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卡到都兰
第四天 茶卡到都兰
茶卡,意为“盐海之滨”;今天的都兰,引领我穿过盐海,直入柴达木盆地的心腹。
我起来时,透过玻璃,能看见传达室里昨天过生日的蒙族小妹还未起身。大门开着,我径直走出去。
青藏公路的朝阳给人以好脾气,似一个人敞亮的精神。
后来,我总试图找到某些词,来表述对于青藏原野那些洒在公路上的清晨的阳光。但总稍嫌单薄并不够确切,它们如稻谷颗粒可数一般,是滚着的、或者麦粒。瞧,这些蹩脚的比喻。
在路上我总想想些什么,解决些思索上的症结,然而都是徒劳,实际上所有的时间都在支撑着自身的意志架,压制一部分恐惧,应付少量的高原缺氧和气候干冷,因为流鼻血使我紧张了一上午。
出茶卡一路由草原变为戈壁最后变为荒漠,从茶卡与都兰海拔基本一致,除了中间爬了海拔3672旺尕秀山,相对海拔爬上500多米。在前20公里爬坡中,一路流鼻血,于是插了两个纸球,仰直了脖子,一路骑上去。
十月初了,雪季就要来了,冰山依然在化雪,所以溪流还较为常见,还可以就着溪水洗把脸。十点左右,正是太阳出来洒着暖暖的阳光的时候,我找了条溪水,摘了头盔、头巾,把擦得满是鼻血和鼻涕的头巾、手套洗了。毕竟是化雪水,冰冷刺骨。
在青藏线上,随着天气的变化,一天衣着凡穿、脱三次,早上起来三件,十点多脱下了件毛衣,下午三点以后,慢慢又需要加了毛衣,另加件外套。对于骑车人来说,青藏高原的风出了名的横,从拉萨反穿回来的陌生人,也同样要饱受这些风霜,一天之中,不幸运的我和他们将接纳这来自四面八方暴力的风。
在受够了这些的逆风以后,中午爬上旺尕秀山垭口,穿上冲锋衣,整整齐齐的把干粮拿出来,啤酒,香肠,冷包子,和一些咸榨菜,一股脑儿,把这些都吃下去,一个人在稀稀落落车辆往来的狂风呼啸的山顶,就着些小骄傲,在一天最惬意的时刻,把这些都吃下去、吃下去。
青藏线和川藏线不一样,这里很少有峻峭的山,也少有盘旋的盘山公路,坐在山顶,就不会有傲视群山的豪情,道路都明明白白的摆在面前,草原一望千里,公路在山与山的平原中起伏。一天的命运也在其中起伏。
午后的时间是痛苦的,一天的路程望不到尽头,逆风,单调,进程缓慢,时速不过六七公里,我在十月的冷天气中直想骂娘。三年以前,我在川藏线的盘山公路上,几乎将这一辈子能骂的脏话骂完。但这次有别,自己骂自己听,总有些神经病似的。
在一天痛苦的时间里,要么大口喘气,要么牙关咬紧,一脸麻痹和悲哀。下午三点,我正在柴达木盆地边缘的山与山之间转来转去,胡江打来电话,说你干嘛呢?我说你个死呆子,累死大爷了,我正在转山,离目的地还有六十多公里,按这个速度赶到要今晚十一二点了。为了吓唬他,我说,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一到夜里狼群四处游荡,晚上九点你给我打电话,没人接的话你就替我报警吧,
我在109国道2328公里到2388公里之间。我要死了,你要替我收尸。
下午四点,乌云压低了天,路边远远放牧的藏族男子,骑着高头大马,赶着羊群走向远方。离都兰还有六十公里,而平均时速在7公里左右,我开始感到恐慌,身在柴达木盆地腹地,中途再无住宿点,要么赶到夜里十二点——我甚至已经做好这最坏的打算。
雨水就要来了。在青藏线,冰雹和大雪都无甚大气派,最厉害是雨水,让人最为惧怕,冰雹大雪或者暴风雪,冲锋衣都可以应付得来,但只要下雨,就非穿雨衣不可。雨衣多有不便,既不透气,行动也很不方便,即便这样,只要雨水稍下的长久些,衣服还是要湿透,因为不透气,身体又常常为汗水浸透,形成内外夹攻之冷,最是难受。
我不得不开始拼命的逃离着乌云的压抑。
我将车轮压在路沿的白灰线上,只看脚下,不顾前方,竟渐渐踩出些踏频和持久力来了。一路峰回路转,天空由骄阳高悬慢慢染上金黄之色,化为晚霞的魅影了。有时沿着山脚似乎缘山而行,有时在荒原的溪流之间穿行而过,我感受着这化颓废为蛮力的惊奇。
