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
1953年夏天,我上中学后第一个暑假,偶尔去躺学校,校园虽像个大花园,空无一人,只有树上的知了在吱拉吱拉不停地叫;有要好的同学来,一起去荡马路,也只能是黄昏后。但我总算有一个地方经常去,也爱去,且去了就在那里呆上个把小时,那就是地处提篮桥汇山电影院(后来改名为大名电影院)对面转角上的新华书店。这家新华书店正门朝南,向着东大名路,进去后,地方也不大,三面墙上是摆满书的书架,中间是几张矮矮的大书桌,上面也排满了书,书架和书桌上的书可随便拿了捧在手里看。那个暑假的头一个月,过个两三天,就去这家书店,但好像又没有什么书能看的,有一个书桌上摆的全是毛主席的单行本;有一本“吕梁英雄传”,翻了几页,感觉不是太精彩。只有一本“格林童话全集”感到很好看,去了好几次,就站着,手捧这本书,把这本上下两冊的书读完了。不久后,我回无锡看望带了几个弟弟住在乡下的祖母。到晚上,睡在床上,将格林童话中看来的故事讲给二弟,三弟听,,他们也都感到很有趣。
但到第二年,书店搬到大名电影院的隔壁去了,且改成闭架;一圈玻璃柜台将想来找书买书的人与书架隔开,人们只能站在柜台的这一边伸长脖子远远地望那书架上的书脊,连书名也看不清。但即使如此,书店仍是我经常去的地方。况且科技书同文艺书是分开的,闭架的只是文艺类书。
过了好多年,书店里文艺类书才恢复开架。在南京,常去位于步行街的大众书局,只见里面总是人来人往,毫不冷清。而在每次总要去的摆列外国小说的间隔里,看到那些经典著作几乎已都有了译本,有的还有好几个种版本,让人目不接暇;而地上几坐满了正捧着书在读的小青年,大孩子,心里一种欣慰的感觉油然而生。
但到第二年,书店搬到大名电影院的隔壁去了,且改成闭架;一圈玻璃柜台将想来找书买书的人与书架隔开,人们只能站在柜台的这一边伸长脖子远远地望那书架上的书脊,连书名也看不清。但即使如此,书店仍是我经常去的地方。况且科技书同文艺书是分开的,闭架的只是文艺类书。
过了好多年,书店里文艺类书才恢复开架。在南京,常去位于步行街的大众书局,只见里面总是人来人往,毫不冷清。而在每次总要去的摆列外国小说的间隔里,看到那些经典著作几乎已都有了译本,有的还有好几个种版本,让人目不接暇;而地上几坐满了正捧着书在读的小青年,大孩子,心里一种欣慰的感觉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