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与他的少年
等了四年,李安终于又有了让人津津乐道的力作。不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他,喜欢他的电影,喜欢他精心勾勒的每一个电影梦,我只记得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的时候还小,只记得能或多或少理解他的梦的时候我已经不再年少。
1992年他执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推手》,十年过后,他以《life of PI》让影迷更加感受到这位生长自台湾的男子血液中那股平静的爆发力,他说“十年一觉电影梦”,我知道电影之于他就像虔诚的信仰,是一辈子的事情。
《life of PI》是李安历时最长的一部作品。当电影上映时,剧情、评论在网上就早已铺天盖地,那些专业人士对这部电影评头论足,“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他们大多数对于电影所表现出的思想的总结。而我只是一个热衷于他电影梦的寻梦人,我在梦中看到了少年的挣扎与迷茫,也在梦中看到了少年的坚持与成长。《life of PI》是李安与他的少年经历漂流,留下未知选择的梦。
从电影的画面感上,李安便给观众营造了一个梦幻的世界。深邃蓝海像一位妙龄少女的眼眸,让人禁不住想要轻轻一吻;浩渺星空、水母之夜令人恍惚那只救生船到底飘在天上还是在海上;鲸鱼出海、飞鱼来袭打破了画面的宁静美,更加幻化出了一幅动态的泼墨;奇妙诡谲的绿色孤岛、海天尽头的一叶孤舟、孤舟上茕茕孑立的少年,以及那只时而温顺时而凶猛的大头老虎,还有那一岛憨态可掬的狐獴……每一帧都可以直接剪下作明信片封面,写上某句甜蜜的话,寄给远方思念的某个人。李安的这一场献给影迷的视觉盛宴,华丽得一塌糊涂。这是PI经历的第一个故事,李安花了大量的心思将这个故事勾勒得充满和谐和奇幻,却在结尾处将另一个有些残酷无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现在人们眼前。
第二个故事中,少年没有和动物一起奇幻漂流,而是只有人类为了生存暴露出来的本来面目。吃肉汁饭的随喜信佛者、不尊重信仰品行恶劣的厨子、虔诚包容的PI妈,与第一个故事中的斑马、鬣狗、猩猩登船后的遭遇一一对号入座,而PI和老虎扮演着同一个角色。现实故事版的残酷,让人有如坠深渊的恐惧。太过美好的事物让人怀疑不是真的,但现实的残酷却又让我们拒绝承认。电影的画面只是停留在第一个故事,而现实却需要观众依靠想象力一一重组,自我还原,就像在亲身经历这些过程一样,让心里的那只猛虎越加清晰。PI在述说第二个故事的时候,他哽咽着说:“我内心的邪恶,终于被他激发了出来”,他充满了歉疚感,却又不得不逼自己去面对这个事实,第一个故事是他虔诚的信仰、现实的隐喻。如果仔细推敲,会有不少的观众开始相信第二个故事才是真实的,只是真实得那么残忍,电影里美好的画面终究只是一场莫须有的梦。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PI在这场少年的残酷漂流中,失去了家人,失去了一切,但至少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心。内心的强大,才是他活下来的真正原因。不管在海上遇到了怎样的灾难,PI都坚信上帝与他同在,这不仅仅是宗教,更是信仰。我也相信李安在这部电影中强调的也不是宗教观,而是人的信仰。
这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不是PI如何和海难战斗,如何与老虎共处,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离别。PI与家人、与初恋女友阿南蒂、与在船上的动物、与老虎理查德•帕克,每一次离别都显得那么匆忙,PI说:“也许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但最让人痛心的是,没有来得及好好道别”。影片的结尾是老虎进入的那个森林,PI一直在静静地等待老虎回头看他一眼,但是老虎一直不曾回头。一开始我也在期待老虎回头与他告别,但是后来便明白老虎是他的另一个自己,PI要回到现实生活中,便必须要与那个自己彻底告别,虽然不能遗忘,虽然记忆会久久不散,但新的生活在等待着他,他只能舍弃过去。这句台词也是引起观众共鸣最多的一句话吧,我们总是很难意识到某一次不经意的离别便有可能是一辈子,所以才会在当时显得那样漫不经心,日后想起才会有那么多遗憾和难过。有些人,一旦分开,便真是再也不见了。《life of PI》是PI的人生,我们的人生亦如此。
但李安在很多访谈节目中都有谈到,电影之外的自己仍是一个无用的人,在他心中,那头孟加拉虎从未离开。就如同那个叫“PI”的少年,在海上漂流的那227天里,如果没有那头猛虎的陪伴,时刻激发他的恐惧、勇气和永远警醒的生存斗志,他或许早已由于孤独绝望而葬身海底。
