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里的浮岛之我见(补答加里波第)
随着Life of PI 的热映,影评越来越多,因为影片和书本身存在的很多隐喻暗示,这些天来一直听到不少讨论和解密。比如有几位朋友认为派的故事非常契合创业者的心路历程,很适合创业者观看,因为XXXX......,看来要有空可以说说。
影评中,有些我很喜欢,比如我很认可其中周黎明先生说的:“少年派的主题不是挖掘真相,不是在剧终解开一个谜。李安把真和幻做模糊,就是为了强调你可以像那两个日本货轮公司的人那样选择,你既可以只信其一,也可信各种可能性。他希望你的信念是善,但他没有否认恶的存在。”
还比如亲王的解读:http://www.douban.com/note/250584017/
亲王的解读很精彩,作为亲王的读者,称赞话就不多重复了,只在这里说说不是很赞同亲王想法的几个地方。
1. 说说我对莲花和Vishnu的了解。
而印度神话里Vishnu毗湿奴最为常见的形象为蓝色皮肤,拥有四支手臂,并且坐在莲花上。四支手臂分别拿着不同的神器:金环、法螺、蓓蕾(花)以及神杵。另一常见的形象,则是Vishnu躺在大蛇阿南塔盘绕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每当宇宙循环的周期一“劫”(相当于人间43亿2千万年)之始,毗湿奴一觉醒来,从他的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中诞生的梵天就开始创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湿婆又毁灭世界。毗湿奴反复沉睡、苏醒,宇宙不断循环、更新。————出自wiki
所以莲花代表美好和佛性,我是这么推测的。
2. 阿南蒂的解读是这样的:她的身份很特殊,不是派的家人,比如妹妹,而是他的初恋。是他第一个爱上的陌生人。而她的出现伴随着鲜花、音乐、舞蹈,都是一些印度特色的、美好的因素。所以我推测,派为什么爱上她,因为她美丽美好,所以阿南蒂引出莲花,并不突兀。
也正因为如此,我觉得阿南蒂是个很重要的人物。派开始了初恋, 侧面表明派的爱和善良已经不局限于原生家庭。他已经有了爱陌生人的心和能力,而且有了热爱美好的心。所以他遇到那个佛教徒的悲剧,一样可以感知到痛苦。
记得派不解,森林里怎么有莲花? 我的想法是这样,森林代表一个对派遥远的(派出生于小城不是丛林),陌生的,有一定危险性的地方。莲花,代表美好和佛性。所以这样来看,两者是不相容的。而派把自己恶和原始的一面化为老虎,老虎是属于森林的,象征着原始的,野蛮的,求生的残忍的兽性和力量,遵从的是丛林法则。但第一个故事里,派对老虎有恐惧有依赖有愤怒也有驯服它的欲望,简单点想,类似人性和兽性交战,或者说经过教育的,文明的善良的派和那个兽性原始的自我交战。
老虎和莲花相悖,森林和莲花不相容。
所以综上推测,我觉得浮岛上的莲花故事是,PI在浮岛上濒临疯狂的时候发现美好的神性。他醒悟到人性最后一点善良,或者说靠近神性之处,他已经作了远离神的可怕之事,但是即使这样,内心仍有一点向往美好的种子尚未泯灭,他决定不堕入完全的野兽生活,所以宁愿冒死也要离开。
影片中数次提到,这是个听完会相信神的故事,而那个作家听完后说,更喜欢第一个故事。派说哦,你选择了神。You are with the God. 大意如此,所以这个浮岛说是神迹,是和这点契合的。
浮岛可能隐喻一艘船,船上陌生无辜的人,全然未知自己的风险和不幸。在原小说里,PI吃了一个陌生人,偶遇的。如果这段映合书中内容,是说的过去的。当然,也有人说浮岛就是比喻一个鲁滨逊式的荒岛,在那里可以生存,活着,但会变成野兽那样的生活,也就是完全不是个“社会人”了,而派选择回到人类社会。这样我觉得也很有可能啊。
