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度国产电影gay点解析
08年度国产电影gay点解析
作者:David Rover
今年是国产电影的大翻身或者说是大井喷之年,包括《赤壁(上)》、《非诚勿扰》在内的8部电影票房突破了亿元大关,这在二三年前也是不可想象的,在中国电影票价依然偏贵的前提下,这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了。
所以,笔者也来凑凑热闹。在这些影片中,笔者发现有一个有趣的切入点,那就是gay因素在上映影片中悄然出现了。
这也算是电影制作者和电影监管者在一场拉锯战中代表时代前进的一方取得的一个小小的胜利。在08年的三月份,国家广电总局在网站上公布了《广电总局关于重申电影审查标准的通知》(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8/03/07/20080307155320180354.html),该《通知》对同志们重申其对同性恋的歧视,它将同性恋与淫乱、强奸、卖淫、嫖娼等并列,列入应当删减的行列。不过虽然如此,我们依旧看到了今年不仅是国产电影大爆发的一年,也是同性恋因素大步进入国产公映电影的一年。我们依次来加以盘点:
一,《立春》——来自县城
《立春》中同性恋舞蹈家胡金泉的戏份应当说是比较长的,也是几部影片中最长的。小县城的娘娘腔的舞者胡金泉在和王彩玲的相处中彼此有了了解,对于各自的艺术见地表现出了倾慕之情(这种倾慕之情或许构建在他们彼此都不被人认同之上)。舞者是同性恋,在一个小县城,这是一个不用被渲染,而会在民间自发弥漫的受人歧视的丑闻。胡金泉主动提出要和王彩玲结婚却被拒绝,然后又试图强奸一名女生而被判刑,他的戏份的结束颇具悲情意味,把牢里的布鞋当舞鞋立起脚尖的一刻,王彩玲和笔者都被感动了。
《立春》的编剧是李樯,一个自传式的同志编剧,我们从《孔雀》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都能萃取出同性恋倾向的影子。《孔雀》中的“弟弟”是gay,很明显的性倾向情节被导演顾长卫删掉了。但豆瓣网友“光猪猪”对此作了一番精神分析:“弟弟”和“姐姐”共同的快乐时光都是和男人有关的。“姐姐”想去讨好伞兵,“弟弟”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最后一元钱给了她。 “弟弟”和“姐姐”还有一个相似点,他们都迷恋制服男人:“姐姐”最快乐的日子是碰见了一个伞兵,还和他打了一场乒乓球;而“弟弟”最快乐的日子是一个“公安”给他送雨伞,两人还在一个僻静的角落聊天。(http://www.douban.com/review/1357597/)
二,《十全九美》——断背也搞笑
《十全九美》被《南方周末》称之为中国第一部“纯山寨电影”。在山寨文化泛滥流行的今天,这个称谓或许不足为怪,这部名词时空错乱的影片中,将钱柜、德云社、断背、夜店、妈咪等现代词语完全展示在了一部纯古装片中,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良好喜剧效果。
有6成观众将老板娘误会黄奕和立威廉“断背”排在了对本部影片印象深刻用语的前三位。可见李安对中国同志民俗文化的影响,影响都波及到几百年前的中国古代了,也颇为有趣。
其实女扮男装的角色往往自有其可爱之处,特别是贴上一个“断背”嫌疑后。其实这类角色有很多,袁咏仪饰演的花木兰对李亮的感情或者是男扮女装的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感情都带有“断背”色彩,然后故事中男主角会对自己说:不可以,不可以的,我们都是男人。
至于可不可以古人有古人的判别标准,今人有今人的行为方式,处了gay,还有双性恋或者是MSM人群,性行为的多样性总是存在的,在现代社会是应当予以宽容的,希望这种宽容体现在人们的笑声中。
三,《梅兰芳》——旦角的命运
我们从陈凯歌的电影中隐约看出了中国京剧行里的一个传统。十多年前,陈凯歌将少年程蝶衣献给了一个老太监,而这一次,他始终是不可能有勇气将年少时的梅兰芳献出去的。影片中的梅兰芳没有走上这条路,他给了表哥一个巴掌,拒绝服侍某位有钱有势的老爷。其实我很难去定义或者说是区分在京剧文化中同性恋的概念问题,男扮女装的旦角如果真能演成比“女人还女人”的话,那阴柔的同性恋者无疑占有很大的先天优势。我相信不管是是京剧的旦角还是日本能剧中的歌姬,都有阴柔的男同的存在,就如同你没有必要去怀疑那些秀美的男演员中有很多男同一般。
只是问题在于在那些名旦的背后,在他们背负戏里女人不舛命运的情况下,是否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生存法则,清代有娈童和男风的风气,清末民初依旧盛行,所以对《霸王别姬》那个老太监调戏程蝶衣一场戏,就很难加以界定,是娈童还是男风?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在陈凯歌的这两部影片中,我们很难严格的加以区分,因为主角都年少,梅兰芳没有向他表哥那样坐在老爷的腿上,而程蝶衣却可能因此失去了童真。
从现代伦理的角度,区分这两者的意义是重大的,男风与同性恋基本同义,而娈童则依旧被认为是性变态。是被社会伦理批判的。陈凯歌的在《梅兰芳》中这个巧妙的巴掌可谓一举两得,不仅涉及了京剧界古老的定律,如同《霸王别姬》中的台词:这是多少年的老规矩了。也为梅兰芳保全了世俗的清誉:他是清白的。
何谓清白?没有苟合与那个老爷是清白?没有和邱如白有一腿是清白?它的潜台词是同性恋是不清白的吗?笔者不敢下次定论。只是隐约在整部影片中感觉到了一些东西,一些《霸王别姬》没有的带有偏见的东西。是不是没有这种东西这部影片就不够主旋律了呢?
