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第五课 婴儿是如何思考的:思维的发展历程
一、皮亚杰:只要能够理解儿童如何发展,就能够理解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皮亚杰将儿童视为科学家,认为儿童能够形成关于世界的一系列看法、图示、或者说小型理论,而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两种机制实现同化和顺应。
1、同化是指反应范围的扩大。
2、顺应是改变你的行为方式。
三、皮亚杰理论:
他发现,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拥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1、第一个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六个月之前),儿童只是触摸和观看,但还不能进行逻辑推理。在这一阶段,儿童逐渐发展起客体永存性的概念。
2、下一个阶段是前运算阶段(四五岁),他们便逐渐拥有了表征事物在头脑中构建世界的能力。
但这种能力是有局限的,局限之一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另一方面,他们不理解守恒。守恒是指物体某方面的特征,不会因为其他方面特征的改变而有所改变。
3、下一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七到十二岁), 儿童可以解决守恒问题,但儿童的抽象推理能力仍然有限。
4、最后大约在十二岁的时候,儿童的抽象推理和科学推理能力得以完善。
二、皮亚杰将儿童视为科学家,认为儿童能够形成关于世界的一系列看法、图示、或者说小型理论,而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两种机制实现同化和顺应。
1、同化是指反应范围的扩大。
2、顺应是改变你的行为方式。
三、皮亚杰理论:
他发现,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拥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1、第一个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六个月之前),儿童只是触摸和观看,但还不能进行逻辑推理。在这一阶段,儿童逐渐发展起客体永存性的概念。
2、下一个阶段是前运算阶段(四五岁),他们便逐渐拥有了表征事物在头脑中构建世界的能力。
但这种能力是有局限的,局限之一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另一方面,他们不理解守恒。守恒是指物体某方面的特征,不会因为其他方面特征的改变而有所改变。
3、下一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七到十二岁), 儿童可以解决守恒问题,但儿童的抽象推理能力仍然有限。
4、最后大约在十二岁的时候,儿童的抽象推理和科学推理能力得以完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