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1861年12月7日勃拉姆斯最伟大的一套钢琴变奏曲<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在汉堡由克拉拉·舒曼首演。它由主题、25首变奏和赋格组成。乐曲的主题来自亨德尔<羽管键琴组曲>第一号第二乐章的主题。该曲在钢琴艺术史上可与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及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媲美
听着勃拉姆斯的这个变奏曲,看着萨义德的《音乐的极境》,本书校订十分劣质,将一个关于音乐的独特高论弄得面目全非。关于瓦格纳。萨义德认为他的音乐的确某一部分表现出了反犹主义。但同时,他的音乐“夹缠在种种糟糕的意识形态里,陷在不确定的决断的泥沼里,这泥沼既产生他最大的失败,也产生他最好的成就”。(P191)这个说法几乎暗合我所看到的对于他的两部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前者似乎在形式上的冲击和音乐上的美感,能够摆脱内容的枯乏,那个船歌以及女主人公的独唱还能引领我的内心。而后者则将他的缺陷发挥得完美无损。据说这部作品是在1850年之后上演,也就是转型之后,尼采对他的这种变化表示过不满。但也许,这个剧作让我反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在“山顶”往下俯瞰的时候,感觉那是一个枯燥的绝境,语言的和音乐的某些障碍,以及视力上的遥远,都让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去观看这个作品。甚至,剧中那首著名的《婚礼进行曲》我都没有坚持到最后听到。瓦格纳有一种枯燥的和谐和美,还有一种试图扮演一切的徒劳无功。他的操纵里显得不够诚实。到最后他大概也不相信。还好,他能够用音乐来填补这种空白,使过往的音乐营养注入其中,并且依靠他那带有历史性的寓言进入知识分子的脑海和评价体系。但对我本人来说,我很不喜欢。
今天早晨的阳光特别美,橙色的一大片,之下是城市的拥堵,它似乎和我们无关,但似乎又要一定和我们有关地这样想,只有这样想,才不是逃避,才是勇敢地面对城市文化和自己在其中煎熬或者享受的内心。
听着勃拉姆斯的这个变奏曲,看着萨义德的《音乐的极境》,本书校订十分劣质,将一个关于音乐的独特高论弄得面目全非。关于瓦格纳。萨义德认为他的音乐的确某一部分表现出了反犹主义。但同时,他的音乐“夹缠在种种糟糕的意识形态里,陷在不确定的决断的泥沼里,这泥沼既产生他最大的失败,也产生他最好的成就”。(P191)这个说法几乎暗合我所看到的对于他的两部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前者似乎在形式上的冲击和音乐上的美感,能够摆脱内容的枯乏,那个船歌以及女主人公的独唱还能引领我的内心。而后者则将他的缺陷发挥得完美无损。据说这部作品是在1850年之后上演,也就是转型之后,尼采对他的这种变化表示过不满。但也许,这个剧作让我反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在“山顶”往下俯瞰的时候,感觉那是一个枯燥的绝境,语言的和音乐的某些障碍,以及视力上的遥远,都让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去观看这个作品。甚至,剧中那首著名的《婚礼进行曲》我都没有坚持到最后听到。瓦格纳有一种枯燥的和谐和美,还有一种试图扮演一切的徒劳无功。他的操纵里显得不够诚实。到最后他大概也不相信。还好,他能够用音乐来填补这种空白,使过往的音乐营养注入其中,并且依靠他那带有历史性的寓言进入知识分子的脑海和评价体系。但对我本人来说,我很不喜欢。
今天早晨的阳光特别美,橙色的一大片,之下是城市的拥堵,它似乎和我们无关,但似乎又要一定和我们有关地这样想,只有这样想,才不是逃避,才是勇敢地面对城市文化和自己在其中煎熬或者享受的内心。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