一个人的下午,有阳光,有山阴。下午六点,离都兰越来越近,青稞麦田展现出生活的气息。身边稀稀落落的穿行着面包车,皮卡,更多的是跑长途的大货车,一旦上陡坡,它们也要感到力不从心,赶牛一般,最有趣。
远远的甚至有拖拉机出现了,这是好征兆,都兰确实不远了。我妈准时来电话,问我工作怎么样 ,我告诉她,还在加班,马上就下班了,不用担心,写稿有些费力,喘气的厉害。老太太将信将疑,说写文章费脑,要多吃点补品,应该买些鱼肝油吃,也补补眼睛,你从小眼睛就不好。我打着哈哈应付,好好好,不和你说了,我还要写稿,腰酸背痛的。
挂了电话,有些暖心,我来了精神气。停下,摘了头盔,挂上耳机,重低音耳机配着极端金属,一张DevilDriver专辑反复播放,一曲I Dreamed I Died,音乐一起,我触电般跳起来。
黄昏,我和狂奔的拖拉机赛跑在路上,车厢后的藏族阿姨似睡非睡,蒙脸看着我,我们在半小时里不动声色的较劲。均速35公里的速度能让我把拖拉机远远的甩在身后。而力不从心的上坡却让拖拉机两次赶上我,藏族阿妈干脆摘下头巾,只看着我傻笑。一到下坡,她仍是傻笑着,一路慢慢扭过头,看我超他们而去。
晚上七点。离都兰城还有十公里。我沿路穿过两边的村落。路边绿树整齐,逐渐看不清楚了。拖拉机再没追上来,狂奔的两个小时让我前进了五十公里,最后十公里我开始接近虚脱,行将就木一般骑着,河南村,河北村,湖南村,一路骑过去,天越来越黑。我亮起尾灯和照明灯,沿路两边村落的狗叫声此起彼伏,叫着天边金黄的圆盘的月亮升起来了。
九公里,八公里,七公里,时间一点一点的耗去,这十公里,耗去了我整整两个小时,夜里九点半,我孤零零的站在都兰大街的十字路口、心力交瘁,打电话给今天路上遇见从都兰反穿回茶卡去的兄弟。
问他,我今晚应该睡在哪。
茶卡,意为“盐海之滨”;今天的都兰,引领我穿过盐海,直入柴达木盆地的心腹。
我起来时,透过玻璃,能看见传达室里昨天过生日的蒙族小妹还未起身。大门开着,我径直走出去。
青藏公路的朝阳给人以好脾气,似一个人敞亮的精神。
后来,我总试图找到某些词,来表述对于青藏原野那些洒在公路上的清晨的阳光。但总稍嫌单薄并不够确切,它们如稻谷颗粒可数一般,是滚着的、或者麦粒。瞧,这些蹩脚的比喻。
在路上我总想想些什么,解决些思索上的症结,然而都是徒劳,实际上所有的时间都在支撑着自身的意志架,压制一部分恐惧,应付少量的高原缺氧和气候干冷,因为流鼻血使我紧张了一上午。
出茶卡一路由草原变为戈壁最后变为荒漠,从茶卡与都兰海拔基本一致,除了中间爬了海拔3672旺尕秀山,相对海拔爬上500多米。在前20公里爬坡中,一路流鼻血,于是插了两个纸球,仰直了脖子,一路骑上去。
十月初了,雪季就要来了,冰山依然在化雪,所以溪流还较为常见,还可以就着溪水洗把脸。十点左右,正是太阳出来洒着暖暖的阳光的时候,我找了条溪水,摘了头盔、头巾,把擦得满是鼻血和鼻涕的头巾、手套洗了。毕竟是化雪水,冰冷刺骨。
在青藏线上,随着天气的变化,一天衣着凡穿、脱三次,早上起来三件,十点多脱下了件毛衣,下午三点以后,慢慢又需要加了毛衣,另加件外套。对于骑车人来说,青藏高原的风出了名的横,从拉萨反穿回来的陌生人,也同样要饱受这些风霜,一天之中,不幸运的我和他们将接纳这来自四面八方暴力的风。
在受够了这些的逆风以后,中午爬上旺尕秀山垭口,穿上冲锋衣,整整齐齐的把干粮拿出来,啤酒,香肠,冷包子,和一些咸榨菜,一股脑儿,把这些都吃下去,一个人在稀稀落落车辆往来的狂风呼啸的山顶,就着些小骄傲,在一天最惬意的时刻,把这些都吃下去、吃下去。
青藏线和川藏线不一样,这里很少有峻峭的山,也少有盘旋的盘山公路,坐在山顶,就不会有傲视群山的豪情,道路都明明白白的摆在面前,草原一望千里,公路在山与山的平原中起伏。一天的命运也在其中起伏。
