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选看美国政治中的千禧世代
千禧世代在美国泛指80及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千禧世代的青年选民(大多为18到29岁之间)展现出对政治的重要影响,成为民主党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受到美国朝野广泛关注。本文拟对美国千禧世代在政治上的特点和两党对这一世代的争夺作出简析,提供一个对美国政治变迁的深度观察和特有启示。
千禧世代的重要性
千禧世代选民的关键意义体现在最重要的几个摇摆州,包括福罗里达州、弗吉尼亚州、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在这几个州,18-29岁选民61%以上把票投给了奥巴马,高出其他年龄段至少10%。这些选票成为奥巴马打破摇摆州的两党僵持局面,最终赢得大选的决定性因素。
整体上讲,千禧世代选民的选票数量庞大。著名的TUFTS大学公布数据表明,本次大选中18-29岁选民50%左右参加了投票,总共投出2300万张选票,在选票总数中占到了19%。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千禧世代选民的数量将逐步增加,到2020年每三个成人中将有一位是属于千禧世代这个群体,他们在选民中的比例进一步加大。这个群体进入更成熟的年龄段后,他们的投票比例和参政积极性也将明显提升,其中一些人必将进入政府和政党的核心决策层。在不久的将来,千禧世代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将如日中天,成为两党政治争夺的焦点,左右美国政治和社会变革的走向。
千禧世代是谁?
本次大选千禧世代展现的影响力使各界对这个群体的政治热评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之前,千禧世代更多是被当代娱乐业提及、关注。在娱乐业借互联网媒体迅速扩张的时代,他们把千禧世代作为的重要目标消费群。甚至当这一世代还没进入青春期之前,他们就被媒体取名为Y世代,以把他们和之前的世代区分开来。千禧世代也常被与他们的父辈相联系,他们的父辈多是战后婴儿潮的产品,他们出生的时候又恰好是一个生育小高峰,所以又被称为“回响婴儿潮”。
用几个确定的术语来定义千禧世代是不公平的,也不太可能。从社会化理论来讲,18岁到29岁,虽然很多秉性正在成熟,但仍然容易受环境影响,政治倾向出现摇摆。这使得这个群体呈现出丰富或者说复杂的样貌。
吉恩•M•特温吉在2007年出版的《自我中心的一代》中把千禧世代归入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群中。她认为这一代人出生在物质丰富的世代,安逸、稳定,有很强的既得意识,总以为别人欠着他什么。一个有名的例子是,伊拉克战争打响后,年轻人入伍的比率下降了。在去年出版的《千禧世代正能量》一书中,威诺格拉德和海斯却认为这一代有很强的公民责任感。尤其让人注目的是去年,千禧世代几乎支撑了席卷全国的“占领”运动。
这个群体是美国历史上族裔构成和宗教信仰最为多元化的群体。少数族裔包括非裔、南美裔和亚裔等在他们当中占有40%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和全国总人口中少数族裔的比例。他们中对宗教的虔诚度低于上一辈人,在成年时改变原有信仰的比例也很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包容性也更强,希望给予移民更公平的机会,还呼吁同性恋有结婚的权利。他们也有强烈的公平意识,希望给富人加税。
千禧世代与以往这个年龄段的人相似,对政治比较冷漠,投票率仍然低于比他们年长的人。他们对政党体制冷嘲热讽,认为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会给政治带来问题。他们有30%的人更愿意宣称自己是独立投票人,不属于任何党派。但与以往的年轻人相似,这个群体更倾向于民主党,自认是民主党的比例(44%)高于整体选民(38%)。当大选来临的时候,千禧世代的多数倒向了民主党。本次总统选举中,18-29岁的选民60%投票给奥巴马,34%投给了罗姆尼。在同时举行的国会众议院换届选举中,这个人群58%的票给了民主党,只有37%投共和党的票。
千禧世代倒向民主党,除了是青年人的一般倾向外,也和他们对切身利益的考虑紧密相关。在当下困难的经济环境中,他们最为关心的是就业问题。以今年的数据为例,这一群体的真实失业率可达17%,高于整体的失业率。很多青年人大学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窘境。他们也很关心教育费用上涨的问题。迫于经济压力,各大学普遍提高学费。目前,加州大学系统的财政预算中学费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政府补贴,这是前所未有的。为此展开的学生示威时有发生。由于学费高企,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毕业时负担着债务,平均每人达24,000美元。在就业和教育费用两个问题上,选民历来认为民主党比共和党更有政策能力。这为千禧世代倒向民主党增添了砝码。
