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大理|云南的心脏
![]() |
晨曦之中的佛图寺塔 |
早上六点闹钟响了,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跃起,收拾东西推车出门,外头只有三三两两的学生走过,天上月朗星稀。踩到古城南门,冷冷清清,除了卖包子的大叔和扫地的阿姨,别无他物。大理的风阴魂不散,挟裹着清晨的寒气,直往脖子里头钻,冷得人心肝儿颤。捧着奇小无比、勉强塞牙缝、欲与旺仔小馒头试比肩的包子,拐上214国道,直奔第一个目标——佛图寺塔而去。
以整个云南来说,最拿得出手的唐塔也就那么几座:大理崇圣寺三塔中的千寻塔、下关的佛图寺塔、昆明的东、西寺塔、大姚的白塔。而大理地区只剩两座,佛图寺塔便是其一。吭哧吭哧地骑到下关北边3公里的阳平村,左看右看不见浮屠的踪影。左右转转,看见“佛图寺”三字指示牌,向上骑了2公里,拐了个弯,宏伟的古塔猛然映入眼帘。
![]() |
佛图寺塔-正面 |
佛图寺塔没有千寻塔(十六级69.13米)和弘圣寺塔(十六级43.87米)高,现为十三级密檐式空心方形砖塔,高30.07米。但由于其坐落在一片稻田之后,四周视野空阔,因此看上去尤为高峻。其塔带有明显的南诏时期佛塔的特点,塔体上下小,中间粗,不像中原地区的佛塔,下大上小,傻愣愣地一柱擎天,而是轮廓曲张,体现了一种女性的曲线美。大理南诏时期的佛塔带有明显的女性氏族社会的痕迹,比如说在塔檐的级数,阳性为奇数,阴性为偶数,而大理的很多古塔塔檐都是十六级,比如千寻塔和弘圣寺塔,崇圣寺的南北两塔都是十级等等。在佛塔的形状上,大理的古塔基本上全是密檐式方形塔,占了九成以上,这一点跟中原地区、江南地区也有很大的不同。
说起佛图寺塔,还有一段历史的误会。佛图寺塔跟从前大理已经消失的一座叫蛇骨塔的古塔离得不远,因此在方志和民间口头上常把佛图寺塔附会成蛇骨塔。蛇骨塔来自于“段赤城斩蛇妖”的传说,传说南诏时大理的绿桃村有个勤劳美丽的姑娘,有一天她在溪中洗衣服的时候,飘过来一个绿桃,她好奇地把它捡起来吃掉,后来就怀了孕,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叫做段赤城。后来阳平村附近的山坳里面出现了一条巨蟒,祸害庄稼,为非作歹,段赤城背上两把利刃,跟巨蟒搏斗,巨蟒将其吞入肚中,段赤城趁机在其肚脏里面一番猛刺,巨蟒死了,段赤城也死在巨蟒的肚子里面。村人念其英勇事迹,从蛇肚中将其遗骸取出,葬于阳平村头,其上盖了一座宝塔称之为“蛇骨塔”。
这座蛇骨塔在明朝的时候被毁于山洪爆发,而由于佛图寺塔跟其坐落的位置相近,以至民间发生混淆,误将佛图寺塔当成了蛇骨塔。民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混淆,无非是希望英雄的丰碑能够长存,英雄的精神能流传,倒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 |
国保碑 |
![]() |
佛图寺塔-塔刹 |
![]() |
佛图寺塔-侧面 |
![]() |
佛图寺塔-细节 |
刚到塔下的时候冷得直跺脚,拍着拍着太阳慢慢地就升了起来。大理处于高原,日夜温差极大,说来也奇怪,甭管夜里有多冷,太阳一出来,寒气就像和尚头上的虱子,一抖一抖地就掉了。
跨上单车向下关冲去,骑到西洱河边,顿觉下关之风威力巨大,正好是顺风顺水,我都没怎么用力蹬,几乎都是被风推着走了。
![]() |
这么好的风力资源,怎能不利用一下。 |
过了凤仪镇,本想再去看一下北川塔和凤仪文庙,眼瞅着时间不够,留待下次。一路缓缓上坡,经过了一个波光粼粼的小水库,解决掉带来的一个饵块,开始了漫长的爬坡。上到山顶,感觉风光骤然一变,这边的大妈都穿着黑绿相间的衣服,头巾扎成大大的圆筒形,已经是典型的彝族打扮了。一问,果然已经离开大理,进入了弥渡县境内。
![]() |
三哨水库 |
![]() |
三哨水库 |
![]() |
弥渡的群山 |
![]() |
弥渡的群山 |
![]() |
山下的坝子 |
![]() |
坝子弥漫着朝雾 |
远山轻轻地笼罩着一层薄雾,山势连绵而巍峨,下了一段坡,群山下面突然出现了一个坝子,阡陌相间。下到坡底,继续沿着320国道往前走,春风荡漾,油菜花开得一片连一片,蔚为壮观。掐指一算,明天就是大寒,可是这这这这般景象,哪里像是大寒的样子!
