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CSGS
今天我把辞呈(Resignation Letter)写好,在点击“发送“键前,我犹豫了。
于是我又把信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在信中我陈述了辞职原因(我要回中科院呆四个月,不在Calgary,无法在卡城主持大局),很感激学院给我这个机会做CSGS(Computer Science Graduate Society, 计算机系研究生学生会)主席,我学到很多并衷心祝愿CSGS以后的成功之类俗套话。
在确保每一个字都没有语法错误后,我把信发给了CSGRC的发言人,心中如卸大石。从五月竞选上位,到十二月递交辞呈,历时七个月,期间每个月CSGS都有组织活动——从最早的高尔夫球赛,到系内的足球赛,到沙滩排球赛,到新学期迎新派对(welcome-back party), 再到为新TA们准备的学术讲座(seminar), 还有接下来的 Monthly Lab Presentation, 这一路都有我跟六位副席奔波的身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可数。
(一)勇气篇
当初我参选主席一职,连我自己都感到意外。
今年五月的主席换届,位置空缺了两周之久,等待竞选提名。明眼人一看便知那是件苦差事。卡大学院学生会的职位完全是义务性质的,没有金钱回报,唯一的权利是每次活动举办后都会剩下残羹冷炙,我们是第一个伸爪子的。
每个研究生都被科研和老板的压迫下忙得不亦乐乎,少有人有这么无聊去竞选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位。负责换届选举的Andrew原计划用两周用来接受提名,结果两周后提名信箱仍空空如也,无奈之下群发邮件,宣布提名时段再延长一周。
我就是在这延长提名时段的最后一天看到邮件的。当时我刚完成了一篇水文,正春风得意。打开邮箱发现有一封以 'FW:XXXX'为标题开头的邮件,Andrew在信中阐述了当主席的各般利好,上至学校GSA,下到学院,各种发展前景。
一看这邮件,这还了得,如此责任重大的位置不正向自己挥手吗,本着舍我其谁的大无畏革命豪情我就该把申请投了,当时热血上脑,心想就让Kevin亲临打救这群龙无首的CSGS吧!
随即又想,自己会不会做不来?现届的六个副主席都已经选好了,他们会全心接受一个从空而降的‘植主席’去指挥他们?当时心理有个声音在说,算啦算啦,不趟这浑水了。
多数人都会害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comfort zone),怕去到陌生的领域迎接新挑战,往往在未曾尝试前就放弃了。
在机会面前,我很矛盾。理性上,我深知那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感性上,一方面我热血无比,一方面我又不想再折腾自己。
就像《盗梦空间》里说的那样,这个世界最危险的东西其实是想法(idea), 有些想法像野草,稍不压制就会野蛮生长。这个参选的想法让我纠结了一个上午,估计我的表现太过怪异,时而顾自狂笑,时而紧张蹙眉,同室的Reza以为我家中出了什么变故,想过来找我谈心,待我说出真实想法后他大笑不已,然后鼓励我去参选。
最终结果再次出乎自己意料——纠结了一翻后,我决定给自己来点狠的,匆匆地把提名表放在了提名信箱里,转身就走。该来的就来,老子不会逃避。
结果下午五点半收到邮件,我成了卡大计算机系学生会史上第一位中国留学生主席。
(二)领导篇
CSGS由四个伊朗人,两个白人副主席加上我,组成执行董事。每两周一次会议,商讨后续活动安排。理论上,主席要在把控全局上下功夫,也就是规划和指点别人怎么做,而不用亲自动手。
在陌生的土地带领一个陌生的团队,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在尝鲜。刚开始我并没有适应过来,很多事我都亲力亲为,顾念着他们都很忙,能自己动手就不退缩,以为发挥咱华夏儿女勤劳品质,会赢得别人的尊敬。如果我只是一个干事,这应该是个好习惯,容易获得上司或同事信任。但是作为主席,我发现我揽得过多。
有一次为活动采购食物,我想着自己跟越南餐店的老板挺熟,就匆匆过去把食物都订好了。一阵子后,VP-Social兴冲冲地跑了过来,发现我已经把食物的事办妥,他顿时傻眼。活动结束后他在群里发了一封邮件,酸酸地说“Someone else ordered the food before I came there.” 他认为那是他的职责,而我贪一时方便就越俎代庖了,我以为我是在帮忙,其实未必,从他的语气里我能看出他心里不爽。