虽说千禧世代在政治倾向上亲近民主党,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世代的选民是民主党的囊中之物,也不意味着这个群体必然是共和党的滑铁卢。这个群体依然充满变数。经济上,国家正在经历衰退,失业率仍然很高,国家债务已经是天文数字,对生存能力并不很强的年轻人来讲,增加了他们的恐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对政治的判断。同时,千禧世代本身就处于可塑性很强的阶段,他们的政治倾向容易受环境影响。比较一下近两届总统选举的投票记录就会发现,本年度中18-29岁的选民投给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的比率是60%/36%,相差为24%;08年这个比率是66%/32%,相差34%;也就是说,四年间,这个群体的两党投票差额缩小了10%。这表明千禧世代对民主党的倾向性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巨大改变的。这个群体长久以来还有一个问题是,他们的投票积极性不高,低于选民总体的投票率。本次18-29岁选民投票率为50%,已经算是战后的一个高峰了,而选民总体的投票率一般在60%上下。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年轻选民历来在选举中并不是受重视的一个群体。对于两个主要政党来说,要想在彼此的竞争中胜出,争取这些并不积极的、充满变数的年轻选民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策略问题。
两党对千禧世代的争夺
本次大选中,民主党对千禧世代有很明显的政策优势。奥巴马治下,政府减免了大学学费贷款的利息;10年开始实施的医保改革让26岁以下的年轻人可以同父母捆绑在一起享受医疗保险;今年初,奥巴马更下达政令让妇女享有免费的避孕、节育方面的保险,而这个政令的主要受益者正是青年妇女。这些政策措施牢牢地吸引了年轻人的选票,罗姆尼在选后的采访中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民主党与千禧世代更有地缘上的亲和性。年轻人喜欢居住在都市区。二战以后,大量的年轻人涌入城市,追求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这种趋势延续至今,非常明显的是,在本次大选的关键摇摆州弗吉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不断扩充的城市都聚居着大量的年轻人。城市地区向来也是民主党重地,比如美国东北部都市密集区长期以来都是民主党的票仓。在都市区,民主党能通过结构完善、日程活跃的党派组织联系并动员千禧世代。我在首都华盛顿的都市区参与民主党基层助选的志愿者活动,所接触的年龄段主要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和老年人。精力旺盛、技能广泛使这些年轻人成为基层助选的中坚力量。
民主党为团结以千禧世代为主的年轻人有长期的组织保障。08年大选,民主党从年轻选民中受益良多,为继续保持在这个人群中的优势,他们把专为竞选成立的组织“奥巴马为美国”(Obama For America)转化为“为美国组织”(Organizing For America),在基层长期联系并培养年轻的助选志愿者。民主党也非常重视年轻干部输送管道的建设,在青年民主党成员中成立了培养后备人才的领导团队“进步年轻人”(Young People For)等。同时,民主党向非党派的“美国志愿者”(AmeriCorps)大量投入,提升他们在更广泛的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这些作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在基层观察到,“为美国组织”成为2012年奥巴马连任助选的主要组织形式,除动员了大批年轻志愿者外,其使用的团队结构、数据库和宣传材料等很多也是沿袭08年大选。
民主党针对千禧世代的策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民主党内对此又多有批评。他们认为党内在时间、精力和金钱上对千禧世代的投入仍然是短视的,长远性的投入不足,所以造成校园内的青年民主党组织资金紧张,组织萎缩;在对象选择上也有问题,过于注重受大学教育的青年人,对教育程度低、较低阶层社区的年轻人关注不够;在投入分配上,过多的比例花在了非党派的组织和活动中,比如“美国志愿者”等;在与年轻人的沟通策略上也不够得当,比如,千禧世代是对医保改革支持率最高的年龄段,但在这个改革推行过程中,千禧世代并没有被纳入推广宣传的团队中;千禧世代的投票行为更易为时下政策环境所驱动,他们关注的问题也非常广泛,比如退伍军人待遇,创业机会,家庭计划,艾滋病防治等,在吸引这部分选民时,这些问题缺少对应的关注。
组织及政策上的缺陷加大了民主党当权派和年轻选民之间的隔阂,再加上近年经济环境的恶化,使一些年轻人对民主党充满幻灭感。所以,这几年,千禧世代的民主党支持率不升反降。党内人士一再告诫,不要以为年轻人是民主党当然的支持者。相比而言,千禧世代却是共和党要翻越的高山。共和党焦虑的问题是,这个年龄段的年轻选民在整体选民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他们中倾向于民主党的占多数。为争夺更多的千禧世代选民,共和党不得不全力以赴。
