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碎片之(2)——胡思乱想
1.有一种美悄无声息而又动人心魄,那就是少女后颈上的绒毛
2.两位作家约定轮流连载一部小说。作家A很喜欢主人公,希望他有好结果,作家B则正相反。但两人都有基本素养,重视故事逻辑,不屑凭空臆想,不愿歪曲常情。他们就像最睿智的棋手一样谋划铺陈 。最终,其中一位作家眼睁睁地把结局开向自己期望的反方向而无能为力,两人相拥而泣,为这伟大而深沉的命运。
3.《十三层凶间》是一部97年的翻拍电影,讲的是科研人员在电脑中建造了一个世界,里面的人全然无知并自然生活繁衍;最终,造世者发现自己也只是被造之人。这个故事类似博尔赫斯《环形废墟》,类似《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的情节及其讲述的哲学思想。它让我想到两点。
第一,如果有一个世界是我所造的,那它发生了什么,会让我这造物主惊讶?我想,不会是循环往复的选举与革命,不会是新款苹果与登陆月球,因为那都是在我划定的框框内、赋予的能量上转圈圈。唯有爱和牺牲,唯有触动我这造世者的艺术作品,才会让我惊讶。这也正是为什么哲学家说艺术是最接近真理的原因吧
第二,或许世界就是一层层的造物,像瓶中大脑,matrix,梵天一梦……或许哪天梵天醒来,或是十三层凶间的造物者断电,这个世界就毁灭了(2012?)。但总有人洞察和创造惊讶。或许梦中那个人物的出奇举动阻止或消灭了做梦者;也许层层叠叠的造物最终是个循环,第十层梦境中的人,在梦第一层做梦者的故事
3.有棵树开花结果了,果实娇艳漂亮,却是中空的,薄薄的果皮里包裹着气体。果子慢慢长大,浑圆,逐步浮起,拽着果柄,蠢蠢欲动。最后的成熟时刻,果蒂脱落,一个个果子飘飘升空。#一棵结满气球的树#(毁了这美景的回复:好牛的产氢树喔……)
4.很多时候,我们所谈论的人的美与丑,其实是受到了“表情暗示”的影响:曾国藩的下拉眼显得阴沉愁苦,舒淇的嘴唇暗示暧昧,吴彦祖的嘴角显得坚毅果决,李守银的八字眉则彰显滑稽。人们谈不出一张瓜子脸的美学特征,而这张脸的特征所引发的表情错觉,却会影响人的观感、进而完成对其美丑的判断。
而有人借此原理,反其道而行之,如徐子珊总是微噜的双唇,黄晓明或芮城刚故意微眯的双眼……他们的目的是通过真正的表情修正自身的美丑。
所以我要开设一个“量身定做表情”咨询公司,专门为客户设计适合她们的表情,纠正或掩盖先天不美,发扬她们眉眼的长处,美其名曰“无刀美容”。就好像好莱坞給汤姆克鲁斯设计笑容的那种顾问.
5.仍记得得知乔布斯逝世时的震动,这让长期嘲讽果粉的我有些羞赧,怎么自己不能像某些意见领袖似的“谈笑风生”呢?起初我以为这类似于演员离世,告别熟悉带来的自然伤感,但又觉不是;后来自问,也不同于果粉,对其所谓创新精神和桀傲个性没多大感触;夜阑人静,突然被自己真实感触所惊醒:是对乔的悲悯
有人会嘲笑你有何资格可怜乔布斯?理性告诉我乔确有成就,无志空长百岁。我不反对他的拼命和执拗。只是想起消瘦的他充满激情的一次次挣扎,人间伏虎却难逃病魔,撑到反响平平的新品发布…之所以我伤悲,不是什么辉煌事业惊人创新…别人看到的,是不屈抗争和伟大人性;我看到的,却是命运无常和造化弄人
6.阅读一本长篇小说,就像经历一次漫长的旅程。每个旅者费劲精神去破解,独自感受和领悟。因此,同一本书的其他读者,仿佛走过自己某段旅程的游人,有种亲切感。这也是我忧虑的地方,比如说越来越多的人对金庸一无所知。不过如果有一天我真的遇到一个姑娘,读过所有我读过的书,我会觉得她很古怪和讨厌。
豆瓣原本就该有这种捕捉同游者细微的亲切感、并汇聚为粘着力的作用,可惜附庸风雅、攻诘相轻使得它变得混乱浅薄
7.残疾,不止是眼盲,耳聋,手不能摸,鼻不能嗅。读不懂诗,听不来音乐,看不明白美术,这也是障碍和缺憾。——我对自己深以为憾。
8.时间是螺旋上升的,但站在制高点俯视,它变成了一个圆。玛雅人可能就是在这个圆形的某一点,“回忆”其几千年后的2012。
9.另外我觉得时间上也存在量子化,此刻的你可能不是下一秒的你,这不是针对经验和精神方面的比喻,而是说,可能此刻的你仅存在这一刹那,然后就消亡了,同时出现“下一秒的你”,所有秉性记忆感情都瞬间传递给他。由于太快,由于记忆无缝连接,所以你感觉是连续的时间,持续的自己。