这让我认识到,任何事都亲力亲为,这种办事风格并不是最优的。《论语》里有一句说得精练: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各个位置尽好自己的本职,分工合作,那才能发挥各人的作用。其实无论在东方西方,个人价值的实现都是能让人产生极大满足感。在学生会里,副主席们既然自愿地加入这种义务团体,那说明他们是愿意这个集体服务付出、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我的职责,就是协调好各方面的因素,创造相应的环境让他们实现各自的意愿。
CSGS教给我的另一课叫做:职责明确。有一位德国心理学家做的”众人拉网“的实验:人数每多一个,每人拉网的力道就减小一点。人们的心理很微妙,在集体里的人数越多,实际协作的时候每个单独个体出力就越少。如果不指定好职责,就会出现”你依赖我,我指望你“的情况。
在七月的Stempede节,VP-Academic有一个提议,让CSGS组织大家一起去游行,然后一起聚餐,众人都说同意。我们都商量好了聚集地点,可在会议最后我疏忽了,没有指定哪个副主席为此事负责,结果当天没有一个负责人在现场召集大家集合。到集合地点的朋友们没找到CSGS的人,就打电话给我,我打给VP-Academic,VP-Academic又推给其他人,最终活动不了了之,给CSGS的声誉造成不好的影响。
自从那次以后,我就不再含糊,哪个项目哪个环节是由哪个负责的,一定会明确负责人。也许在开始担任主席的时候,我底气不算太足,不敢太霸气,总在用一种商量的语气去跟他们讨论. 但吸取那次的教训了以后,关于活动安排的讨论结束后,我会用坚定的眼神望着某个副主席,同时不容置疑的语气地说:“XXX, I want you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at. Is it okay. ”最后的是句号不是问号,一副得不到肯定答复便不会罢休的样子,这才Hold住全场,把任务落实。
接下来说说欧美社团的特点。在国内我也加入过某些社团,对比之下,我感觉这边民主的制度和气氛都比较成熟。社团有各自的‘宪法’和章程,CSGS的长达22页A4页的‘宪法’里,大部分规定是可以执行的,非常细致,简直到抠门的地步,例如第4.2.21小节里直接规定如果”主席去世“或离位了,六个副主席会按照某个依次继位,毫无避晦可言。社团开会讨论的时候,原则上是用罗伯特议事法则,会前主席准备议程,议程需要每位干事的通过,然后就每项议项每人轮流发言,做决策的时候,主席要保持中立,只有平票的情况下主席才有权投票。在实际执行中,这样的法则几乎是每个人的共识,所以每个人的意见都是充分被听见,彼此尊重对方的意见。另外,这里人种混杂,在搞活动时有很多禁忌需要考虑,例如伊斯兰教徒只能吃halal meat, 为了迁就他们,每次活动订购的食物种类只在中东国家的食物为主。我提议过去吃中国菜,可因为菜的做法和取材犯了各种宗教禁忌,响应者寥寥,只能心里默默遗憾CSGS与中华美食无缘了。
(三)自信篇
最近我在练吉他,刚开始时按弦的左手四个指尖会很痛,大姆指容易抽筋,还经常找不到和弦的位置。因为自己实力不足,心中很没底,这又反而导致按弦无力,怎么也弹不出清脆的弦声。据过来人说,这时就要沉住气,练久了指尖会长茧,左手的力道会增长,然后闭着眼睛也能找到和弦的位置,一切驾轻就熟后,我就能享受吉他的快乐了。
貌似扯得有点远。总之我想说的是,自信感不神秘,就是对相同动作反复练习后,对自身能力的了然于胸、游刃有余之感。因为在练习过程中习惯了各种挫折,心中起了一层茧,以后的普通挫折连涟漪都激不起来,改变不了对自己实力的认识,自己就会对一般的表现习以为常,然后关注更高级的东西。
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最缺的是自信,没有之一。身旁许多在智商和学术天赋上都无懈可击的朋友,一在洋人前开口就感觉浑身不自在,声音里传递出一种不敢说、不会说和说不好的信息。很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一是听不懂,反复纠结某个单词是什么意思,这时是没有思维的,又不好意思让对方重复一遍,只能不懂装懂,结果就是表现木木的,一点灵气都没有;二是道不清,心中积累了很多挫败感,逐渐接受了自己说不好的沮丧现实,失去耐心和兴趣去改变。当然,也有部分是由个人性格内向所致。最终结果就是一个——交际圈不出中国学生。
