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聚会
昨日的聚会从晚上7点钟一直延续到凌晨一点。
对于欧洲的那些Party animal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只是对于我这样的精力不济者来说,虽然玩的很尽兴,但今天却难逃晕车恶心呕吐的噩运。看来最近的身体真的是相当不太好,过了年要加紧锻炼身体。
女主人是我的同事,会说很多国家语言的台湾女子。一直以来很喜欢听台湾女人说话,轻轻柔柔的,更何况这位是做过编辑的懂多国语言的同行。
男主人在我们一群人风卷残云之后才出现,一个身长一米九的德国律师。以前一直听女主人说他的先生是德国人,职业是律师,印象中总觉得那应该是一副很刻板的样子,没想到的是,他一进门看到我们如此多的陌生人,第一个反应竟是伴随着一声“大家好”的90°鞠躬。
除了男女主人,参加聚会的人可以有三种分类方法:第一种是按照性别来说,三男三女,双方打个平手;第二种是按照国籍来说,三个法国人三个中国人,也打个平手,不过法国人中包含了两男一女,那么中国人中自然是两女一男;按照职位来说,三个老板三个打工仔,三个老板中的两个法国人是投资人另一个中国人是老板娘,剩下的打工仔里面两中一法,我是其中一个。
聚会在女主人忙碌的开放式厨房旁边陆续开始。起初大家抱着共同的好奇心参观了主人家的房间,然后就很不客气的坐下来开始第一轮的吃喝。
随着话题的陆续展开,人群也开始分流。依旧坐在沙发前吃喝的是男人们,因为话题是kongfu,所以女人们不知不觉的就转移到了厨房研究怎么做法国的苹果酱和新加坡的南洋菜。
在七手八脚的帮忙和捣乱中女主人将两锅香喷喷的咖喱牛肉和Laksa端上桌。坐我旁边的那个在大学里学制酒工艺的法国帅哥帮每个人倒上大家从楼下意大利小铺买的干白,在高呼“Cheers”声中开始了我们风卷残云般的晚餐。
在新加坡度假的时候,真的没有觉得新加坡菜好吃,总觉得油油腻腻的,比如说炒粿条、咖喱鱼头什么的,都没觉得特别好吃。不过女主人烧的菜真的很好吃,要不是她先生还没有回家,我想我们会把菜全都消灭掉的。
德国律师回来后很乖的坐在太太旁边,吃我们为他留下的菜。而我们,已经开始了第二轮战斗,甜点和法国苹果泥。甜点是巧克力蛋糕加哈根达斯冰激凌还有一颗很可爱的草莓。
吃饭的战斗在陆陆续续中结束。
活动进入下一个环节,聊天。最初的聊天从食物开始,后来不知不觉的就扯到了台湾、中国和政治,再后来伴随着德国律师的ipod里面放出Beyond的《光辉岁月》又开始了娱乐圈的八卦。在八卦中,阵营又有了转变,欧洲人审美观基本一致。一直被我们亚洲人推崇的Sophie Marceau在法国人眼里几乎是一个bitch,受到同样鄙视的还有Alain Delon。在这个问题上,可爱的德国律师没有什么发言权,因为他举不出什么德国的明星,好不容易想出一个,最后还是嫁给了法国人拿了法国护照。说到此处时,他的表情真的是一脸沮丧。此时的气氛突然变得很高涨,主要是坐在我左手边的法国人和右手边的德国人用英文展开了激烈的争战,我们坐在中间的这些人用汉语在中间捣乱,好不热闹。
随着话题进入语言培训,左手边的老板立刻和右手边的德国律师结成同盟,两个人站在一起说了很久。此时男丁的数量已经比女眷少了一个了,因为那个法国打工仔去见女朋友了。两个大男人在右边角落里叽里呱啦的用德文和英文聊天,讲语言培训。我那同学兼同事对我们一群女生的美食八卦实在提不起太大的兴趣,也转移到了培训的阵营中。
于是乎,男人们在讨论如何转更多的钱,女人们呢,在女老板和老板娘的引导下转向了怎样更舒服的花钱:比如说海参的口感怎么样,燕窝什么时候吃吸收得最好,鱼翅怎么做,等等等等。
如此看来,在艺术上和政治上是有国界之分的,可在赚钱和花钱的问题上,基本没有特别大的分歧,这是全世界的问题……
聚会在凌晨一点左右结束,大家四散而去。第二天,精力不济我居然第一个到了办公室,接下来的便是一天的头痛。
