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的故乡
(故事献给R和V)
(转载请标明作者和出处。拒删改。)
小岛上有一个镇子,镇子很小,小得村头的狗都听得见村尾的狗的吠叫声。岛上的居民没有离开过小岛。正因如此,对他们来说,宇宙尽头就是成日包围小岛的那一团雾。没有参照的生活是幸福的。
岛上有一个猎人,他读得懂埋在泥泞沼泽下石碑上的文字。他有一顶祖传的皮帽,是用龙的肩胛骨上的厚皮做的。帽子的年龄和石碑一样长。猎人常说,岛上居民的祖先们先是骑着一条龙四处游荡,一路拜访过了住在泡沫中的部落,经过了拿低音提琴当马车的城镇,还和养着独角兽的马夫交易过。后来龙栖息在这座岛上,栖息了好久,怎么都不忍离开。祖先们没有食物和供给,便杀了龙,从龙的腹腔中取出粮食和植被的种子,顺便还有几只活的猪,三只乌鸦,五只追赶对方尾巴的狗,还有奄奄一息的鸡鸭鹅和沾满了龙的胃液、半死不活的牛马。祖先们吃了龙肉,吃不下的龙脂肪变成了肥沃的田地。龙骨头埋在地下成了支撑小岛的柱头。而这顶皮帽,则是祖先们为了纪念龙而传下来的物品。
猎人从小便对石碑上的文字着迷。长大之后,越来越好奇,想要去看一看龙本来的样子。石碑上清楚地记载了龙航行的路线。逆着路线返回,应该就可以回到龙的故乡,祖先的故乡。
猎人放不下自己的情人。“我们一起走吧!”猎人说。
“好的。不过,我得先纺完这些纱。”美丽的情人头也不抬地回答。
“没事儿,我等你。”猎人温和地说。
四个月零五天过去了,情人的纱没有纺完。她怀孕了。情人找到猎人说:“抱歉,我想生下这个孩子之后再和你一起走。”
“没事儿,我等你。”猎人温和地说。
九个月又二十天之后,情人生下了一个孩子。孩子同猎人一样,一生下来就喜欢对着石碑自言自语,兀自微笑。情人对猎人说:“孩子太小,我放不下心。我想我们暂时也不急着出发。”
“没事儿,我等你。”猎人温和地说。
猎人每天晚上打猎归来都会和孩子讲述石碑上的故事。到了后来,孩子越长越大,石碑上的故事已经讲完了。可是猎人还是得接着讲下去。他给孩子描述岛上云雾之外的世界。很多故事都是他自己编造的。
“等到你长大了,爸爸就可以去龙的故乡,”他搂着孩子说,“到那时我们就知道这些故事是不是真的发生过。”
“爸爸,”孩子扑闪着大眼睛回答,“其实不论怎样荒诞的世界都是存在的吧——如果所有平行的选择都可以变成一个世界,就像没有人数的清沼泽下的龙骨究竟有多少分叉一样。”
十四年八个月外加十八天过去了,有一天,孩子回来,说她和镇子南边一户家里的铁匠坠入了情网。铁匠比她大两岁,已经是一个能够熟练锻造龙骨的好手。猎人和情人听了,很开心又很失落。因为在小岛上,当孩子们相爱,他们和父母们就会互相忘却。就好像果树上的果子,成熟了之后会从枝桠掉落在地。你很难从一个果子看出果树的样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果树和果子在脱离的那一瞬间变成了两个客体。小岛上的家庭也是这样。
那天晚上,猎人和情人同他们的孩子一同吃饭,一同告别。他们都明白,这一夜之后,他们在对方的记忆中会渐渐消失。这段时间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每个人的速度都不同。小岛上永远不缺母亲凝视着忘记了自己的孩子的场景,而很多时候,孩子眷恋的眼神迎来的也是父母陌生的问候。
