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太极拳有感
大学期间练过一年的太极拳,是系里的老师带领,每天早上一个小时,传统八十八式杨氏太极拳,三遍。迷恋太极拳还是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最最打动我的还是太极拳的内功心法。
那一年对我来说,很神奇的,我放暑假回家,在学校操场上打了一次,居然被打了很多年的老头称赞,也是个会的。那感觉,仿佛说我是个练家子。
但是一年之后的秋天因为偶然的原因,我得了严重的关节炎,就此停下了练拳的脚步。后来好了,老师说还要继续练,试了几次,都因为其实没好利索,而没再继续。但是很多人也告诉我,关节炎就是练拳练出来的。虽然我感谢大家的好心提醒,但是我自己心里知道不是,至少我不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将近20年过去了,我居然又在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太极拳,毫不犹豫的报了名。可惜不再如学生时代洒脱和坚持,但是似乎阅历对于学习就是有天然的帮助,我虽然练的不勤,但是在生活中有很多感悟。
第一是放松,我其实很难理解老师自始至终强调的放松,胳膊都举起来了,怎么放松?站桩时两腿微弯,怎么可能松哪?有一天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作为长时间用电脑的人,怎么办才能在久坐的情况下保持健康。本来这是个有点刁难的问题,想着老师会面带难色说,没办法,还是要多活动。谁知二十出头的小老师居然说,你要找到一个让你能放松的支撑,不管是久站还是久坐或者一个别的什么姿势拿久了都会让人紧张、僵硬,但是你如果找到一个支撑点,然后把所有的重力都依靠在上面,就可以放松了。当时大家一片哗然,互相夸张的找依靠。
但是两周之后,我才真正悟出其中的道理。我的思考思考从站桩上来的,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在打拳或者站桩的时候如何放松,难道腿部肌肉不用力吗?难道胳膊举起来不用力吗?这些我没问,因为我觉得理所当然。可是老师说的支撑点的观点,突然启发了我,保持身体直立,并不是僵直的直立,而是顺其自然的直立,仿佛内在有一根中线,让那根中先保持直立,这样身体的层层环节就一层一层稳稳地叠在一起,叠放在双脚上。这样至少胸腹、甚至大腿、小腿都不怎么用力就可以站住,理论虽然如此,但是做起来还是很难的。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沉肩坠肘”、“虚顶灵空”、“含胸拔背”等等词语,体会到了站庄中“坐”的感觉。原来还都是放松的结果。
第二是,关于太极拳的慢。是的,从20年前,我学太极拳,老师就告诉我越慢越好。我没明白什么意思,但是照做了,当时只是觉得我要锻炼身体,快了轻松不累,所以就慢下来让自己至少可以出汗。但是这次班上有同学就问,为啥要慢哪?是啊,为啥哪?为了让自己累的理由陷入不够解答问题。但是在我自己慢慢的体会如何上步、如何转身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慢的意义。我说,我的发现是快了我特别容易找到平衡,反而是慢下来的时候,发现了很多不平衡,我觉得慢就是让你体会这个不平衡的过程的。老师笑了说:可不是让你体会不平衡。我好像也觉出了差别,问:那是不是就是让你体会找平衡的过程?老师说:快的时候你无法发现你身体的问题。是啊,就一个简单的步伐,快了就忘了重心的移动,脚的转向,还有抬起脚尖什么的,一切的一切都被着急往前赶的心情抛在了脑后。慢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用一只脚站立的时候,移动身体会左右摇晃,好像腰腹的力量无法聚焦到一只脚,那个晃动的中心其实在上半身。还有两只脚,从脚底到膝盖到大腿和髋关节都有很多不同的感觉,快的时候一点都体会不到。当然了,提醒自己慢下来的另一个后果是忘了打到哪里了。
