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年秋柳埠神通寺四门塔龙虎塔专篇(图多慎入)
这回到济南只有两天时间,灵岩寺和神通寺二个点只能去一个,听说四门塔修缮一新,于是决定还是到神通寺,差不多也有七八年没来了。
抵达景区时已是下午,景区几乎已没有游客,大约是要在国庆长假重新开放,看到新建造的山门之后一时间没有适应,暗暗吃了一惊。
神通寺相传创建于前秦皇始元年(351年),由名僧朗公开山, 可谓山东最早的佛寺,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敕令更名为神通寺,盛极一时而最终在清代成为废墟,差不多十年前出至时,感觉此间尤为破败。
不想这么多年后,特别是进行了最新的保护修缮,可我转了一圈,觉得并没有多大的改观。
经过了著名的佛头失窃事件之后,四门塔文管所看样子还是做了一些文物的保护工作,至少把部分石刻铺排在了一块。
然而这样的境地让人由衷地感动,我不止一次地说过:当你面对一方残垣断碑、一座土堡木楼、甚至一株枯树一湾池水,当你流连徘徊其间以及事后追怀时,心胸中会涌起千载岁月倏忽已逝,有关人的精神和文化却绵绵不绝留存至今的激荡!(这种体验是否就是所谓的感动?!)
神通寺有著名的塔林,都是历代僧人的焚身塔,这些塔高的有二三米,低者只有二三尺,大小也无一相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塔为仿木结构特征及细部各种雕刻装饰,此塔林可谓是一座塔的博物馆,本想借此机会大致说说塔,可限于篇幅只能作罢,这里选取部分图影以飨同好。
这些塔中最精美者当属龙虎塔,此塔身雕有龙虎而得名,砖石结构,高10.8米,方形,其下部用数重石板叠成须弥座,塔身由四块石板竖立拼合而成,上雕有四天王、迦叶和阿难、佛、菩萨、飞天、龙虎等雕刻,每面石板中央各开一宝珠券门,塔身内方形石柱上各雕盘龙、佛像、飞天等。塔身之上为仿木双跳华拱出跳,飞椽承砖砌重檐,塔顶上置蕉叶和须弥座,最上为石雕覆莲、项轮、宝顶为之塔刹,龙虎塔塔身为唐雕,塔檐及塔刹为宋代补建。
之后为千佛崖。
千佛岩有龛窟造像二百余尊,几乎多为初唐时所雕凿。
最后就是重中之重——四门塔。
四门塔是现存单层亭式石塔中最早、保存最完整、最重要的一座,安阳宝山道凭法师塔虽建于北齐,但严格意义上只能算是石雕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石塔建筑,以条块青石砌成,单层攒尖方顶,面阔7.38米,通高15.04米,外壁厚0.8米,四面开门,塔心为2.3米塔心柱,檐部挑出叠涩五层,最上层代檐口,塔顶以二十二层石板层反叠涩逐层内收而筑,成四角攒间锥形塔顶,顶上砌石须弥座,四角装蕉叶,中心立石雕五层相轮之刹。
塔内自塔壁及塔心柱上部各挑出二层叠涩,之上架三角形石梁,每面三梁,四角为45°角梁, 内顶绕中心柱一周做人字披顶,这种建构唯在敦煌同时期窟室中有所类似式样,可见时代之渊源。
塔内四面各安置石雕佛像一尊,佛像为东魏年间所雕刻,所以原以为四门塔建于东魏年间,1972年维修时与塔顶内发现”大业七年造“(611年)纪年刻字,才最终确定此塔建造年代。
中国现存早期石塔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块石砌成,一种以石板拼叠而成,前一种以四门塔为代表,后一种可以龙虎塔为代表,龙虎塔造型优美、刻工精细、富丽堂皇,为盛唐精华雕刻之稀有实物。而四门塔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保存最为完好之石砌塔,其叠涩和石梁表面都粗凿有人字纹饰,依稀存有汉代石刻遗法,其命运也多坎坷,留存至今,殊为不易。
临别之际,久久不忍离去…………
抵达景区时已是下午,景区几乎已没有游客,大约是要在国庆长假重新开放,看到新建造的山门之后一时间没有适应,暗暗吃了一惊。
![]() |
![]() |
![]() |
原来的山门是这样的 |
神通寺相传创建于前秦皇始元年(351年),由名僧朗公开山, 可谓山东最早的佛寺,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敕令更名为神通寺,盛极一时而最终在清代成为废墟,差不多十年前出至时,感觉此间尤为破败。
![]() |
不想这么多年后,特别是进行了最新的保护修缮,可我转了一圈,觉得并没有多大的改观。
![]() |
![]() |
![]() |
![]() |
![]() |
经过了著名的佛头失窃事件之后,四门塔文管所看样子还是做了一些文物的保护工作,至少把部分石刻铺排在了一块。
![]() |
![]() |
![]() |
然而这样的境地让人由衷地感动,我不止一次地说过:当你面对一方残垣断碑、一座土堡木楼、甚至一株枯树一湾池水,当你流连徘徊其间以及事后追怀时,心胸中会涌起千载岁月倏忽已逝,有关人的精神和文化却绵绵不绝留存至今的激荡!(这种体验是否就是所谓的感动?!)
