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总结(下)
新技能:炒菜 理头
新软件:modo rhino grasshopper film maker pepakura
如果说11年我学会了自信,那么今年我学到的最重要一课是挑战。之前已经隐隐有了这样的概念,直到期末studio老师发邮件提到时才恍然大悟。As an options studio the studio was setup to challenge your comfortzones,他写道。挑战你的舒适区!某理论称,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可分为3个区域,已认识的为舒适区,不能认知的为恐惧区,中间的是学习区,是我们可以获得最大进步的区域。
说实话,来美国前的几天,除了兴奋,甚至一瞬间还闪过退缩的念头。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长途旅行前。人本能的惰性和自我保护欲总是倾向把自己留在已经熟悉的环境,留在舒适区。可是留在舒适区,你永远无法获得新的体验。也许你规避了不好的情况,但同时也拒绝了新的启发。
王石自称办公室里精美的果盘碰都不会碰一下,但在山里一个又小又涩的苹果却可以让他甘之如饴。我想这也正是他成功的秘诀。离开舒适区,生理的和心理的。
这学期选了4门课,两门非常有趣,两门非常无聊。无聊的是环境课和类型学课。类型学本来不无聊,我也很喜欢,无奈被老师讲得太刻板僵直。有趣的是studio和电影课。
先说studio。刚来人生地不熟,老师的介绍也听的一知半解。大概有6、7个studio可以选择。第一志愿填的跟HOK老总设计机场,无奈没有优先权落选。结果因祸得福,进入了市场的studio。老师是访问学者,哥大毕业,在新泽西理工教书,每周一从纽约飞来上课,周二又飞走。劣势是比其他studio每周少上两次课。
老师的理念是先找5个dynamic的物体,在软件modo中生成模型,然后做个容器(最好也是dynamic的物体)。将这些物体复制若干,然后让它们自由落体掉进容器中,然后bake。由于这些物体各具形态,当它们随意的堆积起来,就会产生缝隙,也就是空间。效果类似去超市把苹果香蕉牛奶鸡蛋全塞在一个塑料袋中的样子。了解到这的时候,我非常兴奋,觉得自己来对了。之前在国内上班做来做去还是那些方盒子,见到一些做曲面的也是很傻逼的直接在外面包了一层。毫无疑问,这是我所知的目前最领先的设计理念。
这些物体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大小材质数量位置。各个属性里的比例关系都非常重要,虽然结果看似随意,但过程完全不是随机的。
为了使得这些物体具有更多建筑的特征,我们将物体内部挖空,有的地方可以和外部连通。这样一来就变得非常有趣了。内部外部内部,比密斯的流动空间牛逼多了。而且,此时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从剖面开始设计的理念已经落后了。更本质的空间应该是从三个维度一起开始。但是这样的跳跃对我们目前的认知能力而言还是太大了。所以依然选择从剖面开始分析。
接下来的一步是把bake后的模型导进犀牛,然后用一组等高线去切割,从XYZ三个方向切,从而获得3组不同的剖面。这些剖面都非常的精彩。
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利用这些剖面切成实体模型,然后粘起来。
把物体组合在一起这是练习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做一个sheet来包裹这些物体,可以看成是屋顶或墙体的雏形。第三部分是做表皮,sheet的升级版,赋予sheet厚度,里面甚至也可以包含空间。可惜信息量实在太大,最后在后两部分上的研究不多。
然后进入最难的部分,如何将这些随意物品的组合放大成建筑的尺度。由于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好按传统的做法,从之前分析的剖面里选出几个有意思的来做出建筑。然后被老师痛快的否定掉了。老师说你们来这不是学你们已经知道的东西,你应该回到模型上去,尽量忠实于它。于是只好硬着头皮改。一次两次三次,自己过去的习惯在一点点消失,对新方法的抵触在慢慢减弱,同时对它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直到最后一周,方案仍由关键的改动。最后迫于时间草草出图,许多地方仍有改进的空间。但在这个有限的时间段里,我已尽力,老师给了最高的A,并且设计在评图时得到了院领导的点名表扬。