其实留学生抱团,无可厚非,因为文化成长背景相似,遇到的困难大同小异,彼此间有共同话语,一拍即合。相比之下,与洋人交流太费力,彼此的文化成长背景差异太大,大到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步,又加上部分留学生还有文化口音性格等问题,因此交流成本太高,除了跟自己关系比较近的同事外,经常能一起玩的外国朋友数量有限。
缺少了那种一起去夜店,一起喝酒喝到吐,一起玩摇滚,一起讲本地人才懂的笑话的经验,也就没有了反复练习的机会。突然某一天要跟某洋人交往,或在观众前做一次presentation, 要想驾轻就熟,那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我比较幸运,从高中起到大学本科,有过不少演讲的机会,拿过比赛奖项,试过脸红怯场出糗,也试过在当地做过推销员,挨家挨户敲门然后吃闭门羹,把被人say no当成理所当然,把脸皮练出个没五丈也有八尺的厚度。在语言方面,深大本科四年,每周至少有四个早上在文山湖旁反复练习发音和大声畅快地说英语,强迫自己习惯浑厚的中气。
即便如此,我有时还是会不自信。其实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别人也会倾向于用同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当我把自己摆在卑微的位置,别人也会认为我微不足道;如果我自己有主见,相信自己的话有份量,别人也会以相应的眼光来尊重我。尤其在主席的位置上,果断,自信,才能从容,那才是团队时的稳定中枢,否则就只能把自己边缘化,别人没那么在意你。
在CSGS开会的时候,时常有副主席们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作为主席我必须要做决策,清晰地表述好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表达出对异见的尊重。刚开始学不会,时有冷场的局面,之后慢慢磨合,彼此适应了话语表达特点,一切自然而然,跟练吉他一样,唯手熟尔。
12月21号是最后一次参加CSGS的干事会议。我早早来到研究生的休息室,等着副主席们一一到场,然后我逐个与之握手。短短七个月让彼此间形成了默契感,就像共过患难的战友们,毫无神秘陌生感可言。无论我握住的手是白是黑,是黄是棕,握住时我稍带力道,微笑着直视对方眼睛,中气十足地说:“My pleasure to work with you. Merry Christmas!”
(四)结语
今天十月,前任的VP-Internal因为研究工作实在太忙,无奈之下只好辞去CSGS的职务。当时他给大家发了一封信,说:“I appreciate the opportunities that I have been given by the graduate students of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I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the CSGS executives, specially the president Junji Zhi, for the warm environment they provided for our collaboration. ”
当看到我的名字被特别提及时,我轻轻地感动了一下。七个月,我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自己的表现——没有重大的失误,该出席的会议,该办的活动,一件也没有落下。真正的创新贡献也不多,最自豪的也许仅是召集大家捐款,给厨房新置了两个新微波炉。
如今要离开卡城,差了四个月,无法陪着这个团队走完一个完整的主席任期,有点遗憾。我为这个团队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拉了另一个中国师弟入会(师弟如果看到此文,即使感到像上了贼船,千万千万别回头,对面也是岸),希望再由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裔掌舵CSGS。
我已经知会Andrew我辞职的事,让他筹备下届主席选举,CSGS很快会抹去我留下的印记。但没关系,一切都将如此。
我只盼明年我回卡城,正值春暖花开。到时CSGS举办的活动,我一定参加。希望那六位“战友”还在,活动依然精彩,只不过这次我是观众。
再见,CSGS.
