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唯心主义老鼠史——民俗文化史上的鼠[旧文]
偶然的鼠年——猫鼠天敌全解秘 2008作为鼠年,其实是一次事故、一段恩怨,一场不为人所知的偶然事件所造成的。在故老的口耳之间,曾经流传过那椿往事的始末由来: 太古时,上苍决定在天下众牲中进行海选,来标志人的出生年份——生肖就是那时候来的——彼一时的自然界与现在很不相同,尤其是猫与鼠,那时候反是友谊的象征,是换帖拜把的兄弟——由于踊跃报名者太多,上苍决定用某种考试譬如说游泳来PK出12位幸运者。彼一时猫鼠俱是水中的好手,尤其是猫,自是信心满满,与鼠相约,考试日叫早同去,届时兄弟携手共进。老鼠自然应允,但之后心中却打起了小算盘:它太想考第一名了,但那猫儿岂不由此成了它最有力的竞争者?于是到了那天一大早,老鼠犹豫半天,结果还是径直去了试场;而那时猫儿却在家里呼呼睡得香。待到它大梦初觉,事情已经尘埃落定无可挽回:它因弃权而被视为游泳比赛的最末一名。猫儿深感耻辱,从此远离水域;盛怒之下,它纵身向心虚的老鼠扑将过去,从此开始了猫与老鼠的永恒主题:追杀与逃窜…… 以上情节意欲同时解释三种自然与人文现象:为何猫儿天性食鼠,为何猫不喜游水甚至洗澡,以及为什么十二生肖之中有鼠却没有猫。全都缘自上苍的一时心血来潮,老鼠闪念间的贪欲,以及猫咪偶然的懒觉。当然,这样的解释包含着万物有灵的因素,经不起学者以及所有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人的推敲,但却很久以来为广大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换一个角度,这也说明该民间故事仅仅是在我们国家流布。这倒并非是说其他民族没有生肖,恰恰相反,在东西方许多文明中同样有以十二种特定动物标志出生日期的观念,也就是生肖的观念,不过生肖动物的具体名单,却是各各不同。譬如越南,在古代曾深受汉字文化影响,民间亦用天干地支纪年的农历,也有十二生肖,鼠、牛、虎……但是他们接下去一位是猫年而我们是兔年。据说这是由生肖观念传过去的时候,十二地支中的「卯」篡夺了生肖中兔的位置,于是越南就既有属鼠的人,又有属猫的人——只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打架,能不能结婚。 有猫的还不止是越南。在巴比伦,排首位的就是猫,没有鼠。在古希腊,猫则排在第八位,没有鼠;至于与希腊隔了地中海的古国埃及,情况则有些吊诡,第八位是鼠,没有猫,尽管猫咪在那里是圣兽。由此可见,我们无猫有鼠的生肖观念,放眼世界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个偶然的例子而非必然。 唯心主义老鼠史(一)——卑微的东方普罗米修斯 在我们温良恭俭让的文化观念映照下,老鼠这一种不道德的生物享有或者说窃取了这么显要的位置,古往今来一定会有很多人想不大通。对于其它生肖动物,人们或许也不完全满意:譬如猪,迟缓、慵倦、丰腴,在传统上长期以来处于中国人的审美标准的负轴上;而蛇之阴凉、兔之谨小,也不是太好的评价。但是它们要么忝列末梢,要么躲在龙虎这样光彩夺目的大角色背后,大家还不至于太反感,何况它们大多予人多利少害,或者为害并不烈。为什么偏偏老鼠是生肖轮盘上的首位? 民间当然也有故事来阐释个中奥妙:如声称本来应该是牛在天帝的考较中稳得第一,但是无能的老鼠却有小聪明,它附在牛尾巴上,待到牛最后冲刺时,小老鼠一咬牙,老牛吃痛之下甩尾,遂将老鼠送过终点,第一个撞了线。另一个故事中,考试规则则更接近于当下时兴的各种选秀与评比,在专家裁判之后,尚有一轮观众参与投票才起决定性的作用。彼一时老鼠便小小地发挥了很久很久之后在迪斯尼乐园自我炒作的表演天赋,蹭地跳上了老牛的牛角,搔首弄姿。人们惊呼:好大的老鼠!由于广大人民有这种呼声,于是最终如我们所知它成了老大。 这些思路均与之前那故事类似,刻画在竞赛的细节中,鼠辈如何以卑鄙取巧而占得首位。