![]() |
![]() |
![]() |
![]() |
![]() |
神通寺有著名的塔林,都是历代僧人的焚身塔,这些塔高的有二三米,低者只有二三尺,大小也无一相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塔为仿木结构特征及细部各种雕刻装饰,此塔林可谓是一座塔的博物馆,本想借此机会大致说说塔,可限于篇幅只能作罢,这里选取部分图影以飨同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维修新刻的就让人无语了 |
这些塔中最精美者当属龙虎塔,此塔身雕有龙虎而得名,砖石结构,高10.8米,方形,其下部用数重石板叠成须弥座,塔身由四块石板竖立拼合而成,上雕有四天王、迦叶和阿难、佛、菩萨、飞天、龙虎等雕刻,每面石板中央各开一宝珠券门,塔身内方形石柱上各雕盘龙、佛像、飞天等。塔身之上为仿木双跳华拱出跳,飞椽承砖砌重檐,塔顶上置蕉叶和须弥座,最上为石雕覆莲、项轮、宝顶为之塔刹,龙虎塔塔身为唐雕,塔檐及塔刹为宋代补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之后为千佛崖。
![]() |
千佛岩有龛窟造像二百余尊,几乎多为初唐时所雕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上的小唐塔 |
![]() |
细部 |
最后就是重中之重——四门塔。
四门塔是现存单层亭式石塔中最早、保存最完整、最重要的一座,安阳宝山道凭法师塔虽建于北齐,但严格意义上只能算是石雕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石塔建筑,以条块青石砌成,单层攒尖方顶,面阔7.38米,通高15.04米,外壁厚0.8米,四面开门,塔心为2.3米塔心柱,檐部挑出叠涩五层,最上层代檐口,塔顶以二十二层石板层反叠涩逐层内收而筑,成四角攒间锥形塔顶,顶上砌石须弥座,四角装蕉叶,中心立石雕五层相轮之刹。
![]() |
![]() |
![]() |
![]() |
![]() |
![]() |
![]() |
![]() |
04年旧影,在山上俯看四门塔及塔旁汉代九顶松 |
塔内自塔壁及塔心柱上部各挑出二层叠涩,之上架三角形石梁,每面三梁,四角为45°角梁, 内顶绕中心柱一周做人字披顶,这种建构唯在敦煌同时期窟室中有所类似式样,可见时代之渊源。
![]() |
![]() |
![]() |
![]() |
![]() |
![]() |
![]() |
塔内四面各安置石雕佛像一尊,佛像为东魏年间所雕刻,所以原以为四门塔建于东魏年间,1972年维修时与塔顶内发现”大业七年造“(611年)纪年刻字,才最终确定此塔建造年代。
![]() |
04年旧影 |
![]() |
04年旧影 |
中国现存早期石塔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块石砌成,一种以石板拼叠而成,前一种以四门塔为代表,后一种可以龙虎塔为代表,龙虎塔造型优美、刻工精细、富丽堂皇,为盛唐精华雕刻之稀有实物。而四门塔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保存最为完好之石砌塔,其叠涩和石梁表面都粗凿有人字纹饰,依稀存有汉代石刻遗法,其命运也多坎坷,留存至今,殊为不易。
![]() |
民国四门塔旧影之一 |
![]() |
民国四门塔旧影之二 |
![]() |
四门塔今景 |
临别之际,久久不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