演奏风格高雅、情感浪漫著称。富尼埃1906年出生于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受家庭良好文化氛围的影响与熏陶,富尼埃自幼便非常喜爱音乐。早年富尼埃先随母亲学习钢琴,并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但不幸的是,在他9岁那年罹患小儿麻痹症,结果右脚瘫痪失去自由,至此成为钢琴家的梦想破灭。随后,富尼埃改学大提琴。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便在巴黎音乐学院的大提琴专业学生中名列前矛。17岁时富尼埃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巴黎音乐学院业,此后便积极地投身于音乐会舞台演出的实践之中。
1937年至1939年,他一直担任法国巴黎音乐师范学校的大提琴教授和室内乐教授。1941年至1949年在巴黎音乐学院担任大提琴教授。1941-1949年,又在巴黎音乐学院讲授大提琴。1948年他首次访问美国演出,受到纽约和波士顿的热烈赞扬。频繁的演出使他不得不辞去学院的职务。1956年移居瑞士,但仍保留法国国籍。1964年获得法国骑士勋章。获得崇高的荣誉。
他的琴声饱含着令人鼓舞的乐观精神。他演奏的作品隽永流畅,音乐性和技巧性的表达极其自然悠扬,他演奏的巴赫6首组曲与他和肯普夫合作的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以细腻、精致而别有一番滋味。他的演奏被称为“趣味高雅的贵族式演奏”,他在立体声时代与肯普夫合作的奏鸣曲、与肯普夫和谢霖合作的三重奏,录制的唱片基本上每张精彩,都闪烁着高雅的光泽。他演奏过无数的大提琴作品,其中以巴赫和沃尔顿的作品最为出色。他是一位技术和艺术修养都十分高超的、深受人们喜爱的大音乐家。在20世纪的音乐舞台上富尼埃成为了最为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名家之一。富尼埃与许多同时代的优秀艺术家有过合作,包括科尔托、蒂博(Thibaud)、富特文格勒、卡拉扬和库贝利克(Kubelik)等。他与演奏家施纳贝尔、谢霖、和普利姆罗斯等合作,录制了几乎所有勃拉姆斯和舒伯特的室内乐作品,不幸的是在 BBC 录制的这些录音,因存贮不善而未能清清晰地保存下来。1928-1929年曾与钢琴家贝缪特、小提琴家布伊泳组成三重奏,曾博得佳誉。还曾与施纳贝尔、西盖蒂(Szigeti)和普利姆罗斯组成钢琴四重奏。
他不但演奏古典曲目,同样喜爱当代音乐,许多当代作曲家为他写了作品,包括马丁努、马蒂农(Martinon)和普朗克等。富尼埃逝世于1986年1月8日。1988年,皇家北方音乐学院设立了一个国际大提琴节,以纪念这位音乐家。富尼埃有着敏锐的艺术感觉,演奏明亮、流畅、细腻而富抒情性,因而被称为“大提琴贵族”。
2011-11-21 本文行家:林_凌
![]() |
唱片编号:DG4497112
唱片原文名称: BACH:6 Suiten für Violoncello solo
唱片中文名称: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作曲: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演奏:皮埃尔·富尼埃(Pierre Fournier)
曲目
CD 1: Bach: Cello Suites BWV 1007, 1008 & 1009
Suite for Cello Solo No.1 in G, BWV 1007
1 1. Prélude [2:50]
2 2. Allemande [4:18]
3 3. Courante [2:45]
4 4. Sarabande [3:21]
5 5. Menuet I-II [3:28]
6 6. Gigue [2:03]
Suite for Cello Solo No.2 in D minor, BWV 1008
7 1. Prélude [3:26]
8 2. Allemande [3:26]
9 3. Courante [2:06]
10 4. Sarabande [4:18]
11 5. Menuet I-II [3:17]
12 6. Gigue [2:31]
Suite for Cello Solo No.3 in C, BWV 1009
13 1. Prélude [3:43]
14 2. Allemande [3:59]
15 3. Courante [3:11]
16 4. Sarabande [5:00]
17 5. Bourrée I-II [3:55]
18 6. Gigue [3:16]
CD 2: Bach: Cello Suites BWV 1010, 1011& 1012
Suite for Cello Solo No.4 in E flat, BWV 1010
1 1. Prélude [4:16]
2 2. Allemande [4:32]
3 3. Courante [3:46]
4 4. Sarabande [5:07]
5 5. Bourrée I-II [5:06]
6 6. Gigue [2:41]
Suite for Cello Solo No.5 in C minor, BWV 1011
7 1. Prélude [7:01]
8 2. Allemande [4:35]
9 3. Courante [2:06]
10 4. Sarabande [3:29]
11 5. Gavotte I-II [5:05]
12 6. Gigue [2:35]
Suite for Cello Solo No.6 in D, BWV 1012
