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警察
12月2日。星期日。晚8点。
时间往前拨一小时。
出租车从罗便臣道盘旋而下。我抹了抹头上的汗,喝了一口手里小瓶的矿泉水。半个月来都是阴雨天,温度不算高,我还是出了一身汗。一小时前还在那间新开张的诚品书店里晃荡,淡季的书店里和大街上人也不少。心神不宁地在书店里呆了不到一小时,空手而归。背包了那两张挺扩的黄色门票提醒我,时间越来越接近了。半个小时赶回中环的住处,洗了把脸。朝圣一般的心情,开始汹涌奔腾。车在展览道缓缓前行,有点堵车。汗还是出个不停。堵车也是造气氛的一种方式。这样想想,心态也会好很多。
付了车钱,大步流星往5BC走。顺利进入场地,离开场还有20分钟。场地比想象的大,其实是太大了。本来觉着离偶像很近的距离,一下子被拉的好远。场地里的人还不多,引位员秩序井然地带客入席。坐定之后环顾四周,果然老外占了大多数,而且年龄普遍偏长。毕竟,这样常青的歌手只有死忠的粉儿才能如此长情跟随不离不弃吧!
年纪渐长以后,很难再有什么偶像情结。好坏各半的心态:不再流于浮夸,但也激动难寻。但Sting不一样,整个青葱岁月一路陪伴的形象与声音,想来几乎对己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音乐的品位到人格的建立竟然方方面面都有铺陈与感染。有时真的觉得,结识一位偶像,认识一种音乐,都是一种机缘,一种运气。好的音乐从开始影响你,一路前行,再偶遇再结识,都成了一种预设的轨迹,如同生命的轨迹,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如果你有幸从未与这宇宙间最美好的声音擦间而过,你应该更加谦卑与感恩。在音乐的博大世界里,你无疑是个幸运儿。
说起来,The Police乐队1980年的格莱美专辑《Zenyatta Mondatta》是我有生以来第一张CD唱片。那是1987年,我还在上高中。之前在一盘同学转录的磁带里第一次听到The Police的歌曲,从配器的音色到主唱的演唱都觉得非常对路,在Punk、Rock以及Raggae的混杂声响之中,激荡着青春的活力和理性的光芒,这种特有的混合音响由吉他贝斯鼓三大件构成,配合Sting、Copeland以及Andy summer超级帅气的形象,怎能让一个尚处青春期的80年代北京小青年儿不动心?它迅速果断地切断了当时如日中天的Heavey Metal各路英雄对我的冲击,使我弃美从英,果断沉浸在英式New Wave和New Romantic的大潮之中。也就是从那时起,Sting自然而然成了我的春偶。即使是The Police当时已经解散,我也丝毫没有伤感,因为Sting的个人作品《The Dream Of The Blue Turtles》已经及时延续香火,并且药力持续提升,让我觉得这位老警察才是药瘾的真正源头。
毫无预料地,灯光渐暗,还有人在匆忙入场,Sting拉着暖场嘉宾来自香港的女钢琴家竟自走上舞台。观众席突然躁动起来。老警察的出场第一面,竟是报幕员,有趣。女钢琴家从肖邦弹起,边聊边谈像在自家沙龙,一路古典调调儿。果然不一样啊,Sting爵士的开场多不俗啊,呵呵!
