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徐皓峰的武侠世界
失落的中华武士道
文 象鼻
欲刺秦王,先寻荆轲。
假如没有编剧兼武指徐皓峰的加入,《一代宗师》绝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在此之前,徐皓峰已经写过《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大日坛城》,享有“硬派武侠第一人”的称号。
徐皓峰的武侠世界,越过金庸、古龙的文人幻想,直追民国老武侠平江不肖生。遇上后来者王家卫,对真实的武侠同样心有戚戚,携手将之影像化,才有了一煮八年的这锅蛇羹。
一不打洋人,二不喊救国口号,三没有美女投怀,《一代宗师》的不同之处,在乎堂堂正正,仪轨古朴,义理深奥,处处流动着中国的人情之美。
片中提到的“中华武士会”并非虚构。1912年,形意拳名家李存义在天津创立“中华武士会”,这个史实隐含在电影《一代宗师》中,更多被徐皓峰写进了新作《武士会》。
甲午战败,国人大惊,“强国强种”成了迫切需要。1904年,梁启超著书《中国之武士道》,当时武人被看重,社会地位非同一般。以“中华武士会”为例,它由北洋政府直接资助,有着深不可测的政治背景。因此,宫宝森才得以啸聚“金楼”,才有“风尘中必有性情中人”这番评语。
可惜,今人只知日本武士道,却不知失落的中华武士道。“士”本为中国所有,在传统语境中的涵义是“文武双全”,射箭、书法和古琴,讲求的是身心合一。
因此,《一代宗师》里的叶问、宫二、一线天,皆不是普通江湖中人,而为嫁接了古代“士”德的武士。
“日本武士是家臣,对君主、雇主绝对效忠。而中华武士,与王者行的是友道。武士不是游侠,是在城中定居的人。遇到陷害和追杀,武士也不改变住所,因为武士的房子,是道义的象征。民众往往只有从受难者身上,才能看明道义所在。”类似的话,被印在徐皓峰新作《武士会》的封底。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花样繁多的武术是中华文明的面子,涤荡社会的武士则是文明的里子。
徐皓峰的武侠世界
他是写武侠小说的王语嫣
徐皓峰像个世外高人。他是写武侠小说的王语嫣,武功说得头头是道,实际过招却不一定。
但若说一点不会,也冤枉了他。八十年代初,社会还有一些野气,常有人沿街奔逃,一甩甩出一把刀。那是电影《少林寺》红遍大江南北、全民习武的年月。徐皓峰跟着二姥爷李仲轩在西单一家电器商店的空地上,学过一阵子形意拳,最终半途而废。
李仲轩是尚云祥的弟子,辈分等同于电影里章子怡演的宫二先生。宫二和李仲轩还有一个相似处,都奉独行道,即不成家,不留后,不传艺。
李仲轩发誓是不能收徒弟的,又是爷爷辈的人,教徐皓峰是逗小猫似的教法。李仲轩老人过世前,写了很翔实的回忆录,但徐皓峰已经错过练武的年龄。这点学武的知识,刚好用来拍电影、写小说。
老北京:逝去的武林
二姥爷李仲轩34岁隐退武林,给电器商店看门近50年。他的师父是形意拳高手尚云祥,而尚云祥又是“一代宗师”李存义的弟子。
电影《一代宗师》里,章子怡的父亲宫宝森,才相当于尚云祥那一辈。李存义是中华武士会的创始人,八国联军时,和好友程廷华一起杀洋兵。程中埋伏被乱枪打死,李逃亡。程廷华是八卦掌的传人,李存义不愿好友艺绝,就在形意门中给程廷华接续一脉。
这就是形意和八卦两派合一的来历。《一代宗师》里,宫家代表的形意拳和八卦掌,更是大放光彩。
李存义是形意拳的一代宗师,他平生做了三件事:合了山西、河北形意门;合并形意门和八卦掌;创立“中华武士会”,合并北方武林。
《一代宗师》中,宫宝森在“金楼”的那段演讲,无疑有着很浓的李存义的影子。
一意孤行
接着说徐皓峰。他跟着李仲轩练了几年形意拳,少年人心性未定,又搁下了。16岁考高中,他考取了中央美院附中,认认真真地画了三年。到高考时,他疯魔一般放弃了绘画,决意去读北京电影学院。
这种一意孤行的气质,让徐皓峰在性格温驯的70后中显得特立独行。大概94年的时候,徐皓峰的一个同学跑到民工棚里住了一晚,发现民工在看王小波,因为书里有一些情色描写,就当黄书读。这位同学一看,觉得写得太好了,第二天就到书店买了。受他影响,徐皓峰也很快成了王小波门下走狗。