猎人拿起弓,教孩子射箭,就像孩子小的时候那样。猎人蓦地发现孩子早已变成了美丽的少女。镇北的沼泽中,那些遥远的石碑仍然被雾气裹挟。
用于忘却的时间比猎人想象的要长。更难受的是,猎人是三人之中用时最长的人。最先完全忘记的是孩子。她很快就同铁匠生了一个儿子。接下来是一个女儿。再下去是一对双胞胎。她已经不记得自己的父母。路过孩提时代的家时,也会向两位老人微笑,但是那种微笑已经不是孩子的微笑了。
第二个忘却的是情人。情人忘记了自己有一个女儿。她会和猎人提起镇南铁匠家的女主人真是温柔可爱。猎人只是拿起独角兽角做的酒杯,将泛着蓝色泡沫的酒一饮而尽。“没事儿,我等你。”猎人温和地想。
六年又五个月过去了。猎人发现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又始终想不起来。“看来这次是忘得彻彻底底了。”猎人摸着脑门说。不过同时,猎人好像又记起了什么。“对,我要去找龙的故乡。”
猎人放不下自己的情人。她略显苍老,在漫长的白昼中已经逐渐失去少女柔软的曲线。
“和我一起走吧。”猎人说。他已经准备就绪:腰间挎着那张独角兽尾巴做的弓,头上戴着祖传皮帽,还有镇南铁匠家漂亮女主人送来的龙胆铁水壶。
“当然,我丢不下你。”情人拥抱着猎人,给他深深一吻,“可是,我得先纺好这些纱。”
情人说着,一屁股坐下来,开始纺线。
猎人摔下弓,揭下头顶上调整了好久才戴好的祖传皮帽,一股脑儿地扔进泥水里。
“你浪费了我二十二年三个月零十三天的岁月!”猎人冲着情人忍无可忍地叫道。
“没有谁拴住你的手脚。你要走你自己走啊!”情人歇斯底里地用平静的嗓音说。这句话就像一个白眼。
于是猎人消失了,岛上没有谁再见过他。他消失在了宇宙的尽头。不知那里是不是龙的故乡。
(转载请标明作者和出处。拒删改。)
小岛上有一个镇子,镇子很小,小得村头的狗都听得见村尾的狗的吠叫声。岛上的居民没有离开过小岛。正因如此,对他们来说,宇宙尽头就是成日包围小岛的那一团雾。没有参照的生活是幸福的。
岛上有一个猎人,他读得懂埋在泥泞沼泽下石碑上的文字。他有一顶祖传的皮帽,是用龙的肩胛骨上的厚皮做的。帽子的年龄和石碑一样长。猎人常说,岛上居民的祖先们先是骑着一条龙四处游荡,一路拜访过了住在泡沫中的部落,经过了拿低音提琴当马车的城镇,还和养着独角兽的马夫交易过。后来龙栖息在这座岛上,栖息了好久,怎么都不忍离开。祖先们没有食物和供给,便杀了龙,从龙的腹腔中取出粮食和植被的种子,顺便还有几只活的猪,三只乌鸦,五只追赶对方尾巴的狗,还有奄奄一息的鸡鸭鹅和沾满了龙的胃液、半死不活的牛马。祖先们吃了龙肉,吃不下的龙脂肪变成了肥沃的田地。龙骨头埋在地下成了支撑小岛的柱头。而这顶皮帽,则是祖先们为了纪念龙而传下来的物品。
猎人从小便对石碑上的文字着迷。长大之后,越来越好奇,想要去看一看龙本来的样子。石碑上清楚地记载了龙航行的路线。逆着路线返回,应该就可以回到龙的故乡,祖先的故乡。
猎人放不下自己的情人。“我们一起走吧!”猎人说。
“好的。不过,我得先纺完这些纱。”美丽的情人头也不抬地回答。
“没事儿,我等你。”猎人温和地说。
四个月零五天过去了,情人的纱没有纺完。她怀孕了。情人找到猎人说:“抱歉,我想生下这个孩子之后再和你一起走。”
“没事儿,我等你。”猎人温和地说。
九个月又二十天之后,情人生下了一个孩子。孩子同猎人一样,一生下来就喜欢对着石碑自言自语,兀自微笑。情人对猎人说:“孩子太小,我放不下心。我想我们暂时也不急着出发。”