![]() |
你们可劲儿嫉妒吧,我没意见。 |
![]() |
油菜花开得好奔放,这哪像是大寒? |
路上见到的各种野花:
![]() |
豆科 |
![]() |
十字花科 |
![]() |
十字花科 |
![]() |
冬青科 |
![]() |
龙舌兰科 |
![]() |
薯蓣科? |
![]() |
一品红 Euphorbia pulcherrima 大戟科大戟属 |
![]() |
一品红 Euphorbia pulcherrima 大戟科大戟属 |
![]() |
白刺花 Sophora davidii 蝶形花科槐属 |
![]() |
白刺花 Sophora davidii 蝶形花科槐属 |
![]() |
白刺花 Sophora davidii 蝶形花科槐属 |
![]() |
车桑子 Dodonaea viscosa 无患子科车桑子属 |
![]() |
刚开始还以为是什么缺德的人采了花乱扔。 |
![]() |
凑近了看才发现,这种菊的茎就是这么矮的! |
![]() |
华西小石积 Osteomeles schwerinae 蔷薇科小石积属 |
![]() |
华西小石积 Osteomeles schwerinae 蔷薇科小石积属 |
继续上坡,中午的阳光极其猛烈,风景的确是很不错,不过长久没骑车,失策了,忘了呆上干粮,骑着骑着发现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左右看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忍着。
![]() |
天上有两朵荚状云 |
![]() |
大中午的,月老您老人家高高挂起作甚? |
![]() |
云彩像是被人撕扯着似的 |
上了长长的一个坡,田园风光突然就冰火两重天了,国道旁边出现了极其违和的一大片石雕厂,各种切割机和石料一字排开,空气中弥漫着强烈的白色粉尘,把山上的树木都染成了南国雾凇。劳作的工人身上全都是白粉,抬起头一看,哎呦我去,脸上全跟唱戏的一样,妈呦,还咧着嘴冲着我直乐呵。
![]() |
好大一片石雕厂 |
爬到顶,终于看见城镇的迹象了,一瞅手表,下午2点多了,饿得我三魂六魄都要散了,跑到小店里下了碗米线,呼噜下去,总算是把力气填了回来。一路下坡,远远地就看见了祥云县城。祥云这个县城看上去就像是大理的微缩版,也是碧水亘其前,群山障其后,只是远没有苍山洱海那般有气势,看上去倒像是江南水乡的某个小城市。
最初这里只是汉武帝的一个梦,武帝梦见云岭之南,天空中有五色的祥云出现,视为吉祥。《云南通志》载:“汉武年间,彩云现于南中,遣吏迹之,云南之名始于此。”云南,原本只是一个驿站的名字,后来才是一个县的名字,最后成了一个省的名字,而那朵祥云升起的地方,就是眼前我所处的祥云坝子后面的茫茫群山。
我抬头望天,天空是如此的湛蓝,蓝得人心都要化掉了。一片片云霞翻滚涌动,撕裂如薄薄的棉絮,一直以为苍山的云已是叹为观止了,可是现在我是越看越目瞪口呆,我真的不想用“美”这么俗气的形容词,可我已经词穷了,这里的云比苍山的云更加变幻莫测,更加出奇迷离,这是我此生见过最美的云彩:洁净如蚕丝,散乱如马尾,层出不穷,如诗如梦。这种云,就是云彩家族中最美的一种,比积云、层云更美的云型——卷云。
![]() |
向东望 |
![]() |
向北望 |
![]() |
向北望 |
![]() |
一大片 |
![]() |
撕裂如马尾的卷云 |
![]() |
云朵如棉絮 |
![]() |
向西望 |
![]() |
向南望 |
![]() |
两片云层之间 |
![]() |
向东北望 |
![]() |
云 |
![]() |
云 |
![]() |
云 |
![]() |
云 |
![]() |
云 |
呆呆地看了好久,突然意识到时间不早了,于是赶紧起身,向着这一趟骑行最重要的目标—— 董友第墓骑去。
明代董友第墓位于下川坝云南驿镇董营村后一公里的香树地,距离320国道2公里。骑到董营,左看右看,田间散落的墓地非常之多,多方打听,曲里八拐地绕了不少田间小路,远远地便望见了董墓伫立的石像生。