Kevin
2012.12.26
于是我又把信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在信中我陈述了辞职原因(我要回中科院呆四个月,不在Calgary,无法在卡城主持大局),很感激学院给我这个机会做CSGS(Computer Science Graduate Society, 计算机系研究生学生会)主席,我学到很多并衷心祝愿CSGS以后的成功之类俗套话。
在确保每一个字都没有语法错误后,我把信发给了CSGRC的发言人,心中如卸大石。从五月竞选上位,到十二月递交辞呈,历时七个月,期间每个月CSGS都有组织活动——从最早的高尔夫球赛,到系内的足球赛,到沙滩排球赛,到新学期迎新派对(welcome-back party), 再到为新TA们准备的学术讲座(seminar), 还有接下来的 Monthly Lab Presentation, 这一路都有我跟六位副席奔波的身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可数。
(一)勇气篇
当初我参选主席一职,连我自己都感到意外。
今年五月的主席换届,位置空缺了两周之久,等待竞选提名。明眼人一看便知那是件苦差事。卡大学院学生会的职位完全是义务性质的,没有金钱回报,唯一的权利是每次活动举办后都会剩下残羹冷炙,我们是第一个伸爪子的。
每个研究生都被科研和老板的压迫下忙得不亦乐乎,少有人有这么无聊去竞选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位。负责换届选举的Andrew原计划用两周用来接受提名,结果两周后提名信箱仍空空如也,无奈之下群发邮件,宣布提名时段再延长一周。
我就是在这延长提名时段的最后一天看到邮件的。当时我刚完成了一篇水文,正春风得意。打开邮箱发现有一封以 'FW:XXXX'为标题开头的邮件,Andrew在信中阐述了当主席的各般利好,上至学校GSA,下到学院,各种发展前景。
一看这邮件,这还了得,如此责任重大的位置不正向自己挥手吗,本着舍我其谁的大无畏革命豪情我就该把申请投了,当时热血上脑,心想就让Kevin亲临打救这群龙无首的CSGS吧!
随即又想,自己会不会做不来?现届的六个副主席都已经选好了,他们会全心接受一个从空而降的‘植主席’去指挥他们?当时心理有个声音在说,算啦算啦,不趟这浑水了。
多数人都会害怕走出自己的舒适区(comfort zone),怕去到陌生的领域迎接新挑战,往往在未曾尝试前就放弃了。
在机会面前,我很矛盾。理性上,我深知那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感性上,一方面我热血无比,一方面我又不想再折腾自己。
就像《盗梦空间》里说的那样,这个世界最危险的东西其实是想法(idea), 有些想法像野草,稍不压制就会野蛮生长。这个参选的想法让我纠结了一个上午,估计我的表现太过怪异,时而顾自狂笑,时而紧张蹙眉,同室的Reza以为我家中出了什么变故,想过来找我谈心,待我说出真实想法后他大笑不已,然后鼓励我去参选。
最终结果再次出乎自己意料——纠结了一翻后,我决定给自己来点狠的,匆匆地把提名表放在了提名信箱里,转身就走。该来的就来,老子不会逃避。
结果下午五点半收到邮件,我成了卡大计算机系学生会史上第一位中国留学生主席。
(二)领导篇
CSGS由四个伊朗人,两个白人副主席加上我,组成执行董事。每两周一次会议,商讨后续活动安排。理论上,主席要在把控全局上下功夫,也就是规划和指点别人怎么做,而不用亲自动手。
在陌生的土地带领一个陌生的团队,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在尝鲜。刚开始我并没有适应过来,很多事我都亲力亲为,顾念着他们都很忙,能自己动手就不退缩,以为发挥咱华夏儿女勤劳品质,会赢得别人的尊敬。如果我只是一个干事,这应该是个好习惯,容易获得上司或同事信任。但是作为主席,我发现我揽得过多。
有一次为活动采购食物,我想着自己跟越南餐店的老板挺熟,就匆匆过去把食物都订好了。一阵子后,VP-Social兴冲冲地跑了过来,发现我已经把食物的事办妥,他顿时傻眼。活动结束后他在群里发了一封邮件,酸酸地说“Someone else ordered the food before I came there.” 他认为那是他的职责,而我贪一时方便就越俎代庖了,我以为我是在帮忙,其实未必,从他的语气里我能看出他心里不爽。