共和党在争取年轻人方面比民主党有更悠久的历史和更成熟的组织保障。由巴里•戈德华特(Barry Goldwater)在60年代中期肇始的保守主义运动为共和党培养了大批年轻的干将,为80年里根当选总统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也为90年代中期共和党在美国国会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从初期开始,保守主义运动就在大学校园里建立党组织,吸收培养干部人才,这至今仍然是共和党在青年人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如今,青年共和党人已经形成了10个以上的全国性组织,如“为自由的青年美国人”(Young Americans for Freedom),“青年美国人基金会”(Young Americans Foundation)等。他们每年度能从不同来源获得4000万美元以上的资助。他们培养的人才不但深入到政治、竞选的领域,也进入新闻、学术机构,成为青年一代共和党人的传声筒和智力加持。他们当中最杰出的产品之一是小布什政府的首席智囊卡尔•罗夫(Karl Rove)。卡尔从70年代初期开始就是校园共和党在全国范围内令人瞩目的领袖人物,从事着大量基层助选和团队建设的实际工作。令人感佩的是,如今卡尔•罗夫也成为青年共和党领袖团队最主要的后台首脑之一。
在本次大选中,共和党在城市虽不占优势,他们同样建立了良好的梯队,把千禧世代作为重要的目标人群。同时,针对民主党的攻势,共和党建构、散播的竞选信息上有两个重点。首先,他们意识到千禧世代中的白人选民是他们的财富,因为这个人群支持共和党的比例高于民主党。为了在他们当中巩固战果,共和党团队强调了本党的优势是财政节制和通过私人企业创造就业机会,相反,民主党的劣势在过度干预和政府支出的浪费。换句话说,共和党始终在强调“小政府”和“自由市场”。其次,对于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并且主要由老人享受的社会保险和国家医疗保险,共和党则积极地主张废除。他们强调要通过自由的资本市场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主张直接触及千禧世代相当一部分人对资本主义和小政府的情节,对他们颇有吸引力。
无论共和党如何努力说服千禧世代的选民,共和党的很多政策主张无法得到这个群体多数的认可。2011年著名研究机构PEW发布的数据表明,千禧世代有54%的比例相信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服务,这显然与共和党想传递的信息是相悖的。他们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60%)不喜欢2010年共和党执掌国会众议院以来在削减财政预算等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极端政策倾向。千禧世代在社会问题以及宗教信仰上比较包容,他们对共和党表现出固执的宗教倾向也颇为不满。所以,在大选前的3月份,PEW的数据已经显示56%左右的千禧世代对共和党不信任的态度。除去政党之间的差异外,共和党推出的候选人罗姆尼并没有把自己成功地塑造为奥巴马政权的有力替代者,难以说服千禧世代倒向他们。眼看难以取得千禧世代选民的多数支持,共和党试图在一些州通过投票制度改革来限制包括青年大学生在内的投票权。但目前看来这一措施并没有产生有利于他们的结果。
鉴思和展望
千禧世代自身的特点及两党对他们在政治上的争夺为美国政治的发展有重要的暗示作用。这个群体的选民在选举中倾向于民主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进入中年之后仍将如此,更不意味着民主党将因此在政治上长期占有优势。然而,千禧世代中少数族裔占有很高的比例(40%),这些人中尤其非洲裔和南美裔的选民向来对民主党有很高的支持率,这个因素将在今后长期有利于民主党。这有可能使美国政府更加重视移民政策,并在教育、工作机会等层面更为强调机会平等。
千禧世代倒向民主党也可能带来了争议性话题。奥巴马的医疗改革让26岁以下年轻人受益,也为负累沉重的社会福利系统增加了重担,其实施效果尚待观察。这一政策在未来二十年中或将长期成为政治话题。此外,千禧世代严重依赖网络和电子设备获取信息。这加速改变了两党的传播策略和竞选技术。
【与发表版本有出入】
千禧世代的重要性
千禧世代选民的关键意义体现在最重要的几个摇摆州,包括福罗里达州、弗吉尼亚州、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在这几个州,18-29岁选民61%以上把票投给了奥巴马,高出其他年龄段至少10%。这些选票成为奥巴马打破摇摆州的两党僵持局面,最终赢得大选的决定性因素。
整体上讲,千禧世代选民的选票数量庞大。著名的TUFTS大学公布数据表明,本次大选中18-29岁选民50%左右参加了投票,总共投出2300万张选票,在选票总数中占到了19%。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千禧世代选民的数量将逐步增加,到2020年每三个成人中将有一位是属于千禧世代这个群体,他们在选民中的比例进一步加大。这个群体进入更成熟的年龄段后,他们的投票比例和参政积极性也将明显提升,其中一些人必将进入政府和政党的核心决策层。在不久的将来,千禧世代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将如日中天,成为两党政治争夺的焦点,左右美国政治和社会变革的走向。
千禧世代是谁?