事实上,希望我是错的。
四,《非诚勿扰》——冯远征的第二次
这是冯远征第二次出现在冯小刚的贺岁剧中,上一次是在四年前的《天下无贼》中,和范伟一同饰演一对有些脑残的打劫者,那句娘娘腔式的“严肃点,这儿打劫呢”一时成为经典。而这次归来,更是彻底的成为了同志。在和葛优饰演的秦奋的相亲会上,这个去韩国做过双眼皮的男人表达了自己积聚在心中多年的爱慕。艾茉莉这个角色的戏份被删减了很多,不过在冯小刚的坚持下,现在的这些内容还是被保留下来了,有人评价这是一个进步。
但很多同志对此却很反感,认为片中很娘的的这个角色不能代表同性恋社群的整体状况,甚至有些侮辱的意味。或者是如同九十年代香港贺岁档中的调侃同志的角色一般,如同张国荣此前饰演过的一些角色。李银河认为“在受众如此众多的一部公开发行的中国影片中,出现了一位同性恋者,而且异性恋主人公对他的反应还算正常、自然,应当说是一个突破。”
应该说艾茉莉自有他的可爱之处,“你怎么知道你不是,我以前也认为我不是,你是不敢面对,是没有勇气。”其实这句话可以说给所有中国的“同仁们”,面对确实是需要勇气的,这也是对所有同志的鞭策。不要说这个角色败坏了同志的形象,先掂量一下自己有么有茉莉这样的勇气。
2009-1-31
作者:David Rover
今年是国产电影的大翻身或者说是大井喷之年,包括《赤壁(上)》、《非诚勿扰》在内的8部电影票房突破了亿元大关,这在二三年前也是不可想象的,在中国电影票价依然偏贵的前提下,这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了。
所以,笔者也来凑凑热闹。在这些影片中,笔者发现有一个有趣的切入点,那就是gay因素在上映影片中悄然出现了。
这也算是电影制作者和电影监管者在一场拉锯战中代表时代前进的一方取得的一个小小的胜利。在08年的三月份,国家广电总局在网站上公布了《广电总局关于重申电影审查标准的通知》(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8/03/07/20080307155320180354.html),该《通知》对同志们重申其对同性恋的歧视,它将同性恋与淫乱、强奸、卖淫、嫖娼等并列,列入应当删减的行列。不过虽然如此,我们依旧看到了今年不仅是国产电影大爆发的一年,也是同性恋因素大步进入国产公映电影的一年。我们依次来加以盘点:
一,《立春》——来自县城
![]() |
《立春》中同性恋舞蹈家胡金泉的戏份应当说是比较长的,也是几部影片中最长的。小县城的娘娘腔的舞者胡金泉在和王彩玲的相处中彼此有了了解,对于各自的艺术见地表现出了倾慕之情(这种倾慕之情或许构建在他们彼此都不被人认同之上)。舞者是同性恋,在一个小县城,这是一个不用被渲染,而会在民间自发弥漫的受人歧视的丑闻。胡金泉主动提出要和王彩玲结婚却被拒绝,然后又试图强奸一名女生而被判刑,他的戏份的结束颇具悲情意味,把牢里的布鞋当舞鞋立起脚尖的一刻,王彩玲和笔者都被感动了。
《立春》的编剧是李樯,一个自传式的同志编剧,我们从《孔雀》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都能萃取出同性恋倾向的影子。《孔雀》中的“弟弟”是gay,很明显的性倾向情节被导演顾长卫删掉了。但豆瓣网友“光猪猪”对此作了一番精神分析:“弟弟”和“姐姐”共同的快乐时光都是和男人有关的。“姐姐”想去讨好伞兵,“弟弟”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最后一元钱给了她。 “弟弟”和“姐姐”还有一个相似点,他们都迷恋制服男人:“姐姐”最快乐的日子是碰见了一个伞兵,还和他打了一场乒乓球;而“弟弟”最快乐的日子是一个“公安”给他送雨伞,两人还在一个僻静的角落聊天。(http://www.douban.com/review/1357597/)
二,《十全九美》——断背也搞笑
![]() |
《十全九美》被《南方周末》称之为中国第一部“纯山寨电影”。在山寨文化泛滥流行的今天,这个称谓或许不足为怪,这部名词时空错乱的影片中,将钱柜、德云社、断背、夜店、妈咪等现代词语完全展示在了一部纯古装片中,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良好喜剧效果。
