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蕾光明行
春蕾光明行
写在前面
很巧的因缘,报名了慈济的春蕾光明行动,在出发之前,参加了两次行前会,方方面面都叮咛了一番,比如访视时应注意的事情,不谈论宗教政治等,吃饭的仪容,走路时要排队等,慈济的活动一向都是这样,无微不至,细致而庄严。
12月7日,这一天是我的生日,我晚上在家里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行囊,订了一辆第二天的出租车,为苏北之行做好了最后的充分的准备。我有时候在想,参加慈济活动,花时间花钱,出力又没有报酬,我有时候在问自己,做慈济到底为了什么?我为什么要从上海这么远的地方跑到苏北,牺牲我的双休日,牺牲我宝贵的读书时间,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在行前会上,看到同行的师兄师姐,大家一起来到慈济这个爱的磁场,去把爱心送给那些老人,那些生活困难的孩子们,我稍稍有一些明了,但是我心中还是有一个结,一个做慈济以来一直都有的心结,就是我在慈济做的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觉得我至今还没有想明白,这是个问题,我需要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觉悟,希望这次苏北之行,能给我一些答案。所以说,我是带着困惑去苏北的,我希望我能早日得到心中的答案。
回来了
带着满身的疲惫,和一种近似麻木的悲悯,一些无可奈何的叹息,还有一种久违的感动,我回来了。现在是2012年12月9日星期日22点50分,想整理自己这两天来的思路,把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又觉得不能一气呵成,还是简单的记录一下吧。这次去苏北沭阳,我一共参加了两个活动,第一天被分在了春蕾第四组,和两位慈济师兄一起家访了6户学生,其中四个是大学生,一个中专的女孩,这个女孩一直陪我们走完了整个行程,还有一位读高一的小妹妹,看到这些家庭,尤其是这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看到他们家徒四壁的贫苦,真的很不忍,她们幼小的肩膀,承受着本不属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负担,让我的心里很酸楚。第二天我和牛师兄一组,是光明行动第九组,还有一位当地的志工叶师姐,我们走访了11户精神障碍的家庭。这些家庭的情况更糟,难以想象在江苏这个经济富饶的省份还有如此贫苦的家庭,他们的家里除了一张床,什么也没有,家里黑漆漆的,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我用滨临破灭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家里状况毫不夸张。病人躺在床上等着家人每天给他一日三餐,家人因为要照顾这个病人也不能外出打工,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就是每个月一百元左右的低保,有的家庭是丈夫照顾妻子,更多的是母亲照顾从未成家的已年近四十的孩子。在这里,我无法想象这样的家庭和几千年前的中国农村有什么不同,走在这片大地上,我的心很沉重,正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默默无私的奉献,养育着我们这个国家,在北京上海,醉生梦死的人们不亲眼见到,恐怕永远也想象不到还有这样贫苦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哎,见苦知福,我觉得自己是见苦愧福,我很惭愧,我的能力太有限了,我所能做的太少太少了。
行记
2012年12月8日星期六,早晨4点40分,我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洗漱完毕,背起背包,来到了一号门,昨晚订的出租车已经在这里等我,大约5点30,我来到了大渡河路慈济的会所楼下,天还没有亮,许多的头戴白帽的慈济人已经来了,师兄们都在搬东西,我也投入到他们的行列,开始往车上搬东西,原来今天同时出发的有三批慈济,分别是宿迁冬令发放初勘,苏北春蕾光明行动两个组,我们属于合气一组。
大约6点左右车子从上海出发了,车上坐在我旁边的师兄是孙师兄,经过与他的聊天我得知他原来也是北航的毕业生,是北航材料学院的,以前在640飞机设计研究院工作,后来离开去别的地方工作,孙师兄人很和蔼,个子有一米八多,很实在的一个人,他给我讲他去云南家访的事情,还有一些做慈济的小故事。一路上慈济的师姐给我们教手语歌曲,有《再见》《生命圆舞曲》《谢谢你们》等经典的慈济歌曲,还有复习《水忏》的歌曲,一路上欢笑不断,久违的慈济的感觉我又找到了。
