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年的年终总结
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是七年前,直到今天,看了2K的微博,我终于找出一直被我好好安放在书柜一侧的红色本子。最后一页,是我、2K和风,04年的年终总结。从那之后,我有了写年终总结的习惯。这个本子的前面,写了04年的我们,对自己这辈子的设想。比如说,我的那一页,有一行是这样写的:
2K说,在12年的尾巴上回头看,儿时的梦和求学时不着边际的yy全在这一年得以实现。的确,在写下上面那行字的时候,我一面心里觉得一切都会实现,唾手可得;一方面,又觉得只如一个恍惚的薄雾。不曾想到,美梦成真。
但,其实,梦想真正实现的那一刻,与平常的某一刻,或是与我写下的那一刻的心情,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和2K站在阴雨绵绵又蓝天白云的莫赫悬崖,沉浸于风景;坐在圣三一学院老图书馆的椅子上,环视先贤的雕像,仰望数不清的古籍,感受心里的澄净。
而这也过了半年之后,现在想来,我觉得这是天赐的幸运,并深感惭愧。之前的7年,我没有忘了那个本子,却不再清晰地记得里面的内容,浑浑噩噩,似乎没有半点为此努力。
直到去年和2K有了这个约定,才慢慢找回自己,在布鲁姆日的都柏林街头。
1.
现在的我,变得笃定。
当然还是个凡人,每日在吐槽着。但还是不同了。年初,我很慌。
每一日每一日,都在烦躁,起伏,既偷懒却又嫌自己无力的生活。似乎是直到3月份。正好,每天都告诉自己,要准备签证的信息,然后拖延到另一天。被自己逼到如泣如诉。
那时候,加了一个群,觉得里面的人的生活都很新鲜,很让我希望。可是,我因为各种原因,总是要提前退场,也会让我苦闷。就像是新鲜的生活,和我老隔着一层保鲜膜。
嗯,一切都是不好的。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常常拧巴,自己觉得正确,现在想来当时其实也是憋着一鼓气的。
直到4月,我才真正硬着头皮,心里打鼓,害怕失败的,去弄一项又一项签证需要的材料。惶恐着递签,顺利的拿到签证。是5月2号前的一天,完成这个愿望。
似乎真的在这件事之后,我就踏实了,开始翻看N多全英文的网站,和2K商量,定行程、定住处、定车票、门票、演出票...慢慢变好。
2.
在5月之后,变好的不只是妄想正渐渐变成现实,逐渐清晰的感觉。还有整个人,在自我确定。其实并不是说出去玩一次,就如何了,而是当我在某个环境,慢慢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把一个大家都说是比较难的事,自己死磕,一次成功,带给人的愉悦和满足。
现在想来,可能就是因为这种愉悦和满足,让我曾经蛰伏的想法,竟一点点被唤醒。在第一件事来临的时候,我以为是《我坐在彼得拉河畔,哭泣》中提到的神奇时刻降临。
5月的某一天,我想起来,我很喜欢话剧,我想我很想做一个舞台监督。在意识到得那一刻,我心里砰砰跳的就像初获新生。然后,脑袋就开始头脑风暴,想去念书,想看话剧,要为自己的想法,付出行动。和2K说,2K很支持,在英国我们跑去莎士比亚故居,又跑去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看午夜场的《亨利五世》,(很像《伊丽莎白镇》在肯德基老爷爷墓前放番茄的举动)2K后来去柏林看了孟京辉的话剧后,还特意为我拍了布莱希特的墓;和群里的朋友说,她们也很支持,认真告诉我怎么复习;我也开始恶补英语。
顺道说一句,我看了好多话剧,好像把前两年没看的都补回来了。4月,贾宝玉;6月,爱尔兰移民史诗,亨利五世;9月,一出梦的戏剧,春眠;12月,罗恩格林(呃...),TNT的李尔王。还看了五月天的演唱会,嗯,不得不说,我不大习惯演唱会的形式。
而,在我为了读戏剧管理,复习英语的时候,第二件事来了。
当时,秋天还没有逝去,我坐在魏公村的一个咖啡馆,等待上课。随时翻看了一本明日风尚,那期的主题是英国的一个有很多很多二手书书店的小镇,其中有一篇文章,是采访一个做了一本子书籍修复的老奶奶。嗯,其实,8年前,我们还都异想天开的时候,我很自然地想,我的人生要丰富,年轻的时候,要很精彩,四处跑啊;中年之后要沉淀,踏踏实实去研究。这个老奶奶做的事情,是在我考虑范围的。我的感觉是,好神奇,我又唤醒了一个我曾经的想法。
而在2012年的最后一个星期,我终于接到国家图书馆的电话,可以报名,明年3月正式开始学习。
3.
