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采购、工厂和外贸的思考。
这个是nancy的单子,已经做好了,23号装柜,如果是按正常程序走的话,工厂发货(运费)--仓库(进仓费)--装柜(拖柜费),外加中间三次的人工费用,涉及到的人员分别是:工厂,工人,仓库,单证,司机。就是不关我任何事情,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但是,有另外一种方法:柜子--工厂--港口。拖柜费用是80/CBM,去掉工厂50运费+17进仓费,那就是13块的拖柜。涉及到人员:我+另一个采购(搭我顺风车并柜)+单证+工厂。算下来除了效率提高了,没有什么成本上的节省,而且中间还因为工厂不肯承担80的运费而产生很大麻烦,原因是我自以为是的认为工厂送到北仑仓库就是80/CBM,结果是工厂只肯55.自始至终,辉哥一直站在我身边陪着我,看着我,及时的给出意见,及时的纠正,让我迅速解决了问题。
小公司学做事,大公司学做人,这句话很对,但是也有断章取义的嫌疑,就拿我来说,英语专业毕业之后一心回来从事外贸,顺利找了一家刚成立的soho,老板(业务+采购)+老板娘(财务+单证)+老板娘的妹妹(询价+跟单),我进去之前满以为小公司的话因为小而忙不过来,可以接手很多事情,因此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大而全,然而事实上是,给我注册了一个阿里巴巴和中国制造的账号,然后就是每天无尽的上网,连电话也很少打,我好像被软禁了,被束之高阁,一个人,没有同事可以交流,没有东西可以学习。一个月后,来到了现在的公司,在宁波算是排名第二的,规模很大,进来后我自认为成长了很多,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要忙,忙不过来就会扔个你,扔给你后也不会主动的教你怎么去完成,他们要的只是一个结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必须要自己慢慢的去摸索出来,怎样才能达到我要的目的。感触最深的是打电话和出差。以前对打电话很抵触,因为自己收到陌生的电话都是比较抵触的,大多数是推销,所以不想成为那样的人,但是现在很坦然,只要需要,拿起电话就打过去,先自报家门,然后说明来意,询问价格,因为是送钱上门,自然不会得到不太礼貌的回应。其次是出差,以前觉得出差是个很商务的词语,只有高端商人才能出差,但是现在我已经习惯了满世界出差的日子,只要我想,一个月都可以不回公司,把所有的工厂都拜访一遍,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和工厂的接触,让我也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种:生意不太好,主动出击,在网上或者展会上找采购,找客人:这样的工厂或者业务员大多数比较热情,会主动加qq,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他们的产品,主动报价。通常是石沉大海,因为很少也有一模一样的单子,毕竟我们也不是最终客人,我们没有特定要采购的方向。
第二钟:生意好,有稳定的大客户,对于小客户比较牛气冲天:刚昨天出货的一家,因为是第一次,而且只有一万多大洋,业务员对我也不是很礼貌,可能也是家教问题吧,说话,做事,毛毛躁躁,大呼小叫,明年的单子,或者说以后的单子,我是都不会给他们做了。
第三种:生意好不好不知道,做事严谨,不会主动联系你,你不催他,货是不会好的。这种工厂。通常是产品的质量够硬,经得起价格的考验,不管销路怎么样,质量在那摆着(其实虽然全国大大小小数以几百万计的工厂,但是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其行业里比较牛的几家,而且就那么几家,不会超过三家。)
.............
作为一个采购,不仅仅要知道产品的特性,还要知道产品的全部相关知识,还要和工厂搞好关系为了好开展工作,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还要努力提高各种职业技能....没有一个工作是容易的。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今年毕业正在职业生涯初期迷惘的人们。
小公司学做事,大公司学做人,这句话很对,但是也有断章取义的嫌疑,就拿我来说,英语专业毕业之后一心回来从事外贸,顺利找了一家刚成立的soho,老板(业务+采购)+老板娘(财务+单证)+老板娘的妹妹(询价+跟单),我进去之前满以为小公司的话因为小而忙不过来,可以接手很多事情,因此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大而全,然而事实上是,给我注册了一个阿里巴巴和中国制造的账号,然后就是每天无尽的上网,连电话也很少打,我好像被软禁了,被束之高阁,一个人,没有同事可以交流,没有东西可以学习。一个月后,来到了现在的公司,在宁波算是排名第二的,规模很大,进来后我自认为成长了很多,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要忙,忙不过来就会扔个你,扔给你后也不会主动的教你怎么去完成,他们要的只是一个结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必须要自己慢慢的去摸索出来,怎样才能达到我要的目的。感触最深的是打电话和出差。以前对打电话很抵触,因为自己收到陌生的电话都是比较抵触的,大多数是推销,所以不想成为那样的人,但是现在很坦然,只要需要,拿起电话就打过去,先自报家门,然后说明来意,询问价格,因为是送钱上门,自然不会得到不太礼貌的回应。其次是出差,以前觉得出差是个很商务的词语,只有高端商人才能出差,但是现在我已经习惯了满世界出差的日子,只要我想,一个月都可以不回公司,把所有的工厂都拜访一遍,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和工厂的接触,让我也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种:生意不太好,主动出击,在网上或者展会上找采购,找客人:这样的工厂或者业务员大多数比较热情,会主动加qq,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他们的产品,主动报价。通常是石沉大海,因为很少也有一模一样的单子,毕竟我们也不是最终客人,我们没有特定要采购的方向。
第二钟:生意好,有稳定的大客户,对于小客户比较牛气冲天:刚昨天出货的一家,因为是第一次,而且只有一万多大洋,业务员对我也不是很礼貌,可能也是家教问题吧,说话,做事,毛毛躁躁,大呼小叫,明年的单子,或者说以后的单子,我是都不会给他们做了。
第三种:生意好不好不知道,做事严谨,不会主动联系你,你不催他,货是不会好的。这种工厂。通常是产品的质量够硬,经得起价格的考验,不管销路怎么样,质量在那摆着(其实虽然全国大大小小数以几百万计的工厂,但是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其行业里比较牛的几家,而且就那么几家,不会超过三家。)
.............
作为一个采购,不仅仅要知道产品的特性,还要知道产品的全部相关知识,还要和工厂搞好关系为了好开展工作,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还要努力提高各种职业技能....没有一个工作是容易的。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今年毕业正在职业生涯初期迷惘的人们。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