“没事儿,我等你。”猎人温和地说。
猎人每天晚上打猎归来都会和孩子讲述石碑上的故事。到了后来,孩子越长越大,石碑上的故事已经讲完了。可是猎人还是得接着讲下去。他给孩子描述岛上云雾之外的世界。很多故事都是他自己编造的。
“等到你长大了,爸爸就可以去龙的故乡,”他搂着孩子说,“到那时我们就知道这些故事是不是真的发生过。”
“爸爸,”孩子扑闪着大眼睛回答,“其实不论怎样荒诞的世界都是存在的吧——如果所有平行的选择都可以变成一个世界,就像没有人数的清沼泽下的龙骨究竟有多少分叉一样。”
十四年八个月外加十八天过去了,有一天,孩子回来,说她和镇子南边一户家里的铁匠坠入了情网。铁匠比她大两岁,已经是一个能够熟练锻造龙骨的好手。猎人和情人听了,很开心又很失落。因为在小岛上,当孩子们相爱,他们和父母们就会互相忘却。就好像果树上的果子,成熟了之后会从枝桠掉落在地。你很难从一个果子看出果树的样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果树和果子在脱离的那一瞬间变成了两个客体。小岛上的家庭也是这样。
那天晚上,猎人和情人同他们的孩子一同吃饭,一同告别。他们都明白,这一夜之后,他们在对方的记忆中会渐渐消失。这段时间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每个人的速度都不同。小岛上永远不缺母亲凝视着忘记了自己的孩子的场景,而很多时候,孩子眷恋的眼神迎来的也是父母陌生的问候。
猎人拿起弓,教孩子射箭,就像孩子小的时候那样。猎人蓦地发现孩子早已变成了美丽的少女。镇北的沼泽中,那些遥远的石碑仍然被雾气裹挟。
用于忘却的时间比猎人想象的要长。更难受的是,猎人是三人之中用时最长的人。最先完全忘记的是孩子。她很快就同铁匠生了一个儿子。接下来是一个女儿。再下去是一对双胞胎。她已经不记得自己的父母。路过孩提时代的家时,也会向两位老人微笑,但是那种微笑已经不是孩子的微笑了。
第二个忘却的是情人。情人忘记了自己有一个女儿。她会和猎人提起镇南铁匠家的女主人真是温柔可爱。猎人只是拿起独角兽角做的酒杯,将泛着蓝色泡沫的酒一饮而尽。“没事儿,我等你。”猎人温和地想。
六年又五个月过去了。猎人发现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又始终想不起来。“看来这次是忘得彻彻底底了。”猎人摸着脑门说。不过同时,猎人好像又记起了什么。“对,我要去找龙的故乡。”
猎人放不下自己的情人。她略显苍老,在漫长的白昼中已经逐渐失去少女柔软的曲线。
“和我一起走吧。”猎人说。他已经准备就绪:腰间挎着那张独角兽尾巴做的弓,头上戴着祖传皮帽,还有镇南铁匠家漂亮女主人送来的龙胆铁水壶。
“当然,我丢不下你。”情人拥抱着猎人,给他深深一吻,“可是,我得先纺好这些纱。”
情人说着,一屁股坐下来,开始纺线。
猎人摔下弓,揭下头顶上调整了好久才戴好的祖传皮帽,一股脑儿地扔进泥水里。
“你浪费了我二十二年三个月零十三天的岁月!”猎人冲着情人忍无可忍地叫道。
“没有谁拴住你的手脚。你要走你自己走啊!”情人歇斯底里地用平静的嗓音说。这句话就像一个白眼。
于是猎人消失了,岛上没有谁再见过他。他消失在了宇宙的尽头。不知那里是不是龙的故乡。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