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看过一个禅理段子,似乎颇有名气,传播甚广,说:“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如果是你,你怎么选?
纵观评论回复,众多读者在阅读后,成功被禅师启迪,领悟出做人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普遍表示愿作那一片纯净甜美的湖水。
然而这个故事中其实隐藏了一个思维陷阱,禅师将代表痛苦的盐投入水中,诱导弟子和读者感受盐在一杯水和湖中的苦涩咸淡变化来领悟为人涉世之道,即练就湖水般宽广的胸怀,痛苦自然在其中化为乌有。如果读者未保持足够的警惕,稍不注意就会顺着这个漂亮的思路被带入片面思维的陷阱,受了这个歪和尚的误导。
现在,我就来为大家破除歪和尚为我们设下的思维陷阱,让大家能够更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个故事,不被它漂亮的外表蒙蔽。
歪和尚为弟子和我们设下圈套,我们偏要将计就计,跳进圈套中再跳出来。同样是一杯水,一片湖,我们把歪和尚手中看似充满启迪生命智慧之光的盐换作糖又会怎样呢?既然苦涩腥咸的盐是生命中的痛苦,那么甜蜜可口的糖则可代表生命中的幸福美满。弟子喝了放入一杯水中的糖后,自然会觉得甜蜜好喝,甜美滋味充盈舌尖,万千味蕾如花绽放。以歪和尚的狭隘行径推测,他和弟子修禅的寺庙想必寒酸简陋,弟子难得吃上一回糖,自是回味悠长。我甚至可以想象出弟子咂嘴满足的神情。当然,此为我妄自猜测,没有凭据,只是戏言,不可当真。此时歪和尚胆敢将更多的糖撒入湖中,且不追究其两次三番倾倒杂物入湖中破坏生态环境,有违咱中央今年在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政策方向,就当有乐善好施者经过他们那间寒碜的庙舍,布施其一卡车白糖,他为了彻底使弟子上当一股脑将糖全倒入湖水中,让弟子再尝湖水,根据将盐投入湖水的结果来断定,弟子喝后必定和故事如出一辙,只不过这次没能尝到甜头,倾泻入湖水中的一卡车白糖顿时化为乌有,他只能摇摇头失望地说:“还是湖水那个白淡味儿。”
这时候歪和尚还敢问弟子愿作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吗?油盐柴米酱醋茶,这些有滋有味的东西统统都能够代替故事里面的试验品,向受试者提供好坏不一的口感,从而引导受试者做出不同的选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歪和尚偏偏选择了代表生命中的痛苦的盐,向受试者提供苦涩腥咸的负面口感,诱导弟子做出非理性选择。
试问,若生命中那些形成我们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人生轨迹的酸甜苦辣,皆如这投湖之盐般带不起一点味儿,当甜未能甜,该苦不曾苦,那这经岁月磨砺出的人生岂不终究苍白宛如新生,如同那纯净不变的湖水,劳碌一生,无论品尝还是回味,都只能在舌头上淡出个鸟来?倘若每个人都受了蛊惑,选择做那一片湖水,那么舌尖上的人生从此就成了一碗凉白开。
相反,将人生的酸甜苦辣投入杯中,让杯中水充分溶解它们,使我们在热恋中感受爱情的缱绻甜蜜,在分手后承受失恋的天崩地裂,使我们在事业飞黄腾达时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在人生低谷中万念俱灰,颓废丧气。这样的人生,才不算白活。
当你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回首一生,才不会是味同嚼蜡,噎着了也只能喝凉白开,你的人生才会是有滋有味,充满非凡意趣。到了那时,你才有本钱对坐在膝上的孙儿孙女吹牛皮,出大气,满嘴跑火车。
是一杯水还是一泓湖,其实不在胸怀度量,而在选择如何面对人生。投湖,可获风平浪静,波澜不兴的超脱,投杯,则可尝尽人生喜怒哀乐百态。
这时,你自然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如果是你,你怎么选?