大约中午12点多,我们的车子来到了苏北的沭阳市,我们入住的酒店叫业事酒店,我和牛师兄一个房间,在507,把东西放好,我们整队一起吃饭,吃的都是素食,大家各自用自己的环保碗筷,素食很好吃,简单的午餐过后,我们开始按照提前分好的组进行家访。
我和孙师兄,杨师兄,温州的郑师兄一组,是春蕾行动第四组,家访6户人家,其中四户是大学生,一户中专生,一户高中生。有两位当地的老师陪同我们一起去,我们上了面包车,车子都是提前联系好的,非常有效率,慈济就是这样,分秒不空过,步步踏实做。车里还有一个学生,就是我们即将家访的那个中专的女孩,叫赵寒利,她跟着我们一起家访。
我们家访的第一户学生名叫佘阳,是个男孩,母亲因病去世,父亲身体不好,家里有两个孩子在上学,他已经考上青岛理工大学,今年读大一。他的家里条件非常不好,奶奶看到我们说起了家里的情况,伤心的流下了眼泪,他的父亲也显得很苍老,一家人一看都是老实本分人。家里的家具很简陋,没有电视机,几乎没有什么家电。孩子读了大学是一家人的希望。师兄说我们代表全球的慈济人,代表上人来看望您,祝福您,并送上了慈济给孩子的助学金红包。奶奶拿着钱,总是说谢谢,我们也送上慈济的祝福,送上最真诚的感恩。
第二户去的人家就是跟随我们一起家访的小女孩赵寒利,她现在读中专,学的护理专业,父亲残疾,母亲身体不好,小女孩很可爱,我这次家访负责拍照,当我提出要给寒利拍照时,她还给我比了一个pose,多可爱的孩子啊,看到她纯真的脸庞,我觉得这次来苏北值了,我能和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家如此的接近,虽然只是几句安慰的话语,我觉得我和他们是在一起的,在上海的我们,没有忘记你们,我们在一起。
第三户我们去的是李阳阳家里,是个男孩,今年读大一,在黑龙江科技学院,他的妈妈看到我们,热情的招待我们,让我们进家,虽然她的家里很简陋,可是阿姨热情的笑容和朴实的语言,让我感到那样的亲切。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不是和这位阿姨一样,这个年纪,这样的朴实吗。慈济有一首歌“我的快乐来自你的笑声,而你如果流泪我会比你更心疼。”这首歌我听了很多遍,从四川地震灾区开始听,一直听到了北京,又到了上海,是啊,我们都是一家人,中国人都是一家人,世界上的人们不都是地球的孩子吗?我们都是一家人。
第四户是郝莉同学家,她去年考上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她的妈妈依然是一位淳朴的阿姨,给我们讲起了她的孩子,孩子就是家里的希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相信我们今天访问的这几户人家的孩子一定都很努力,他们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是有出息的好孩子,我想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好样的,加油,我的弟弟妹妹们,我就是你们在上海的大哥哥,虽然我帮不了你们什么,但是慈济这么多好心人,众人的力量是巨大的,慈济人都是你们的亲人,慈济这条路,走对了,我不后悔。
第五户我们去的是一个高中生的小妹妹家,她叫徐田,今年读高一,小妹妹看到我们来了,一直低着头,感觉她的心里负担特别重,厚厚的重担压在她的心里,她的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原本不属于她这个年龄段的小孩的负担,家人的希望,贫苦的条件,一定给了这个孩子许许多多的压力,杨师兄鼓励她好好读书,小妹妹眼泪一下流出了泪水,让我们看了很心疼。这个孩子太懂事了,她还这么小,才高一,她的路还很长,希望慈济人的陪伴能陪着她一直走下去。她的父亲身体不好,有冠心病,不能劳动,母亲已经因病去世,家里就靠低保生活,真的觉得他们太不容易了,这个孩子太不容易了。我们能做什么?我又能做什么?我不住的问自己,有一首歌“蒙上眼睛就以为看不到,捂上耳朵就以为听不到。”可是,当我真正的见到了这些苦难,我们又能怎么去做,才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我还是觉得自己智慧不足,我很难过。
第六户是史良志家,她的妈妈在家里,今年在江苏大学读大一,我们送上了慈济人的祝福,送上了上人的祝福和助学金红包,向阿姨表示感恩。然后结束了一天的家访。
