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看电影和看书的思考
一部好电影,少不了好编剧、好导演、好演员、好摄影、好音乐、好剪接等等,还有有眼光又舍得投资的好老板,还有配套的好影院和懂得欣赏的好观众,缺一不可。
而好编剧有很多,而好导演、好演员、好摄影、好音乐、好剪接也不少,而好影院分布全世界,肯定不止一家,观众就更多了。没有了谁还有谁在。
以上两段话,分别而言是没问题的,但一起概括而言就混淆视听了。
当一本剧本出现时,也是由编剧通过自己的想法而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成为了剧本。而导演接过剧本时,是通过文字来理解剧本内容,并将剧本内容利用影像的方式表达出来。这里面就有一个错位点,到底编剧为写剧本时所想像的画面是不是就是导演所拍出来的东西呢?当导演想表达某项内容时,要通过环境和演员再加上配乐等等的效果,而布景的人员和演员们又通过文字和导演的要求,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去丰富各类的影像,就出来一个好的电影。其实好电影还可以再好吗?可以的,不要封闭自己的想像,就有机会拍出比原来更好的影像出来。不过也有想过,我们看到的画面都是导演想要的画面,很局部的、很片面的。所以我才会说当我们看到一个电影时,惊讶自己没想像过或与自己想像的不同的画面,同时也被电影画面的表述局限了我们的想像。
很多电影会被翻拍,当我们看第一次那部,永远是最完美的。后面的都成了挑刺对象了。电视剧翻拍的最多,四大名著中有两部:《西游记》和《红楼梦》。而看过80年代版的人,都觉得80年代的版本好看,而90后很多都觉得新版好看。这都是因为先入为主的主观感觉去观赏,带着各自的文化和认识去观赏,而不同年代所拍的古装电影或电视剧,里面都能看到那个年代的主流文化和情感,如果导演拍的是古装戏,只是古时候的背景但表现的内容是观众接受的现代文化和情感,更希望自己的电影能够带领大家并传递某种信息。很难想像一部电影古装就是古装,完全不融进现代文化内容的电影。所以,看电影看的是导演想要表现的故事,跟随着导演的思惟走的游戏。
看书,比看电影广阔很多,阅读有更多的想像空间。如《福尔摩斯》伦敦的贝克街221号,电影、电视剧的这条街出现的画面都不同,而出现在我脑海中的画面跟电影电视里的也有不同。特别看侦探小说,作者在表述的犯罪现场,让我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当看到被拍成电影的侦探片时,犯罪现场跟我看到小说文字的感受有很大的差距。就如读一首诗,我们感受到诗意,能看到诗意里面的风景,而这种风景的想像每个人都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文字大家看的都是一样的,但理解的可能相似,一定不会完全相同的,因为一旦跟情感联系上,更有说不出道不明的感受了。
我每看一部电影时尽可能不去看别人的评论,直接把第一感受记下来,因为这是最原始的感受,是我跟随着导演所表达的、所陈述的故事去了解事情的经过与结果,然后从这里面我能够吸收到什么,感受到什么,看到什么内容,最重要的是否看到导演想表达些什么信息。很遗憾导演们都从不把自己拍电影的想法、感受和表达的信息说出来,这样会不会让我更深刻去了解电影的内容呢?而书本比电影更直接,字里行间都传递着作者想陈述的故事和表达的内容,至于要怎么去理解和感受这些文字,由看官们去细嚼慢咽了。
写了一大堆的乱七八糟的文字后,说一下自己想表达的信息吧。我想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想像的空间,大家同看到一段文字、听到一段话或看到一件事,但在我们脑海里是不是思惟都一样的呢?答案是否定的。我看到的文字,我会用我主观的想像,还受到自己对文字认识和理解的影响所得出来的结果。当每个人如此各自发展,都有属于自己的结果,所以同看一段文字理解也不尽相同的道理。所以不要轻易去猜测或责备别人,因为一旦猜测或责备别人时,已经用了自己的主观的想像去理解别人所看到的东西,也是常言说的将自己之意强加别人身上。
