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之夜
记得,在高中的时候,手抄过一本书,《蓝莓之夜》。至于为什么要用手将一本也许并不盛名的书一字不落的抄下来,现在的我已经难以准确回答,抑或给自己一个差强人意的借口都找不出来了。甚至,如果当时在我抄的时候有人就这个问题问我,也是回答不了的。就是那样抄着,从第一个字开始,慢慢地只是为了不浪费前一个字的笔落。那是一个关于寻找与回归的故事,是一个为了遗忘的故事,从起点出发再回到起点,而此时就成了终点,也是另一段生活的起点,起点,终点,终点,起点。
现在,在踌躇了许久之后终于还是尝试着去看《蓝莓之夜》的电影。从本质上来讲,我是一个胆怯的人,像松鼠那般,所以习惯了书的方式,书的基调,怕是在电影中失却了自己固守的美好。其实我们一直在出发,至于目的地,出发便是目的地。
喜欢一个人非常的简单,比如:一个微笑,一个回眸,一个表情,一句话语,一个手势,甚至一个发丝,都有可能让我们在瞬间被某些我们固守的美好所感动,不吝啬的话,那便可以称为喜欢。而爱则是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是失却了以后会不知所措的气息。些许人也许喜欢着些许人,但是却不会去表白,或者说,是不会想到去表白。甚或,在很多时候那是因为胆怯,不敢表达自己诚挚的感情。但是,也可能是因为怕失去最诚真的喜欢。因为表白是一种拘束,可以说一旦表白了,喜欢就成了一种目的性的所在。不再纯真,不再不求结果,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固守。转而,成为了一种试图去拥有的生活,一种生活方式。当然,任何人如果都拒绝表白的话,那么喜欢永远不会成为爱,也就没有了更加摄人心魂的美好与感动,爱本身并不是拥有,当然也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付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去进行一种生活,将本身都秉持的缺陷在两个人的世界里完全。所以,爱一个人,如果真的爱一个人,忘了自己是在付出,更忘了自己要索取,而让自己所有的行为成为一种成全,成全彼此,不,是成全共有的生活。是一种失却了彼此都不再完整的生活。
伊莉莎白,是在成全,他也是,她也是。
苏琳在阿尼自杀后方才明白,阿尼是她的一种生活,是习惯了的生活,甚至恨他也成为了一种生活,甚至背叛也是那种生活。用最烂俗的话说,失去才会懂得珍惜。但如若,真的再给彼此一个机会,苏琳依然会自以为然地恨着阿尼,并不是阿尼在束缚着苏琳,而是苏琳对阿尼的爱,是苏琳自己束缚着自己。这是《蓝莓之夜》当中穿插的一个小故事,也是一个影射的故事,影射起初伊莉莎白的爱是一种束缚,是不完全的爱。不知道伊莉莎白趴在窗口看着苏琳离去的时候是否联系到了自己,不论是与否,伊莉莎白也在苏琳死亡式的离去中新生了。
中间还进行了另外一个故事:莱斯利,一个从小被父亲培养成精于赌博的女子。她说,“你可以相信别人,但一定要切牌,意思就是不要相信任何人。”就是这样,在莱斯利的父亲告危的消息传来时,她还是认为着不过是父亲想见着她的一个借口。不信任的根源来源于与自己最亲的人,抑或父亲只是告诉自己的女儿,想见着她,那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垂暮老人渴望天伦之乐,不过要是用着一种不纯粹的方式,让女儿觉着这也是一个赌局,是父亲和女儿之间的赌局。一个人的生活中不能全部是赌博,工作是赌博,生活也不能是赌博。这一次,父亲赢了,不过也没有了任何意义。在莱斯利得知父亲真的逝世的时候,电影的一个主题,失去方知珍惜就又一次被提及。
有时候爱情何尝不是一场赌局,是两个人的赌局,更是自己和自己的赌局,而要下的注确是自己的真心更甚至自己的一生。因此,这是一场赌注极大地赌局,而与赌博不同的是,这场赌局你一定要相信别人,更要相信自己。
伊莉莎白和莱斯利分别是相信与怀疑的分别,是爱情与赌博的分别,是过去与现在的分别,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分别。
从一种生活到另一种生活需要过渡,就像文章需要承上启下一样。如果不能拥有算是一种死亡,就像不能再拥有生命算是死亡一样,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死亡,每时每刻都在死亡。但与生命的殒逝不同的是,上一秒是我下一秒的必须,因为有上一种生活,所以才有下一种生活。