晚上吃过晚饭,各小组上前给大家心得分享,主持的师伯说,有人给他说,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饱了饿,饿了再吃,他说这样的生活可不是我们慈济人想要的,我们听了都笑了。今天的访视感觉太沉重了,师伯说了这个笑话让我们轻松一下。我代表我们小组上台分享,我说,今天一天的访视让我的心很沉重,来之前我还在困惑我要不要去苏北,去了苏北我能做什么?今天的访视给了我一些答案,看到这些朴实的人们,我在想,不正是这些许许多多的普通的中国人在养育着我们?我们每天吃的一米一粒,一果一蔬,不都是这些普通的人劳动换来的吗?慈济人总说感恩,感恩,我们真的需要感恩,感恩这许许多多的普通人,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我要发愿,让更多人了解慈济,走进慈济,去帮助更多的人,去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虽然这份力量很小,很微弱。中国还有将近600个国家级贫困县,有将近1亿贫困人口,我们要做的太多太多了。在上海这样的繁华的大都市生活的我,已经很久不记得农村的生活了,今天我又看到了农村,我又走在了这片土地上,我想说,我是这片土地的孩子,我深深的爱着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第二天
第二天我被分在了光明第九组,和牛师兄一起访视有精神障碍的11户人家,当地残联的领导陪我们一起走访,还有一位当地的志工孙师姐一起,还有一位精神科的医生,慈济走访精神障碍的家庭,在大陆地区还属首例,我们也算是开拓者了。
第一个村子是乔王村,很奇怪这个村子竟然有7位精神障碍,竟然这样集中,我觉得很奇怪第一户是一个41岁的男患者,她父亲已经将近70多岁了,外出打工,母亲照顾他,因为小时候得了脑炎,好像是比较轻微,后来没钱看病,慢慢的就严重了,以至于到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来照顾。在他家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因病而贫”。年迈的母亲还要照顾他的生活,真的太不容易了,这位患者不敢和我们说话,背对着墙,一直不肯回头。
第二户人家的患者是一位女性,她的邻居过来给我们说,这个患者是这家的男主人在外面捡回来的,生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不会说话,由于没有本地户口,也没有上学,这户人家的情况更糟了,家里就一张床,患者在床上躺着,衣服就丢在地上,家里没有任何的电器和家具,就是一张黑黑的床,小女孩大约有5、6岁,头发特别的脏,脸也很脏,估计很久没有洗澡了,看着这个孩子我心里特别难受,为什么她就要这样的苦?这是为什么?我想不到任何的理由来解释这一切。
后来看到的几家人家,也都是类似的情况,有两位患者看上去还好一些,穿的很利索,妈妈给他们收拾的很干净,但和他们交谈就会感到他们还是很害怕,据他们的邻居讲他们有时候会追着打他们的的亲人,因为总是怀疑他们的亲人想害他们,医生说这叫被害妄想。至于外人,一般是没有这种怀疑的。
我们一共走访了11户精神障碍患者,家里的情况都差不多,大部分家里都是什么都没有,黑黑的就一张床,有年迈的老人躺在床上,一般都是60、70岁的老母亲在照顾着这个家庭。真的很不容易。
请原谅我没有一一去列举这些困难的家庭,因为他们都太像了,都是一样的家徒四壁,一样的一贫如洗。难以想象,在中国的大地上,还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
中午回到饭店,吃完饭,大家开始心得分享,温州的郑师兄说,自己一直在找,一直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说去年的经济危机,让他停下了脚步,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他说他以前的人生就是追求多赚钱,一个0后面再加一个0,可是他感到这并不快乐,这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后来接触了慈济,了解了上人,开始走进慈济,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并发愿要做温州慈济的第一颗种子,温州慈济人就像路上那辆跟随上海慈济人的车子,紧紧跟着慈济的脚步。
昨晚蔡师姐分享说慈济这条路一定要走下去,一定不能退缩。我觉得这句话也是对自己的勉励,我也是,慈济这条路一定要走下去,一定不能退缩。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期许吧。
