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sychology, Biology and Politics of Food 有关食物的心理学、生物学和政治学 IV
prof. Kelly D. Brownell,Yale
LECTURE 5
Biology, Nutrition and Health III: The Physiology of Hunger, Taste and Addiction
生物学、营养学与健康 III:有关饥饿、味觉和成瘾的生理学
这堂课主要讲的是饥饿和味觉的生理学成因。而成瘾貌似下节课才提到。
有非常多的因素影响着人们对食物的选择,为什么选择这种食物,为什么有的人吃得多有的人吃得少等等。饮食有时候看起来好像是生理决定的,有时候又像是文化决定的。这堂课着重于生理方面。
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如果你看过十万个为什么的话),舌头上的味蕾决定了人的味觉。有一个概念很新奇,叫做supertaste。基本上就是有些人对味道特别敏感。在1931年的时候,一个叫fox的人偶然间发现他和助手对同一样东西的味道反应不同。而后来,耶鲁的一个学者用一种叫做prop的东西做了很多实验,结果发现大约25%是nontaster,50%是medium taster,25%是supertaster。舌头上有一种叫做菌状乳头的东西的多少,决定了你是不是supertaster。而supertaster能品尝到甜食中最强的甜,苦味中最苦的那部分。而nontaster则不太能分辨出。味觉能影响人的饮食,进而影响人的健康。Supertasters live in a neon world of taste,nontasters live in a pastel world。(在阅读材料中有拓展)
有时候外部的环境会影响我们的食物选择,比如压力大的时候有些人就会多吃点儿,有些人就吃不下。在人体里,有些物质是刺激人的食物摄取的(如神经肽Y),而有些则会抑制(如5-羟色氨)。而不同的物质在人体内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如glucose或者insulin。不同的器官对食物产生不同的信号,比如肝脏参与葡萄糖的代谢等等。
有一些因素会影响人的短期进食选择。比如什么时候开始吃,吃多少,什么时候结束,多久吃一次,每次吃的间隔。比如饥饿和食欲会影响啥时候吃和吃多少,饱的感觉会决定什么时候停止吃,什么时候继续和每次吃的间隔。还有一个sensory specific satiety的概念,就是有时候你一直吃同一样的东西很久的时间,则你对这个东西的食欲会大大下降,对其他东西的胃口大增,这和经济学里的边际效应有点像,SSS会决定吃多少和吃多久。环境会影响SSS,现在比起以前,食物的多样性大大增加了,每年都有不同的东西冒出来,前几天我还在电梯里看见一个叫黄飞红的新事物的广告。所以食物的多样性增加了,人们也就越吃越多了。
吃还更压力和社会地位有关。压力并不是说那种让人崩溃的情况,这种情况谁都吃不下。有些时候,比如失恋或心情不好,这种压力会让有的人吃得多有的人吃得少。压力会刺激或抑制饱的神经中枢。比如说,大多数人吃冰淇淋或甜食的时候会很开心,所以当你压力大的时候,你就会去吃甜食,因为你想从食物中获取那种开心的感觉来代替自己的坏心情。反之,如果你在吃了某种食物之后突然倍受打击或者生病或者难受,那以后你对这种食物的厌恶感也会大大增加。有一个实验就是让狼吃了涂有某种物质的羊的尸体,会让他们很难受。几次之后,狼就再也不想吃羊了。有时看到小羊就跑掉了。我的亲身例子则是小时候我很喜欢吃蛋炒饭,但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关于蛋炒饭很恶心的情节之后,从此就戒掉了。或许这是个戒烟的好办法。
一个关于社会地位和吃的实验。在吃普通食物的时候,上层猴和底层猴吃得都差不多。当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时,底层猴则吃得多得多,或许是高热量的食物能缓解社会地位带来的压力吧。当然,这个实验的前提是食物无限量的供应。而反过来看人类社会,起码在中国,下层老百姓中一般瘦的居多,而大富大贵之人都很胖,所以有“富贵病”和“心宽体胖”一说。或许是因为,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压力太大了吧。
我们一天的代谢又是怎么样的呢?人体的代谢分为几部分:大部分是基础代谢率BMR,由人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决定。一小部分是消化食物的时候所需的热量。还有就是人的运动消耗的热量。而一个人的体重升降与每日的热量摄取消耗有关。所以并不是说,减肥的时候,你吃得越少就能减得越多,因为吃得少BMR就降低了,导致你整天昏昏沉沉的。衡量人体的指标大约由两种,一个叫做体脂率,一个叫做BMI,两者需要综合起来看,不然有各自的缺陷。人的变胖的时候,男人的脂肪通常积累在腹部以上,大腹便便;而女人则积累在腹部一下,丰臀肥乳。不过腹部之上的脂肪对人体有害。女人主要是因为需要为生育或哺乳做准备,所以脂肪积累在腹部以下,来保护机体。
一个人的体重和他的基因也很有关系,大约有25-40%的关系吧。比如说,一个被领养的孩子,他的体重和他养父母的关联不那么大,但却和他的亲生父母的体重有显著的关联,即使他一生下来就没见过亲生父母。Genes load the gun,the environment pulls the trigger。
Readings:
