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柴静
一口气看完了柴静的《看见》,这本书里她讲了《新青年》,讲了《东方时空》,讲了让她扬名的“非典”采访,讲了她许多勇敢的采访经历:采访服毒事件,采访妓女,采访同性恋,采访虐猫主人公,采访谢正武,采访周正龙,采访药家鑫......最终以自己伯乐陈牤的死为结尾。书中字里行间透出了她作为记者的硬气,这也许就是在越来越多人以是故为成熟标准的社会所缺乏的。但是,柴静书中所写的那样,她离开了东方时空,离开了新闻调查,离开了面对面,书中呈现的柴静是否还是真实的柴静,我们面前的柴静是否还是那个镜头前接触第一手新闻的笃定记者?伯乐的离开、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己的成长和面对成名后的压力,是否也会让曾令我们感动不已的柴静变得陌生又格式化?书里面柴静为她的就职单位作了正面宣传,但这个国家形象在许多人心中不再那么光辉高贵,这么做对柴静的正面形象是否会有伤害?柴静在书中非常大方地描述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是让人敬佩的行为,这至少让人相信,柴静还是那个和我们同生活在一个时代的柴静,她是听得懂我们的话的。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再多一个完美的偶像,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真实的勇士,这个勇士可能不高大伟岸,但是会给我们带来能将现实改变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