下午2点,我们和当地的领导一起圆缘,当我又听到《一家人》这首歌的时候,我眼睛湿润了,这首歌让我想起了我去四川地震灾区,结识慈济的因缘,也许,只是当时自己想去四川的那一念善心,改变了我所有的人生轨迹,我从一个对社会模糊朦胧的无知少年,到今天走进慈济,对善良,爱的理解也更深刻了,自己的脚步也坚定了,身边的朋友也慢慢都变成了善良和蔼的亲人,这许许多多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内心的那一念善,真的很不可思议。从四川到北京,从北京到上海,从河北到苏北,再次听到这首《一家人》的时候,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感动,流下了眼泪。“我的梦想,需要你陪我一起完成。而你给我的爱,让我勇气倍增。”是啊,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彼此都感恩。感动在心里,许久许久。
圆缘之后,我们去学校接春蕾组的家人,当车子驶进校园的时候,我们看到,许多的孩子拿着小书包,在学校的门口列队,当看到我们,他们给我们招手,一个个可爱的脸庞,让我暖暖的,纯真的孩子们,看到你们的笑脸,我觉得自己这次苏北之行没白来,我和你们在一起。
孩子们送走了我们,我们也踏上了回上海的路程。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心里的温暖,我们回来了。
今天我又开始了继续空客门框的工作,但我感觉我的心是不一样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心却变了一样,也许一切都是感恩吧,感恩,尊重,爱。
致谢
在此想对一路走来对我帮助的慈济家人致以衷心的感谢以及感恩,感谢介绍我知道慈济并给我讲慈济,给予我很多帮助的李委煌师兄,感恩四川绵竹汉旺镇结识的王鉴生师伯,感恩在四川的陪伴,感恩北京的黄玉丽师姐,在北京给予我鼓励以及陪伴,在我退转的时候给我鼓励以及榜样的力量,感恩上海慈济的李碧蓉师姐,这次苏北之行给我很很多帮助,感恩刘佳捷师姐,一直以来的鼓励。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慈济家人,一并表示感谢以及感恩,有你们真好,有慈济家人的感觉真好。
最后,感谢您的分享。
周丰
感恩鞠躬合十
2012年12月10日星期一终稿
写在前面
很巧的因缘,报名了慈济的春蕾光明行动,在出发之前,参加了两次行前会,方方面面都叮咛了一番,比如访视时应注意的事情,不谈论宗教政治等,吃饭的仪容,走路时要排队等,慈济的活动一向都是这样,无微不至,细致而庄严。
12月7日,这一天是我的生日,我晚上在家里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行囊,订了一辆第二天的出租车,为苏北之行做好了最后的充分的准备。我有时候在想,参加慈济活动,花时间花钱,出力又没有报酬,我有时候在问自己,做慈济到底为了什么?我为什么要从上海这么远的地方跑到苏北,牺牲我的双休日,牺牲我宝贵的读书时间,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在行前会上,看到同行的师兄师姐,大家一起来到慈济这个爱的磁场,去把爱心送给那些老人,那些生活困难的孩子们,我稍稍有一些明了,但是我心中还是有一个结,一个做慈济以来一直都有的心结,就是我在慈济做的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觉得我至今还没有想明白,这是个问题,我需要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觉悟,希望这次苏北之行,能给我一些答案。所以说,我是带着困惑去苏北的,我希望我能早日得到心中的答案。
回来了
带着满身的疲惫,和一种近似麻木的悲悯,一些无可奈何的叹息,还有一种久违的感动,我回来了。现在是2012年12月9日星期日22点50分,想整理自己这两天来的思路,把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又觉得不能一气呵成,还是简单的记录一下吧。这次去苏北沭阳,我一共参加了两个活动,第一天被分在了春蕾第四组,和两位慈济师兄一起家访了6户学生,其中四个是大学生,一个中专的女孩,这个女孩一直陪我们走完了整个行程,还有一位读高一的小妹妹,看到这些家庭,尤其是这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看到他们家徒四壁的贫苦,真的很不忍,她们幼小的肩膀,承受着本不属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负担,让我的心里很酸楚。