评图结束时,老师陈恳而谦逊的说这个studio对我们彼此同样都是一次冒险。其实之前我们也清楚的意识到,老师他自己确实也不知道具体的结果如何,他只是不断的拒绝我们运用传统和常规的模式,而鼓励我们尝试新的方法。从结果看,离完美还差很远,但确是一个完美的开始。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已埋下一颗种子,不管过去五年还是十年,终有一天它会等到发芽的那天。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离开舒适区的例子。另一方面,有的同学太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当然也不能说错,但最后的结果是少了一次尝试新想法的体验。
也许中国古时候有个类似的说法可以描述这种状态,叫大破大立。只有倒空碗里的石头,才能装满黄金。太眷恋舒适的被窝,就永远也没有机会走出去看看辽阔的世界。
大破大立,是最容易的悟,也是最困难的执行。世界末日那天,太阳照常升起,朋友笑说,可能真的有人信了,然后该辞职的辞职,该退学的退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等他老了,也许他会觉得这两年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时光。这样的说法多么诱人。还是乔布斯最牛逼,把每一个今天都当成末日的前一天来过,无怨无悔,快意恩仇。
另一方面,我想指出上段中一个不对劲的地方。为什么说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在辞职和退学后?难道工作和学习不是你想做的事吗?近一两年,各种出国旅行的信息铺天盖地。开始时,我为那些孤独的旅行者击节赞叹,可是现在我对商家煽动上班族出游的风潮非常反感。在很多个案里,我看到的是浮躁浮躁浮躁,比谁的签证多,比谁的照片多。很多人把旅行当作是对枯燥工作的逃避,平时上班的时候也总是关注,搞得人心惶惶。所以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你会觉得工作枯燥?是工作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人都应该生活在当下,工作时就享受工作,不能享受就换一个工作。放假时再好好放松。
还有一门有意思的课是电影课,全称是建筑与电影课。课上主要研究了大师安东尼奥尼的作品。他的电影几乎都节奏慢,很闷。可是结束后你又老忍不住回想,有一种很慢的很深的生命力。一学期下来,也算打开了自己一个新的领域。以前只是在内容层面当成消遣看,今后会慢慢开始关注技术层面的东西。电影很有意思,其综合和庞杂程度不亚于建筑。而且它还具备建筑没有的功能,比如声音。课上老师放过一个叫库布里克的一点透视的短片,图像完全按照旋律的节奏剪辑,相当震撼。所以既然我立志要拍一部电影,也许要开始关注音乐了,这个我最不在行的东西。
学习方面应该说非常满意。学到了崭新的内容,也得到了3个A的好成绩。想想还是应该继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于是一冲动报了下学期以变态文明的金三号老师的课。据传,这个老师的特点是要求严,给分低,常凌晨3点到studio检查,如果你不在,会把名字记下来。曾经有人因为被他挂了要晚半年毕业。当然也确实有两把刷子,对造型敏感,建议一针见血。刚来的时候我就对朋友说,我不是为了一个好看的分数来的。因为研究生的分数真是一点用都没有。如果真的能受到激发,善莫大焉。
学习之外,最好的朋友霄霄和洋洋结婚了,我也第一次当了伴郎。算来算去,人生的大事没有几件,出生,大学毕业(其实也水),结婚,事业有成,翘辫子。真的想不出来了啊,欢迎补充。感情的事情说到就伤心,我也最没有发言权。灵魂伴侣这种东西到底有没有呢?唉,最好的方法还是放低自己的期望吧。两个人一起成长和改变是非常浪漫的事。祝他们幸福。
对了,生活上也多感谢霄霄洋洋还有表哥照顾。在美国没个车寸步难行啊。
前几天也和霄霄洋洋等去佛罗里达玩了一圈,风景很好。记忆较深的是世界末日那天,朋友说,世界末日不是没有来,而我们都是幸存者。这句举重若轻的话,感人太深,现在想来依然有落泪的冲动。
去年给自己提的新年要求,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要求。
1,周游世界。
2,到国外名校镀个金,回来开个公司,好好做设计。
3,读书看电影。
4,坚持运动。
5,如果有可能,开拓一块崭新的领域。
发现完成的很好!