幸好有电影梦,让我们看到了今日的李安。幸好有李安,让影迷看到了《life of PI》。
1992年他执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推手》,十年过后,他以《life of PI》让影迷更加感受到这位生长自台湾的男子血液中那股平静的爆发力,他说“十年一觉电影梦”,我知道电影之于他就像虔诚的信仰,是一辈子的事情。
《life of PI》是李安历时最长的一部作品。当电影上映时,剧情、评论在网上就早已铺天盖地,那些专业人士对这部电影评头论足,“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他们大多数对于电影所表现出的思想的总结。而我只是一个热衷于他电影梦的寻梦人,我在梦中看到了少年的挣扎与迷茫,也在梦中看到了少年的坚持与成长。《life of PI》是李安与他的少年经历漂流,留下未知选择的梦。
从电影的画面感上,李安便给观众营造了一个梦幻的世界。深邃蓝海像一位妙龄少女的眼眸,让人禁不住想要轻轻一吻;浩渺星空、水母之夜令人恍惚那只救生船到底飘在天上还是在海上;鲸鱼出海、飞鱼来袭打破了画面的宁静美,更加幻化出了一幅动态的泼墨;奇妙诡谲的绿色孤岛、海天尽头的一叶孤舟、孤舟上茕茕孑立的少年,以及那只时而温顺时而凶猛的大头老虎,还有那一岛憨态可掬的狐獴……每一帧都可以直接剪下作明信片封面,写上某句甜蜜的话,寄给远方思念的某个人。李安的这一场献给影迷的视觉盛宴,华丽得一塌糊涂。这是PI经历的第一个故事,李安花了大量的心思将这个故事勾勒得充满和谐和奇幻,却在结尾处将另一个有些残酷无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现在人们眼前。
第二个故事中,少年没有和动物一起奇幻漂流,而是只有人类为了生存暴露出来的本来面目。吃肉汁饭的随喜信佛者、不尊重信仰品行恶劣的厨子、虔诚包容的PI妈,与第一个故事中的斑马、鬣狗、猩猩登船后的遭遇一一对号入座,而PI和老虎扮演着同一个角色。现实故事版的残酷,让人有如坠深渊的恐惧。太过美好的事物让人怀疑不是真的,但现实的残酷却又让我们拒绝承认。电影的画面只是停留在第一个故事,而现实却需要观众依靠想象力一一重组,自我还原,就像在亲身经历这些过程一样,让心里的那只猛虎越加清晰。PI在述说第二个故事的时候,他哽咽着说:“我内心的邪恶,终于被他激发了出来”,他充满了歉疚感,却又不得不逼自己去面对这个事实,第一个故事是他虔诚的信仰、现实的隐喻。如果仔细推敲,会有不少的观众开始相信第二个故事才是真实的,只是真实得那么残忍,电影里美好的画面终究只是一场莫须有的梦。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PI在这场少年的残酷漂流中,失去了家人,失去了一切,但至少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心。内心的强大,才是他活下来的真正原因。不管在海上遇到了怎样的灾难,PI都坚信上帝与他同在,这不仅仅是宗教,更是信仰。我也相信李安在这部电影中强调的也不是宗教观,而是人的信仰。
这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不是PI如何和海难战斗,如何与老虎共处,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离别。PI与家人、与初恋女友阿南蒂、与在船上的动物、与老虎理查德•帕克,每一次离别都显得那么匆忙,PI说:“也许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但最让人痛心的是,没有来得及好好道别”。影片的结尾是老虎进入的那个森林,PI一直在静静地等待老虎回头看他一眼,但是老虎一直不曾回头。一开始我也在期待老虎回头与他告别,但是后来便明白老虎是他的另一个自己,PI要回到现实生活中,便必须要与那个自己彻底告别,虽然不能遗忘,虽然记忆会久久不散,但新的生活在等待着他,他只能舍弃过去。这句台词也是引起观众共鸣最多的一句话吧,我们总是很难意识到某一次不经意的离别便有可能是一辈子,所以才会在当时显得那样漫不经心,日后想起才会有那么多遗憾和难过。有些人,一旦分开,便真是再也不见了。《life of PI》是PI的人生,我们的人生亦如此。
但李安在很多访谈节目中都有谈到,电影之外的自己仍是一个无用的人,在他心中,那头孟加拉虎从未离开。就如同那个叫“PI”的少年,在海上漂流的那227天里,如果没有那头猛虎的陪伴,时刻激发他的恐惧、勇气和永远警醒的生存斗志,他或许早已由于孤独绝望而葬身海底。
幸好有电影梦,让我们看到了今日的李安。幸好有李安,让影迷看到了《life of PI》。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