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20121224
讲座26:
小结:
1) 各个禅那的状态;
2) 五禅支对治五盖;
3) 禅修的过程;
4) 七觉支,见《清净道论》;
1. 禅那:在二三四禅中,目标也还是可能清楚或不清楚,到最后目标一直都很清楚,就可以。从初禅到二禅等(二禅到三禅等道理是相同的)过渡必须首先退回到近行定重新作意去掉某些禅支后再入定即可,不是直接从初禅过渡到二禅的。换句话说,每种禅那都有自己对应的近行定,禅那是从自己对应的近行定直接过渡来的,不是从另一种禅那直接过渡来的。
a) 寻、伺、喜、乐、一境性俱初禅异熟心
b) 伺、喜、乐、一境性俱第二禅异熟心(一定住在光明中,心不动)
c) 喜、乐、一境性俱第三禅异熟心(维持时间不长,不断出境入境,出境时首先会注意到心的喜悦,身体的汗毛直竖的感受,做到五种自在)
d) 乐、一境性俱第四禅异熟心(身心综合的快乐,有乐)
e) 舍、一境性俱第五禅异熟心(乐也不要了,平等地专注,平静)
2. 慈心,悲心,喜心都不能修到第五禅,只有舍心可以修到第五禅;对佛像的有相观想可以证得初禅(注意细节必须要有“寻”);白光有限大小是初禅,遍布整个虚空,可以到达四禅;证神通非常难,而且有特定的方法;
3. 世间安止定总是从进行定入手的。
4. 入定——心不动,有一二三四五禅;出定——心动,到进行定。在一禅中心动,跳出来,不动就进入安止定,进入二禅,其他也是以此类推,从低级禅进入高级禅,要先出定跳出来调整好,再次入定。四种无色界禅定也是如此。
5. 以上五种善心是在修定的过程中体验到的;
6. 对治五盖:修定的目的就是镇服五盖,培养五禅支,像搬一块石头压住草,暂时的。
a) 欲贪:靠心一境性对治,对身体舒服的胡思乱想;
b) 嗔:靠喜对治,身体疼痛不舒服,心里不舒服;
c) 昏沉睡眠:靠寻对治,提起来,睡觉,境不清楚,念念不分明;
d) 掉举恶作:靠乐对治,心稀里糊涂跑掉,就像孩子上街为什么要跑?因为呆在妈妈身边不舒服;在孩子的教育中!
e) 疑:靠伺对治,专注地思考,心里怀疑不确定,过不去,干脆把它想明白;
7. 禅修理论:五盖与五禅支对应,彼此不相容。修行开始时总是对治五盖,五盖被削弱镇服后,全部不先前,心进入八种欲界善心状态。此时只有五禅支,但还不坚固,然后一点点长进,一步步坚固。这个理论完全来自实修。
8. 如何培养五禅支:凡夫的五盖非常强,必须大力培养五禅支,修行方法是七觉支,七种用心方案反复穿插进行,最后完成戒定慧的修行:可用于教育!
a) 择法觉支——寻,正思维,该怎么做;
b) 精进觉支——知道对错,坚决努力,打破昏沉;
c) 喜觉支——让心变得喜悦,打破昏沉,让身心进入好的状态;
d) 定觉支——把心更好地稳定在某一处;
e) 舍觉支——平等地对待心的所缘;
f) 轻安觉支——培养轻安,在获得五禅支之后,没有掉举;
g) 念觉支——不管用什么方法,保持念念分明;
9. 证得初禅后,对身体的感受会非常弱,到二禅以上已经感觉不到身体的痛苦,出定后不要突然动起来;
小结:
1) 各个禅那的状态;
2) 五禅支对治五盖;
3) 禅修的过程;
4) 七觉支,见《清净道论》;
1. 禅那:在二三四禅中,目标也还是可能清楚或不清楚,到最后目标一直都很清楚,就可以。从初禅到二禅等(二禅到三禅等道理是相同的)过渡必须首先退回到近行定重新作意去掉某些禅支后再入定即可,不是直接从初禅过渡到二禅的。换句话说,每种禅那都有自己对应的近行定,禅那是从自己对应的近行定直接过渡来的,不是从另一种禅那直接过渡来的。
a) 寻、伺、喜、乐、一境性俱初禅异熟心
b) 伺、喜、乐、一境性俱第二禅异熟心(一定住在光明中,心不动)
c) 喜、乐、一境性俱第三禅异熟心(维持时间不长,不断出境入境,出境时首先会注意到心的喜悦,身体的汗毛直竖的感受,做到五种自在)
d) 乐、一境性俱第四禅异熟心(身心综合的快乐,有乐)
e) 舍、一境性俱第五禅异熟心(乐也不要了,平等地专注,平静)
2. 慈心,悲心,喜心都不能修到第五禅,只有舍心可以修到第五禅;对佛像的有相观想可以证得初禅(注意细节必须要有“寻”);白光有限大小是初禅,遍布整个虚空,可以到达四禅;证神通非常难,而且有特定的方法;
3. 世间安止定总是从进行定入手的。
4. 入定——心不动,有一二三四五禅;出定——心动,到进行定。在一禅中心动,跳出来,不动就进入安止定,进入二禅,其他也是以此类推,从低级禅进入高级禅,要先出定跳出来调整好,再次入定。四种无色界禅定也是如此。
5. 以上五种善心是在修定的过程中体验到的;
6. 对治五盖:修定的目的就是镇服五盖,培养五禅支,像搬一块石头压住草,暂时的。
a) 欲贪:靠心一境性对治,对身体舒服的胡思乱想;
b) 嗔:靠喜对治,身体疼痛不舒服,心里不舒服;
c) 昏沉睡眠:靠寻对治,提起来,睡觉,境不清楚,念念不分明;
d) 掉举恶作:靠乐对治,心稀里糊涂跑掉,就像孩子上街为什么要跑?因为呆在妈妈身边不舒服;在孩子的教育中!
e) 疑:靠伺对治,专注地思考,心里怀疑不确定,过不去,干脆把它想明白;
7. 禅修理论:五盖与五禅支对应,彼此不相容。修行开始时总是对治五盖,五盖被削弱镇服后,全部不先前,心进入八种欲界善心状态。此时只有五禅支,但还不坚固,然后一点点长进,一步步坚固。这个理论完全来自实修。
8. 如何培养五禅支:凡夫的五盖非常强,必须大力培养五禅支,修行方法是七觉支,七种用心方案反复穿插进行,最后完成戒定慧的修行:可用于教育!
a) 择法觉支——寻,正思维,该怎么做;
b) 精进觉支——知道对错,坚决努力,打破昏沉;
c) 喜觉支——让心变得喜悦,打破昏沉,让身心进入好的状态;
d) 定觉支——把心更好地稳定在某一处;
e) 舍觉支——平等地对待心的所缘;
f) 轻安觉支——培养轻安,在获得五禅支之后,没有掉举;
g) 念觉支——不管用什么方法,保持念念分明;
9. 证得初禅后,对身体的感受会非常弱,到二禅以上已经感觉不到身体的痛苦,出定后不要突然动起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