午后的时间是痛苦的,一天的路程望不到尽头,逆风,单调,进程缓慢,时速不过六七公里,我在十月的冷天气中直想骂娘。三年以前,我在川藏线的盘山公路上,几乎将这一辈子能骂的脏话骂完。但这次有别,自己骂自己听,总有些神经病似的。
在一天痛苦的时间里,要么大口喘气,要么牙关咬紧,一脸麻痹和悲哀。下午三点,我正在柴达木盆地边缘的山与山之间转来转去,胡江打来电话,说你干嘛呢?我说你个死呆子,累死大爷了,我正在转山,离目的地还有六十多公里,按这个速度赶到要今晚十一二点了。为了吓唬他,我说,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一到夜里狼群四处游荡,晚上九点你给我打电话,没人接的话你就替我报警吧,
我在109国道2328公里到2388公里之间。我要死了,你要替我收尸。
下午四点,乌云压低了天,路边远远放牧的藏族男子,骑着高头大马,赶着羊群走向远方。离都兰还有六十公里,而平均时速在7公里左右,我开始感到恐慌,身在柴达木盆地腹地,中途再无住宿点,要么赶到夜里十二点——我甚至已经做好这最坏的打算。
雨水就要来了。在青藏线,冰雹和大雪都无甚大气派,最厉害是雨水,让人最为惧怕,冰雹大雪或者暴风雪,冲锋衣都可以应付得来,但只要下雨,就非穿雨衣不可。雨衣多有不便,既不透气,行动也很不方便,即便这样,只要雨水稍下的长久些,衣服还是要湿透,因为不透气,身体又常常为汗水浸透,形成内外夹攻之冷,最是难受。
我不得不开始拼命的逃离着乌云的压抑。
我将车轮压在路沿的白灰线上,只看脚下,不顾前方,竟渐渐踩出些踏频和持久力来了。一路峰回路转,天空由骄阳高悬慢慢染上金黄之色,化为晚霞的魅影了。有时沿着山脚似乎缘山而行,有时在荒原的溪流之间穿行而过,我感受着这化颓废为蛮力的惊奇。
一个人的下午,有阳光,有山阴。下午六点,离都兰越来越近,青稞麦田展现出生活的气息。身边稀稀落落的穿行着面包车,皮卡,更多的是跑长途的大货车,一旦上陡坡,它们也要感到力不从心,赶牛一般,最有趣。
远远的甚至有拖拉机出现了,这是好征兆,都兰确实不远了。我妈准时来电话,问我工作怎么样 ,我告诉她,还在加班,马上就下班了,不用担心,写稿有些费力,喘气的厉害。老太太将信将疑,说写文章费脑,要多吃点补品,应该买些鱼肝油吃,也补补眼睛,你从小眼睛就不好。我打着哈哈应付,好好好,不和你说了,我还要写稿,腰酸背痛的。
挂了电话,有些暖心,我来了精神气。停下,摘了头盔,挂上耳机,重低音耳机配着极端金属,一张DevilDriver专辑反复播放,一曲I Dreamed I Died,音乐一起,我触电般跳起来。
黄昏,我和狂奔的拖拉机赛跑在路上,车厢后的藏族阿姨似睡非睡,蒙脸看着我,我们在半小时里不动声色的较劲。均速35公里的速度能让我把拖拉机远远的甩在身后。而力不从心的上坡却让拖拉机两次赶上我,藏族阿妈干脆摘下头巾,只看着我傻笑。一到下坡,她仍是傻笑着,一路慢慢扭过头,看我超他们而去。
晚上七点。离都兰城还有十公里。我沿路穿过两边的村落。路边绿树整齐,逐渐看不清楚了。拖拉机再没追上来,狂奔的两个小时让我前进了五十公里,最后十公里我开始接近虚脱,行将就木一般骑着,河南村,河北村,湖南村,一路骑过去,天越来越黑。我亮起尾灯和照明灯,沿路两边村落的狗叫声此起彼伏,叫着天边金黄的圆盘的月亮升起来了。
九公里,八公里,七公里,时间一点一点的耗去,这十公里,耗去了我整整两个小时,夜里九点半,我孤零零的站在都兰大街的十字路口、心力交瘁,打电话给今天路上遇见从都兰反穿回茶卡去的兄弟。
问他,我今晚应该睡在哪。
![]() |
![]() |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