对于欧洲的那些Party animal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只是对于我这样的精力不济者来说,虽然玩的很尽兴,但今天却难逃晕车恶心呕吐的噩运。看来最近的身体真的是相当不太好,过了年要加紧锻炼身体。
女主人是我的同事,会说很多国家语言的台湾女子。一直以来很喜欢听台湾女人说话,轻轻柔柔的,更何况这位是做过编辑的懂多国语言的同行。
男主人在我们一群人风卷残云之后才出现,一个身长一米九的德国律师。以前一直听女主人说他的先生是德国人,职业是律师,印象中总觉得那应该是一副很刻板的样子,没想到的是,他一进门看到我们如此多的陌生人,第一个反应竟是伴随着一声“大家好”的90°鞠躬。
除了男女主人,参加聚会的人可以有三种分类方法:第一种是按照性别来说,三男三女,双方打个平手;第二种是按照国籍来说,三个法国人三个中国人,也打个平手,不过法国人中包含了两男一女,那么中国人中自然是两女一男;按照职位来说,三个老板三个打工仔,三个老板中的两个法国人是投资人另一个中国人是老板娘,剩下的打工仔里面两中一法,我是其中一个。
聚会在女主人忙碌的开放式厨房旁边陆续开始。起初大家抱着共同的好奇心参观了主人家的房间,然后就很不客气的坐下来开始第一轮的吃喝。
随着话题的陆续展开,人群也开始分流。依旧坐在沙发前吃喝的是男人们,因为话题是kongfu,所以女人们不知不觉的就转移到了厨房研究怎么做法国的苹果酱和新加坡的南洋菜。
在七手八脚的帮忙和捣乱中女主人将两锅香喷喷的咖喱牛肉和Laksa端上桌。坐我旁边的那个在大学里学制酒工艺的法国帅哥帮每个人倒上大家从楼下意大利小铺买的干白,在高呼“Cheers”声中开始了我们风卷残云般的晚餐。
在新加坡度假的时候,真的没有觉得新加坡菜好吃,总觉得油油腻腻的,比如说炒粿条、咖喱鱼头什么的,都没觉得特别好吃。不过女主人烧的菜真的很好吃,要不是她先生还没有回家,我想我们会把菜全都消灭掉的。
德国律师回来后很乖的坐在太太旁边,吃我们为他留下的菜。而我们,已经开始了第二轮战斗,甜点和法国苹果泥。甜点是巧克力蛋糕加哈根达斯冰激凌还有一颗很可爱的草莓。
吃饭的战斗在陆陆续续中结束。
活动进入下一个环节,聊天。最初的聊天从食物开始,后来不知不觉的就扯到了台湾、中国和政治,再后来伴随着德国律师的ipod里面放出Beyond的《光辉岁月》又开始了娱乐圈的八卦。在八卦中,阵营又有了转变,欧洲人审美观基本一致。一直被我们亚洲人推崇的Sophie Marceau在法国人眼里几乎是一个bitch,受到同样鄙视的还有Alain Delon。在这个问题上,可爱的德国律师没有什么发言权,因为他举不出什么德国的明星,好不容易想出一个,最后还是嫁给了法国人拿了法国护照。说到此处时,他的表情真的是一脸沮丧。此时的气氛突然变得很高涨,主要是坐在我左手边的法国人和右手边的德国人用英文展开了激烈的争战,我们坐在中间的这些人用汉语在中间捣乱,好不热闹。
随着话题进入语言培训,左手边的老板立刻和右手边的德国律师结成同盟,两个人站在一起说了很久。此时男丁的数量已经比女眷少了一个了,因为那个法国打工仔去见女朋友了。两个大男人在右边角落里叽里呱啦的用德文和英文聊天,讲语言培训。我那同学兼同事对我们一群女生的美食八卦实在提不起太大的兴趣,也转移到了培训的阵营中。
于是乎,男人们在讨论如何转更多的钱,女人们呢,在女老板和老板娘的引导下转向了怎样更舒服的花钱:比如说海参的口感怎么样,燕窝什么时候吃吸收得最好,鱼翅怎么做,等等等等。
如此看来,在艺术上和政治上是有国界之分的,可在赚钱和花钱的问题上,基本没有特别大的分歧,这是全世界的问题……
聚会在凌晨一点左右结束,大家四散而去。第二天,精力不济我居然第一个到了办公室,接下来的便是一天的头痛。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