他们看得早,王小波那时候还没去世,也不像现在那样被圣贤化,所以受的影响也更为纯粹。
等到1997年毕业,香港回归了,香港电影却走向衰落。许多导演系毕业的大学生只能去电视台剪片子。徐皓峰跑到上海给市委宣传部拍法制、宗教类题材的纪录片。拍了两年,实在觉得没劲,辞职走人。
玄关一窍
回北京跟着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做起了学问,一位是二姥爷李仲轩,一位是道家的胡海牙。从1999年到2004年,他为《武魂》杂志写下《李仲轩回忆录》和《胡海牙回忆录》,前者收录在《逝去的武林》一书中,创下3个月销售3万册的纪录。
之后,徐皓峰一发不可收拾,以不可复制的风格写下《道士下山》《国术馆》《大日坛城》三部新派武侠小说。其中《道士下山》在港台的影响力和地位,可以和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相比,黑色幽默的部分源头直指王小波。
《道士下山》像一股流动的神秘能量,又充盈着道家的空灵色彩。书中多次提到“玄关一窍”。这是道家修炼的最高秘诀。不懂玄关一窍,苦练一生也不会有结果。玄关一窍在人体的哪个位置,甚至在不在人体上?一直有许多猜测,这是道家的最大秘密,自古师徒口传,从不落于笔墨。
这些浸透着古典魅力的情节,让人读得如醉如痴。
新派武侠电影
2004年,徐皓峰回到北京电影学院当老师。他的视听语言课,被称作是电影学院讲得最好的老师。他讲《教父》、讲《无间道》、讲《帕尔玛》、讲《七武士》,还有《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听得学生都不舍得翘课。
也写了不少影评,后来结集出版,就叫《刀与星辰》。“武侠片有义和团基因”,“‘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和‘给您拜年了’性质一样”,徐皓峰的警句很有鲁迅潜质。
书中记录了一段《蜀山剑侠传》的作者还珠楼主的八卦。还珠精通算卦命理,算出自己有一劫,硬是不逃,让朋友来亲眼见证。被日本兵抓了几十天,受刑坏了眼睛,从此写东西只能口述。
“何苦这么验证?还是对传统文化丧失了信心,要打一针强心剂。”徐皓峰苦笑着说。
这两年一边给王家卫编剧,他一边又做回老本行,接连拍了《倭寇的踪迹》和《箭士柳白猿》两部电影。因为浓郁的新武侠风格,被拿来和前辈胡金铨比较。《倭寇的踪迹》入围2011年威尼斯电影节,是当年唯一入围的华语片。
讲超一流刺客的《箭士柳白猿》也拍好了,还在谈发行。都是小成本电影。徐皓峰唯一的抱怨是:拍完电影,没钱做发行,片子“动静不大”。
“传统中国人的样儿迷失了”
因为《一代宗师》,许多人被勾起了对真实武林的好奇,徐皓峰的名字也从小范围走向了更广阔的台前。
不少人纳闷,《一代宗师》的台词怎么这么雅,辞意深奥,难道那个年代的习武人都这样说话?徐皓峰解释:在那个年代,武人就是社会精英和名流。他要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武人阶层。
“清末民国有一个明确的武人阶层,影响市民生活,有的人还像梨园行里的戏人(梅兰芳)一样,也成为了社会名流,如李存义、孙禄堂、李景林等。当时大画家齐白石、李苦禅都拜武人为师,不是学艺交完钱就完了,而是完全学艺。”
《武士会》的主人公李尊吾出场时胡子雪白,年届半百,他对仇家姐妹的感情有少年般的生涩,与最丑姑娘是纯熟的男女之爱,和三位徒弟之间的恩怨情仇展现了一个老者的世故和狡诈。
书中描写了很多一百年前中国人特别是京津地区人生活的细节,比如住大车店的人喜食的食品,有钱人家车夫的规矩,官宦房子的朝向。连对庚子之乱的败兵也有一番精细的描写:
“西逃人家的骡车……车上便是女眷,要趁夜骚扰,她们的家人也无奈吧?但他们只是蹲着。实在雨大风冷,会钻入车厢,跟女人挤坐一团,自耻粗鲁,不动不讲话。”
文戏武作,何意?