![]() |
老董!我不辞幸劳大老远地跑过来看你,感动不? |
![]() |
给你祭拜一下,也算尽了老乡的情分了! |
![]() |
董友第墓-全景 |
董友第墓石雕造像目前是省保,在云南这么一个山陬海噬的地方,能保存下来这么完整的明墓实属罕见。董友第墓属于明代砖室墓,建有石质瓦屋阙,石雕翁仲造像现存14尊,立于墓前两侧,现做弧形排列,从墓碑到两侧依次为文臣、武将、石马、石羊、石虎、石犬、石狮各一对。云南现存古墓葬中,董友第墓是规格较高、按照中原陵寝制度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墓葬。董墓石雕造像手法大胆夸张,与全国现存的其他明清墓葬石像相比,董墓的石雕受到了云南少数民族滇密造像风格的明显影响,与同属明朝墓葬的晋宁唐锜墓墓道石刻相比,还保留着一份汉唐造像博大、雄浑的气质。
到达董友第墓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夕阳的光线斜射在石像上,与满地的枯草交相辉映,更添一份沧桑气质。以下从左至右列出董墓的造像,从最左边的石狮子开始:
![]() |
左侧第一只石狮 |
![]() |
左侧第一只石狮 |
![]() |
石犬 |
![]() |
石犬 |
![]() |
石犬四肢卷曲而卧,肌肉肥壮饱满,轮廓线与结构线舒畅柔和,从各个角度看都给人以雄浑稳定之感。 |
![]() |
全景 |
![]() |
石犬 |
![]() |
来来来,卖个萌 |
![]() |
石虎 |
![]() |
石虎 |
![]() |
石虎 |
![]() |
石羊 |
![]() |
石羊 |
![]() |
石羊 |
![]() |
石羊 |
![]() |
石羊 |
![]() |
石羊 |
![]() |
石马 |
![]() |
石马 |
![]() |
石马头套缰绳、背配鞍、胸前挂铃饰带,配饰简洁大方,形象庄重肃穆。 |
![]() |
董友第石雕鞍马成立姿,个头显得矮小形似马驹,但身型比较饱满四肢有力。 |
![]() |
形象很像善于在山林征战的云南马。 |
![]() |
左侧武将 |
![]() |
左侧武将 |
![]() |
左侧武将 |
![]() |
左侧武将 |
![]() |
左侧文臣 |
![]() |
左侧文臣 |
![]() |
左侧文臣 |
![]() |
左侧文臣 |
![]() |
老董啊,身后能葬在这样的地方,实在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啊。 |
![]() |
墓阙 |
![]() |
墓阙 |
![]() |
阙上石雕 |
![]() |
浮雕 |
![]() |
浮雕 |
![]() |
浮雕 |
![]() |
浮雕 |
![]() |
右侧文臣 |
![]() |
右侧文臣 |
![]() |
右侧武将 |
![]() |
右侧武将 |
![]() |
右侧武将 |
![]() |
右侧武将 |
![]() |
右侧武将的瓜斧 |
![]() |
右侧石马 |
![]() |
右侧石马 |
![]() |
右侧石羊 |
![]() |
右侧石羊 |
![]() |
右侧石虎 |
![]() |
来来来,再卖个萌。 |
![]() |
右侧石虎 |
![]() |
右侧石犬 |
![]() |
右侧石犬 |
![]() |
右侧石狮 |
![]() |
右侧石狮 |
![]() |
董墓的周边环境。 |
![]() |
下午六点,太阳即将落山。 |
![]() |
最后来一张石狮的剪影。 |
拍的时候我心中浮起了一个疑问,按照明朝的礼制来讲董友第墓是逾越了礼制的规定了,明代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允许竖立石像生,而按照董家后人提供的官衔看,董友弟顶多算是从五品,是后人记载有误还是董墓逾越礼制?还待研究。这个跟我老家的朱质庵墓的情况还真是很像,难道真的是山高皇帝远?