而好编剧有很多,而好导演、好演员、好摄影、好音乐、好剪接也不少,而好影院分布全世界,肯定不止一家,观众就更多了。没有了谁还有谁在。
以上两段话,分别而言是没问题的,但一起概括而言就混淆视听了。
当一本剧本出现时,也是由编剧通过自己的想法而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成为了剧本。而导演接过剧本时,是通过文字来理解剧本内容,并将剧本内容利用影像的方式表达出来。这里面就有一个错位点,到底编剧为写剧本时所想像的画面是不是就是导演所拍出来的东西呢?当导演想表达某项内容时,要通过环境和演员再加上配乐等等的效果,而布景的人员和演员们又通过文字和导演的要求,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去丰富各类的影像,就出来一个好的电影。其实好电影还可以再好吗?可以的,不要封闭自己的想像,就有机会拍出比原来更好的影像出来。不过也有想过,我们看到的画面都是导演想要的画面,很局部的、很片面的。所以我才会说当我们看到一个电影时,惊讶自己没想像过或与自己想像的不同的画面,同时也被电影画面的表述局限了我们的想像。
很多电影会被翻拍,当我们看第一次那部,永远是最完美的。后面的都成了挑刺对象了。电视剧翻拍的最多,四大名著中有两部:《西游记》和《红楼梦》。而看过80年代版的人,都觉得80年代的版本好看,而90后很多都觉得新版好看。这都是因为先入为主的主观感觉去观赏,带着各自的文化和认识去观赏,而不同年代所拍的古装电影或电视剧,里面都能看到那个年代的主流文化和情感,如果导演拍的是古装戏,只是古时候的背景但表现的内容是观众接受的现代文化和情感,更希望自己的电影能够带领大家并传递某种信息。很难想像一部电影古装就是古装,完全不融进现代文化内容的电影。所以,看电影看的是导演想要表现的故事,跟随着导演的思惟走的游戏。
看书,比看电影广阔很多,阅读有更多的想像空间。如《福尔摩斯》伦敦的贝克街221号,电影、电视剧的这条街出现的画面都不同,而出现在我脑海中的画面跟电影电视里的也有不同。特别看侦探小说,作者在表述的犯罪现场,让我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当看到被拍成电影的侦探片时,犯罪现场跟我看到小说文字的感受有很大的差距。就如读一首诗,我们感受到诗意,能看到诗意里面的风景,而这种风景的想像每个人都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文字大家看的都是一样的,但理解的可能相似,一定不会完全相同的,因为一旦跟情感联系上,更有说不出道不明的感受了。
我每看一部电影时尽可能不去看别人的评论,直接把第一感受记下来,因为这是最原始的感受,是我跟随着导演所表达的、所陈述的故事去了解事情的经过与结果,然后从这里面我能够吸收到什么,感受到什么,看到什么内容,最重要的是否看到导演想表达些什么信息。很遗憾导演们都从不把自己拍电影的想法、感受和表达的信息说出来,这样会不会让我更深刻去了解电影的内容呢?而书本比电影更直接,字里行间都传递着作者想陈述的故事和表达的内容,至于要怎么去理解和感受这些文字,由看官们去细嚼慢咽了。
写了一大堆的乱七八糟的文字后,说一下自己想表达的信息吧。我想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想像的空间,大家同看到一段文字、听到一段话或看到一件事,但在我们脑海里是不是思惟都一样的呢?答案是否定的。我看到的文字,我会用我主观的想像,还受到自己对文字认识和理解的影响所得出来的结果。当每个人如此各自发展,都有属于自己的结果,所以同看一段文字理解也不尽相同的道理。所以不要轻易去猜测或责备别人,因为一旦猜测或责备别人时,已经用了自己的主观的想像去理解别人所看到的东西,也是常言说的将自己之意强加别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