3. 红绳。根据我的了解,印度人手腕戴红绳很普遍。根据他们告诉我的,红绳不仅局限于恋人家人,有时候朋友之间也可以绑,节日时候很多人会送出和收到红绳。红绳代表宽泛的祝福的含义。不是告别。阿南蒂给派系上红绳是祝福,不是告别。不管他是否会回来。还有一点,印度人还会将红绳系在庙宇或者神像等处,代表祈福或者对神的虔诚。
所以按后种来说,派离开浮岛的时候系上红绳,如果他认为浮岛是神迹,像他后来旁白的那样,这个举动合情合理。如果是派攻击的陌生人,也可以不代表告别而是祈福善意。他从非人的状态中清醒,领悟到这是个同类,他像一个人一样尊重地怀着善意地告别他/她。用的是同样来自陌生的爱人阿南蒂的祝福。
所以就红绳不代表告别来说,我也觉得浮岛未必是母亲。
4. Vishnu
Vishnu是印度三大神之一。影片从头到尾没有提到Shiva这点我觉得有些特别。因为根据我的见闻,印度人提Shiva湿婆的频率比Vishnu高。这里,影片里揭示了派的母亲信奉的是Vishnu,母亲说的黑天的故事,黑天在印度神话里就是Vishnu的一个化身。而Vishnu和Shiva的区别,我理解得不深,记得印度人把他们并列,不认为两者有高低之分。不过两者的形象和性格略有不同。我的理解Shiva是很有力量但比较暴躁的,Vishnu更加仁慈温和,常被视为保护之神。举几个例子(wiki), 故事一,湿婆之妻达刹约尼的父亲达刹,不敬重湿婆,为此达刹约尼以自焚抗议。湿婆为了帮自杀的妻子达刹约尼报仇,将达刹斩首,并由额上之眼喷出烈焰,焚烧天界。湿婆于火中跳舞,打算毁灭世界。毗湿奴为了保护世界,于是施展法术与湿婆斗法,并将萨蒂的遗体切割成五十块,散落于三界之中,此时梵天亦出面为两神讲和。伤痛欲绝的湿婆觉得心灰意冷,决定入喜玛拉雅山中隐居,与世隔绝。
故事二,梵天一次于众神集会之中与湿婆辩驳,究竟谁的法力较强,湿婆愤怒,于是拔剑砍断了梵天第五个头颅(故现在梵天只有四面,俗称四面佛)。众神皆对湿婆如此暴戾之举感到不满,大骂其为“杀梵之贼”,尤其是负责保护三界的毗湿奴神,毗湿奴抛起法螺、金刚杵、莲花三样法器,法螺大鸣降低了湿婆神的听力,莲花两片花瓣落在湿婆神的眼睛上,遮掩其视力,湿婆神于是张开额头的眼睛,并自眼中燃烧火焰,金刚杵又落下直逼湿婆神的第三只眼。湿婆神知道自己落败,于是回到喜马拉雅山隐居修行,苦练自己的额上之眼。
影片里,母亲代表PI的信仰的引领者,就是亲王说的吃饭那段以及母亲讲神话都表明了这点。对了在印度,信奉Vishnu和Shiva不冲突,但是教徒可以有偏好。而母亲看来主要信奉的是Vishnu。而母亲的形象和Vishnu是搭调的。母亲对PI 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引导他信仰神,而且她让派学习音乐。音乐不仅让派认识了阿南蒂,而且影片里有一段,派在海上敲“鼓”,我觉得那段挺有意思,音乐不能拯救你的肉身,但可以陪伴你对抗无聊恐惧,拯救你的灵魂。所以母亲,影响和拯救了派的灵魂。派活下来,靠妈妈季教的游泳,父亲教他的直面残酷现实,还有就是母亲教他的,所有灵魂的修养。
第5个理由,上次说到的。原小说里写派杀死并吃了陌生人。第二个故事里,派把厨子比喻为鬣狗,是鬣狗食用兽类尸体腐烂的肉的动物。派提到他做的太过分了,甚至连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原书暗示派杀了陌生人,但没有说母亲。如果派食母,那是李安的发挥了。我推测李安应该没有这样的意图。首先,厨子吃的是佛教徒的尸体,那还是个陌生人,如果派吃了自己母亲,是比厨子还要恶劣的,而老虎不比鬣狗恶劣。其次,这影片里有几处血腥残忍之处,李安没有安排浓墨重彩刻画,甚至有意淡化。比如第二个故事 没有用画面展现,我感觉李安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他虽然保留两个故事可没有渲染血腥恶心的一面,是他的选择,他即使认可人性有丑恶之处,可是不愿自己来做渲染的那个人。所以我觉得李安如果把陌生人升级成母亲,这样在道德伦理上更难接受的事情,和他在影片里表现的不大符合。