这让我认识到,任何事都亲力亲为,这种办事风格并不是最优的。《论语》里有一句说得精练: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各个位置尽好自己的本职,分工合作,那才能发挥各人的作用。其实无论在东方西方,个人价值的实现都是能让人产生极大满足感。在学生会里,副主席们既然自愿地加入这种义务团体,那说明他们是愿意这个集体服务付出、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我的职责,就是协调好各方面的因素,创造相应的环境让他们实现各自的意愿。
CSGS教给我的另一课叫做:职责明确。有一位德国心理学家做的”众人拉网“的实验:人数每多一个,每人拉网的力道就减小一点。人们的心理很微妙,在集体里的人数越多,实际协作的时候每个单独个体出力就越少。如果不指定好职责,就会出现”你依赖我,我指望你“的情况。
在七月的Stempede节,VP-Academic有一个提议,让CSGS组织大家一起去游行,然后一起聚餐,众人都说同意。我们都商量好了聚集地点,可在会议最后我疏忽了,没有指定哪个副主席为此事负责,结果当天没有一个负责人在现场召集大家集合。到集合地点的朋友们没找到CSGS的人,就打电话给我,我打给VP-Academic,VP-Academic又推给其他人,最终活动不了了之,给CSGS的声誉造成不好的影响。
自从那次以后,我就不再含糊,哪个项目哪个环节是由哪个负责的,一定会明确负责人。也许在开始担任主席的时候,我底气不算太足,不敢太霸气,总在用一种商量的语气去跟他们讨论. 但吸取那次的教训了以后,关于活动安排的讨论结束后,我会用坚定的眼神望着某个副主席,同时不容置疑的语气地说:“XXX, I want you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at. Is it okay. ”最后的是句号不是问号,一副得不到肯定答复便不会罢休的样子,这才Hold住全场,把任务落实。
接下来说说欧美社团的特点。在国内我也加入过某些社团,对比之下,我感觉这边民主的制度和气氛都比较成熟。社团有各自的‘宪法’和章程,CSGS的长达22页A4页的‘宪法’里,大部分规定是可以执行的,非常细致,简直到抠门的地步,例如第4.2.21小节里直接规定如果”主席去世“或离位了,六个副主席会按照某个依次继位,毫无避晦可言。社团开会讨论的时候,原则上是用罗伯特议事法则,会前主席准备议程,议程需要每位干事的通过,然后就每项议项每人轮流发言,做决策的时候,主席要保持中立,只有平票的情况下主席才有权投票。在实际执行中,这样的法则几乎是每个人的共识,所以每个人的意见都是充分被听见,彼此尊重对方的意见。另外,这里人种混杂,在搞活动时有很多禁忌需要考虑,例如伊斯兰教徒只能吃halal meat, 为了迁就他们,每次活动订购的食物种类只在中东国家的食物为主。我提议过去吃中国菜,可因为菜的做法和取材犯了各种宗教禁忌,响应者寥寥,只能心里默默遗憾CSGS与中华美食无缘了。
(三)自信篇
最近我在练吉他,刚开始时按弦的左手四个指尖会很痛,大姆指容易抽筋,还经常找不到和弦的位置。因为自己实力不足,心中很没底,这又反而导致按弦无力,怎么也弹不出清脆的弦声。据过来人说,这时就要沉住气,练久了指尖会长茧,左手的力道会增长,然后闭着眼睛也能找到和弦的位置,一切驾轻就熟后,我就能享受吉他的快乐了。
貌似扯得有点远。总之我想说的是,自信感不神秘,就是对相同动作反复练习后,对自身能力的了然于胸、游刃有余之感。因为在练习过程中习惯了各种挫折,心中起了一层茧,以后的普通挫折连涟漪都激不起来,改变不了对自己实力的认识,自己就会对一般的表现习以为常,然后关注更高级的东西。
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最缺的是自信,没有之一。身旁许多在智商和学术天赋上都无懈可击的朋友,一在洋人前开口就感觉浑身不自在,声音里传递出一种不敢说、不会说和说不好的信息。很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一是听不懂,反复纠结某个单词是什么意思,这时是没有思维的,又不好意思让对方重复一遍,只能不懂装懂,结果就是表现木木的,一点灵气都没有;二是道不清,心中积累了很多挫败感,逐渐接受了自己说不好的沮丧现实,失去耐心和兴趣去改变。当然,也有部分是由个人性格内向所致。最终结果就是一个——交际圈不出中国学生。
