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化语句和学术行话
以前看到余光中的“中文的常态与变态”,深以为然。里面主要提到汉语里两大欧化现象:1)“万能名词+抽象名词”,比如“进行研究”,“做出贡献”,这类词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我所见到的德语中这类词组的确非常多,几乎是最通行日常语言:zum Ausdruck bringen(表达出来), einen Eindruck machen(留下印象); 2) “名词成灾”,这在西方学术文献司空见惯,最显著的是各种-ism(主义)的造词法,还有用各种词根、词缀拼合起来表达新鲜意思的词,比如Para-existence, Ecophilosophy, Ecosophy。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最近找房子时,一张口想说的话自然是“我想来找找……”。但用德语说“Ich möchte nach ... suchen.”则怎么说怎么别扭。太中文思维了?而“Ich bin auf der Suche nach...”(我在找……)则无论如何都觉得舒坦,有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因为“ich möchte ...”给我自己的感觉是太急吼吼表达自己的主观乐意了。我不知道英语里会怎么表达。美式英语中“I'm gonna ...”的句式太普遍,恐怕人们已没有必要使用诸如“I am in searching for...”的句式,后者有点过于文绉绉。但就德语来说,放弃直截了当的动词常常使表达舒缓而优雅。
Ich habe ein paar Freunde zu Besuch. (我有几个朋友要来拜访我。) 这比“Ein paar Freunde werden mich besuchen”显然更为舒服。
Das Problem ist leicht zu lösen.(这问题很好解决。)这与"Das Problem kann leicht gelöst werden.”(这问题很容易被解决。)同义,但说起来的舒适度不一样。
Ich habe die Aufgabe zu erledigen.(我有任务要完成。) 这其实就是“Ich muss die Aufgabe erledigen.”(我必须完成这个任务。)的意思,但前者就说得委婉而不失“必须”的意思。
实义动词简洁明了,但又有中宫直入的逼迫感,有时人们更希望剑走偏锋,故意用名词化的动词或者去动词属性的表达,使得语气舒缓下来。前面说到的“Ich bin auf der Suche nach ...”里的“寻找”就仿佛有一种“全世界都在寻找”的客观疏离味道,给谈话的双方以从容不迫的情绪。余光中在文中也写到,欧化句式中的上述两个特点,最常用在公文、报刊和学术著作中。这恰好表明,其实后者那些文体确实是最需要一种主观疏离的客观、中立味道的。
学术行话,不仅是语言,也是学术研究本身的一个大问题了。一方面,学术研究要求一种摆脱日常语言的精确性、客观中立性,为此制造精巧的学术术语几乎是不可避免且理所当然的;但另一方面,学术术语的层累创新和无端堆砌,已经成了“学术工厂”自身的最大弊病,我们无法处理学术垃圾,甚至也不知道哪些是垃圾,哪些是精品。
阿多诺就专门把海德格尔那些看不懂的学术表达做过批判。他在《本真性的行话》中说:“因而行话的特征到处都是这副德性:它关照的是,让它想表达的东西最大程度被触及和接受,但不顾及词语的内容而只是把它们供出来。 ”
(注:以上“例句”皆本人杜撰,不具备词典效力。)
最近找房子时,一张口想说的话自然是“我想来找找……”。但用德语说“Ich möchte nach ... suchen.”则怎么说怎么别扭。太中文思维了?而“Ich bin auf der Suche nach...”(我在找……)则无论如何都觉得舒坦,有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因为“ich möchte ...”给我自己的感觉是太急吼吼表达自己的主观乐意了。我不知道英语里会怎么表达。美式英语中“I'm gonna ...”的句式太普遍,恐怕人们已没有必要使用诸如“I am in searching for...”的句式,后者有点过于文绉绉。但就德语来说,放弃直截了当的动词常常使表达舒缓而优雅。
Ich habe ein paar Freunde zu Besuch. (我有几个朋友要来拜访我。) 这比“Ein paar Freunde werden mich besuchen”显然更为舒服。
Das Problem ist leicht zu lösen.(这问题很好解决。)这与"Das Problem kann leicht gelöst werden.”(这问题很容易被解决。)同义,但说起来的舒适度不一样。
Ich habe die Aufgabe zu erledigen.(我有任务要完成。) 这其实就是“Ich muss die Aufgabe erledigen.”(我必须完成这个任务。)的意思,但前者就说得委婉而不失“必须”的意思。
实义动词简洁明了,但又有中宫直入的逼迫感,有时人们更希望剑走偏锋,故意用名词化的动词或者去动词属性的表达,使得语气舒缓下来。前面说到的“Ich bin auf der Suche nach ...”里的“寻找”就仿佛有一种“全世界都在寻找”的客观疏离味道,给谈话的双方以从容不迫的情绪。余光中在文中也写到,欧化句式中的上述两个特点,最常用在公文、报刊和学术著作中。这恰好表明,其实后者那些文体确实是最需要一种主观疏离的客观、中立味道的。
学术行话,不仅是语言,也是学术研究本身的一个大问题了。一方面,学术研究要求一种摆脱日常语言的精确性、客观中立性,为此制造精巧的学术术语几乎是不可避免且理所当然的;但另一方面,学术术语的层累创新和无端堆砌,已经成了“学术工厂”自身的最大弊病,我们无法处理学术垃圾,甚至也不知道哪些是垃圾,哪些是精品。
阿多诺就专门把海德格尔那些看不懂的学术表达做过批判。他在《本真性的行话》中说:“因而行话的特征到处都是这副德性:它关照的是,让它想表达的东西最大程度被触及和接受,但不顾及词语的内容而只是把它们供出来。 ”
(注:以上“例句”皆本人杜撰,不具备词典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