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
不少学者认为屈原的《九歌》是美化楚地歌舞祭典的诗歌。林怀民心仪多年,却找不到编创舞作的切入点。1986年,他首次到印度尼西亚峇里岛旅游,大为惊动。鸡蛋花无声飘落在荷花池畔。岛民晨昏祭拜。田地收获时,村民一面割稻,一面歌唱,赞颂稻米女神怀孕足月生产。头顶祭品前往寺庙朝拜的队伍无日无之。甘美朗乐音里,祭师启动仪式,附身的女童合眼起舞,戴着面具的乩童狂奔吼叫,熊熊火把映亮舞者衣饰上的金纹,在庙庭,在坟地。林怀民找到了他的「楚地」。然而,他无意呈现仿古的祭典。他不断探索《九歌》对今人的意义何在?八○年代末,世界各地的变乱,给了他诠释屈原诗篇的钥匙:众生必须无止境地祭拜,是因为「神祇从未降临,」众生的苦难只能由众生自我救赎。
1988到1991,云门暂停三年间,林怀民游历东南亚诸国,也到贵州安顺看傩戏。《九歌》的音乐彷佛是他的旅行日记:以台湾邹族的〈迎神曲〉始,〈送神曲〉结,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西藏,日本的亚洲传统音乐和当代打击乐起伏流转,打破观众时空想像的限制。从贺兰山脉初民岩画图像,林怀民找到巫觋扮神面具的原型。他让一个身着西装,头戴呢帽,手提皮箱的现代旅人走过貌似古代祭典的舞蹈,一步步将观众引领到点题的当代场景。
美国舞台设计泰斗,华裔的李名觉从林怀民强调的楚地水泽繁花的意象出发,引用台湾前辈画家林玉山画作《莲池》,创作了荷叶荷花满天的景片,剧院音乐池化为水汪汪的池塘,田田荷叶托出粉色荷花。在这个神龛式的舞台上,舞者以融合东西的肢体语言,透过〈东君〉,〈司命〉,〈湘夫人〉,〈云中君〉,〈山鬼〉,〈国殇〉等章节,描绘情欲,孤独,操控,抗争,死亡与复活。舞至终结,〈礼魂〉的八百盏油灯蜿蜒如河,流向繁星的夜空。
迎神
起舞迎神
音乐 邹族迎神曲
东君
一场丰饶祭
音乐 西藏钵乐
司命
一场操控的游戏
音乐 西藏喇嘛梵唱
中场休息 二十分钟
湘夫人
江边绝望的等候
音乐 卑南族妇女节庆日吟唱古调
爪哇甘美朗乐
云中君
春日郊游
音乐 日本雅乐《平调‧越天乐》
山鬼
一张凄惨的无言的嘴
音乐 印度笛乐
国殇
死亡与新生
音乐 打击乐 口白 西藏钵乐
礼魂
一场慰灵祭
音乐 邹族送神曲
1988到1991,云门暂停三年间,林怀民游历东南亚诸国,也到贵州安顺看傩戏。《九歌》的音乐彷佛是他的旅行日记:以台湾邹族的〈迎神曲〉始,〈送神曲〉结,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西藏,日本的亚洲传统音乐和当代打击乐起伏流转,打破观众时空想像的限制。从贺兰山脉初民岩画图像,林怀民找到巫觋扮神面具的原型。他让一个身着西装,头戴呢帽,手提皮箱的现代旅人走过貌似古代祭典的舞蹈,一步步将观众引领到点题的当代场景。
美国舞台设计泰斗,华裔的李名觉从林怀民强调的楚地水泽繁花的意象出发,引用台湾前辈画家林玉山画作《莲池》,创作了荷叶荷花满天的景片,剧院音乐池化为水汪汪的池塘,田田荷叶托出粉色荷花。在这个神龛式的舞台上,舞者以融合东西的肢体语言,透过〈东君〉,〈司命〉,〈湘夫人〉,〈云中君〉,〈山鬼〉,〈国殇〉等章节,描绘情欲,孤独,操控,抗争,死亡与复活。舞至终结,〈礼魂〉的八百盏油灯蜿蜒如河,流向繁星的夜空。
迎神
起舞迎神
音乐 邹族迎神曲
东君
一场丰饶祭
音乐 西藏钵乐
司命
一场操控的游戏
音乐 西藏喇嘛梵唱
中场休息 二十分钟
湘夫人
江边绝望的等候
音乐 卑南族妇女节庆日吟唱古调
爪哇甘美朗乐
云中君
春日郊游
音乐 日本雅乐《平调‧越天乐》
山鬼
一张凄惨的无言的嘴
音乐 印度笛乐
国殇
死亡与新生
音乐 打击乐 口白 西藏钵乐
礼魂
一场慰灵祭
音乐 邹族送神曲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