“小说中选取前人的礼仪、做派,是我要写文明。传统中国人的样儿迷失了。我们这代人需要视野的开阔,越过黑帮分子,越过革命英烈,再往前看,看看前面历史里还有一些什么。《丑陋的中国人》一类文化批判名著里描写的民族根性是否是真实的?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徐皓峰答。
访谈
《武士会》是《一代宗师》的注解
快报:《武士会》写了多久?和《一代宗师》有怎样的联系?
徐皓峰:写了两年,和《一代宗师》穿插着写。《一代宗师》写的是中华武士会的第二代、第三代,《武士会》写的是第一代人,是《一代宗师》的注解。看了,就知道宫二那一门的背景。
快报:电影里的宫二,和小说里的李尊吾,都奉行独行道:不结婚,不生子,不传艺。但不传绝技,不就失传了吗?
徐皓峰:独行道的用意是放弃个人生活,更容易成为时代强者。一些技术,可以让自己看中的年轻人领旁枝的恩情,由师叔教授。
快报:那时候武术人讲话就是这么雅吗?
徐皓峰:武术家成为当时社会的上层。电影里宫二不是一般的女子,是天津南开大学的大学生。宫羽田请大家上金楼,是参与政治。习武人,代表了传统中国的形象,电影和小说不单单写仇杀故事,还有许多传统文化的信息。现在民间没有荣誉的系统了,老一代包括一些痞子,荣誉感的标准和文人一样。比如杜月笙背后开赌场、妓院,但一到公开场合非常的爱面子。
快报:那时候的中国人还是有文化上的优越感的。
徐皓峰:我们大量阅读了很多史料,发现过去中国人的讲究。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王之前是很粗糙的一个民族。但当时中国已经非常文明,以孝道、礼仪治理天下,甚至可以让国家法律闲置不用。英国的文官礼仪是模仿中国的儒家得出的,他们考察了明朝的科举制度。
快报:这片子拉拉扯扯这么多年,作为编剧,你是什么感受?
徐皓峰:中间拍了一半,两年的时间,王家卫拿出 一个40分钟的短片给投资方看,大家才有了信心。这其实是黑泽明的方法。黑泽明也一拍就是两年,剪一个15分钟的版本,又能拍下去。因为拍电影是一个很苦的事,要远离家人,精神上需要鼓励,王家卫还是很善于鼓励合作者。
快报:据说王家卫要求很高,他是不是很难搞?
徐皓峰:他确实很难搞。要求也是一个超出常规的,但他的追求不是为了钱和得奖,出于对知识的热爱,搞电影的目的是很单纯的,也让你不用世俗去要求,反而会去思考,觉得很有趣。
快报:听说你也练过武功,会飞檐走壁?
