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李密庵的 《半半歌》 神游起
偶觅 李密庵的 《半半歌》
很喜欢,摘录其中几句: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
什么都是恰到好处,不多不少,不偏不倚
我想,这理同于子思的《中庸》,在动作和静止间找到一种均衡,从而获得了无限幸福的体验。
不由想到陶潜。
有个作家说他是整个文学史中个性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
完美我不好说。但他那简朴旷达的生活状态臻于极致的和谐
——介于尘世的徒然匆忙和完全避世的消极之间;
不流于压抑欲望的精神生活,也不耽于沉迷欲望的物质生活。
陶潜的心灵无疑是和谐完满的。
矛盾或不解的时候总是思考积极和消极两种价值观念哪个更为可靠。
是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更优还是相信大自然动力与反动力的自然运行结果更优?
因为老子的论证太有力了,让我近乎迷信。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柔弱如水,漫不经心的滴下,在自然力的作用下穿透了巨石…
水可以说是道家最伟大的智慧,永远向最低下的方向去寻求他的水平线。
可是,即使是这样的迷信,前进的步伐依旧不会因此减速。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许多生理上的动作与热望,把这种哲学力量抵消,否则中国文人早就在这种价值观的浸润下放纵散漫。
挣扎在这样一个漩涡中,人只会越来越辨不清方向。
后来,渐渐明白,“完全”和“透彻”绝不是幸福的要义。
消极避世和完全现实多少都是拙劣的。
最好的莫过于像陶潜那样:
能爱好人生而不过度;
能明白生命的有限从而享受自由的生活;
能察觉到尘世间成功或失败的虚无与最终幻灭。
通俗点,就是:
平和地工作,旷达的忍耐(这样就会发现需要动用忍耐的事情越来越少),保有本真与幸福生活的权利。
很喜欢,摘录其中几句: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
什么都是恰到好处,不多不少,不偏不倚
我想,这理同于子思的《中庸》,在动作和静止间找到一种均衡,从而获得了无限幸福的体验。
不由想到陶潜。
有个作家说他是整个文学史中个性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
完美我不好说。但他那简朴旷达的生活状态臻于极致的和谐
——介于尘世的徒然匆忙和完全避世的消极之间;
不流于压抑欲望的精神生活,也不耽于沉迷欲望的物质生活。
陶潜的心灵无疑是和谐完满的。
矛盾或不解的时候总是思考积极和消极两种价值观念哪个更为可靠。
是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更优还是相信大自然动力与反动力的自然运行结果更优?
因为老子的论证太有力了,让我近乎迷信。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柔弱如水,漫不经心的滴下,在自然力的作用下穿透了巨石…
水可以说是道家最伟大的智慧,永远向最低下的方向去寻求他的水平线。
可是,即使是这样的迷信,前进的步伐依旧不会因此减速。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许多生理上的动作与热望,把这种哲学力量抵消,否则中国文人早就在这种价值观的浸润下放纵散漫。
挣扎在这样一个漩涡中,人只会越来越辨不清方向。
后来,渐渐明白,“完全”和“透彻”绝不是幸福的要义。
消极避世和完全现实多少都是拙劣的。
最好的莫过于像陶潜那样:
能爱好人生而不过度;
能明白生命的有限从而享受自由的生活;
能察觉到尘世间成功或失败的虚无与最终幻灭。
通俗点,就是:
平和地工作,旷达的忍耐(这样就会发现需要动用忍耐的事情越来越少),保有本真与幸福生活的权利。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