第二天我和牛师兄一组,是光明行动第九组,还有一位当地的志工叶师姐,我们走访了11户精神障碍的家庭。这些家庭的情况更糟,难以想象在江苏这个经济富饶的省份还有如此贫苦的家庭,他们的家里除了一张床,什么也没有,家里黑漆漆的,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我用滨临破灭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家里状况毫不夸张。病人躺在床上等着家人每天给他一日三餐,家人因为要照顾这个病人也不能外出打工,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就是每个月一百元左右的低保,有的家庭是丈夫照顾妻子,更多的是母亲照顾从未成家的已年近四十的孩子。在这里,我无法想象这样的家庭和几千年前的中国农村有什么不同,走在这片大地上,我的心很沉重,正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默默无私的奉献,养育着我们这个国家,在北京上海,醉生梦死的人们不亲眼见到,恐怕永远也想象不到还有这样贫苦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哎,见苦知福,我觉得自己是见苦愧福,我很惭愧,我的能力太有限了,我所能做的太少太少了。
行记
2012年12月8日星期六,早晨4点40分,我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洗漱完毕,背起背包,来到了一号门,昨晚订的出租车已经在这里等我,大约5点30,我来到了大渡河路慈济的会所楼下,天还没有亮,许多的头戴白帽的慈济人已经来了,师兄们都在搬东西,我也投入到他们的行列,开始往车上搬东西,原来今天同时出发的有三批慈济,分别是宿迁冬令发放初勘,苏北春蕾光明行动两个组,我们属于合气一组。
大约6点左右车子从上海出发了,车上坐在我旁边的师兄是孙师兄,经过与他的聊天我得知他原来也是北航的毕业生,是北航材料学院的,以前在640飞机设计研究院工作,后来离开去别的地方工作,孙师兄人很和蔼,个子有一米八多,很实在的一个人,他给我讲他去云南家访的事情,还有一些做慈济的小故事。一路上慈济的师姐给我们教手语歌曲,有《再见》《生命圆舞曲》《谢谢你们》等经典的慈济歌曲,还有复习《水忏》的歌曲,一路上欢笑不断,久违的慈济的感觉我又找到了。
大约中午12点多,我们的车子来到了苏北的沭阳市,我们入住的酒店叫业事酒店,我和牛师兄一个房间,在507,把东西放好,我们整队一起吃饭,吃的都是素食,大家各自用自己的环保碗筷,素食很好吃,简单的午餐过后,我们开始按照提前分好的组进行家访。
我和孙师兄,杨师兄,温州的郑师兄一组,是春蕾行动第四组,家访6户人家,其中四户是大学生,一户中专生,一户高中生。有两位当地的老师陪同我们一起去,我们上了面包车,车子都是提前联系好的,非常有效率,慈济就是这样,分秒不空过,步步踏实做。车里还有一个学生,就是我们即将家访的那个中专的女孩,叫赵寒利,她跟着我们一起家访。
我们家访的第一户学生名叫佘阳,是个男孩,母亲因病去世,父亲身体不好,家里有两个孩子在上学,他已经考上青岛理工大学,今年读大一。他的家里条件非常不好,奶奶看到我们说起了家里的情况,伤心的流下了眼泪,他的父亲也显得很苍老,一家人一看都是老实本分人。家里的家具很简陋,没有电视机,几乎没有什么家电。孩子读了大学是一家人的希望。师兄说我们代表全球的慈济人,代表上人来看望您,祝福您,并送上了慈济给孩子的助学金红包。奶奶拿着钱,总是说谢谢,我们也送上慈济的祝福,送上最真诚的感恩。
第二户去的人家就是跟随我们一起家访的小女孩赵寒利,她现在读中专,学的护理专业,父亲残疾,母亲身体不好,小女孩很可爱,我这次家访负责拍照,当我提出要给寒利拍照时,她还给我比了一个pose,多可爱的孩子啊,看到她纯真的脸庞,我觉得这次来苏北值了,我能和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家如此的接近,虽然只是几句安慰的话语,我觉得我和他们是在一起的,在上海的我们,没有忘记你们,我们在一起。
第三户我们去的是李阳阳家里,是个男孩,今年读大一,在黑龙江科技学院,他的妈妈看到我们,热情的招待我们,让我们进家,虽然她的家里很简陋,可是阿姨热情的笑容和朴实的语言,让我感到那样的亲切。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不是和这位阿姨一样,这个年纪,这样的朴实吗。慈济有一首歌“我的快乐来自你的笑声,而你如果流泪我会比你更心疼。”这首歌我听了很多遍,从四川地震灾区开始听,一直听到了北京,又到了上海,是啊,我们都是一家人,中国人都是一家人,世界上的人们不都是地球的孩子吗?我们都是一家人。