所以,2012年,我很感激又庆幸。感激,我可以在浑浑噩噩8年之后,有了这一次圆梦之旅,得知一切并非无法实现,而梦远远没有完。庆幸,我在8年之后,虽然那一整页的内容,有的可以修正,但初心不改。
圆梦之旅,既然启程,那么就继续前行吧~
![]() |
2K说,在12年的尾巴上回头看,儿时的梦和求学时不着边际的yy全在这一年得以实现。的确,在写下上面那行字的时候,我一面心里觉得一切都会实现,唾手可得;一方面,又觉得只如一个恍惚的薄雾。不曾想到,美梦成真。
但,其实,梦想真正实现的那一刻,与平常的某一刻,或是与我写下的那一刻的心情,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和2K站在阴雨绵绵又蓝天白云的莫赫悬崖,沉浸于风景;坐在圣三一学院老图书馆的椅子上,环视先贤的雕像,仰望数不清的古籍,感受心里的澄净。
而这也过了半年之后,现在想来,我觉得这是天赐的幸运,并深感惭愧。之前的7年,我没有忘了那个本子,却不再清晰地记得里面的内容,浑浑噩噩,似乎没有半点为此努力。
直到去年和2K有了这个约定,才慢慢找回自己,在布鲁姆日的都柏林街头。
1.
现在的我,变得笃定。
当然还是个凡人,每日在吐槽着。但还是不同了。年初,我很慌。
每一日每一日,都在烦躁,起伏,既偷懒却又嫌自己无力的生活。似乎是直到3月份。正好,每天都告诉自己,要准备签证的信息,然后拖延到另一天。被自己逼到如泣如诉。
那时候,加了一个群,觉得里面的人的生活都很新鲜,很让我希望。可是,我因为各种原因,总是要提前退场,也会让我苦闷。就像是新鲜的生活,和我老隔着一层保鲜膜。
嗯,一切都是不好的。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常常拧巴,自己觉得正确,现在想来当时其实也是憋着一鼓气的。
直到4月,我才真正硬着头皮,心里打鼓,害怕失败的,去弄一项又一项签证需要的材料。惶恐着递签,顺利的拿到签证。是5月2号前的一天,完成这个愿望。
似乎真的在这件事之后,我就踏实了,开始翻看N多全英文的网站,和2K商量,定行程、定住处、定车票、门票、演出票...慢慢变好。
2.
在5月之后,变好的不只是妄想正渐渐变成现实,逐渐清晰的感觉。还有整个人,在自我确定。其实并不是说出去玩一次,就如何了,而是当我在某个环境,慢慢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把一个大家都说是比较难的事,自己死磕,一次成功,带给人的愉悦和满足。
现在想来,可能就是因为这种愉悦和满足,让我曾经蛰伏的想法,竟一点点被唤醒。在第一件事来临的时候,我以为是《我坐在彼得拉河畔,哭泣》中提到的神奇时刻降临。
5月的某一天,我想起来,我很喜欢话剧,我想我很想做一个舞台监督。在意识到得那一刻,我心里砰砰跳的就像初获新生。然后,脑袋就开始头脑风暴,想去念书,想看话剧,要为自己的想法,付出行动。和2K说,2K很支持,在英国我们跑去莎士比亚故居,又跑去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看午夜场的《亨利五世》,(很像《伊丽莎白镇》在肯德基老爷爷墓前放番茄的举动)2K后来去柏林看了孟京辉的话剧后,还特意为我拍了布莱希特的墓;和群里的朋友说,她们也很支持,认真告诉我怎么复习;我也开始恶补英语。
顺道说一句,我看了好多话剧,好像把前两年没看的都补回来了。4月,贾宝玉;6月,爱尔兰移民史诗,亨利五世;9月,一出梦的戏剧,春眠;12月,罗恩格林(呃...),TNT的李尔王。还看了五月天的演唱会,嗯,不得不说,我不大习惯演唱会的形式。
而,在我为了读戏剧管理,复习英语的时候,第二件事来了。
当时,秋天还没有逝去,我坐在魏公村的一个咖啡馆,等待上课。随时翻看了一本明日风尚,那期的主题是英国的一个有很多很多二手书书店的小镇,其中有一篇文章,是采访一个做了一本子书籍修复的老奶奶。嗯,其实,8年前,我们还都异想天开的时候,我很自然地想,我的人生要丰富,年轻的时候,要很精彩,四处跑啊;中年之后要沉淀,踏踏实实去研究。这个老奶奶做的事情,是在我考虑范围的。我的感觉是,好神奇,我又唤醒了一个我曾经的想法。
而在2012年的最后一个星期,我终于接到国家图书馆的电话,可以报名,明年3月正式开始学习。
3.
所以,2012年,我很感激又庆幸。感激,我可以在浑浑噩噩8年之后,有了这一次圆梦之旅,得知一切并非无法实现,而梦远远没有完。庆幸,我在8年之后,虽然那一整页的内容,有的可以修正,但初心不改。
圆梦之旅,既然启程,那么就继续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