拍完石雕,夕阳也落了下去,我在夕阳的余辉中向着云南驿镇骑去。
云南驿,一个在云南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云南之名始于西汉,初为一县,后为一郡,郡地所在即在祥云盆地的云南驿。云南县内“高山相连,西北百数十里有山,众山之中特高大,壮如扶风(今陕西省扶风县境内)、太乙(今陕西省内终南山),郁然高峻,与气相联结,因视之不见。其山故阴互寒,此山高峻,常有云气,称为云山,在云山之南,而地名云南县,由此可能也。” 公元前109年由于该地是古道的咽喉要地,因此云南县的县城设在云南驿。从此该地进入西汉版图。蜀汉时增设云南郡,郡址仍在云南驿。唐代时此地地南昭国与唐朝对峙的前沿军事要害,南昭在此设置了第一个节度使。宋代大理国时期,大理国王段氏在大理境内设十赎,云南驿为云南赕。元代,元朝政府设置地中书省,从此“云南”成为一省之称并延续至今,当时在云南驿设云南州,又在此地设“马站”。有驿马五十匹。
直到明代,云南县城才从云南驿迁往今天的祥云县城所在地祥城镇,从此结束了云南驿从西汉到明朝初期长达1500年作为县、郡、州、赕和节度使度土地的历史。云南驿仅仅作为驿站保留下来,该地的名称也由此而来并一直沿长至今。
这里是蜀身毒道、茶马古道、滇缅公路的交汇之处,这里就是云南的心脏。两千年前,云南的其他地方尚无定治,一片蛮荒,而这里,就是当时全部的云南。
曾经有人这样称赞过云南:云南就是中国的微缩盆景,其他每一个省的人来到云南都能找到和自己的故乡相似的风景,因为云南就是多元的所在。
我有很多朋友理解我想在云南待一段时间,但是不太理解我为什么会选择大理,为什么是大理?论风景,大理的风景以云南风景的整体水准来讲,实属普通,论经济,比不过昆明和玉溪,论风情与知名度,比不过丽江和版纳。但是,我第一眼看见大理的时候就知道,这是我在云南唯一的选择,我一看见大理的山山水水,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而在丽江或者版纳,更多的只是一种猎奇之感,绝对没有想要融入这个地方的冲动。
这种亲切感并非空穴来风,从明朝洪武平云南开始,明朝就不断地从中原、江浙一带进行军事和商业移民。大理卫的驻屯地在今大理市、洱源县和弥渡县的红岩一带;洱海卫的驻屯地在今祥云县、弥渡县和宾川的一部分;蒙化卫的驻屯地在今巍山县一带;大罗卫的驻屯地在今宾川县、大理海东一带。通常,每卫下辖前后中左右5个千户所,有军卒5600人。但据明万历《云南通志》记载,大理卫就下辖有10个千户所,有军卒10314人;洱海卫下辖有6个千户所,有军卒7358人。以此计算,屯军伍卒加上家属,当时进入大理地区的军屯人数是非常多的。这些明初迁入的军屯移民,有一部分后来融入到当地的少数民族中,所以,世居云南坝区的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都有祖籍是“南京应天府柳树湾”的说法。这个“南京应天府柳树湾”并非指南京一地,而是像山西的“洪洞大槐树”一样,是一个集散地,而其移民来源包括江西、浙江、湖广、河南四都司及沐英所率亲军。他们的真正祖籍,遍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乃至陕西、四川等广大地域。
“在洪武至永乐年间,明王朝曾多次将江浙等地的豪族大姓强制性迁徙云南,同时在人口稠密地区的农户中抽丁到云南屯垦,还发配罪徙者或招募流民迁徙云南。据《滇粹》记载,云南都督沐英、沐春父子,曾两次回江南招募汉民入滇,对入滇的农民发给种子、资金,分给田地:“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携江南江西人民250余万入滇,给予种子、资金,区别地亩,分布于临宁、曲靖……各郡县。[沐]春镇滇七年(1392~1398年),再移南京人民30余万入云南屯种。”
这些迁来的江南移民,当时多是整村或是整个宗族的集体性搬迁,他们到云南后多数还是以原来的村子或宗族为单位来屯垦。大理州鹤庆县是重要的民屯、商屯地区,故留下大量以屯命名的地名。如“辛屯”、“赵屯”、“苏屯”等,这些人当时都是由一个宗族或是整个村子迁居来的。所以,现今居住在云南省内的汉族人,祖籍大多数是今天的江浙一带。对此,诸葛元声在《滇史》中说:“余入滇,见卫军每伍半是同乡,盖族大丁多,易于勾摄,归取军装,出入有伴,所以,民亦忘其之徙。”由此可见,经过明朝大规模移民后,当时的云南到处都是汉族村镇,到处是江南士民云集,到处是吴腔越调。”
这些几百年前来到云南的人,将他们原来的文化风俗、农耕技术带入云南,大大改进了当地农业的先进程度,后来的这些汉族人,有的魂归故里,比如现今浙江各种名人墓里,大多墓葬都有“平云南”之类的官衔,而有的人就留在云南大地之上,比如董友弟。
就像我骑入云南驿的镇上,我从来没有来过这里,但我觉得一切似曾相识,这里的民情民风犹如回到江南某个村镇,如出一辙。
接下一篇:九鼎山
![]() |
今夜我在云南驿,落日西沉。 |
-
不在不在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5 22:32:04
-
子嵛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6 21:27:29
-
薏苡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05 23:25:55
-
宋朝的小木匠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4 08:21:13
-
kings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15 22:47:4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30 21:55:33
-
lightaswind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08 03:06:17
-
谁是终结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28 14:03:22
-
三二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25 16:42:58
-
文刀卓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23 22:32:23
-
白日梦蓝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18 20:52:44
-
byr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06 14:40:13
-
清炖莲藕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6 16:20:52
-
sys琦琦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2-16 10:38:2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9 21:28:23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4 11:18:21
-
朱理亚诺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20:16:20
-
舵舵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15:51:28
