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花痴】Jekyll & Hyde 1994 Concept Recording(存一个大坑)
前几天被人挖出这个坟来……要不然我都把它忘了,原发于百度,最近发现我之前的一些百度帖子也会莫名其妙被吞,于是还是存一下,好歹是5年多以前费脑子写的。
注:坑在prologue(= =|||||||||||)
======我是正文分割线=======================
**Jekyll & Hyde: 沉迷于自我的“二人”世界**
我一直认为J&H讲的不是善良的医生为了一个单纯良好的愿望而不幸放出恶魔的故事,也不是一男二女三角恋故事,就是男主角一个人的事情。像其他以男主角为核心的剧,man of la mancha或者POTO,都会有一个男主角灵感源泉的角色,作为他在整个剧中追求的理想的化身,而Jekyll的inspiration不是别人...就是他自己,不是病死的老爹(这老爹在b'way全剧也就脚朝观众出现了半分钟,要作为一个贯穿全剧的inspiration也太弱了点,并且我一直不明白分离人的善恶跟治疗精神病有什么直接关系……),也不是两个成为牺牲品的可怜女人。配角再出彩也只是点缀和陪衬。这个故事里头连原著作为叙述者的Utterson的地位也基本没有了(b'way还象征性地搞出两个narrators,一个utterson还有一个Jekyll他老丈人,就说了几句话,看起来有点莫名其妙。)
虽然他的豪言壮语是要拯救全人类,但其实Jekyll确是很自我为中心的人。他的追求和痛苦的源泉都源于他自己的沉迷,就像所有科学发展的动力基本都来自个人兴趣一样的,你要说是个人英雄主义也好。
94版在开头就旗帜鲜明地表明这一主题,I need to know,这种语气着重在“我”,为的主要是自己的探索欲。
后来对Lisa的话里也很明白地说出来:
Lisa, all my life I've been possessed
By one great all consuming quest
And that's my driving reason to survive!
**Lost in the darkness or I need to know?**
按理说以哪首开场定了Jekyll的动机。
最近musicals.net坛上某个投票,到目前为止投票的几个人都投了I need to know,都出乎我的期望,我还以为怎么也会有一两个b'way fans支持一下lost in the darkness的。
http://musicals.net/forums/viewtopic.php?t=64204
Lost in the darkness确实也是一段让人印象很深的旋律,有那么点悲天悯人的忧郁感,与I need to know就完全不同: lost in the darkness, silence surround you...着重在you上。在百老汇版中Lost in the darkness与 facade的衔接在旋律性上还挺流畅。不过这个you从头到尾如果就是指病死的老爹,与剧情的联系就太弱了。
这也是我不喜欢b'way的剧本散的一个体现,又是精神病的老爹,又有pursue the truth,还把Lucy的角色进一步加强了,还让她唱了个good'n'evil来作为教导Jekyll的灵感女神,你的重点到底在哪里啊……
Lost in the darkness其实在最早的demo录音里已经有了,但是94版录音里没包括进去,后来却又加进去,不清楚出于什么考虑。而我觉得在I need to know前后加lost in the darkness,像德语版那样,效果也并不是太好。lost in the darkness与i need to know放在一起实在不match...
94版是Wildhorn自称作为作曲家最喜欢的一版,也许他自己也是喜欢i need to know 多于 lost in the darkness吧。
**Hyde: 卡通野兽型?磕药痞子型?...日本鬼子型?...or...**
好吧,后一个单指某恶心日本版。
单唱好几首歌还不那么难,变声能变好的人却已不算多,维也纳版的TB都变不好。
能变声倒也不算很难的事情,难在两种声音都唱得完美又个性丰满富有魅力。
我一直非常欣赏的是Anthony理解一个角色的方式,他会做很多的research工作(自称是个research nut),通过各种历史背景资料来形成对角色的感觉,就像他演Les mis会去读整个小说,他去录J&H这段时间也是读了小说,还看了很多老电影,他说他喜欢create a history for the character。有过去有背景的角色才是有生命有性格的角色。
他直言不讳他经常会从别的地方那里借一些个性因素过来,加上自己的直觉,融合成自己的角色。
比如Hyde,他先是想到Anthony Hopkins的Lector博士那种阴森又很沉静的感觉,然后他想到的是又要让Hyde这个经典形象带上典型Shakespeare villain的那种感觉,这个似乎是从Richard Burton某电影里借来的,将声音压低,变粗糙。(一看这灵感对象的档次就不一样,Shakespeare话剧的villain,难怪某人说他总觉得这个剧用话剧形式要更有感染力。个人觉得,Hyde要WS也要WS得有点品味,像摇滚复兴版萝卜一碗同学那样疯得没文化的那种...本人一直比较的BS...所以因此先对萝卜一碗同学有不好的偏见了。)
**Prologue**
JEKYLL'S VOICE
In each of us there are two natures.
If this primitive duality of man - good and evil - can be housed in separate
identities, life will be relieved of all that is unbearable.
It is the curse of mankind...that these polar twins should be constantly
struggeling....