2.两位作家约定轮流连载一部小说。作家A很喜欢主人公,希望他有好结果,作家B则正相反。但两人都有基本素养,重视故事逻辑,不屑凭空臆想,不愿歪曲常情。他们就像最睿智的棋手一样谋划铺陈 。最终,其中一位作家眼睁睁地把结局开向自己期望的反方向而无能为力,两人相拥而泣,为这伟大而深沉的命运。
3.《十三层凶间》是一部97年的翻拍电影,讲的是科研人员在电脑中建造了一个世界,里面的人全然无知并自然生活繁衍;最终,造世者发现自己也只是被造之人。这个故事类似博尔赫斯《环形废墟》,类似《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的情节及其讲述的哲学思想。它让我想到两点。
第一,如果有一个世界是我所造的,那它发生了什么,会让我这造物主惊讶?我想,不会是循环往复的选举与革命,不会是新款苹果与登陆月球,因为那都是在我划定的框框内、赋予的能量上转圈圈。唯有爱和牺牲,唯有触动我这造世者的艺术作品,才会让我惊讶。这也正是为什么哲学家说艺术是最接近真理的原因吧
第二,或许世界就是一层层的造物,像瓶中大脑,matrix,梵天一梦……或许哪天梵天醒来,或是十三层凶间的造物者断电,这个世界就毁灭了(2012?)。但总有人洞察和创造惊讶。或许梦中那个人物的出奇举动阻止或消灭了做梦者;也许层层叠叠的造物最终是个循环,第十层梦境中的人,在梦第一层做梦者的故事
3.有棵树开花结果了,果实娇艳漂亮,却是中空的,薄薄的果皮里包裹着气体。果子慢慢长大,浑圆,逐步浮起,拽着果柄,蠢蠢欲动。最后的成熟时刻,果蒂脱落,一个个果子飘飘升空。#一棵结满气球的树#(毁了这美景的回复:好牛的产氢树喔……)
4.很多时候,我们所谈论的人的美与丑,其实是受到了“表情暗示”的影响:曾国藩的下拉眼显得阴沉愁苦,舒淇的嘴唇暗示暧昧,吴彦祖的嘴角显得坚毅果决,李守银的八字眉则彰显滑稽。人们谈不出一张瓜子脸的美学特征,而这张脸的特征所引发的表情错觉,却会影响人的观感、进而完成对其美丑的判断。
而有人借此原理,反其道而行之,如徐子珊总是微噜的双唇,黄晓明或芮城刚故意微眯的双眼……他们的目的是通过真正的表情修正自身的美丑。
所以我要开设一个“量身定做表情”咨询公司,专门为客户设计适合她们的表情,纠正或掩盖先天不美,发扬她们眉眼的长处,美其名曰“无刀美容”。就好像好莱坞給汤姆克鲁斯设计笑容的那种顾问.
5.仍记得得知乔布斯逝世时的震动,这让长期嘲讽果粉的我有些羞赧,怎么自己不能像某些意见领袖似的“谈笑风生”呢?起初我以为这类似于演员离世,告别熟悉带来的自然伤感,但又觉不是;后来自问,也不同于果粉,对其所谓创新精神和桀傲个性没多大感触;夜阑人静,突然被自己真实感触所惊醒:是对乔的悲悯
有人会嘲笑你有何资格可怜乔布斯?理性告诉我乔确有成就,无志空长百岁。我不反对他的拼命和执拗。只是想起消瘦的他充满激情的一次次挣扎,人间伏虎却难逃病魔,撑到反响平平的新品发布…之所以我伤悲,不是什么辉煌事业惊人创新…别人看到的,是不屈抗争和伟大人性;我看到的,却是命运无常和造化弄人
6.阅读一本长篇小说,就像经历一次漫长的旅程。每个旅者费劲精神去破解,独自感受和领悟。因此,同一本书的其他读者,仿佛走过自己某段旅程的游人,有种亲切感。这也是我忧虑的地方,比如说越来越多的人对金庸一无所知。不过如果有一天我真的遇到一个姑娘,读过所有我读过的书,我会觉得她很古怪和讨厌。
豆瓣原本就该有这种捕捉同游者细微的亲切感、并汇聚为粘着力的作用,可惜附庸风雅、攻诘相轻使得它变得混乱浅薄
7.残疾,不止是眼盲,耳聋,手不能摸,鼻不能嗅。读不懂诗,听不来音乐,看不明白美术,这也是障碍和缺憾。——我对自己深以为憾。
8.时间是螺旋上升的,但站在制高点俯视,它变成了一个圆。玛雅人可能就是在这个圆形的某一点,“回忆”其几千年后的2012。
9.另外我觉得时间上也存在量子化,此刻的你可能不是下一秒的你,这不是针对经验和精神方面的比喻,而是说,可能此刻的你仅存在这一刹那,然后就消亡了,同时出现“下一秒的你”,所有秉性记忆感情都瞬间传递给他。由于太快,由于记忆无缝连接,所以你感觉是连续的时间,持续的自己。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