1. Beckman M. (2004). A matter of taste: are you a supertaster? Smithsonian, August, 24-26.
这个文章很有意思,讲的事supertaster会因为他们的这种超能力变得比普通人更健康,但是有时候也会容易得特定的疾病。还有一个人对各种食物的喜好,他的口味,很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受到影响了。
2. Wardle J, Cooke L. (2008).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 of children’s food preferences.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99 (Suppl 1), S15-S21.
一篇极有趣的文章,而且特别适合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看。文章说小孩子对食物的选择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比如食物的energy density,食物的familiarity,social facilitation(看到别人在吃就会很想吃),还有就是从小文化养成的习惯等等。基因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有些人之所以很挑食,基因也在作怪。
3. Gearhardt, A.N., Corbin, W.L., & Brownell, K.D. (2009). Food addiction: An examina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ependence. Journal of Addiction Medicine, 3, 1-7.
主要关于食物成瘾和酗酒、滥用药物等一系列成瘾问题的异同。作者想,或许可以用与戒烟、戒酒相同的办法(比如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治疗项目等)来帮助人们解决食物成瘾的问题。
4. Gearhardt, A.N., Grilo, C.M., DiLeone, R.J., Brownell, K.D., & Potenza, M.N. (in press). Can food be addictive? Public health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Addiction.
文章解释了addiction(上瘾)是什么,有哪些标准可以衡量是否上瘾。如果食物是能够使人上瘾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肥胖和过度饮食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食物公司的责任呢?就像香烟一样,每盒烟都会印上吸烟有害健康,那么长久的以后,每包薯条是不是也会印上脂肪有害健康呢?
LECTURE 5
Biology, Nutrition and Health III: The Physiology of Hunger, Taste and Addiction
生物学、营养学与健康 III:有关饥饿、味觉和成瘾的生理学
这堂课主要讲的是饥饿和味觉的生理学成因。而成瘾貌似下节课才提到。
有非常多的因素影响着人们对食物的选择,为什么选择这种食物,为什么有的人吃得多有的人吃得少等等。饮食有时候看起来好像是生理决定的,有时候又像是文化决定的。这堂课着重于生理方面。
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如果你看过十万个为什么的话),舌头上的味蕾决定了人的味觉。有一个概念很新奇,叫做supertaste。基本上就是有些人对味道特别敏感。在1931年的时候,一个叫fox的人偶然间发现他和助手对同一样东西的味道反应不同。而后来,耶鲁的一个学者用一种叫做prop的东西做了很多实验,结果发现大约25%是nontaster,50%是medium taster,25%是supertaster。舌头上有一种叫做菌状乳头的东西的多少,决定了你是不是supertaster。而supertaster能品尝到甜食中最强的甜,苦味中最苦的那部分。而nontaster则不太能分辨出。味觉能影响人的饮食,进而影响人的健康。Supertasters live in a neon world of taste,nontasters live in a pastel world。(在阅读材料中有拓展)
有时候外部的环境会影响我们的食物选择,比如压力大的时候有些人就会多吃点儿,有些人就吃不下。在人体里,有些物质是刺激人的食物摄取的(如神经肽Y),而有些则会抑制(如5-羟色氨)。而不同的物质在人体内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如glucose或者insulin。不同的器官对食物产生不同的信号,比如肝脏参与葡萄糖的代谢等等。
有一些因素会影响人的短期进食选择。比如什么时候开始吃,吃多少,什么时候结束,多久吃一次,每次吃的间隔。比如饥饿和食欲会影响啥时候吃和吃多少,饱的感觉会决定什么时候停止吃,什么时候继续和每次吃的间隔。还有一个sensory specific satiety的概念,就是有时候你一直吃同一样的东西很久的时间,则你对这个东西的食欲会大大下降,对其他东西的胃口大增,这和经济学里的边际效应有点像,SSS会决定吃多少和吃多久。环境会影响SSS,现在比起以前,食物的多样性大大增加了,每年都有不同的东西冒出来,前几天我还在电梯里看见一个叫黄飞红的新事物的广告。所以食物的多样性增加了,人们也就越吃越多了。