总体来说就这些,我对印度宗教和文化虽然有一点了解,但是挺肤浅的,以上说的很多是基于这样肤浅认识的推测,错谬之处,欢迎豆油们纠正。
影评中,有些我很喜欢,比如我很认可其中周黎明先生说的:“少年派的主题不是挖掘真相,不是在剧终解开一个谜。李安把真和幻做模糊,就是为了强调你可以像那两个日本货轮公司的人那样选择,你既可以只信其一,也可信各种可能性。他希望你的信念是善,但他没有否认恶的存在。”
还比如亲王的解读:http://www.douban.com/note/250584017/
亲王的解读很精彩,作为亲王的读者,称赞话就不多重复了,只在这里说说不是很赞同亲王想法的几个地方。
1. 说说我对莲花和Vishnu的了解。
而印度神话里Vishnu毗湿奴最为常见的形象为蓝色皮肤,拥有四支手臂,并且坐在莲花上。四支手臂分别拿着不同的神器:金环、法螺、蓓蕾(花)以及神杵。另一常见的形象,则是Vishnu躺在大蛇阿南塔盘绕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每当宇宙循环的周期一“劫”(相当于人间43亿2千万年)之始,毗湿奴一觉醒来,从他的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中诞生的梵天就开始创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湿婆又毁灭世界。毗湿奴反复沉睡、苏醒,宇宙不断循环、更新。————出自wiki
所以莲花代表美好和佛性,我是这么推测的。
2. 阿南蒂的解读是这样的:她的身份很特殊,不是派的家人,比如妹妹,而是他的初恋。是他第一个爱上的陌生人。而她的出现伴随着鲜花、音乐、舞蹈,都是一些印度特色的、美好的因素。所以我推测,派为什么爱上她,因为她美丽美好,所以阿南蒂引出莲花,并不突兀。
也正因为如此,我觉得阿南蒂是个很重要的人物。派开始了初恋, 侧面表明派的爱和善良已经不局限于原生家庭。他已经有了爱陌生人的心和能力,而且有了热爱美好的心。所以他遇到那个佛教徒的悲剧,一样可以感知到痛苦。
记得派不解,森林里怎么有莲花? 我的想法是这样,森林代表一个对派遥远的(派出生于小城不是丛林),陌生的,有一定危险性的地方。莲花,代表美好和佛性。所以这样来看,两者是不相容的。而派把自己恶和原始的一面化为老虎,老虎是属于森林的,象征着原始的,野蛮的,求生的残忍的兽性和力量,遵从的是丛林法则。但第一个故事里,派对老虎有恐惧有依赖有愤怒也有驯服它的欲望,简单点想,类似人性和兽性交战,或者说经过教育的,文明的善良的派和那个兽性原始的自我交战。
老虎和莲花相悖,森林和莲花不相容。
所以综上推测,我觉得浮岛上的莲花故事是,PI在浮岛上濒临疯狂的时候发现美好的神性。他醒悟到人性最后一点善良,或者说靠近神性之处,他已经作了远离神的可怕之事,但是即使这样,内心仍有一点向往美好的种子尚未泯灭,他决定不堕入完全的野兽生活,所以宁愿冒死也要离开。
影片中数次提到,这是个听完会相信神的故事,而那个作家听完后说,更喜欢第一个故事。派说哦,你选择了神。You are with the God. 大意如此,所以这个浮岛说是神迹,是和这点契合的。
浮岛可能隐喻一艘船,船上陌生无辜的人,全然未知自己的风险和不幸。在原小说里,PI吃了一个陌生人,偶遇的。如果这段映合书中内容,是说的过去的。当然,也有人说浮岛就是比喻一个鲁滨逊式的荒岛,在那里可以生存,活着,但会变成野兽那样的生活,也就是完全不是个“社会人”了,而派选择回到人类社会。这样我觉得也很有可能啊。
3. 红绳。根据我的了解,印度人手腕戴红绳很普遍。根据他们告诉我的,红绳不仅局限于恋人家人,有时候朋友之间也可以绑,节日时候很多人会送出和收到红绳。红绳代表宽泛的祝福的含义。不是告别。阿南蒂给派系上红绳是祝福,不是告别。不管他是否会回来。还有一点,印度人还会将红绳系在庙宇或者神像等处,代表祈福或者对神的虔诚。
