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杂感】USA65——深层的原则与表面的做法,或者:什么是体?什么是用?
这几日东岸行中(1208-1220),在各种事物、观念刺激下,那个国内常说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说法,总会不自主浮现在脑海。
在费城(1217)国家独立历史公园(Independenc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景点处,看到一些导游穿着历史“戏服”,以游乐园方式引导观者解读历史。以我个人理解,这种“情境再现”方式,往往会为了通俗易懂目的,出现剪裁历史细节以突出主干、强调戏剧性冲突以形成引人故事情节等趋势,多少会限制人们对历史多重、细微的理解。
以我在美国的游历经验看,这种游乐园式历史叙事的方式还是挺普遍的。无论是在以自然景观著称的亚利桑那大峡谷国家公园(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还是独立战争打响的波士顿公共公园(Boston Common)。我以为,这是美国人天性中天真的本质,以及大众文化发达强势后自然演化出的结果。
这套东西,咱们中国以“向国际接轨(向美国学习)”为由也拿了来。但有意无意间,忽视了美式游乐园方式之外,同时并存的严肃、客观、反思、复杂、细致的那部分。比如费城国家独立历史公园景点中,同时就有多角度讲述华盛顿总统如何虐待奴隶的故事,以及专门讲述奴隶争取自由的主题展;比如大峡谷景点里,每晚在展示中心,都会有专人用ppt,非常专业、深入地讲解科罗拉多河的历史及自然状况。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擅长一种(官方或非官方)立场先行的历史叙述模式,看上去严肃、正统、线条明晰,其实本质不过是一种肢解与戏说,目的是将历史涂脂抹粉后为“我的立场”所用,历史只不过是一种XN工具。当下的中国,在本身就“不够真实、不够客观、不够复杂”的“历史XN知识”基础上,又拿来了美国式游乐园(肤浅)表达模式(理解模式),因此导致,无论在媒体报道中,还是一般百姓喜闻乐见的说法里,亦或是本专业涉及的历史议题内(比如复古一条街,比如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等),结合出的结果,多是即虚假又艳俗。但我们还会骗自己说:这是向国际接轨,国际就是这样做的呀?
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与国际接轨(向美国学习)”的一系列说法,估计人人都很熟悉。比如说:
美国学生多自由呀,我们也要如此!可是,你问过美国学生自由体现在哪里吗?这种自由所蕴含的对“成功”多元化理解的基础是怎样的呢?一般高中、大学和精英高中、大学一样自由吗?美国教育界从大学到中学对这种自由的普遍反思是如何的?
美国城市是无比宽阔的大街道,多么气派,我们也应该如此!可是,你问过美国大部分城市是在一个如何没有历史遗存的现状下发展出来的吗?那些稍微有些历史的城市,比如波士顿、费城,会容许新建公共设施、大马路随便横冲直撞,拆毁旧建筑,把城市开敞剖肚吗?
美国是汽车城市,象征着发达、先进,我们也应该大力发展汽车!可是,你问过汽车城市及其汽车城市的生活是如何的吗?占地要求是中国这种人口密集型国家承担得了的吗?