本次大选千禧世代展现的影响力使各界对这个群体的政治热评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之前,千禧世代更多是被当代娱乐业提及、关注。在娱乐业借互联网媒体迅速扩张的时代,他们把千禧世代作为的重要目标消费群。甚至当这一世代还没进入青春期之前,他们就被媒体取名为Y世代,以把他们和之前的世代区分开来。千禧世代也常被与他们的父辈相联系,他们的父辈多是战后婴儿潮的产品,他们出生的时候又恰好是一个生育小高峰,所以又被称为“回响婴儿潮”。
用几个确定的术语来定义千禧世代是不公平的,也不太可能。从社会化理论来讲,18岁到29岁,虽然很多秉性正在成熟,但仍然容易受环境影响,政治倾向出现摇摆。这使得这个群体呈现出丰富或者说复杂的样貌。
吉恩•M•特温吉在2007年出版的《自我中心的一代》中把千禧世代归入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群中。她认为这一代人出生在物质丰富的世代,安逸、稳定,有很强的既得意识,总以为别人欠着他什么。一个有名的例子是,伊拉克战争打响后,年轻人入伍的比率下降了。在去年出版的《千禧世代正能量》一书中,威诺格拉德和海斯却认为这一代有很强的公民责任感。尤其让人注目的是去年,千禧世代几乎支撑了席卷全国的“占领”运动。
这个群体是美国历史上族裔构成和宗教信仰最为多元化的群体。少数族裔包括非裔、南美裔和亚裔等在他们当中占有40%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和全国总人口中少数族裔的比例。他们中对宗教的虔诚度低于上一辈人,在成年时改变原有信仰的比例也很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包容性也更强,希望给予移民更公平的机会,还呼吁同性恋有结婚的权利。他们也有强烈的公平意识,希望给富人加税。
千禧世代与以往这个年龄段的人相似,对政治比较冷漠,投票率仍然低于比他们年长的人。他们对政党体制冷嘲热讽,认为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会给政治带来问题。他们有30%的人更愿意宣称自己是独立投票人,不属于任何党派。但与以往的年轻人相似,这个群体更倾向于民主党,自认是民主党的比例(44%)高于整体选民(38%)。当大选来临的时候,千禧世代的多数倒向了民主党。本次总统选举中,18-29岁的选民60%投票给奥巴马,34%投给了罗姆尼。在同时举行的国会众议院换届选举中,这个人群58%的票给了民主党,只有37%投共和党的票。
千禧世代倒向民主党,除了是青年人的一般倾向外,也和他们对切身利益的考虑紧密相关。在当下困难的经济环境中,他们最为关心的是就业问题。以今年的数据为例,这一群体的真实失业率可达17%,高于整体的失业率。很多青年人大学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窘境。他们也很关心教育费用上涨的问题。迫于经济压力,各大学普遍提高学费。目前,加州大学系统的财政预算中学费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政府补贴,这是前所未有的。为此展开的学生示威时有发生。由于学费高企,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毕业时负担着债务,平均每人达24,000美元。在就业和教育费用两个问题上,选民历来认为民主党比共和党更有政策能力。这为千禧世代倒向民主党增添了砝码。
虽说千禧世代在政治倾向上亲近民主党,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世代的选民是民主党的囊中之物,也不意味着这个群体必然是共和党的滑铁卢。这个群体依然充满变数。经济上,国家正在经历衰退,失业率仍然很高,国家债务已经是天文数字,对生存能力并不很强的年轻人来讲,增加了他们的恐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对政治的判断。同时,千禧世代本身就处于可塑性很强的阶段,他们的政治倾向容易受环境影响。比较一下近两届总统选举的投票记录就会发现,本年度中18-29岁的选民投给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的比率是60%/36%,相差为24%;08年这个比率是66%/32%,相差34%;也就是说,四年间,这个群体的两党投票差额缩小了10%。这表明千禧世代对民主党的倾向性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巨大改变的。这个群体长久以来还有一个问题是,他们的投票积极性不高,低于选民总体的投票率。本次18-29岁选民投票率为50%,已经算是战后的一个高峰了,而选民总体的投票率一般在60%上下。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年轻选民历来在选举中并不是受重视的一个群体。对于两个主要政党来说,要想在彼此的竞争中胜出,争取这些并不积极的、充满变数的年轻选民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策略问题。