1 周游世界从周游中国开始。从上海一路向南,独自旅行。建筑和风景,植物和人群,这是我经历的最棒的旅行。
2 镀金很顺利,而且还找到了比镀金更重要的——就是挑战自己。
3 读书做的不够好。电影还行,主要看了两个大师的,安东尼奥尼和库布里克。明年要少看点消遣的,多看点大师的。干脆就先按人生必看100的列表看,看完再看IMDB 250。
4 还不错。在上海时每周游泳,出去玩每天都在路上走,衣带渐宽。回成都办了健身卡,也跑步。到了圣路易斯,基本周末都会跑步。
5 电影可以算吧。虽然不是崭新,但开始初涉以前没有注意过的内容。对grasshopper的使用也感到了学编程的必要。要学的东西很多。
想了想,余生很有可能在这三件事上度过,建筑,写作,电影。不仅这三件,几乎所有事情最重要的都是曲不离口什么不离手。保持语感和手感这种东西很重要。希望新年每月都能写一次月记。
新年的计划
尽量整理这学期studio的内容,准备好作品集申请暑期实习
把vray maxwell学会 rhino和grasshopper多学点
明年应该不会出去旅游了。旅游这个东西太费钱。本来这次佛罗里达也不想去的,但是想到霄霄和洋洋新婚就大家开心下好了。花了爸妈大把银子心里还是有点不安。再坚持一年,以后旅游就可以花自己的钱了。有空可以研究下东西岸旅行路线倒是,因为毕业麻麻来可以一起玩。
继续坚持运动。
把英语学好。每天读英语。
每天抄一首唐诗。最好能背下来。
人应该把自己标签化。着手于细微处,管窥一斑,从一斑而见全天下。更多的收集长颈鹿的图片,更多的了解长颈鹿。争取成为长颈鹿砖家。
11年的关键词是自信和梦想。
12年的关键词是世界和挑战。
这一年第一次出国,见到了世界。尽管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同,但是也足够精彩。世界很美。
就到这里吧。
新软件:modo rhino grasshopper film maker pepakura
如果说11年我学会了自信,那么今年我学到的最重要一课是挑战。之前已经隐隐有了这样的概念,直到期末studio老师发邮件提到时才恍然大悟。As an options studio the studio was setup to challenge your comfortzones,他写道。挑战你的舒适区!某理论称,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可分为3个区域,已认识的为舒适区,不能认知的为恐惧区,中间的是学习区,是我们可以获得最大进步的区域。
说实话,来美国前的几天,除了兴奋,甚至一瞬间还闪过退缩的念头。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长途旅行前。人本能的惰性和自我保护欲总是倾向把自己留在已经熟悉的环境,留在舒适区。可是留在舒适区,你永远无法获得新的体验。也许你规避了不好的情况,但同时也拒绝了新的启发。
王石自称办公室里精美的果盘碰都不会碰一下,但在山里一个又小又涩的苹果却可以让他甘之如饴。我想这也正是他成功的秘诀。离开舒适区,生理的和心理的。
这学期选了4门课,两门非常有趣,两门非常无聊。无聊的是环境课和类型学课。类型学本来不无聊,我也很喜欢,无奈被老师讲得太刻板僵直。有趣的是studio和电影课。
先说studio。刚来人生地不熟,老师的介绍也听的一知半解。大概有6、7个studio可以选择。第一志愿填的跟HOK老总设计机场,无奈没有优先权落选。结果因祸得福,进入了市场的studio。老师是访问学者,哥大毕业,在新泽西理工教书,每周一从纽约飞来上课,周二又飞走。劣势是比其他studio每周少上两次课。
老师的理念是先找5个dynamic的物体,在软件modo中生成模型,然后做个容器(最好也是dynamic的物体)。将这些物体复制若干,然后让它们自由落体掉进容器中,然后bake。由于这些物体各具形态,当它们随意的堆积起来,就会产生缝隙,也就是空间。效果类似去超市把苹果香蕉牛奶鸡蛋全塞在一个塑料袋中的样子。了解到这的时候,我非常兴奋,觉得自己来对了。之前在国内上班做来做去还是那些方盒子,见到一些做曲面的也是很傻逼的直接在外面包了一层。毫无疑问,这是我所知的目前最领先的设计理念。
这些物体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大小材质数量位置。各个属性里的比例关系都非常重要,虽然结果看似随意,但过程完全不是随机的。