徐皓峰:说我飞檐走壁,那是传说,拿我开玩笑。从来就没有过这种能力。
文 象鼻
欲刺秦王,先寻荆轲。
假如没有编剧兼武指徐皓峰的加入,《一代宗师》绝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在此之前,徐皓峰已经写过《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大日坛城》,享有“硬派武侠第一人”的称号。
徐皓峰的武侠世界,越过金庸、古龙的文人幻想,直追民国老武侠平江不肖生。遇上后来者王家卫,对真实的武侠同样心有戚戚,携手将之影像化,才有了一煮八年的这锅蛇羹。
一不打洋人,二不喊救国口号,三没有美女投怀,《一代宗师》的不同之处,在乎堂堂正正,仪轨古朴,义理深奥,处处流动着中国的人情之美。
片中提到的“中华武士会”并非虚构。1912年,形意拳名家李存义在天津创立“中华武士会”,这个史实隐含在电影《一代宗师》中,更多被徐皓峰写进了新作《武士会》。
甲午战败,国人大惊,“强国强种”成了迫切需要。1904年,梁启超著书《中国之武士道》,当时武人被看重,社会地位非同一般。以“中华武士会”为例,它由北洋政府直接资助,有着深不可测的政治背景。因此,宫宝森才得以啸聚“金楼”,才有“风尘中必有性情中人”这番评语。
可惜,今人只知日本武士道,却不知失落的中华武士道。“士”本为中国所有,在传统语境中的涵义是“文武双全”,射箭、书法和古琴,讲求的是身心合一。
因此,《一代宗师》里的叶问、宫二、一线天,皆不是普通江湖中人,而为嫁接了古代“士”德的武士。
“日本武士是家臣,对君主、雇主绝对效忠。而中华武士,与王者行的是友道。武士不是游侠,是在城中定居的人。遇到陷害和追杀,武士也不改变住所,因为武士的房子,是道义的象征。民众往往只有从受难者身上,才能看明道义所在。”类似的话,被印在徐皓峰新作《武士会》的封底。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花样繁多的武术是中华文明的面子,涤荡社会的武士则是文明的里子。
徐皓峰的武侠世界
他是写武侠小说的王语嫣
徐皓峰像个世外高人。他是写武侠小说的王语嫣,武功说得头头是道,实际过招却不一定。
但若说一点不会,也冤枉了他。八十年代初,社会还有一些野气,常有人沿街奔逃,一甩甩出一把刀。那是电影《少林寺》红遍大江南北、全民习武的年月。徐皓峰跟着二姥爷李仲轩在西单一家电器商店的空地上,学过一阵子形意拳,最终半途而废。
李仲轩是尚云祥的弟子,辈分等同于电影里章子怡演的宫二先生。宫二和李仲轩还有一个相似处,都奉独行道,即不成家,不留后,不传艺。
李仲轩发誓是不能收徒弟的,又是爷爷辈的人,教徐皓峰是逗小猫似的教法。李仲轩老人过世前,写了很翔实的回忆录,但徐皓峰已经错过练武的年龄。这点学武的知识,刚好用来拍电影、写小说。
老北京:逝去的武林
二姥爷李仲轩34岁隐退武林,给电器商店看门近50年。他的师父是形意拳高手尚云祥,而尚云祥又是“一代宗师”李存义的弟子。
电影《一代宗师》里,章子怡的父亲宫宝森,才相当于尚云祥那一辈。李存义是中华武士会的创始人,八国联军时,和好友程廷华一起杀洋兵。程中埋伏被乱枪打死,李逃亡。程廷华是八卦掌的传人,李存义不愿好友艺绝,就在形意门中给程廷华接续一脉。
这就是形意和八卦两派合一的来历。《一代宗师》里,宫家代表的形意拳和八卦掌,更是大放光彩。
李存义是形意拳的一代宗师,他平生做了三件事:合了山西、河北形意门;合并形意门和八卦掌;创立“中华武士会”,合并北方武林。
《一代宗师》中,宫宝森在“金楼”的那段演讲,无疑有着很浓的李存义的影子。
一意孤行
接着说徐皓峰。他跟着李仲轩练了几年形意拳,少年人心性未定,又搁下了。16岁考高中,他考取了中央美院附中,认认真真地画了三年。到高考时,他疯魔一般放弃了绘画,决意去读北京电影学院。
这种一意孤行的气质,让徐皓峰在性格温驯的70后中显得特立独行。大概94年的时候,徐皓峰的一个同学跑到民工棚里住了一晚,发现民工在看王小波,因为书里有一些情色描写,就当黄书读。这位同学一看,觉得写得太好了,第二天就到书店买了。受他影响,徐皓峰也很快成了王小波门下走狗。