但还有另一些俗信却提供了与我们现有观念迥异的材料,它们证明在动画时代到来之前,其实老鼠也并不全是一副不道德的,危险的嘴脸。 根据浙江丽水、金华、绍兴等地的故事,正由于当年鼠上天偷得谷种,是以人间始有稻作文明。论此功故鼠能排得生肖之中的老大,而且人祖允其在收割完稻谷之后留三株给它们过活。类似的传说北至山东半岛,南到福建的畬民、台湾的山胞、广东的汉族中均有流传。而在西南的苗族、白族以及彝族解释物性的故事中,则往往把老鼠爱吃粮食归于当初是它们咬破混沌帮助人类走出蒙昧的报偿。因此,他们似乎一直就默许老鼠的行为,即使英雄的后代成了鼠辈,它们鬼鬼祟祟,贪得无厌,善良的苗族同胞还是认为那是被人类的劣根性所逼:“结果人出来之后,不讲信用,鼠才到处偷粮吃。”类似的自省自责在山东青城、上海崇明、广东潮州等地也可以听到。而在浙江武义以及彝族地区的传统中则规定,鼠类有尝新的资格,即在农民伯伯一年劳作辛苦,秋熟丰收之际,最先有权享受新米的却应该是那些胆小的鼠辈。 普米族、纳西族、傈僳族甚至认为,日月也是老鼠偷来的,它的助手是金色的蛙;蜘蛛、苍蝇或者猫头鹰,那些后来大多为人所不喜或者藐视的小生命。它们一起历尽千辛万苦,才让世界有了光明。古籍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清代刘献廷所撰《广阳杂记》也认同于类似观念:鼠当年咬破混沌,起到的是开天的作用,由此以鼠为首;接下来是牛,那则是因为牛能辟地,开天辟地之后,才有了世界。 以上观念表明,老鼠在天演与进化过程中均扮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戏份,比之希腊神话中的人祖普罗米修斯,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老鼠所有的缺点,也许为人盗得温饱,触犯天意的代价。普罗米修斯区区偷了一把火,还被缚在高加索永受撕心裂肺之痛;老鼠落下个委琐的形相、贪婪的性情、肮脏的习气种种,那也算不得什么酷刑了。 在云南鹤庆、剑川县的白族那里,对老鼠的相貌变化有着详细的描述,那是另一次为人类所作的无私奉献:传说最初的人祖希妞和彭虾长得极丑,他们浑身披毛,胪如牛头,嘴像猪嘴,还吐出一对獠牙,脖子像蟒颈,手像鹰爪,脚掌却像虎掌……其他动物很同情他们,每个都拿出自己身上的一种器官,为他俩改变相貌。鼠献出了自己的皮,黄牛用自己的头换下他俩的头……按照他们的说法,原来老鼠才是肤如凝脂,黄牛才是剑眉朗目,老鹰或者龙才是手如柔荑,猪才是齿如瓠犀——鹤庆与剑川白族的生肖见证了这一十二种动物的牺牲与无悔,以及人类美学的发生史。 唯心主义老鼠史(二)——你羡慕老鼠的长寿么? 对老鼠的愧怼、宽容与感恩,是民间一种很隐秘的情绪,与常识大相径庭。由此观之,它以粮食为生,以及它排在十二生肖之首这一切都是人类力所能及、也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酬报与奖赏呢。事实上,人们有时还不得不诉诸神佛,以大神通表达对老鼠的感激。在浙江衢州地区,据说由于老鼠做了好事,故弥勒佛赐的名。「老」是尊称,佛并允其多子多孙。 老鼠之称谓的确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在那些基本动物中,也独有它与老虎的名称中嵌有并不表达「衰老」的「老」字。在吴语中,这种意识有增无减,它被唤作「老虫」。虫一度是古代汉语中对物种的泛称,包括鳞、羽、毛、甲、裸五类。直接以「虫」命名的生物并不多,老虎也只称为「大虫」,此外就是让人天生畏惧的蛇,在许多地方叫做「长虫」。老鼠的重要性在这里也可见一斑。 当然这也非定论。十六世纪的巨著《本草纲目》就提供了不同的理解:「(家鼠)其寿最长,故俗称老鼠。」而早在公元四世纪,著名的道人葛洪引用了更早的一部叫《玉策记》的典籍,声称:「鼠寿三百岁,满百岁则色白。」如果我们相信葛洪,那小小的老鼠简直令人妒羡!而且所有的小白鼠实验可能都有点过于残忍:那些可怜的小生命可是百岁寿翁呵。 