-
石依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15:23:17
-
拾风击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13:27:23
-
Yotsuba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13:18:26
-
晨起多多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13:10:07
-
仄平仄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13:07:13
-
yang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10:19:01
-
Elva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10:04:35
-
Arch拱拱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09:59:59
-
pupu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09:55:12
-
叶络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09:49:57
-
安森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09:49:41
-
飞飞想飞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09:44:45
-
宋小夔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09:25:03
-
强迫症饿殍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09:11:54
-
猫不许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09:06:00
-
salyu*懒人一只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03:26:48
-
Gaucho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01:02:41
-
Finlix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00:46:00
-
小熊熊熊啊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3 00:03:11
-
版纳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3:24:26
-
蓝毛水怪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3:12:41
-
红茶L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2:58:48
-
食住嘢睇书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2:56:32
-
唐错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2:40:51
-
Sunny的漫游~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2:09:57
-
脉望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1:58:53
-
芋头爱7酸菜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1:55:15
-
-30℃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1:33:10
-
Valour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1:19:3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1:16:20
-
路人苏三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1:12:37
-
偷得浮生半日闲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1:06:01
-
Jasp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1:00:51
-
风之旅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0:58:46
-
Madridista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0:54:38
-
护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0:52:58
-
莞尔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0:47:28
-
yur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0:33:36
-
青衣袖暮云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0:29:03
-
hush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20:21:05
-
安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19:58:21
-
人去月无聊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19:44:24
-
CC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19:00:56
-
绿毛水怪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18:56:09
-
沙夜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18:55:01
-
螢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18:38:33
-
就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18:18:1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18:06:07
-
清音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2 18: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