第四户是郝莉同学家,她去年考上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她的妈妈依然是一位淳朴的阿姨,给我们讲起了她的孩子,孩子就是家里的希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相信我们今天访问的这几户人家的孩子一定都很努力,他们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是有出息的好孩子,我想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好样的,加油,我的弟弟妹妹们,我就是你们在上海的大哥哥,虽然我帮不了你们什么,但是慈济这么多好心人,众人的力量是巨大的,慈济人都是你们的亲人,慈济这条路,走对了,我不后悔。
第五户我们去的是一个高中生的小妹妹家,她叫徐田,今年读高一,小妹妹看到我们来了,一直低着头,感觉她的心里负担特别重,厚厚的重担压在她的心里,她的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原本不属于她这个年龄段的小孩的负担,家人的希望,贫苦的条件,一定给了这个孩子许许多多的压力,杨师兄鼓励她好好读书,小妹妹眼泪一下流出了泪水,让我们看了很心疼。这个孩子太懂事了,她还这么小,才高一,她的路还很长,希望慈济人的陪伴能陪着她一直走下去。她的父亲身体不好,有冠心病,不能劳动,母亲已经因病去世,家里就靠低保生活,真的觉得他们太不容易了,这个孩子太不容易了。我们能做什么?我又能做什么?我不住的问自己,有一首歌“蒙上眼睛就以为看不到,捂上耳朵就以为听不到。”可是,当我真正的见到了这些苦难,我们又能怎么去做,才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我还是觉得自己智慧不足,我很难过。
第六户是史良志家,她的妈妈在家里,今年在江苏大学读大一,我们送上了慈济人的祝福,送上了上人的祝福和助学金红包,向阿姨表示感恩。然后结束了一天的家访。
晚上吃过晚饭,各小组上前给大家心得分享,主持的师伯说,有人给他说,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饱了饿,饿了再吃,他说这样的生活可不是我们慈济人想要的,我们听了都笑了。今天的访视感觉太沉重了,师伯说了这个笑话让我们轻松一下。我代表我们小组上台分享,我说,今天一天的访视让我的心很沉重,来之前我还在困惑我要不要去苏北,去了苏北我能做什么?今天的访视给了我一些答案,看到这些朴实的人们,我在想,不正是这些许许多多的普通的中国人在养育着我们?我们每天吃的一米一粒,一果一蔬,不都是这些普通的人劳动换来的吗?慈济人总说感恩,感恩,我们真的需要感恩,感恩这许许多多的普通人,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我要发愿,让更多人了解慈济,走进慈济,去帮助更多的人,去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虽然这份力量很小,很微弱。中国还有将近600个国家级贫困县,有将近1亿贫困人口,我们要做的太多太多了。在上海这样的繁华的大都市生活的我,已经很久不记得农村的生活了,今天我又看到了农村,我又走在了这片土地上,我想说,我是这片土地的孩子,我深深的爱着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第二天
第二天我被分在了光明第九组,和牛师兄一起访视有精神障碍的11户人家,当地残联的领导陪我们一起走访,还有一位当地的志工孙师姐一起,还有一位精神科的医生,慈济走访精神障碍的家庭,在大陆地区还属首例,我们也算是开拓者了。
第一个村子是乔王村,很奇怪这个村子竟然有7位精神障碍,竟然这样集中,我觉得很奇怪第一户是一个41岁的男患者,她父亲已经将近70多岁了,外出打工,母亲照顾他,因为小时候得了脑炎,好像是比较轻微,后来没钱看病,慢慢的就严重了,以至于到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来照顾。在他家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因病而贫”。年迈的母亲还要照顾他的生活,真的太不容易了,这位患者不敢和我们说话,背对着墙,一直不肯回头。