有缘的终会得以相见。音乐如是,人也如是。每次在这样的场合都会不自觉地这样想。2008年错过了老警察们的重组澳门站演出,遗憾异常。但心里总是觉得,那些迟早得见的早晚还会相见。当年那张老警察的专辑是我在班里和同学广泛集资买下来的,58元在今日看来不够仔子们俩人一顿麦当劳的,可在1980年代,那是整年的生活费!连一分钱的钢崩儿都没放过,将身边哥们儿的生活费洗劫一空,怀揣惴惴不安的心情骑车赶到外文书店二楼的柜台前,将一堆扭捏的毛票和钢崩儿和盘堆在售货员大姐面前,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可大姐的脸都快耷拉到柜台的玻璃上了。最关键的是,买了这张人生第一张唱片之后七年,我家才有了第一台可以播放CD的音响!七年里,偶尔从衣柜抽屉里拿出来膜拜一番的景象,想起来就觉得有趣又辛酸,无非像照照镜子而已,镜子里反映的出来的不过是充满希望的青涩面庞。
偶像终于出场了。“if i ever lose my faith in you”开场。台上的乐手全是新鲜面孔,除了鼓手有些年纪,吉他提琴键盘和声都是年轻面孔,演奏却一定不含糊,配合非常老道。前三首都是个人首本名曲,第三首就是我最喜欢的充满Jazz味道的“Englishiman in newyork”!算起来,这位老警察已是六十有一的年纪,身材与精气神恍若当年,高亢沙哑的音色竟丝毫没有减弱,大概是多年瑜伽的修为与内敛自制所致,一首首地不停唱下来,中气十足,毫不惜力却表情淡然,每首歌曲听上竟都与当年录音无异,简直是个老妖精。专业精神与气度令人尊敬与佩服,心里暗想:国中各位乐手与音乐人都应该向这些音乐劳模好好学习啊!老警察乐队的歌曲几乎都放在后面,在不停地呼喊鼓掌与跺脚声中,老警察四次返场,鞠躬作揖,风度翩翩。两个半小时的整个过程里,几次恍惚,恍若隔世,时空与思绪来回穿越,亦真亦幻。能在现场和Sting同声齐唱“Roxanne”“everybreath you take”都算是一个久远的梦想,今时今日,也算梦想成真!!
5BC的灯光最终还是渐渐亮起,掌声依然久久回荡。百分百上座的人们将敬意献给音乐诗人,也献给过往美好的岁月。散去的人群里,裹杂着熟悉的音乐人身影。歌者持之以恒地歌唱,听者持之以恒地跟随。如宗教一般的虔诚。很多时候,打动人心的,恰恰就是这一份恒的关系。
时间往前拨一小时。
出租车从罗便臣道盘旋而下。我抹了抹头上的汗,喝了一口手里小瓶的矿泉水。半个月来都是阴雨天,温度不算高,我还是出了一身汗。一小时前还在那间新开张的诚品书店里晃荡,淡季的书店里和大街上人也不少。心神不宁地在书店里呆了不到一小时,空手而归。背包了那两张挺扩的黄色门票提醒我,时间越来越接近了。半个小时赶回中环的住处,洗了把脸。朝圣一般的心情,开始汹涌奔腾。车在展览道缓缓前行,有点堵车。汗还是出个不停。堵车也是造气氛的一种方式。这样想想,心态也会好很多。
付了车钱,大步流星往5BC走。顺利进入场地,离开场还有20分钟。场地比想象的大,其实是太大了。本来觉着离偶像很近的距离,一下子被拉的好远。场地里的人还不多,引位员秩序井然地带客入席。坐定之后环顾四周,果然老外占了大多数,而且年龄普遍偏长。毕竟,这样常青的歌手只有死忠的粉儿才能如此长情跟随不离不弃吧!