有6成观众将老板娘误会黄奕和立威廉“断背”排在了对本部影片印象深刻用语的前三位。可见李安对中国同志民俗文化的影响,影响都波及到几百年前的中国古代了,也颇为有趣。
其实女扮男装的角色往往自有其可爱之处,特别是贴上一个“断背”嫌疑后。其实这类角色有很多,袁咏仪饰演的花木兰对李亮的感情或者是男扮女装的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感情都带有“断背”色彩,然后故事中男主角会对自己说:不可以,不可以的,我们都是男人。
至于可不可以古人有古人的判别标准,今人有今人的行为方式,处了gay,还有双性恋或者是MSM人群,性行为的多样性总是存在的,在现代社会是应当予以宽容的,希望这种宽容体现在人们的笑声中。
三,《梅兰芳》——旦角的命运
![]() |
我们从陈凯歌的电影中隐约看出了中国京剧行里的一个传统。十多年前,陈凯歌将少年程蝶衣献给了一个老太监,而这一次,他始终是不可能有勇气将年少时的梅兰芳献出去的。影片中的梅兰芳没有走上这条路,他给了表哥一个巴掌,拒绝服侍某位有钱有势的老爷。其实我很难去定义或者说是区分在京剧文化中同性恋的概念问题,男扮女装的旦角如果真能演成比“女人还女人”的话,那阴柔的同性恋者无疑占有很大的先天优势。我相信不管是是京剧的旦角还是日本能剧中的歌姬,都有阴柔的男同的存在,就如同你没有必要去怀疑那些秀美的男演员中有很多男同一般。
只是问题在于在那些名旦的背后,在他们背负戏里女人不舛命运的情况下,是否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生存法则,清代有娈童和男风的风气,清末民初依旧盛行,所以对《霸王别姬》那个老太监调戏程蝶衣一场戏,就很难加以界定,是娈童还是男风?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在陈凯歌的这两部影片中,我们很难严格的加以区分,因为主角都年少,梅兰芳没有向他表哥那样坐在老爷的腿上,而程蝶衣却可能因此失去了童真。
从现代伦理的角度,区分这两者的意义是重大的,男风与同性恋基本同义,而娈童则依旧被认为是性变态。是被社会伦理批判的。陈凯歌的在《梅兰芳》中这个巧妙的巴掌可谓一举两得,不仅涉及了京剧界古老的定律,如同《霸王别姬》中的台词:这是多少年的老规矩了。也为梅兰芳保全了世俗的清誉:他是清白的。
何谓清白?没有苟合与那个老爷是清白?没有和邱如白有一腿是清白?它的潜台词是同性恋是不清白的吗?笔者不敢下次定论。只是隐约在整部影片中感觉到了一些东西,一些《霸王别姬》没有的带有偏见的东西。是不是没有这种东西这部影片就不够主旋律了呢?
事实上,希望我是错的。
四,《非诚勿扰》——冯远征的第二次
![]() |
这是冯远征第二次出现在冯小刚的贺岁剧中,上一次是在四年前的《天下无贼》中,和范伟一同饰演一对有些脑残的打劫者,那句娘娘腔式的“严肃点,这儿打劫呢”一时成为经典。而这次归来,更是彻底的成为了同志。在和葛优饰演的秦奋的相亲会上,这个去韩国做过双眼皮的男人表达了自己积聚在心中多年的爱慕。艾茉莉这个角色的戏份被删减了很多,不过在冯小刚的坚持下,现在的这些内容还是被保留下来了,有人评价这是一个进步。
但很多同志对此却很反感,认为片中很娘的的这个角色不能代表同性恋社群的整体状况,甚至有些侮辱的意味。或者是如同九十年代香港贺岁档中的调侃同志的角色一般,如同张国荣此前饰演过的一些角色。李银河认为“在受众如此众多的一部公开发行的中国影片中,出现了一位同性恋者,而且异性恋主人公对他的反应还算正常、自然,应当说是一个突破。”
应该说艾茉莉自有他的可爱之处,“你怎么知道你不是,我以前也认为我不是,你是不敢面对,是没有勇气。”其实这句话可以说给所有中国的“同仁们”,面对确实是需要勇气的,这也是对所有同志的鞭策。不要说这个角色败坏了同志的形象,先掂量一下自己有么有茉莉这样的勇气。
200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