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天国里的城市
“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空,大马士革与它齐名。”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先知穆罕默德来到大马士革郊外,从卡秀山上眺望全城,感动于这城市的绚丽多彩。但他静静欣赏了一阵子后并没有进城,而是转身就走,随从问其原由,穆罕默德说:“人生只能进天堂一次,大马士革是人间天堂,如果我现在进了这个天堂,身后怎能再进天上的天堂呢?”
不知道天上天堂是否真能胜过俗世人间?这个晚上伊朗航空的飞机把我从德黑兰载到这座令先知不敢亲近的城市,因为心神全在必须要赶着完成的一个工作报告上,我没有多看大马士革夜色,从机场到了宿舍就打开电脑开始工作,彻夜未眠。大马士革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风,整个晚上耳朵里面几乎全是呼呼风声。房间带了个小阳台,我把往阳台去的玻璃门关严实,再摇下厚厚木窗帘,尖厉风声仍是在耳边咆哮,仿佛随时要来“卷我屋上三重茅”。临近子夜,忽然有激扬音乐声穿越大风而来,我忍不住放下电脑,拉开门,走到阳台上,看见远处有盛装人们从一座大宅院里出来,在院门口的空坪上翩翩起舞,风中音符就是由他们手里乐器而来。只是不知道这究竟是一场民俗表演还是一段真实生活?
叙利亚和埃及到底是曾经合二为一过的睦邻,我在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将护照交给代理,下午三点就顺利拿到了埃及签证。但又有了新意外,能订到的最早一班去开罗的机票也是一个星期以后,我是不可能按要求的时间回到开罗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因为有了这些多住的日子,我有了拜访伊斯兰世界最著名的古清真寺之一,建于公元705年的倭马亚清真寺的机会。我从东土大唐来到穆斯林世界已经有三个月了,这还是第一次踏进清真寺院门。在喀土穆时,办公室对面就是一座热闹大清真寺,但一直没有想到过要进去参观,既是不知道人家是否欢迎,也害怕我的好奇会扰了他们的虔诚。这一次,恰巧一位同事的女友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两年多,学习了当地语言和宗教,可以做我们的好向导,又知道倭马亚是可以包容我们这样的异教徒的,才敢拣了个休息日的午后去拜访。进倭马亚对于男士并没有太多要求,不过是要脱下你的鞋,别玷污了神的地而已。未着黑袍的女士们则要改变自己的装束了,须在门房里租一件长袍披上,有人告诉我们是需要遮住长发,也有人说是为了遮住玉腿,我却觉得那米色长袍像件式样还好的风衣,女士们穿着它既神秘又飘逸,别有一番风情。
倭马亚清真寺在大马士革老城中央,是个四合的建筑。它的中央广场上大理石地面光洁如镜,我们拎着鞋赤脚站在地上,任阳光温柔打在身上,再望望如洗蓝天和塔楼外墙上雅致绘画,纵使不是信徒也不自觉要在此静思先知了。我们放轻脚步,在回廊里绕广场走着,穿过斑驳光影,走过了十几个世纪,终于从角落的门走进了大厅。大厅里吊灯华美,红毯柔软,一派富丽堂皇景象。有些人端坐路旁听老者讲经,有些人三两成群静坐墙根,也有不少像我们这样一脸好奇的游逛者。祷告时间快到了,一个老头挥舞着根细木棍四处吆喝,但并没有把我们这些异教徒扫地出门,只是把我们赶到墙根老老实实的坐下来。旁边坐着两位罩着风衣带着头帽的女孩,从面容上看像是欧洲人,搭讪才知道她们也是地道叙利亚人,从外省来大马士革旅游的,原来叙利亚人就是属于欧罗巴人种中的一类。灯光渐渐暗淡,该祷告了,虔诚穆斯林们在厅中一次又一次俯身、跪拜。望着他们黑压压背影,我终于忍不住站起来,轻轻走到人群后面,关了闪光灯悄悄留些照片。
祷告结束后我们走出倭马亚清真寺继续在老城里头逛。“大马士革”一词本是“手工作坊”的意思,老城里有很多卖手工艺品的小店,以皮带、皮包、皮鞋、皮马甲等各式皮具为多,然后就是著名的“大马士革刀”。我拣了一把喜欢的刀细细把玩,爱不释手,准备掏钱包时随手翻过刀盒,盒底的“Made in China”却赫然而现,不是说从十字军时期就声名远播的大马士革刀独特的冶炼技术和锻造方式是波斯人的技术秘密么?它何时也转移到世界工厂中国去代工了?难怪总是有人对着我们恭维说“中国人制造Everything”。我想起了在开罗时的一个故事,某天参观完埃及博物馆后在旁边一家卖阿拉伯香水的小店里逛,我被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精巧香水瓶所吸引,正准备照些照片时却被店主及时制止,他强调是“中国人禁止照相”,问其原因,说是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如果让我照了相,也许下个月大批中国仿制的阿拉伯香水瓶就飘洋过海来了。
漫步到小巷深处,遇见一些老旧瓷器、朴实油画、露天咖啡和水烟馆,还有悠闲坐着打发时间的人们,时光一下子变得柔软起来。这座老城也一样是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里的,不过与我们藏在雪山下的丽江不一样,它实在是入世太深,历尽了沧桑。大马士革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六千年来连续有人居住的城市,更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它是塞琉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拉锯的战场,它被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征服过,埃及王萨拉丁在这里战胜过东征的十字军,土耳其人在这里统治过,法国人在这里殖民过。不过,一切早已随风而逝,如今只有偶见的断壁残垣想要诉说从前,这正是风在夜里呜咽的原因吗?