年纪渐长以后,很难再有什么偶像情结。好坏各半的心态:不再流于浮夸,但也激动难寻。但Sting不一样,整个青葱岁月一路陪伴的形象与声音,想来几乎对己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音乐的品位到人格的建立竟然方方面面都有铺陈与感染。有时真的觉得,结识一位偶像,认识一种音乐,都是一种机缘,一种运气。好的音乐从开始影响你,一路前行,再偶遇再结识,都成了一种预设的轨迹,如同生命的轨迹,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如果你有幸从未与这宇宙间最美好的声音擦间而过,你应该更加谦卑与感恩。在音乐的博大世界里,你无疑是个幸运儿。
说起来,The Police乐队1980年的格莱美专辑《Zenyatta Mondatta》是我有生以来第一张CD唱片。那是1987年,我还在上高中。之前在一盘同学转录的磁带里第一次听到The Police的歌曲,从配器的音色到主唱的演唱都觉得非常对路,在Punk、Rock以及Raggae的混杂声响之中,激荡着青春的活力和理性的光芒,这种特有的混合音响由吉他贝斯鼓三大件构成,配合Sting、Copeland以及Andy summer超级帅气的形象,怎能让一个尚处青春期的80年代北京小青年儿不动心?它迅速果断地切断了当时如日中天的Heavey Metal各路英雄对我的冲击,使我弃美从英,果断沉浸在英式New Wave和New Romantic的大潮之中。也就是从那时起,Sting自然而然成了我的春偶。即使是The Police当时已经解散,我也丝毫没有伤感,因为Sting的个人作品《The Dream Of The Blue Turtles》已经及时延续香火,并且药力持续提升,让我觉得这位老警察才是药瘾的真正源头。
毫无预料地,灯光渐暗,还有人在匆忙入场,Sting拉着暖场嘉宾来自香港的女钢琴家竟自走上舞台。观众席突然躁动起来。老警察的出场第一面,竟是报幕员,有趣。女钢琴家从肖邦弹起,边聊边谈像在自家沙龙,一路古典调调儿。果然不一样啊,Sting爵士的开场多不俗啊,呵呵!
有缘的终会得以相见。音乐如是,人也如是。每次在这样的场合都会不自觉地这样想。2008年错过了老警察们的重组澳门站演出,遗憾异常。但心里总是觉得,那些迟早得见的早晚还会相见。当年那张老警察的专辑是我在班里和同学广泛集资买下来的,58元在今日看来不够仔子们俩人一顿麦当劳的,可在1980年代,那是整年的生活费!连一分钱的钢崩儿都没放过,将身边哥们儿的生活费洗劫一空,怀揣惴惴不安的心情骑车赶到外文书店二楼的柜台前,将一堆扭捏的毛票和钢崩儿和盘堆在售货员大姐面前,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可大姐的脸都快耷拉到柜台的玻璃上了。最关键的是,买了这张人生第一张唱片之后七年,我家才有了第一台可以播放CD的音响!七年里,偶尔从衣柜抽屉里拿出来膜拜一番的景象,想起来就觉得有趣又辛酸,无非像照照镜子而已,镜子里反映的出来的不过是充满希望的青涩面庞。
偶像终于出场了。“if i ever lose my faith in you”开场。台上的乐手全是新鲜面孔,除了鼓手有些年纪,吉他提琴键盘和声都是年轻面孔,演奏却一定不含糊,配合非常老道。前三首都是个人首本名曲,第三首就是我最喜欢的充满Jazz味道的“Englishiman in newyork”!算起来,这位老警察已是六十有一的年纪,身材与精气神恍若当年,高亢沙哑的音色竟丝毫没有减弱,大概是多年瑜伽的修为与内敛自制所致,一首首地不停唱下来,中气十足,毫不惜力却表情淡然,每首歌曲听上竟都与当年录音无异,简直是个老妖精。专业精神与气度令人尊敬与佩服,心里暗想:国中各位乐手与音乐人都应该向这些音乐劳模好好学习啊!老警察乐队的歌曲几乎都放在后面,在不停地呼喊鼓掌与跺脚声中,老警察四次返场,鞠躬作揖,风度翩翩。两个半小时的整个过程里,几次恍惚,恍若隔世,时空与思绪来回穿越,亦真亦幻。能在现场和Sting同声齐唱“Roxanne”“everybreath you take”都算是一个久远的梦想,今时今日,也算梦想成真!!
5BC的灯光最终还是渐渐亮起,掌声依然久久回荡。百分百上座的人们将敬意献给音乐诗人,也献给过往美好的岁月。散去的人群里,裹杂着熟悉的音乐人身影。歌者持之以恒地歌唱,听者持之以恒地跟随。如宗教一般的虔诚。很多时候,打动人心的,恰恰就是这一份恒的关系。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