多数录音都是跟着百老汇的路子走的,似乎只有德语版和回归了94概念的新摇滚版有这一段开场白。
以我的粉丝角度,一个开场白就把档次分开了。
无论音色语调节奏,短短一句话,谁能念得如此完美。(对比一下其他版本,距离呀距离。)
Anthony念白也总有一种音乐般的韵律感,音色华丽沉稳,语调不动声色,似轻描淡写,有抑扬顿挫却毫无刻意造作的痕迹,末尾处strugglin气声轻轻一带,留人回味。
=====好了有朝一日我会写完的.....吧...........====================
注:坑在prologue(= =|||||||||||)
======我是正文分割线=======================
**Jekyll & Hyde: 沉迷于自我的“二人”世界**
我一直认为J&H讲的不是善良的医生为了一个单纯良好的愿望而不幸放出恶魔的故事,也不是一男二女三角恋故事,就是男主角一个人的事情。像其他以男主角为核心的剧,man of la mancha或者POTO,都会有一个男主角灵感源泉的角色,作为他在整个剧中追求的理想的化身,而Jekyll的inspiration不是别人...就是他自己,不是病死的老爹(这老爹在b'way全剧也就脚朝观众出现了半分钟,要作为一个贯穿全剧的inspiration也太弱了点,并且我一直不明白分离人的善恶跟治疗精神病有什么直接关系……),也不是两个成为牺牲品的可怜女人。配角再出彩也只是点缀和陪衬。这个故事里头连原著作为叙述者的Utterson的地位也基本没有了(b'way还象征性地搞出两个narrators,一个utterson还有一个Jekyll他老丈人,就说了几句话,看起来有点莫名其妙。)
虽然他的豪言壮语是要拯救全人类,但其实Jekyll确是很自我为中心的人。他的追求和痛苦的源泉都源于他自己的沉迷,就像所有科学发展的动力基本都来自个人兴趣一样的,你要说是个人英雄主义也好。
94版在开头就旗帜鲜明地表明这一主题,I need to know,这种语气着重在“我”,为的主要是自己的探索欲。
后来对Lisa的话里也很明白地说出来:
Lisa, all my life I've been possessed
By one great all consuming quest
And that's my driving reason to survive!
**Lost in the darkness or I need to know?**
按理说以哪首开场定了Jekyll的动机。
最近musicals.net坛上某个投票,到目前为止投票的几个人都投了I need to know,都出乎我的期望,我还以为怎么也会有一两个b'way fans支持一下lost in the darkness的。
http://musicals.net/forums/viewtopic.php?t=64204
Lost in the darkness确实也是一段让人印象很深的旋律,有那么点悲天悯人的忧郁感,与I need to know就完全不同: lost in the darkness, silence surround you...着重在you上。在百老汇版中Lost in the darkness与 facade的衔接在旋律性上还挺流畅。不过这个you从头到尾如果就是指病死的老爹,与剧情的联系就太弱了。
这也是我不喜欢b'way的剧本散的一个体现,又是精神病的老爹,又有pursue the truth,还把Lucy的角色进一步加强了,还让她唱了个good'n'evil来作为教导Jekyll的灵感女神,你的重点到底在哪里啊……
Lost in the darkness其实在最早的demo录音里已经有了,但是94版录音里没包括进去,后来却又加进去,不清楚出于什么考虑。而我觉得在I need to know前后加lost in the darkness,像德语版那样,效果也并不是太好。lost in the darkness与i need to know放在一起实在不match...
94版是Wildhorn自称作为作曲家最喜欢的一版,也许他自己也是喜欢i need to know 多于 lost in the darkness吧。
**Hyde: 卡通野兽型?磕药痞子型?...日本鬼子型?...or...**
好吧,后一个单指某恶心日本版。
单唱好几首歌还不那么难,变声能变好的人却已不算多,维也纳版的TB都变不好。
能变声倒也不算很难的事情,难在两种声音都唱得完美又个性丰满富有魅力。
我一直非常欣赏的是Anthony理解一个角色的方式,他会做很多的research工作(自称是个research nut),通过各种历史背景资料来形成对角色的感觉,就像他演Les mis会去读整个小说,他去录J&H这段时间也是读了小说,还看了很多老电影,他说他喜欢create a history for the character。有过去有背景的角色才是有生命有性格的角色。
他直言不讳他经常会从别的地方那里借一些个性因素过来,加上自己的直觉,融合成自己的角色。
比如Hyde,他先是想到Anthony Hopkins的Lector博士那种阴森又很沉静的感觉,然后他想到的是又要让Hyde这个经典形象带上典型Shakespeare villain的那种感觉,这个似乎是从Richard Burton某电影里借来的,将声音压低,变粗糙。(一看这灵感对象的档次就不一样,Shakespeare话剧的villain,难怪某人说他总觉得这个剧用话剧形式要更有感染力。个人觉得,Hyde要WS也要WS得有点品味,像摇滚复兴版萝卜一碗同学那样疯得没文化的那种...本人一直比较的BS...所以因此先对萝卜一碗同学有不好的偏见了。)
**Prologue**
JEKYLL'S VOICE
In each of us there are two natures.
If this primitive duality of man - good and evil - can be housed in separate
identities, life will be relieved of all that is unbearable.
It is the curse of mankind...that these polar twins should be constantly
struggeling....
多数录音都是跟着百老汇的路子走的,似乎只有德语版和回归了94概念的新摇滚版有这一段开场白。
以我的粉丝角度,一个开场白就把档次分开了。
无论音色语调节奏,短短一句话,谁能念得如此完美。(对比一下其他版本,距离呀距离。)
Anthony念白也总有一种音乐般的韵律感,音色华丽沉稳,语调不动声色,似轻描淡写,有抑扬顿挫却毫无刻意造作的痕迹,末尾处strugglin气声轻轻一带,留人回味。
=====好了有朝一日我会写完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