其实留学生抱团,无可厚非,因为文化成长背景相似,遇到的困难大同小异,彼此间有共同话语,一拍即合。相比之下,与洋人交流太费力,彼此的文化成长背景差异太大,大到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步,又加上部分留学生还有文化口音性格等问题,因此交流成本太高,除了跟自己关系比较近的同事外,经常能一起玩的外国朋友数量有限。
缺少了那种一起去夜店,一起喝酒喝到吐,一起玩摇滚,一起讲本地人才懂的笑话的经验,也就没有了反复练习的机会。突然某一天要跟某洋人交往,或在观众前做一次presentation, 要想驾轻就熟,那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我比较幸运,从高中起到大学本科,有过不少演讲的机会,拿过比赛奖项,试过脸红怯场出糗,也试过在当地做过推销员,挨家挨户敲门然后吃闭门羹,把被人say no当成理所当然,把脸皮练出个没五丈也有八尺的厚度。在语言方面,深大本科四年,每周至少有四个早上在文山湖旁反复练习发音和大声畅快地说英语,强迫自己习惯浑厚的中气。
即便如此,我有时还是会不自信。其实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别人也会倾向于用同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当我把自己摆在卑微的位置,别人也会认为我微不足道;如果我自己有主见,相信自己的话有份量,别人也会以相应的眼光来尊重我。尤其在主席的位置上,果断,自信,才能从容,那才是团队时的稳定中枢,否则就只能把自己边缘化,别人没那么在意你。
在CSGS开会的时候,时常有副主席们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作为主席我必须要做决策,清晰地表述好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表达出对异见的尊重。刚开始学不会,时有冷场的局面,之后慢慢磨合,彼此适应了话语表达特点,一切自然而然,跟练吉他一样,唯手熟尔。
12月21号是最后一次参加CSGS的干事会议。我早早来到研究生的休息室,等着副主席们一一到场,然后我逐个与之握手。短短七个月让彼此间形成了默契感,就像共过患难的战友们,毫无神秘陌生感可言。无论我握住的手是白是黑,是黄是棕,握住时我稍带力道,微笑着直视对方眼睛,中气十足地说:“My pleasure to work with you. Merry Christmas!”
(四)结语
今天十月,前任的VP-Internal因为研究工作实在太忙,无奈之下只好辞去CSGS的职务。当时他给大家发了一封信,说:“I appreciate the opportunities that I have been given by the graduate students of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I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the CSGS executives, specially the president Junji Zhi, for the warm environment they provided for our collaboration. ”
当看到我的名字被特别提及时,我轻轻地感动了一下。七个月,我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自己的表现——没有重大的失误,该出席的会议,该办的活动,一件也没有落下。真正的创新贡献也不多,最自豪的也许仅是召集大家捐款,给厨房新置了两个新微波炉。
如今要离开卡城,差了四个月,无法陪着这个团队走完一个完整的主席任期,有点遗憾。我为这个团队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拉了另一个中国师弟入会(师弟如果看到此文,即使感到像上了贼船,千万千万别回头,对面也是岸),希望再由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裔掌舵CSGS。
我已经知会Andrew我辞职的事,让他筹备下届主席选举,CSGS很快会抹去我留下的印记。但没关系,一切都将如此。
我只盼明年我回卡城,正值春暖花开。到时CSGS举办的活动,我一定参加。希望那六位“战友”还在,活动依然精彩,只不过这次我是观众。
再见,CSGS.
Kevin
2012.12.26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