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专厂随笔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红专厂随笔
员村四横路128号的红专厂,是昔日的广东省罐头厂旧址,现虽是艺术设计中心和旅游圣地,但更多的是让人们缅怀过去工人阶级的丰功伟绩,铭刻着时代的风霜。
走入厂区,从一扇破烂的玻璃窗探望包装车间,大门紧锁,早已人去楼空。车间宽敞尘封,上面是巨大的钢铁金字架,四周空空荡荡,只剩下一张弃置的滕椅子,令人触目心酸。可以想象,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毛泽东时代,这里一定是24小时灯火通明,工人们全心全意为国家生产罐头,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我国得以雄踞东方,全靠老一辈的冲天干劲,而不是现在的摩天大楼效应……
厂区的一角,一棵巨大参天的马尾松下,草丛中隐藏着昔日的消防喉,四周散落下厚厚的干枯松叶,很久无人清理了,如同凝聚着岁月的沧桑。
户外多处,摆设着不少以往争分夺秒、创造财富的大型机器,现已成了时代的化石,让人参观。它依然像往日的主人一样,夜以继日、一丝不苟地守护着厂区。其中一台大罐自动封罐机,是“时代机器”1993年出厂的,日生产14000个罐头,这个已失去本来用途的机器,2009年经由艺术家改造,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吃好睡好才能实现又红又专”为灵感,整体漆上红色的工业用漆,成为静态艺术装置。这批慢慢地失去利用价值的、曾有功于国家的机器,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后的命运,只有天知地知。
厂区是宁静幽丽的,大型的红砖瓦顶厂房别具风韵,旧式水泥马路在树荫夹道之下,别有天地。远处的高炉,依旧顶天立地,像主人一样傲视蓝空,似乎也傲视着蓝空下的一举一动:近日金风送爽,一位时装模特,正娇揉造作、骚首弄姿地拍着倩影,一些新人也在拍婚纱照……
这里,有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艺术中国网(广东站)、有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学生实习基地、有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家具设计委员会等等。
不少厂房,也旧瓶新酒地改装成咖啡厅、食肆、书店、西洋画廊,尽善尽美,不可胜数。一处的足球场正精彩地进行球赛,但已经不是往日的工人了……
在一段横马路,有用集装箱改装成的士多店,有不少改建的书店、玩具店……,路旁太阳伞下的临时档口里,一些学以致用的学生、现场用铜线编织小自行车等各类工艺品摆卖,有的摆卖精美手工绘画布袋,而每件都是新颖、独一无二的作品,还有各种皮制手链,都很有艺术特色……,学生的工艺品赏心悦目,吸引着不少的人,真的流连忘返,轻松快慰。
工厂外墙的闲置地上,外地人种的蔬菜,一遍翠绿,蒸蒸日上,他们的干劲,可比当年的工人……
如果你是当年的工人,看到这一切的变化,你又有何感想呢?也许只有你这一代人才有所体会了……
2012-10-28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