两党对千禧世代的争夺
本次大选中,民主党对千禧世代有很明显的政策优势。奥巴马治下,政府减免了大学学费贷款的利息;10年开始实施的医保改革让26岁以下的年轻人可以同父母捆绑在一起享受医疗保险;今年初,奥巴马更下达政令让妇女享有免费的避孕、节育方面的保险,而这个政令的主要受益者正是青年妇女。这些政策措施牢牢地吸引了年轻人的选票,罗姆尼在选后的采访中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民主党与千禧世代更有地缘上的亲和性。年轻人喜欢居住在都市区。二战以后,大量的年轻人涌入城市,追求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这种趋势延续至今,非常明显的是,在本次大选的关键摇摆州弗吉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不断扩充的城市都聚居着大量的年轻人。城市地区向来也是民主党重地,比如美国东北部都市密集区长期以来都是民主党的票仓。在都市区,民主党能通过结构完善、日程活跃的党派组织联系并动员千禧世代。我在首都华盛顿的都市区参与民主党基层助选的志愿者活动,所接触的年龄段主要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和老年人。精力旺盛、技能广泛使这些年轻人成为基层助选的中坚力量。
民主党为团结以千禧世代为主的年轻人有长期的组织保障。08年大选,民主党从年轻选民中受益良多,为继续保持在这个人群中的优势,他们把专为竞选成立的组织“奥巴马为美国”(Obama For America)转化为“为美国组织”(Organizing For America),在基层长期联系并培养年轻的助选志愿者。民主党也非常重视年轻干部输送管道的建设,在青年民主党成员中成立了培养后备人才的领导团队“进步年轻人”(Young People For)等。同时,民主党向非党派的“美国志愿者”(AmeriCorps)大量投入,提升他们在更广泛的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这些作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在基层观察到,“为美国组织”成为2012年奥巴马连任助选的主要组织形式,除动员了大批年轻志愿者外,其使用的团队结构、数据库和宣传材料等很多也是沿袭08年大选。
民主党针对千禧世代的策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民主党内对此又多有批评。他们认为党内在时间、精力和金钱上对千禧世代的投入仍然是短视的,长远性的投入不足,所以造成校园内的青年民主党组织资金紧张,组织萎缩;在对象选择上也有问题,过于注重受大学教育的青年人,对教育程度低、较低阶层社区的年轻人关注不够;在投入分配上,过多的比例花在了非党派的组织和活动中,比如“美国志愿者”等;在与年轻人的沟通策略上也不够得当,比如,千禧世代是对医保改革支持率最高的年龄段,但在这个改革推行过程中,千禧世代并没有被纳入推广宣传的团队中;千禧世代的投票行为更易为时下政策环境所驱动,他们关注的问题也非常广泛,比如退伍军人待遇,创业机会,家庭计划,艾滋病防治等,在吸引这部分选民时,这些问题缺少对应的关注。
组织及政策上的缺陷加大了民主党当权派和年轻选民之间的隔阂,再加上近年经济环境的恶化,使一些年轻人对民主党充满幻灭感。所以,这几年,千禧世代的民主党支持率不升反降。党内人士一再告诫,不要以为年轻人是民主党当然的支持者。相比而言,千禧世代却是共和党要翻越的高山。共和党焦虑的问题是,这个年龄段的年轻选民在整体选民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他们中倾向于民主党的占多数。为争夺更多的千禧世代选民,共和党不得不全力以赴。