第二户人家的患者是一位女性,她的邻居过来给我们说,这个患者是这家的男主人在外面捡回来的,生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不会说话,由于没有本地户口,也没有上学,这户人家的情况更糟了,家里就一张床,患者在床上躺着,衣服就丢在地上,家里没有任何的电器和家具,就是一张黑黑的床,小女孩大约有5、6岁,头发特别的脏,脸也很脏,估计很久没有洗澡了,看着这个孩子我心里特别难受,为什么她就要这样的苦?这是为什么?我想不到任何的理由来解释这一切。
后来看到的几家人家,也都是类似的情况,有两位患者看上去还好一些,穿的很利索,妈妈给他们收拾的很干净,但和他们交谈就会感到他们还是很害怕,据他们的邻居讲他们有时候会追着打他们的的亲人,因为总是怀疑他们的亲人想害他们,医生说这叫被害妄想。至于外人,一般是没有这种怀疑的。
我们一共走访了11户精神障碍患者,家里的情况都差不多,大部分家里都是什么都没有,黑黑的就一张床,有年迈的老人躺在床上,一般都是60、70岁的老母亲在照顾着这个家庭。真的很不容易。
请原谅我没有一一去列举这些困难的家庭,因为他们都太像了,都是一样的家徒四壁,一样的一贫如洗。难以想象,在中国的大地上,还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
中午回到饭店,吃完饭,大家开始心得分享,温州的郑师兄说,自己一直在找,一直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说去年的经济危机,让他停下了脚步,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他说他以前的人生就是追求多赚钱,一个0后面再加一个0,可是他感到这并不快乐,这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后来接触了慈济,了解了上人,开始走进慈济,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并发愿要做温州慈济的第一颗种子,温州慈济人就像路上那辆跟随上海慈济人的车子,紧紧跟着慈济的脚步。
昨晚蔡师姐分享说慈济这条路一定要走下去,一定不能退缩。我觉得这句话也是对自己的勉励,我也是,慈济这条路一定要走下去,一定不能退缩。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期许吧。
下午2点,我们和当地的领导一起圆缘,当我又听到《一家人》这首歌的时候,我眼睛湿润了,这首歌让我想起了我去四川地震灾区,结识慈济的因缘,也许,只是当时自己想去四川的那一念善心,改变了我所有的人生轨迹,我从一个对社会模糊朦胧的无知少年,到今天走进慈济,对善良,爱的理解也更深刻了,自己的脚步也坚定了,身边的朋友也慢慢都变成了善良和蔼的亲人,这许许多多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内心的那一念善,真的很不可思议。从四川到北京,从北京到上海,从河北到苏北,再次听到这首《一家人》的时候,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感动,流下了眼泪。“我的梦想,需要你陪我一起完成。而你给我的爱,让我勇气倍增。”是啊,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彼此都感恩。感动在心里,许久许久。
圆缘之后,我们去学校接春蕾组的家人,当车子驶进校园的时候,我们看到,许多的孩子拿着小书包,在学校的门口列队,当看到我们,他们给我们招手,一个个可爱的脸庞,让我暖暖的,纯真的孩子们,看到你们的笑脸,我觉得自己这次苏北之行没白来,我和你们在一起。
孩子们送走了我们,我们也踏上了回上海的路程。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心里的温暖,我们回来了。
今天我又开始了继续空客门框的工作,但我感觉我的心是不一样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心却变了一样,也许一切都是感恩吧,感恩,尊重,爱。
致谢
在此想对一路走来对我帮助的慈济家人致以衷心的感谢以及感恩,感谢介绍我知道慈济并给我讲慈济,给予我很多帮助的李委煌师兄,感恩四川绵竹汉旺镇结识的王鉴生师伯,感恩在四川的陪伴,感恩北京的黄玉丽师姐,在北京给予我鼓励以及陪伴,在我退转的时候给我鼓励以及榜样的力量,感恩上海慈济的李碧蓉师姐,这次苏北之行给我很很多帮助,感恩刘佳捷师姐,一直以来的鼓励。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慈济家人,一并表示感谢以及感恩,有你们真好,有慈济家人的感觉真好。
最后,感谢您的分享。
周丰
感恩鞠躬合十
2012年12月10日星期一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