第三是,关于顺势。太极拳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拳法,虽然看起来慢腾腾的,一招一式都温和内敛。但是他的攻击力就在于他的松弛,散慢。每一招当然都有特定的攻击作用,但是最基本的攻击原理都是关于顺势而为,不要强行用力的,我们同学一起笑称,谁先用力谁就铁定的输了。老师年纪轻轻但是挂在口头上的话是: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置人于死地嘛!其实他后来讲解说,你把全部力量集中在一个拳头上去打人的时候,其实会暴露出来很多弱点给人攻击,而且靠力气总会碰到比你力气大的人,特别是那些练散打、拳击的人,我可没他没力气大,和他们较力一定会输。但是不和他们硬碰硬,避实就虚顺着他的势,就立于不败之地了,我们开玩笑问他:那你和一个和你水平一样的人怎么打拳哪?他说了什么我有点记不清了,但是大意就是会形成一个整体,外人看着两个人在团团转,但是插不进去。我突然想起很多武侠小说里高手过招的场面,低手心急如焚,但是就是没办法插手。不过有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是怎么顺势,老师可以通过看和轻碰对对手的虚实了如指掌,我哪就是上下左右看半天、摸半天也感受不到,怎么办?没到遇到类似的问题,小杨老师就笑笑说,多练吧,多练就知道了,或者你的身体会告诉你答案。初听起来,难免让人觉得他是不是也说不清啊,但是我确实到了怀疑一切,狂妄自大的年龄,可以收起争执之心,认真体会这话。体会的结果就是,这是真的,可能并不玄妙。
说点效果吧,我的右肩后侧,肩胛骨缝处是不是会疼,很多年了,传统的解释就是做IT的,整天面对电脑,姿势不对,自然会有这样的结果,怎么办?有人说多运动,有人说定期按摩,杨老师加了一个做的时候找到一个支撑点,让自己放松。我体会到了支撑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放松。于是我特别的觉察我的身体状态,很多时候发现脖子、手臂、腰部都处在紧张的状态,意识到了就可以有意识的放松了,真的是不到两个星期,就一点都不疼了。而到现在一个多月了,中间有几次反复,当我意识到的时候还是可以发现是紧张的结果,自然可以靠自己的意识和主动放松解决问题,不敢说这个问题我可以自己永久的解决了,但是目前我对此非常有信心。
那一年对我来说,很神奇的,我放暑假回家,在学校操场上打了一次,居然被打了很多年的老头称赞,也是个会的。那感觉,仿佛说我是个练家子。
但是一年之后的秋天因为偶然的原因,我得了严重的关节炎,就此停下了练拳的脚步。后来好了,老师说还要继续练,试了几次,都因为其实没好利索,而没再继续。但是很多人也告诉我,关节炎就是练拳练出来的。虽然我感谢大家的好心提醒,但是我自己心里知道不是,至少我不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将近20年过去了,我居然又在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太极拳,毫不犹豫的报了名。可惜不再如学生时代洒脱和坚持,但是似乎阅历对于学习就是有天然的帮助,我虽然练的不勤,但是在生活中有很多感悟。
第一是放松,我其实很难理解老师自始至终强调的放松,胳膊都举起来了,怎么放松?站桩时两腿微弯,怎么可能松哪?有一天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作为长时间用电脑的人,怎么办才能在久坐的情况下保持健康。本来这是个有点刁难的问题,想着老师会面带难色说,没办法,还是要多活动。谁知二十出头的小老师居然说,你要找到一个让你能放松的支撑,不管是久站还是久坐或者一个别的什么姿势拿久了都会让人紧张、僵硬,但是你如果找到一个支撑点,然后把所有的重力都依靠在上面,就可以放松了。当时大家一片哗然,互相夸张的找依靠。
但是两周之后,我才真正悟出其中的道理。我的思考思考从站桩上来的,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在打拳或者站桩的时候如何放松,难道腿部肌肉不用力吗?难道胳膊举起来不用力吗?这些我没问,因为我觉得理所当然。可是老师说的支撑点的观点,突然启发了我,保持身体直立,并不是僵直的直立,而是顺其自然的直立,仿佛内在有一根中线,让那根中先保持直立,这样身体的层层环节就一层一层稳稳地叠在一起,叠放在双脚上。这样至少胸腹、甚至大腿、小腿都不怎么用力就可以站住,理论虽然如此,但是做起来还是很难的。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沉肩坠肘”、“虚顶灵空”、“含胸拔背”等等词语,体会到了站庄中“坐”的感觉。原来还都是放松的结果。