吃还更压力和社会地位有关。压力并不是说那种让人崩溃的情况,这种情况谁都吃不下。有些时候,比如失恋或心情不好,这种压力会让有的人吃得多有的人吃得少。压力会刺激或抑制饱的神经中枢。比如说,大多数人吃冰淇淋或甜食的时候会很开心,所以当你压力大的时候,你就会去吃甜食,因为你想从食物中获取那种开心的感觉来代替自己的坏心情。反之,如果你在吃了某种食物之后突然倍受打击或者生病或者难受,那以后你对这种食物的厌恶感也会大大增加。有一个实验就是让狼吃了涂有某种物质的羊的尸体,会让他们很难受。几次之后,狼就再也不想吃羊了。有时看到小羊就跑掉了。我的亲身例子则是小时候我很喜欢吃蛋炒饭,但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关于蛋炒饭很恶心的情节之后,从此就戒掉了。或许这是个戒烟的好办法。
一个关于社会地位和吃的实验。在吃普通食物的时候,上层猴和底层猴吃得都差不多。当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时,底层猴则吃得多得多,或许是高热量的食物能缓解社会地位带来的压力吧。当然,这个实验的前提是食物无限量的供应。而反过来看人类社会,起码在中国,下层老百姓中一般瘦的居多,而大富大贵之人都很胖,所以有“富贵病”和“心宽体胖”一说。或许是因为,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压力太大了吧。
我们一天的代谢又是怎么样的呢?人体的代谢分为几部分:大部分是基础代谢率BMR,由人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决定。一小部分是消化食物的时候所需的热量。还有就是人的运动消耗的热量。而一个人的体重升降与每日的热量摄取消耗有关。所以并不是说,减肥的时候,你吃得越少就能减得越多,因为吃得少BMR就降低了,导致你整天昏昏沉沉的。衡量人体的指标大约由两种,一个叫做体脂率,一个叫做BMI,两者需要综合起来看,不然有各自的缺陷。人的变胖的时候,男人的脂肪通常积累在腹部以上,大腹便便;而女人则积累在腹部一下,丰臀肥乳。不过腹部之上的脂肪对人体有害。女人主要是因为需要为生育或哺乳做准备,所以脂肪积累在腹部以下,来保护机体。
一个人的体重和他的基因也很有关系,大约有25-40%的关系吧。比如说,一个被领养的孩子,他的体重和他养父母的关联不那么大,但却和他的亲生父母的体重有显著的关联,即使他一生下来就没见过亲生父母。Genes load the gun,the environment pulls the trigger。
Readings:
1. Beckman M. (2004). A matter of taste: are you a supertaster? Smithsonian, August, 24-26.
这个文章很有意思,讲的事supertaster会因为他们的这种超能力变得比普通人更健康,但是有时候也会容易得特定的疾病。还有一个人对各种食物的喜好,他的口味,很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受到影响了。
2. Wardle J, Cooke L. (2008).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 of children’s food preferences.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99 (Suppl 1), S15-S21.
一篇极有趣的文章,而且特别适合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看。文章说小孩子对食物的选择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比如食物的energy density,食物的familiarity,social facilitation(看到别人在吃就会很想吃),还有就是从小文化养成的习惯等等。基因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有些人之所以很挑食,基因也在作怪。
3. Gearhardt, A.N., Corbin, W.L., & Brownell, K.D. (2009). Food addiction: An examina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ependence. Journal of Addiction Medicine, 3, 1-7.
主要关于食物成瘾和酗酒、滥用药物等一系列成瘾问题的异同。作者想,或许可以用与戒烟、戒酒相同的办法(比如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治疗项目等)来帮助人们解决食物成瘾的问题。
4. Gearhardt, A.N., Grilo, C.M., DiLeone, R.J., Brownell, K.D., & Potenza, M.N. (in press). Can food be addictive? Public health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Addiction.
文章解释了addiction(上瘾)是什么,有哪些标准可以衡量是否上瘾。如果食物是能够使人上瘾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肥胖和过度饮食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食物公司的责任呢?就像香烟一样,每盒烟都会印上吸烟有害健康,那么长久的以后,每包薯条是不是也会印上脂肪有害健康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