所以按后种来说,派离开浮岛的时候系上红绳,如果他认为浮岛是神迹,像他后来旁白的那样,这个举动合情合理。如果是派攻击的陌生人,也可以不代表告别而是祈福善意。他从非人的状态中清醒,领悟到这是个同类,他像一个人一样尊重地怀着善意地告别他/她。用的是同样来自陌生的爱人阿南蒂的祝福。
所以就红绳不代表告别来说,我也觉得浮岛未必是母亲。
4. Vishnu
Vishnu是印度三大神之一。影片从头到尾没有提到Shiva这点我觉得有些特别。因为根据我的见闻,印度人提Shiva湿婆的频率比Vishnu高。这里,影片里揭示了派的母亲信奉的是Vishnu,母亲说的黑天的故事,黑天在印度神话里就是Vishnu的一个化身。而Vishnu和Shiva的区别,我理解得不深,记得印度人把他们并列,不认为两者有高低之分。不过两者的形象和性格略有不同。我的理解Shiva是很有力量但比较暴躁的,Vishnu更加仁慈温和,常被视为保护之神。举几个例子(wiki), 故事一,湿婆之妻达刹约尼的父亲达刹,不敬重湿婆,为此达刹约尼以自焚抗议。湿婆为了帮自杀的妻子达刹约尼报仇,将达刹斩首,并由额上之眼喷出烈焰,焚烧天界。湿婆于火中跳舞,打算毁灭世界。毗湿奴为了保护世界,于是施展法术与湿婆斗法,并将萨蒂的遗体切割成五十块,散落于三界之中,此时梵天亦出面为两神讲和。伤痛欲绝的湿婆觉得心灰意冷,决定入喜玛拉雅山中隐居,与世隔绝。
故事二,梵天一次于众神集会之中与湿婆辩驳,究竟谁的法力较强,湿婆愤怒,于是拔剑砍断了梵天第五个头颅(故现在梵天只有四面,俗称四面佛)。众神皆对湿婆如此暴戾之举感到不满,大骂其为“杀梵之贼”,尤其是负责保护三界的毗湿奴神,毗湿奴抛起法螺、金刚杵、莲花三样法器,法螺大鸣降低了湿婆神的听力,莲花两片花瓣落在湿婆神的眼睛上,遮掩其视力,湿婆神于是张开额头的眼睛,并自眼中燃烧火焰,金刚杵又落下直逼湿婆神的第三只眼。湿婆神知道自己落败,于是回到喜马拉雅山隐居修行,苦练自己的额上之眼。
影片里,母亲代表PI的信仰的引领者,就是亲王说的吃饭那段以及母亲讲神话都表明了这点。对了在印度,信奉Vishnu和Shiva不冲突,但是教徒可以有偏好。而母亲看来主要信奉的是Vishnu。而母亲的形象和Vishnu是搭调的。母亲对PI 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引导他信仰神,而且她让派学习音乐。音乐不仅让派认识了阿南蒂,而且影片里有一段,派在海上敲“鼓”,我觉得那段挺有意思,音乐不能拯救你的肉身,但可以陪伴你对抗无聊恐惧,拯救你的灵魂。所以母亲,影响和拯救了派的灵魂。派活下来,靠妈妈季教的游泳,父亲教他的直面残酷现实,还有就是母亲教他的,所有灵魂的修养。
第5个理由,上次说到的。原小说里写派杀死并吃了陌生人。第二个故事里,派把厨子比喻为鬣狗,是鬣狗食用兽类尸体腐烂的肉的动物。派提到他做的太过分了,甚至连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原书暗示派杀了陌生人,但没有说母亲。如果派食母,那是李安的发挥了。我推测李安应该没有这样的意图。首先,厨子吃的是佛教徒的尸体,那还是个陌生人,如果派吃了自己母亲,是比厨子还要恶劣的,而老虎不比鬣狗恶劣。其次,这影片里有几处血腥残忍之处,李安没有安排浓墨重彩刻画,甚至有意淡化。比如第二个故事 没有用画面展现,我感觉李安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他虽然保留两个故事可没有渲染血腥恶心的一面,是他的选择,他即使认可人性有丑恶之处,可是不愿自己来做渲染的那个人。所以我觉得李安如果把陌生人升级成母亲,这样在道德伦理上更难接受的事情,和他在影片里表现的不大符合。
总体来说就这些,我对印度宗教和文化虽然有一点了解,但是挺肤浅的,以上说的很多是基于这样肤浅认识的推测,错谬之处,欢迎豆油们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