共和党在争取年轻人方面比民主党有更悠久的历史和更成熟的组织保障。由巴里•戈德华特(Barry Goldwater)在60年代中期肇始的保守主义运动为共和党培养了大批年轻的干将,为80年里根当选总统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也为90年代中期共和党在美国国会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从初期开始,保守主义运动就在大学校园里建立党组织,吸收培养干部人才,这至今仍然是共和党在青年人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如今,青年共和党人已经形成了10个以上的全国性组织,如“为自由的青年美国人”(Young Americans for Freedom),“青年美国人基金会”(Young Americans Foundation)等。他们每年度能从不同来源获得4000万美元以上的资助。他们培养的人才不但深入到政治、竞选的领域,也进入新闻、学术机构,成为青年一代共和党人的传声筒和智力加持。他们当中最杰出的产品之一是小布什政府的首席智囊卡尔•罗夫(Karl Rove)。卡尔从70年代初期开始就是校园共和党在全国范围内令人瞩目的领袖人物,从事着大量基层助选和团队建设的实际工作。令人感佩的是,如今卡尔•罗夫也成为青年共和党领袖团队最主要的后台首脑之一。
在本次大选中,共和党在城市虽不占优势,他们同样建立了良好的梯队,把千禧世代作为重要的目标人群。同时,针对民主党的攻势,共和党建构、散播的竞选信息上有两个重点。首先,他们意识到千禧世代中的白人选民是他们的财富,因为这个人群支持共和党的比例高于民主党。为了在他们当中巩固战果,共和党团队强调了本党的优势是财政节制和通过私人企业创造就业机会,相反,民主党的劣势在过度干预和政府支出的浪费。换句话说,共和党始终在强调“小政府”和“自由市场”。其次,对于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并且主要由老人享受的社会保险和国家医疗保险,共和党则积极地主张废除。他们强调要通过自由的资本市场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主张直接触及千禧世代相当一部分人对资本主义和小政府的情节,对他们颇有吸引力。
无论共和党如何努力说服千禧世代的选民,共和党的很多政策主张无法得到这个群体多数的认可。2011年著名研究机构PEW发布的数据表明,千禧世代有54%的比例相信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服务,这显然与共和党想传递的信息是相悖的。他们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60%)不喜欢2010年共和党执掌国会众议院以来在削减财政预算等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极端政策倾向。千禧世代在社会问题以及宗教信仰上比较包容,他们对共和党表现出固执的宗教倾向也颇为不满。所以,在大选前的3月份,PEW的数据已经显示56%左右的千禧世代对共和党不信任的态度。除去政党之间的差异外,共和党推出的候选人罗姆尼并没有把自己成功地塑造为奥巴马政权的有力替代者,难以说服千禧世代倒向他们。眼看难以取得千禧世代选民的多数支持,共和党试图在一些州通过投票制度改革来限制包括青年大学生在内的投票权。但目前看来这一措施并没有产生有利于他们的结果。
鉴思和展望
千禧世代自身的特点及两党对他们在政治上的争夺为美国政治的发展有重要的暗示作用。这个群体的选民在选举中倾向于民主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进入中年之后仍将如此,更不意味着民主党将因此在政治上长期占有优势。然而,千禧世代中少数族裔占有很高的比例(40%),这些人中尤其非洲裔和南美裔的选民向来对民主党有很高的支持率,这个因素将在今后长期有利于民主党。这有可能使美国政府更加重视移民政策,并在教育、工作机会等层面更为强调机会平等。
千禧世代倒向民主党也可能带来了争议性话题。奥巴马的医疗改革让26岁以下年轻人受益,也为负累沉重的社会福利系统增加了重担,其实施效果尚待观察。这一政策在未来二十年中或将长期成为政治话题。此外,千禧世代严重依赖网络和电子设备获取信息。这加速改变了两党的传播策略和竞选技术。
【与发表版本有出入】
-
神经浪游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2-04 13:06:31
-
鶴sama 转发了这篇日记
记得上次有个调查说我们的90后对政治的关心程度远低于7080后, 虽然大部分90后在中国教育下,还没到发展出自己对政治的认识和理解的时候,但这种现象真是让人忧心忡忡。
2012-12-04 11: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