为了使得这些物体具有更多建筑的特征,我们将物体内部挖空,有的地方可以和外部连通。这样一来就变得非常有趣了。内部外部内部,比密斯的流动空间牛逼多了。而且,此时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从剖面开始设计的理念已经落后了。更本质的空间应该是从三个维度一起开始。但是这样的跳跃对我们目前的认知能力而言还是太大了。所以依然选择从剖面开始分析。
接下来的一步是把bake后的模型导进犀牛,然后用一组等高线去切割,从XYZ三个方向切,从而获得3组不同的剖面。这些剖面都非常的精彩。
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利用这些剖面切成实体模型,然后粘起来。
把物体组合在一起这是练习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做一个sheet来包裹这些物体,可以看成是屋顶或墙体的雏形。第三部分是做表皮,sheet的升级版,赋予sheet厚度,里面甚至也可以包含空间。可惜信息量实在太大,最后在后两部分上的研究不多。
然后进入最难的部分,如何将这些随意物品的组合放大成建筑的尺度。由于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好按传统的做法,从之前分析的剖面里选出几个有意思的来做出建筑。然后被老师痛快的否定掉了。老师说你们来这不是学你们已经知道的东西,你应该回到模型上去,尽量忠实于它。于是只好硬着头皮改。一次两次三次,自己过去的习惯在一点点消失,对新方法的抵触在慢慢减弱,同时对它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直到最后一周,方案仍由关键的改动。最后迫于时间草草出图,许多地方仍有改进的空间。但在这个有限的时间段里,我已尽力,老师给了最高的A,并且设计在评图时得到了院领导的点名表扬。
评图结束时,老师陈恳而谦逊的说这个studio对我们彼此同样都是一次冒险。其实之前我们也清楚的意识到,老师他自己确实也不知道具体的结果如何,他只是不断的拒绝我们运用传统和常规的模式,而鼓励我们尝试新的方法。从结果看,离完美还差很远,但确是一个完美的开始。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已埋下一颗种子,不管过去五年还是十年,终有一天它会等到发芽的那天。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离开舒适区的例子。另一方面,有的同学太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当然也不能说错,但最后的结果是少了一次尝试新想法的体验。
也许中国古时候有个类似的说法可以描述这种状态,叫大破大立。只有倒空碗里的石头,才能装满黄金。太眷恋舒适的被窝,就永远也没有机会走出去看看辽阔的世界。
大破大立,是最容易的悟,也是最困难的执行。世界末日那天,太阳照常升起,朋友笑说,可能真的有人信了,然后该辞职的辞职,该退学的退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等他老了,也许他会觉得这两年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时光。这样的说法多么诱人。还是乔布斯最牛逼,把每一个今天都当成末日的前一天来过,无怨无悔,快意恩仇。
另一方面,我想指出上段中一个不对劲的地方。为什么说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在辞职和退学后?难道工作和学习不是你想做的事吗?近一两年,各种出国旅行的信息铺天盖地。开始时,我为那些孤独的旅行者击节赞叹,可是现在我对商家煽动上班族出游的风潮非常反感。在很多个案里,我看到的是浮躁浮躁浮躁,比谁的签证多,比谁的照片多。很多人把旅行当作是对枯燥工作的逃避,平时上班的时候也总是关注,搞得人心惶惶。所以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你会觉得工作枯燥?是工作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人都应该生活在当下,工作时就享受工作,不能享受就换一个工作。放假时再好好放松。