美国有很多历史风情一条布景街模式,专注立面建筑趣味,我们也应该如此做设计、消费历史!可是,你问过美国历史有多短吗?它和中国完全不一样,缺乏各种人文、技术、人居状况积累吗?问过美国的吉尼斯游乐园模式,背后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能够直接搬过来中国吗?……
这些说法,都是在学(移植,拿来)所谓的“做法”层面,而美国为什么采取这些做法的深层原则,则不被重视,或者发现很难学,因为往往会触碰到我们自己根深蒂固的“体”,比如旧城改造中个人产权是否被尊重,比如汽车产业背后,是怎样一种官、商、学利益纠缠的格局……
于是……于是结果常常就是,两种坏加到了一起。
----------------------------------------------------------------------------------------------------------------------
日常:
专业:
USA64——GSD听Final Review(option)第二天
USA63——GSD听Final Review(option)第一天
----------------------------------------------------------------------------------------------------------------------
截至20121207,USA日记目录链接
在费城(1217)国家独立历史公园(Independenc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景点处,看到一些导游穿着历史“戏服”,以游乐园方式引导观者解读历史。以我个人理解,这种“情境再现”方式,往往会为了通俗易懂目的,出现剪裁历史细节以突出主干、强调戏剧性冲突以形成引人故事情节等趋势,多少会限制人们对历史多重、细微的理解。
以我在美国的游历经验看,这种游乐园式历史叙事的方式还是挺普遍的。无论是在以自然景观著称的亚利桑那大峡谷国家公园(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还是独立战争打响的波士顿公共公园(Boston Common)。我以为,这是美国人天性中天真的本质,以及大众文化发达强势后自然演化出的结果。
这套东西,咱们中国以“向国际接轨(向美国学习)”为由也拿了来。但有意无意间,忽视了美式游乐园方式之外,同时并存的严肃、客观、反思、复杂、细致的那部分。比如费城国家独立历史公园景点中,同时就有多角度讲述华盛顿总统如何虐待奴隶的故事,以及专门讲述奴隶争取自由的主题展;比如大峡谷景点里,每晚在展示中心,都会有专人用ppt,非常专业、深入地讲解科罗拉多河的历史及自然状况。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擅长一种(官方或非官方)立场先行的历史叙述模式,看上去严肃、正统、线条明晰,其实本质不过是一种肢解与戏说,目的是将历史涂脂抹粉后为“我的立场”所用,历史只不过是一种XN工具。当下的中国,在本身就“不够真实、不够客观、不够复杂”的“历史XN知识”基础上,又拿来了美国式游乐园(肤浅)表达模式(理解模式),因此导致,无论在媒体报道中,还是一般百姓喜闻乐见的说法里,亦或是本专业涉及的历史议题内(比如复古一条街,比如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等),结合出的结果,多是即虚假又艳俗。但我们还会骗自己说:这是向国际接轨,国际就是这样做的呀?
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与国际接轨(向美国学习)”的一系列说法,估计人人都很熟悉。比如说:
美国学生多自由呀,我们也要如此!可是,你问过美国学生自由体现在哪里吗?这种自由所蕴含的对“成功”多元化理解的基础是怎样的呢?一般高中、大学和精英高中、大学一样自由吗?美国教育界从大学到中学对这种自由的普遍反思是如何的?
美国城市是无比宽阔的大街道,多么气派,我们也应该如此!可是,你问过美国大部分城市是在一个如何没有历史遗存的现状下发展出来的吗?那些稍微有些历史的城市,比如波士顿、费城,会容许新建公共设施、大马路随便横冲直撞,拆毁旧建筑,把城市开敞剖肚吗?
美国是汽车城市,象征着发达、先进,我们也应该大力发展汽车!可是,你问过汽车城市及其汽车城市的生活是如何的吗?占地要求是中国这种人口密集型国家承担得了的吗?
美国有很多历史风情一条布景街模式,专注立面建筑趣味,我们也应该如此做设计、消费历史!可是,你问过美国历史有多短吗?它和中国完全不一样,缺乏各种人文、技术、人居状况积累吗?问过美国的吉尼斯游乐园模式,背后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能够直接搬过来中国吗?……
这些说法,都是在学(移植,拿来)所谓的“做法”层面,而美国为什么采取这些做法的深层原则,则不被重视,或者发现很难学,因为往往会触碰到我们自己根深蒂固的“体”,比如旧城改造中个人产权是否被尊重,比如汽车产业背后,是怎样一种官、商、学利益纠缠的格局……
于是……于是结果常常就是,两种坏加到了一起。
----------------------------------------------------------------------------------------------------------------------
日常:
专业:
USA64——GSD听Final Review(option)第二天
USA63——GSD听Final Review(option)第一天
----------------------------------------------------------------------------------------------------------------------
截至20121207,USA日记目录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