前一点讲法兴许有着隐喻上的真实,君不见华特•迪斯尼早殁而米奇老鼠还青春常驻;至于后一点,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因为实验用小白鼠是人工培育的品称。在自然界中,鲜有纯白的老鼠——如果你看见了,它并不是从实验室里偷跑出来的,那恭喜你发财了。按照一些神秘的古籍《地镜图》、《灵应录》、《录异记》等等记载,白鼠可能并非真实的生命,而是地下宝藏的魂灵。地不爱宝,地下的宝藏日久生魅,化为「耳足红色,眼眶赤者」的白鼠形状,到处走动,只要瞅准了它栖息于何处,一洛阳铲下去,冀有亿万之得。但请先注意它的耳朵与脚是不是红的,在更精细的技术层面上,并非所有白鼠都是所谓「藏神」,换言之你东挖西扒毫无结果的话也怪不得这些故纸。 其实古籍之间记载经常矛盾。前述《玉策记》说老鼠活一个世纪之后就会变成白鼠。但另一本书,《玄中记》称「百岁之鼠化为蝙蝠。」更古老的汉代著作,《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的记载与后者相呼应:蝙蝠在关东人那里有两个别称,一曰飞鼠,一曰老鼠。 老鼠与蝙蝠之间的关系也是前科学时代一个有趣的话题。西方的寓言声称蝙蝠每每想混入走兽队伍,便自承是老鼠的表弟;而我国的传说中则还讲到,蝙蝠与老鼠俱是盘古时候就有的古老物种,其中一只那时候的白蝙蝠一直存活到了唐代,化为人形,自称张果老……也许扬雄他们是对的,在开天辟地之初,老鼠与蝙蝠其实就是同一种动物——不管怎么样,它确实是够老的了。 耗度与积财——首鼠两端的民俗思维 由于鼠的体形与名称,使得汉语中的一对反义词常常有幸连用:「小老鼠」。这也许会成为HSK考生的难题,但还不是最夸张的,据称福建、台湾与广东有部分地区将「鼠」叫做「猫鼠」。传言那是玉帝当年已钦定猫为十二生肖之首,但鼠诡计麻翻了猫,在点名时应了到,从此往后就是它了。 无独有偶,除了「猫鼠」外,还有所谓「鼠猫」的称呼,见诸明代的笔记《应谐录》:称某人爱猫,最初叫它「虎猫」;旁人怂恿说,虎不如龙,不如叫「龙猫」,于是叫「龙猫」;但有人说龙容易被云所掩盖了风采,于是叫「云猫」;又说云易被风吹散,风被墙挡住,比墙更强大的却是老鼠,因为它会打洞,于是依次又叫过「风猫」,「墙猫」,「鼠猫」! 这些矛盾综合的概念集中在老鼠这一物种身上,也许并非偶然,因为我们可以列举出更多,也更为重要的例子。首先是与「鼠猫」在结构上相应的一个故事,谓老鼠嫁女,本着钓金龟婿的原则,先议嫁太阳,太阳不如云,云不如风……最后嫁给了自己的同类。据研究这则喜剧来自印度,但在中国大地上也是广为传播。有趣的是,在大江南北,还有另一个版本的老鼠嫁女结尾却迥然不同,即老鼠把它娇滴滴的千金嫁最终嫁给了猫,但猫儿连新娘连同吹打、抬轿等等送亲队伍,一并笑纳进了自己的腹中。这样的事故于鼠类是悲剧,对于猫儿是意外之喜,对于授受故事的人来讲,却有点闹剧与旁观看好戏的味道了,毕竟鼠害猖獗,所以很多人并不会为憧憬着美好新生活的可怜鼠新娘心生怜悯。 如前文已经提及,人们对老鼠的态度同样不仅仅是单纯的憎恨与厌恶:普通认为老鼠浪费仓库粮食,糟蹋人类劳动成果,消耗家主财产等等,故北方自古多称其为「耗子」;但是前见白鼠却是宝藏之神。广东有「钱鼠」招财的说法,津门也有过把一鼠一刺猬作为财神的信仰。这种观念在西藏也有,藏族有三位财神,毗沙门天即四大天王之北方多闻天王,以及黑布禄金刚、黄布禄金刚,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左手抱鼠,该鼠又称吐宝兽。而汉族某些地区的船民认为鼠在人在,鼠跑掉会沉船;一部分商人则认为鼠在钱在,杀鼠即断其财路;而传统上农民认为家中鼠多是吉祥富裕的象征,如鼠突然离开,反认为不吉,是火灾之兆,等等。 老鼠真令人犯踌躇、首鼠两端,从民俗与文化史的角度,其利害关系或许重新考量,值此米奇老鼠大行其道的现代,又逢戊子新春将至:呵呵,老鼠过街,也许未必一律异口同声,人人喊打吧。 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