离开老城前我们去了哈密地亚市场里的Bakdash冰激淋店,它是间“Since1895”的百年老店,店里冰激淋并没有太多花哨品种,最受欢迎的是一款纯味蛋筒。店门内外挤了可能有上百人,大家摩肩接蹱的享受着夏日冰凉,我们拨开人群,好不容易坐下来,也顾不得桌面上前一拨客人留下的狼藉,充满期待望着柜台。等不多久,侍者高举着托盘挤了过来,盘里正是我们盼望的冰激凌,对面墙上挂了一壁叙利亚总统的头像,我们就在他威严目光注视下开始大快朵颐。我自小狂爱冰激淋,而且吃起来速度很快,常常是别人还在优雅刮上面的酱汁我已经在舔杯底了,这一天只恨同行人太多,有人急着要走,不能让我随心所欲吃个够。在这家店除了吃,我们还能现场观摩他们的冰激淋是怎样“炼成”的,店门口有几个正在制作冰激淋的小伙,他们单手握住一根大木棒,一下一下用力砸着白色奶膏,冰激淋奶香随着他们粗壮胳膊的上下而四溢。
“真主宠爱谁,就把谁安顿在大马士革”,我显然是未得恩宠了,只在大马士革小住了几天就要离去。离别又是在黄昏,据说大马士革甜点闻名于整个中东,走之前特意去买了一盒带给开罗的朋友们,尔后,离开的车载我穿过杨柳路、仙人掌林,晚风又拂过,回头望,落日余辉将身后城市染成一片金黄,恍若天国。
不知道天上天堂是否真能胜过俗世人间?这个晚上伊朗航空的飞机把我从德黑兰载到这座令先知不敢亲近的城市,因为心神全在必须要赶着完成的一个工作报告上,我没有多看大马士革夜色,从机场到了宿舍就打开电脑开始工作,彻夜未眠。大马士革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风,整个晚上耳朵里面几乎全是呼呼风声。房间带了个小阳台,我把往阳台去的玻璃门关严实,再摇下厚厚木窗帘,尖厉风声仍是在耳边咆哮,仿佛随时要来“卷我屋上三重茅”。临近子夜,忽然有激扬音乐声穿越大风而来,我忍不住放下电脑,拉开门,走到阳台上,看见远处有盛装人们从一座大宅院里出来,在院门口的空坪上翩翩起舞,风中音符就是由他们手里乐器而来。只是不知道这究竟是一场民俗表演还是一段真实生活?
