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美设计大师对话经典语录
读与北美设计大师对话有感,其中派屈克-惠特尼教授(Patrick Whitney)说过推动创新的力量有三种,一个是科技,一个是商业,还有一个是用户体验。有了这三种因素,才能不断创新。对于伊利诺理工学院而言,设计代表了用户体验的创新,而这其中可以融合商业和科技因素。计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对工程的辅助。第二个层面是造型和美学设计。中国目前处在第二个层面上。设计学校面临的问题是,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人们对于设计教育的要求也在快速提升,但这些学校却难以跟上变化的步伐,它们限制了设计人才的成长。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除了为辅助工程而设计,以及为外观风格塑造而设计,第三个层面是为更佳的用户体验而设计,中国的设计人员在这个层面上还罕有作为。以我与中国设计教育界的接触经验来看,注重外观塑造的设计人员已为数众多,而我们应该培养更多的专注于用户体验设计的人才。
我深有体会的是要想做好设计我们必须兼顾用户体验和科技等因素才可以做一个好的设计。设计不单单要注重美学和外形更加要注重用户体验,只有用户体验达到标准,才是一个好的设计。目前中国正式缺少这样的设计师中国正逐渐从 “中国制造” 走向“中国创造 ”。站在跻身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肩膀上,创造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创造的核心——说白了,就是一种广义的设计能力。纵观世界知名的顶尖品牌,无不以品牌经验与用户体验的设计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
除了为辅助工程而设计,以及为外观风格塑造而设计,第三个层面是为更佳的用户体验而设计,中国的设计人员在这个层面上还罕有作为。以我与中国设计教育界的接触经验来看,注重外观塑造的设计人员已为数众多,而我们应该培养更多的专注于用户体验设计的人才。
我深有体会的是要想做好设计我们必须兼顾用户体验和科技等因素才可以做一个好的设计。设计不单单要注重美学和外形更加要注重用户体验,只有用户体验达到标准,才是一个好的设计。目前中国正式缺少这样的设计师中国正逐渐从 “中国制造” 走向“中国创造 ”。站在跻身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肩膀上,创造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创造的核心——说白了,就是一种广义的设计能力。纵观世界知名的顶尖品牌,无不以品牌经验与用户体验的设计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