他们看得早,王小波那时候还没去世,也不像现在那样被圣贤化,所以受的影响也更为纯粹。
等到1997年毕业,香港回归了,香港电影却走向衰落。许多导演系毕业的大学生只能去电视台剪片子。徐皓峰跑到上海给市委宣传部拍法制、宗教类题材的纪录片。拍了两年,实在觉得没劲,辞职走人。
玄关一窍
回北京跟着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做起了学问,一位是二姥爷李仲轩,一位是道家的胡海牙。从1999年到2004年,他为《武魂》杂志写下《李仲轩回忆录》和《胡海牙回忆录》,前者收录在《逝去的武林》一书中,创下3个月销售3万册的纪录。
之后,徐皓峰一发不可收拾,以不可复制的风格写下《道士下山》《国术馆》《大日坛城》三部新派武侠小说。其中《道士下山》在港台的影响力和地位,可以和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相比,黑色幽默的部分源头直指王小波。
《道士下山》像一股流动的神秘能量,又充盈着道家的空灵色彩。书中多次提到“玄关一窍”。这是道家修炼的最高秘诀。不懂玄关一窍,苦练一生也不会有结果。玄关一窍在人体的哪个位置,甚至在不在人体上?一直有许多猜测,这是道家的最大秘密,自古师徒口传,从不落于笔墨。
这些浸透着古典魅力的情节,让人读得如醉如痴。
新派武侠电影
2004年,徐皓峰回到北京电影学院当老师。他的视听语言课,被称作是电影学院讲得最好的老师。他讲《教父》、讲《无间道》、讲《帕尔玛》、讲《七武士》,还有《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听得学生都不舍得翘课。
也写了不少影评,后来结集出版,就叫《刀与星辰》。“武侠片有义和团基因”,“‘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和‘给您拜年了’性质一样”,徐皓峰的警句很有鲁迅潜质。
书中记录了一段《蜀山剑侠传》的作者还珠楼主的八卦。还珠精通算卦命理,算出自己有一劫,硬是不逃,让朋友来亲眼见证。被日本兵抓了几十天,受刑坏了眼睛,从此写东西只能口述。
“何苦这么验证?还是对传统文化丧失了信心,要打一针强心剂。”徐皓峰苦笑着说。
这两年一边给王家卫编剧,他一边又做回老本行,接连拍了《倭寇的踪迹》和《箭士柳白猿》两部电影。因为浓郁的新武侠风格,被拿来和前辈胡金铨比较。《倭寇的踪迹》入围2011年威尼斯电影节,是当年唯一入围的华语片。
讲超一流刺客的《箭士柳白猿》也拍好了,还在谈发行。都是小成本电影。徐皓峰唯一的抱怨是:拍完电影,没钱做发行,片子“动静不大”。
“传统中国人的样儿迷失了”
因为《一代宗师》,许多人被勾起了对真实武林的好奇,徐皓峰的名字也从小范围走向了更广阔的台前。
不少人纳闷,《一代宗师》的台词怎么这么雅,辞意深奥,难道那个年代的习武人都这样说话?徐皓峰解释:在那个年代,武人就是社会精英和名流。他要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武人阶层。
“清末民国有一个明确的武人阶层,影响市民生活,有的人还像梨园行里的戏人(梅兰芳)一样,也成为了社会名流,如李存义、孙禄堂、李景林等。当时大画家齐白石、李苦禅都拜武人为师,不是学艺交完钱就完了,而是完全学艺。”
《武士会》的主人公李尊吾出场时胡子雪白,年届半百,他对仇家姐妹的感情有少年般的生涩,与最丑姑娘是纯熟的男女之爱,和三位徒弟之间的恩怨情仇展现了一个老者的世故和狡诈。
书中描写了很多一百年前中国人特别是京津地区人生活的细节,比如住大车店的人喜食的食品,有钱人家车夫的规矩,官宦房子的朝向。连对庚子之乱的败兵也有一番精细的描写:
“西逃人家的骡车……车上便是女眷,要趁夜骚扰,她们的家人也无奈吧?但他们只是蹲着。实在雨大风冷,会钻入车厢,跟女人挤坐一团,自耻粗鲁,不动不讲话。”
文戏武作,何意?