叙利亚和埃及到底是曾经合二为一过的睦邻,我在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将护照交给代理,下午三点就顺利拿到了埃及签证。但又有了新意外,能订到的最早一班去开罗的机票也是一个星期以后,我是不可能按要求的时间回到开罗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因为有了这些多住的日子,我有了拜访伊斯兰世界最著名的古清真寺之一,建于公元705年的倭马亚清真寺的机会。我从东土大唐来到穆斯林世界已经有三个月了,这还是第一次踏进清真寺院门。在喀土穆时,办公室对面就是一座热闹大清真寺,但一直没有想到过要进去参观,既是不知道人家是否欢迎,也害怕我的好奇会扰了他们的虔诚。这一次,恰巧一位同事的女友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两年多,学习了当地语言和宗教,可以做我们的好向导,又知道倭马亚是可以包容我们这样的异教徒的,才敢拣了个休息日的午后去拜访。进倭马亚对于男士并没有太多要求,不过是要脱下你的鞋,别玷污了神的地而已。未着黑袍的女士们则要改变自己的装束了,须在门房里租一件长袍披上,有人告诉我们是需要遮住长发,也有人说是为了遮住玉腿,我却觉得那米色长袍像件式样还好的风衣,女士们穿着它既神秘又飘逸,别有一番风情。
倭马亚清真寺在大马士革老城中央,是个四合的建筑。它的中央广场上大理石地面光洁如镜,我们拎着鞋赤脚站在地上,任阳光温柔打在身上,再望望如洗蓝天和塔楼外墙上雅致绘画,纵使不是信徒也不自觉要在此静思先知了。我们放轻脚步,在回廊里绕广场走着,穿过斑驳光影,走过了十几个世纪,终于从角落的门走进了大厅。大厅里吊灯华美,红毯柔软,一派富丽堂皇景象。有些人端坐路旁听老者讲经,有些人三两成群静坐墙根,也有不少像我们这样一脸好奇的游逛者。祷告时间快到了,一个老头挥舞着根细木棍四处吆喝,但并没有把我们这些异教徒扫地出门,只是把我们赶到墙根老老实实的坐下来。旁边坐着两位罩着风衣带着头帽的女孩,从面容上看像是欧洲人,搭讪才知道她们也是地道叙利亚人,从外省来大马士革旅游的,原来叙利亚人就是属于欧罗巴人种中的一类。灯光渐渐暗淡,该祷告了,虔诚穆斯林们在厅中一次又一次俯身、跪拜。望着他们黑压压背影,我终于忍不住站起来,轻轻走到人群后面,关了闪光灯悄悄留些照片。
祷告结束后我们走出倭马亚清真寺继续在老城里头逛。“大马士革”一词本是“手工作坊”的意思,老城里有很多卖手工艺品的小店,以皮带、皮包、皮鞋、皮马甲等各式皮具为多,然后就是著名的“大马士革刀”。我拣了一把喜欢的刀细细把玩,爱不释手,准备掏钱包时随手翻过刀盒,盒底的“Made in China”却赫然而现,不是说从十字军时期就声名远播的大马士革刀独特的冶炼技术和锻造方式是波斯人的技术秘密么?它何时也转移到世界工厂中国去代工了?难怪总是有人对着我们恭维说“中国人制造Everything”。我想起了在开罗时的一个故事,某天参观完埃及博物馆后在旁边一家卖阿拉伯香水的小店里逛,我被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精巧香水瓶所吸引,正准备照些照片时却被店主及时制止,他强调是“中国人禁止照相”,问其原因,说是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如果让我照了相,也许下个月大批中国仿制的阿拉伯香水瓶就飘洋过海来了。
漫步到小巷深处,遇见一些老旧瓷器、朴实油画、露天咖啡和水烟馆,还有悠闲坐着打发时间的人们,时光一下子变得柔软起来。这座老城也一样是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里的,不过与我们藏在雪山下的丽江不一样,它实在是入世太深,历尽了沧桑。大马士革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六千年来连续有人居住的城市,更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它是塞琉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拉锯的战场,它被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征服过,埃及王萨拉丁在这里战胜过东征的十字军,土耳其人在这里统治过,法国人在这里殖民过。不过,一切早已随风而逝,如今只有偶见的断壁残垣想要诉说从前,这正是风在夜里呜咽的原因吗?
离开老城前我们去了哈密地亚市场里的Bakdash冰激淋店,它是间“Since1895”的百年老店,店里冰激淋并没有太多花哨品种,最受欢迎的是一款纯味蛋筒。店门内外挤了可能有上百人,大家摩肩接蹱的享受着夏日冰凉,我们拨开人群,好不容易坐下来,也顾不得桌面上前一拨客人留下的狼藉,充满期待望着柜台。等不多久,侍者高举着托盘挤了过来,盘里正是我们盼望的冰激凌,对面墙上挂了一壁叙利亚总统的头像,我们就在他威严目光注视下开始大快朵颐。我自小狂爱冰激淋,而且吃起来速度很快,常常是别人还在优雅刮上面的酱汁我已经在舔杯底了,这一天只恨同行人太多,有人急着要走,不能让我随心所欲吃个够。在这家店除了吃,我们还能现场观摩他们的冰激淋是怎样“炼成”的,店门口有几个正在制作冰激淋的小伙,他们单手握住一根大木棒,一下一下用力砸着白色奶膏,冰激淋奶香随着他们粗壮胳膊的上下而四溢。
“真主宠爱谁,就把谁安顿在大马士革”,我显然是未得恩宠了,只在大马士革小住了几天就要离去。离别又是在黄昏,据说大马士革甜点闻名于整个中东,走之前特意去买了一盒带给开罗的朋友们,尔后,离开的车载我穿过杨柳路、仙人掌林,晚风又拂过,回头望,落日余辉将身后城市染成一片金黄,恍若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