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耀宗:《镜中花样年华》
在时间的滴漏中想起了湖南诗人张枣的<镜中>: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首尾句子早已广为流传。以梅花纷然落下的幽美意象展开了对平生后悔之事的联翩回忆,貌似轻巧,其实内里沉重。由于错误的抉择而导致青春虚度、寂寞终生的痛苦,即连百花之中最擅长“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也承受不住,一一凋萎坠落。
首尾句式重复,在低回感伤的抒情旋律中呼应着不同空间里两个孤单失落的生命。于是,读者在看见忏悔中的“我”看着梅花落下的同时,也看见了“我”眼中(回忆中)那忏悔中的“她”看着梅花落满南山。
“面颊温暖/羞惭,低下头/回答”说明“她”花样年华。为了新奇,为了接触外面精彩的世界,乃“登上一株松木梯子”瞭望,甚至“游泳到河的另一岸”。然而这些“美丽”的事也是“危险”的,因为外面的世界固然新奇精彩,但却充满了未知数,祸福难定。因此,内心不安的“我”宁愿“看她骑马归来”,回到她所熟悉的世界里,异常幸运地获得九五之尊(“皇帝”)的宠幸。可是所谓知遇,终究敌不过色衰爱弛的恒常规律,此后漫长岁月,不过是“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去承受那份深居直面的寂寞与无奈,日复一日,日深一日。
在这古典的宫怨氛围中,青春横遭命运无情的禁锢与耗损,“我”因为没有及时伸出援手,乃给美好的生命留下了无限的悔恨。用梅花的纷然落下来形容那无限的悔恨,既是模拟唐人以具体意象替代抽象情绪的潇洒才情,也是对天人感应的由衷理解与回应。
据说张枣(1962-2010)交出此作时,是1984年深秋或初冬的某个黄昏。那时他23岁,身在四川,要两年后才远赴德国。
(2013年1月1日刊于《联合早报。文艺城》)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首尾句子早已广为流传。以梅花纷然落下的幽美意象展开了对平生后悔之事的联翩回忆,貌似轻巧,其实内里沉重。由于错误的抉择而导致青春虚度、寂寞终生的痛苦,即连百花之中最擅长“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也承受不住,一一凋萎坠落。
首尾句式重复,在低回感伤的抒情旋律中呼应着不同空间里两个孤单失落的生命。于是,读者在看见忏悔中的“我”看着梅花落下的同时,也看见了“我”眼中(回忆中)那忏悔中的“她”看着梅花落满南山。
“面颊温暖/羞惭,低下头/回答”说明“她”花样年华。为了新奇,为了接触外面精彩的世界,乃“登上一株松木梯子”瞭望,甚至“游泳到河的另一岸”。然而这些“美丽”的事也是“危险”的,因为外面的世界固然新奇精彩,但却充满了未知数,祸福难定。因此,内心不安的“我”宁愿“看她骑马归来”,回到她所熟悉的世界里,异常幸运地获得九五之尊(“皇帝”)的宠幸。可是所谓知遇,终究敌不过色衰爱弛的恒常规律,此后漫长岁月,不过是“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去承受那份深居直面的寂寞与无奈,日复一日,日深一日。
在这古典的宫怨氛围中,青春横遭命运无情的禁锢与耗损,“我”因为没有及时伸出援手,乃给美好的生命留下了无限的悔恨。用梅花的纷然落下来形容那无限的悔恨,既是模拟唐人以具体意象替代抽象情绪的潇洒才情,也是对天人感应的由衷理解与回应。
据说张枣(1962-2010)交出此作时,是1984年深秋或初冬的某个黄昏。那时他23岁,身在四川,要两年后才远赴德国。
(2013年1月1日刊于《联合早报。文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