13 1. Prélude [5:01]
14 2. Allemande [5:43]
15 3. Courante [3:49]
16 4. Sarabande [3:47]
17 5. Gavotte I-II [4:38]
18 6. Gigue [4:05]
唱片介绍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1012),大约作于1717年的克滕宫廷。这一套组曲采用标准的古典组曲形式,由数种古典舞曲组成。当时克滕宫廷中有两位古大提琴演奏家阿贝尔与李尼希克,巴赫以这两位演奏家作为对象作成这套组曲。这套组曲谱系巴赫的第二位妻子安娜·玛格达琳娜抄录,原谱没有速度标记。现在这套组曲的速度标记有多种历代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所标标志,公认的版本是19世纪著名大提琴家贝尔卡所标,卡萨尔斯所标版本也极为重要。
演奏者皮埃尔·富尼埃(Pierre Fournier 1906-1986)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大提琴家,以演奏风格高雅、情感浪漫著称。富尼埃的录音录于60年代初,大师接近60岁时。这时,立体声录音技术早已成熟。那是个大师录音杰作不断涌现的年代。富尼埃在录制了这个录音之后的年代中,巴赫这套作品逐渐变成了他的演出曲目中的焦点。在1974年,也就是卡萨尔斯死后的第二年,富尼埃应邀到法国南部的普拉德斯(Prades)在卡萨尔斯创立的年度音乐节上演奏这套巴赫组曲。那天在普拉德斯城外的圣米切德卡萨教堂内坐满了听众。他们深深地被富尼埃追思卡萨尔斯的演奏打动。在全曲结束时,没有鼓掌,而是全部听众在寂静中肃立。
皮埃尔·富尼埃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共有三套录音(另外两个版本为TDK和Philips),且尤以这个版本最受欢迎,他的速度舒缓,节奏把握恰到好处,几乎是所有版本中最为合理妥帖者。音色温厚,内涵深刻,情感流露自然,这个演奏如娓娓道来而又虚怀若谷,并不以表现自我为目的却自有个性,且拥有一种浓烈的慈父性格,恰与巴赫人格与作品特有之父性相契合。且录音优良,确实是首选版本。
![]() |
皮埃尔·富尼埃(Pierre Fournier) |
富尼埃介绍
皮埃尔·富尼埃(Pierre Fournier)
皮埃尔·富尼埃(Pierre Fournier 1906-1986)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大提琴家,以演奏风格高雅、情感浪漫著称。富尼埃1906年出生于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受家庭良好文化氛围的影响与熏陶,富尼埃自幼便非常喜爱音乐。早年富尼埃先随母亲学习钢琴,并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但不幸的是,在他9岁那年罹患小儿麻痹症,结果右脚瘫痪失去自由,至此成为钢琴家的梦想破灭。随后,富尼埃改学大提琴。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便在巴黎音乐学院的大提琴专业学生中名列前矛。17岁时富尼埃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巴黎音乐学院业,此后便积极地投身于音乐会舞台演出的实践之中。
1937年至1939年,他一直担任法国巴黎音乐师范学校的大提琴教授和室内乐教授。1941年至1949年在巴黎音乐学院担任大提琴教授。1941-1949年,又在巴黎音乐学院讲授大提琴。1948年他首次访问美国演出,受到纽约和波士顿的热烈赞扬。频繁的演出使他不得不辞去学院的职务。1956年移居瑞士,但仍保留法国国籍。1964年获得法国骑士勋章。获得崇高的荣誉。
他的琴声饱含着令人鼓舞的乐观精神。他演奏的作品隽永流畅,音乐性和技巧性的表达极其自然悠扬,他演奏的巴赫6首组曲与他和肯普夫合作的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以细腻、精致而别有一番滋味。他的演奏被称为“趣味高雅的贵族式演奏”,他在立体声时代与肯普夫合作的奏鸣曲、与肯普夫和谢霖合作的三重奏,录制的唱片基本上每张精彩,都闪烁着高雅的光泽。他演奏过无数的大提琴作品,其中以巴赫和沃尔顿的作品最为出色。他是一位技术和艺术修养都十分高超的、深受人们喜爱的大音乐家。在20世纪的音乐舞台上富尼埃成为了最为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名家之一。富尼埃与许多同时代的优秀艺术家有过合作,包括科尔托、蒂博(Thibaud)、富特文格勒、卡拉扬和库贝利克(Kubelik)等。他与演奏家施纳贝尔、谢霖、和普利姆罗斯等合作,录制了几乎所有勃拉姆斯和舒伯特的室内乐作品,不幸的是在 BBC 录制的这些录音,因存贮不善而未能清清晰地保存下来。1928-1929年曾与钢琴家贝缪特、小提琴家布伊泳组成三重奏,曾博得佳誉。还曾与施纳贝尔、西盖蒂(Szigeti)和普利姆罗斯组成钢琴四重奏。
他不但演奏古典曲目,同样喜爱当代音乐,许多当代作曲家为他写了作品,包括马丁努、马蒂农(Martinon)和普朗克等。富尼埃逝世于1986年1月8日。1988年,皇家北方音乐学院设立了一个国际大提琴节,以纪念这位音乐家。富尼埃有着敏锐的艺术感觉,演奏明亮、流畅、细腻而富抒情性,因而被称为“大提琴贵族”。
2011-11-21 本文行家:林_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