第二是,关于太极拳的慢。是的,从20年前,我学太极拳,老师就告诉我越慢越好。我没明白什么意思,但是照做了,当时只是觉得我要锻炼身体,快了轻松不累,所以就慢下来让自己至少可以出汗。但是这次班上有同学就问,为啥要慢哪?是啊,为啥哪?为了让自己累的理由陷入不够解答问题。但是在我自己慢慢的体会如何上步、如何转身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慢的意义。我说,我的发现是快了我特别容易找到平衡,反而是慢下来的时候,发现了很多不平衡,我觉得慢就是让你体会这个不平衡的过程的。老师笑了说:可不是让你体会不平衡。我好像也觉出了差别,问:那是不是就是让你体会找平衡的过程?老师说:快的时候你无法发现你身体的问题。是啊,就一个简单的步伐,快了就忘了重心的移动,脚的转向,还有抬起脚尖什么的,一切的一切都被着急往前赶的心情抛在了脑后。慢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用一只脚站立的时候,移动身体会左右摇晃,好像腰腹的力量无法聚焦到一只脚,那个晃动的中心其实在上半身。还有两只脚,从脚底到膝盖到大腿和髋关节都有很多不同的感觉,快的时候一点都体会不到。当然了,提醒自己慢下来的另一个后果是忘了打到哪里了。
第三是,关于顺势。太极拳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拳法,虽然看起来慢腾腾的,一招一式都温和内敛。但是他的攻击力就在于他的松弛,散慢。每一招当然都有特定的攻击作用,但是最基本的攻击原理都是关于顺势而为,不要强行用力的,我们同学一起笑称,谁先用力谁就铁定的输了。老师年纪轻轻但是挂在口头上的话是: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置人于死地嘛!其实他后来讲解说,你把全部力量集中在一个拳头上去打人的时候,其实会暴露出来很多弱点给人攻击,而且靠力气总会碰到比你力气大的人,特别是那些练散打、拳击的人,我可没他没力气大,和他们较力一定会输。但是不和他们硬碰硬,避实就虚顺着他的势,就立于不败之地了,我们开玩笑问他:那你和一个和你水平一样的人怎么打拳哪?他说了什么我有点记不清了,但是大意就是会形成一个整体,外人看着两个人在团团转,但是插不进去。我突然想起很多武侠小说里高手过招的场面,低手心急如焚,但是就是没办法插手。不过有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是怎么顺势,老师可以通过看和轻碰对对手的虚实了如指掌,我哪就是上下左右看半天、摸半天也感受不到,怎么办?没到遇到类似的问题,小杨老师就笑笑说,多练吧,多练就知道了,或者你的身体会告诉你答案。初听起来,难免让人觉得他是不是也说不清啊,但是我确实到了怀疑一切,狂妄自大的年龄,可以收起争执之心,认真体会这话。体会的结果就是,这是真的,可能并不玄妙。
说点效果吧,我的右肩后侧,肩胛骨缝处是不是会疼,很多年了,传统的解释就是做IT的,整天面对电脑,姿势不对,自然会有这样的结果,怎么办?有人说多运动,有人说定期按摩,杨老师加了一个做的时候找到一个支撑点,让自己放松。我体会到了支撑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放松。于是我特别的觉察我的身体状态,很多时候发现脖子、手臂、腰部都处在紧张的状态,意识到了就可以有意识的放松了,真的是不到两个星期,就一点都不疼了。而到现在一个多月了,中间有几次反复,当我意识到的时候还是可以发现是紧张的结果,自然可以靠自己的意识和主动放松解决问题,不敢说这个问题我可以自己永久的解决了,但是目前我对此非常有信心。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