毕竟,伊莉莎白是忠于走到了街的对面,时间是有些长的,却是彻底的。
现在,在踌躇了许久之后终于还是尝试着去看《蓝莓之夜》的电影。从本质上来讲,我是一个胆怯的人,像松鼠那般,所以习惯了书的方式,书的基调,怕是在电影中失却了自己固守的美好。其实我们一直在出发,至于目的地,出发便是目的地。
喜欢一个人非常的简单,比如:一个微笑,一个回眸,一个表情,一句话语,一个手势,甚至一个发丝,都有可能让我们在瞬间被某些我们固守的美好所感动,不吝啬的话,那便可以称为喜欢。而爱则是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是失却了以后会不知所措的气息。些许人也许喜欢着些许人,但是却不会去表白,或者说,是不会想到去表白。甚或,在很多时候那是因为胆怯,不敢表达自己诚挚的感情。但是,也可能是因为怕失去最诚真的喜欢。因为表白是一种拘束,可以说一旦表白了,喜欢就成了一种目的性的所在。不再纯真,不再不求结果,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固守。转而,成为了一种试图去拥有的生活,一种生活方式。当然,任何人如果都拒绝表白的话,那么喜欢永远不会成为爱,也就没有了更加摄人心魂的美好与感动,爱本身并不是拥有,当然也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付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去进行一种生活,将本身都秉持的缺陷在两个人的世界里完全。所以,爱一个人,如果真的爱一个人,忘了自己是在付出,更忘了自己要索取,而让自己所有的行为成为一种成全,成全彼此,不,是成全共有的生活。是一种失却了彼此都不再完整的生活。
伊莉莎白,是在成全,他也是,她也是。
苏琳在阿尼自杀后方才明白,阿尼是她的一种生活,是习惯了的生活,甚至恨他也成为了一种生活,甚至背叛也是那种生活。用最烂俗的话说,失去才会懂得珍惜。但如若,真的再给彼此一个机会,苏琳依然会自以为然地恨着阿尼,并不是阿尼在束缚着苏琳,而是苏琳对阿尼的爱,是苏琳自己束缚着自己。这是《蓝莓之夜》当中穿插的一个小故事,也是一个影射的故事,影射起初伊莉莎白的爱是一种束缚,是不完全的爱。不知道伊莉莎白趴在窗口看着苏琳离去的时候是否联系到了自己,不论是与否,伊莉莎白也在苏琳死亡式的离去中新生了。
中间还进行了另外一个故事:莱斯利,一个从小被父亲培养成精于赌博的女子。她说,“你可以相信别人,但一定要切牌,意思就是不要相信任何人。”就是这样,在莱斯利的父亲告危的消息传来时,她还是认为着不过是父亲想见着她的一个借口。不信任的根源来源于与自己最亲的人,抑或父亲只是告诉自己的女儿,想见着她,那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垂暮老人渴望天伦之乐,不过要是用着一种不纯粹的方式,让女儿觉着这也是一个赌局,是父亲和女儿之间的赌局。一个人的生活中不能全部是赌博,工作是赌博,生活也不能是赌博。这一次,父亲赢了,不过也没有了任何意义。在莱斯利得知父亲真的逝世的时候,电影的一个主题,失去方知珍惜就又一次被提及。
有时候爱情何尝不是一场赌局,是两个人的赌局,更是自己和自己的赌局,而要下的注确是自己的真心更甚至自己的一生。因此,这是一场赌注极大地赌局,而与赌博不同的是,这场赌局你一定要相信别人,更要相信自己。
伊莉莎白和莱斯利分别是相信与怀疑的分别,是爱情与赌博的分别,是过去与现在的分别,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分别。
从一种生活到另一种生活需要过渡,就像文章需要承上启下一样。如果不能拥有算是一种死亡,就像不能再拥有生命算是死亡一样,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死亡,每时每刻都在死亡。但与生命的殒逝不同的是,上一秒是我下一秒的必须,因为有上一种生活,所以才有下一种生活。
毕竟,伊莉莎白是忠于走到了街的对面,时间是有些长的,却是彻底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