还有一门有意思的课是电影课,全称是建筑与电影课。课上主要研究了大师安东尼奥尼的作品。他的电影几乎都节奏慢,很闷。可是结束后你又老忍不住回想,有一种很慢的很深的生命力。一学期下来,也算打开了自己一个新的领域。以前只是在内容层面当成消遣看,今后会慢慢开始关注技术层面的东西。电影很有意思,其综合和庞杂程度不亚于建筑。而且它还具备建筑没有的功能,比如声音。课上老师放过一个叫库布里克的一点透视的短片,图像完全按照旋律的节奏剪辑,相当震撼。所以既然我立志要拍一部电影,也许要开始关注音乐了,这个我最不在行的东西。
学习方面应该说非常满意。学到了崭新的内容,也得到了3个A的好成绩。想想还是应该继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于是一冲动报了下学期以变态文明的金三号老师的课。据传,这个老师的特点是要求严,给分低,常凌晨3点到studio检查,如果你不在,会把名字记下来。曾经有人因为被他挂了要晚半年毕业。当然也确实有两把刷子,对造型敏感,建议一针见血。刚来的时候我就对朋友说,我不是为了一个好看的分数来的。因为研究生的分数真是一点用都没有。如果真的能受到激发,善莫大焉。
学习之外,最好的朋友霄霄和洋洋结婚了,我也第一次当了伴郎。算来算去,人生的大事没有几件,出生,大学毕业(其实也水),结婚,事业有成,翘辫子。真的想不出来了啊,欢迎补充。感情的事情说到就伤心,我也最没有发言权。灵魂伴侣这种东西到底有没有呢?唉,最好的方法还是放低自己的期望吧。两个人一起成长和改变是非常浪漫的事。祝他们幸福。
对了,生活上也多感谢霄霄洋洋还有表哥照顾。在美国没个车寸步难行啊。
前几天也和霄霄洋洋等去佛罗里达玩了一圈,风景很好。记忆较深的是世界末日那天,朋友说,世界末日不是没有来,而我们都是幸存者。这句举重若轻的话,感人太深,现在想来依然有落泪的冲动。
去年给自己提的新年要求,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要求。
1,周游世界。
2,到国外名校镀个金,回来开个公司,好好做设计。
3,读书看电影。
4,坚持运动。
5,如果有可能,开拓一块崭新的领域。
发现完成的很好!
1 周游世界从周游中国开始。从上海一路向南,独自旅行。建筑和风景,植物和人群,这是我经历的最棒的旅行。
2 镀金很顺利,而且还找到了比镀金更重要的——就是挑战自己。
3 读书做的不够好。电影还行,主要看了两个大师的,安东尼奥尼和库布里克。明年要少看点消遣的,多看点大师的。干脆就先按人生必看100的列表看,看完再看IMDB 250。
4 还不错。在上海时每周游泳,出去玩每天都在路上走,衣带渐宽。回成都办了健身卡,也跑步。到了圣路易斯,基本周末都会跑步。
5 电影可以算吧。虽然不是崭新,但开始初涉以前没有注意过的内容。对grasshopper的使用也感到了学编程的必要。要学的东西很多。
想了想,余生很有可能在这三件事上度过,建筑,写作,电影。不仅这三件,几乎所有事情最重要的都是曲不离口什么不离手。保持语感和手感这种东西很重要。希望新年每月都能写一次月记。
新年的计划
尽量整理这学期studio的内容,准备好作品集申请暑期实习
把vray maxwell学会 rhino和grasshopper多学点
明年应该不会出去旅游了。旅游这个东西太费钱。本来这次佛罗里达也不想去的,但是想到霄霄和洋洋新婚就大家开心下好了。花了爸妈大把银子心里还是有点不安。再坚持一年,以后旅游就可以花自己的钱了。有空可以研究下东西岸旅行路线倒是,因为毕业麻麻来可以一起玩。
继续坚持运动。
把英语学好。每天读英语。
每天抄一首唐诗。最好能背下来。
人应该把自己标签化。着手于细微处,管窥一斑,从一斑而见全天下。更多的收集长颈鹿的图片,更多的了解长颈鹿。争取成为长颈鹿砖家。
11年的关键词是自信和梦想。
12年的关键词是世界和挑战。
这一年第一次出国,见到了世界。尽管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同,但是也足够精彩。世界很美。
就到这里吧。
-
Habbl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2-31 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