“小说中选取前人的礼仪、做派,是我要写文明。传统中国人的样儿迷失了。我们这代人需要视野的开阔,越过黑帮分子,越过革命英烈,再往前看,看看前面历史里还有一些什么。《丑陋的中国人》一类文化批判名著里描写的民族根性是否是真实的?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徐皓峰答。
访谈
《武士会》是《一代宗师》的注解
快报:《武士会》写了多久?和《一代宗师》有怎样的联系?
徐皓峰:写了两年,和《一代宗师》穿插着写。《一代宗师》写的是中华武士会的第二代、第三代,《武士会》写的是第一代人,是《一代宗师》的注解。看了,就知道宫二那一门的背景。
快报:电影里的宫二,和小说里的李尊吾,都奉行独行道:不结婚,不生子,不传艺。但不传绝技,不就失传了吗?
徐皓峰:独行道的用意是放弃个人生活,更容易成为时代强者。一些技术,可以让自己看中的年轻人领旁枝的恩情,由师叔教授。
快报:那时候武术人讲话就是这么雅吗?
徐皓峰:武术家成为当时社会的上层。电影里宫二不是一般的女子,是天津南开大学的大学生。宫羽田请大家上金楼,是参与政治。习武人,代表了传统中国的形象,电影和小说不单单写仇杀故事,还有许多传统文化的信息。现在民间没有荣誉的系统了,老一代包括一些痞子,荣誉感的标准和文人一样。比如杜月笙背后开赌场、妓院,但一到公开场合非常的爱面子。
快报:那时候的中国人还是有文化上的优越感的。
徐皓峰:我们大量阅读了很多史料,发现过去中国人的讲究。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王之前是很粗糙的一个民族。但当时中国已经非常文明,以孝道、礼仪治理天下,甚至可以让国家法律闲置不用。英国的文官礼仪是模仿中国的儒家得出的,他们考察了明朝的科举制度。
快报:这片子拉拉扯扯这么多年,作为编剧,你是什么感受?
徐皓峰:中间拍了一半,两年的时间,王家卫拿出 一个40分钟的短片给投资方看,大家才有了信心。这其实是黑泽明的方法。黑泽明也一拍就是两年,剪一个15分钟的版本,又能拍下去。因为拍电影是一个很苦的事,要远离家人,精神上需要鼓励,王家卫还是很善于鼓励合作者。
快报:据说王家卫要求很高,他是不是很难搞?
徐皓峰:他确实很难搞。要求也是一个超出常规的,但他的追求不是为了钱和得奖,出于对知识的热爱,搞电影的目的是很单纯的,也让你不用世俗去要求,反而会去思考,觉得很有趣。
快报:听说你也练过武功,会飞檐走壁?
徐皓峰:说我飞檐走壁,那是传说,拿我开玩笑。从来就没有过这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