纵观评论回复,众多读者在阅读后,成功被禅师启迪,领悟出做人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普遍表示愿作那一片纯净甜美的湖水。
然而这个故事中其实隐藏了一个思维陷阱,禅师将代表痛苦的盐投入水中,诱导弟子和读者感受盐在一杯水和湖中的苦涩咸淡变化来领悟为人涉世之道,即练就湖水般宽广的胸怀,痛苦自然在其中化为乌有。如果读者未保持足够的警惕,稍不注意就会顺着这个漂亮的思路被带入片面思维的陷阱,受了这个歪和尚的误导。
现在,我就来为大家破除歪和尚为我们设下的思维陷阱,让大家能够更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个故事,不被它漂亮的外表蒙蔽。
歪和尚为弟子和我们设下圈套,我们偏要将计就计,跳进圈套中再跳出来。同样是一杯水,一片湖,我们把歪和尚手中看似充满启迪生命智慧之光的盐换作糖又会怎样呢?既然苦涩腥咸的盐是生命中的痛苦,那么甜蜜可口的糖则可代表生命中的幸福美满。弟子喝了放入一杯水中的糖后,自然会觉得甜蜜好喝,甜美滋味充盈舌尖,万千味蕾如花绽放。以歪和尚的狭隘行径推测,他和弟子修禅的寺庙想必寒酸简陋,弟子难得吃上一回糖,自是回味悠长。我甚至可以想象出弟子咂嘴满足的神情。当然,此为我妄自猜测,没有凭据,只是戏言,不可当真。此时歪和尚胆敢将更多的糖撒入湖中,且不追究其两次三番倾倒杂物入湖中破坏生态环境,有违咱中央今年在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政策方向,就当有乐善好施者经过他们那间寒碜的庙舍,布施其一卡车白糖,他为了彻底使弟子上当一股脑将糖全倒入湖水中,让弟子再尝湖水,根据将盐投入湖水的结果来断定,弟子喝后必定和故事如出一辙,只不过这次没能尝到甜头,倾泻入湖水中的一卡车白糖顿时化为乌有,他只能摇摇头失望地说:“还是湖水那个白淡味儿。”
这时候歪和尚还敢问弟子愿作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吗?油盐柴米酱醋茶,这些有滋有味的东西统统都能够代替故事里面的试验品,向受试者提供好坏不一的口感,从而引导受试者做出不同的选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歪和尚偏偏选择了代表生命中的痛苦的盐,向受试者提供苦涩腥咸的负面口感,诱导弟子做出非理性选择。
试问,若生命中那些形成我们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人生轨迹的酸甜苦辣,皆如这投湖之盐般带不起一点味儿,当甜未能甜,该苦不曾苦,那这经岁月磨砺出的人生岂不终究苍白宛如新生,如同那纯净不变的湖水,劳碌一生,无论品尝还是回味,都只能在舌头上淡出个鸟来?倘若每个人都受了蛊惑,选择做那一片湖水,那么舌尖上的人生从此就成了一碗凉白开。
相反,将人生的酸甜苦辣投入杯中,让杯中水充分溶解它们,使我们在热恋中感受爱情的缱绻甜蜜,在分手后承受失恋的天崩地裂,使我们在事业飞黄腾达时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在人生低谷中万念俱灰,颓废丧气。这样的人生,才不算白活。
当你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回首一生,才不会是味同嚼蜡,噎着了也只能喝凉白开,你的人生才会是有滋有味,充满非凡意趣。到了那时,你才有本钱对坐在膝上的孙儿孙女吹牛皮,出大气,满嘴跑火车。
是一杯水还是一泓湖,其实不在胸怀度量,而在选择如何面对人生。投湖,可获风平浪静,波澜不兴的超脱,投杯,则可尝尽人生喜怒哀乐百态。
这时,你自然知道该怎么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