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何以止痛,唯有散文
作为创作力最旺盛、想象力最丰富的当代小说家之一,阎连科在岁末年初之际一口气推出了四部作品,但都是散文:亲情散文《一个人的三条河》、读书笔记《丈量书与笔的距离》、文学随想《写作最难是糊涂》和演讲精选《他的话一路散落》。“其实,我在写作小说的同时始终坚持书写散文,从散文中 你可以找到真正的阎连科”。被誉为“苦难作家”的阎连科说,散文是他“疼痛写作”的最好放松。
TO:仔细看你的创作履历,基本都是长篇小说、然后散文集,然后再一部长篇的模式……
为什么我总是写一篇长篇小说再写一篇散文,是希望大家能从散文找到真正的阎连科。可能有人更喜欢小说,有些东西他可以从小说上理解。但小说写作是典型的过了这个村子就没这个店,永远可能会流失读者。但我走到今天,在写散文上我一定不会摆脱现实,我的散文要让大家都能够理解。
TO:让大家全都能理解的资本是?
因为我写了三十几年,我有很多写作经验,对文学的思考对世界的理解会变得非常理性。我这种经验、知识还不是无意识,因为它过了十年是留在头脑中,像之前的“711号园”是经过理性的选择,写这些花这些草,写这棵树,它是有选择的,你在选择上也会主动一点,不会那么盲目。
TO:你的散文和小说一样高产,来源是什么?
那肯定是全部来源自生活了,如果没有生活经验那散文这文体也几乎不会存在了。我们喜欢散文,是因为散文表达了太多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因为是真的我们才去看它,但小说不一定,小说可能是来自于生活,但很多来自虚构。而正因为散文来自于具体经验,所以它才会更容易感动人。小说也许可以,但如果我写的散文全部都是虚构的,那我所有的读者都不会认同的。
TO:散文对你这位小说家的意义是?
我一生都在写小说,写小说时就特别沉重。散文对于我是一个没有难度的写作,每次写作可能都是自己对自己的调侃,写的时候就特别放松,因为本来都是自己和自己家的事儿。写够了一批就出书呗。还有个重要的意义就是,通过出几本散文集,我明白自己确实不是个散文家,写得非常不好,我送都不敢把散文集送人,但我不怕出来让大家批评,就是因为这种基于现实的认同感。
TO:如果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你的小说和散文?
我的小说写的是我对于人的灵魂和社会的思考,所以它凛冽、残酷和荒诞;散文是我对亲人情感的认识,所以它温暖、善良和美丽。但无论是书写温暖还是苦难,我庆幸:我总是对自己的写作有个清醒的认识。
TO:但你的散文其实也是有思考的。
更多算是明志吧。比如像这次的《一个人的三条河》,比起之前的《我与父辈》,都是说亲情,但肯定是把情致和思考融入得比以前多一点,尤其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命的看法,和之前是不同的。
TO:具体到这一次,思考的意义是?
对自己解剖,把你五脏的东西都写出来。我是非常希望能够把自己确实经历过的东西告诉大家,那个时候我才真正的可以在有生之年解剖自己。也是不断革自己的命,革自己之前作品的命。
TO:那下一步的“革命”计划是?
如果再出散文的话,肯定不能再写这些家族的,不能像中学生作文一样。即便做哲学家、思想家做不到,但总要给自己散文的生态环境中增加一些更核心的东西。正如我的下一部小说我希望写出部没有“主义”的,散文我倒是希望写出有“主义”的散文来。
TO:不怕跑回疼痛写作上去吗?
其实所谓的疼痛写作,很大程度上也是现在的年轻人觉得苦,加上对我的那种语言也不太理解。但那就是我日常的生活,里面也充满了欢乐,或者说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人性、人情之美。
《阎连科散文随笔集》(共四本)阎连科著,109.6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1月版
【亲情散文】《一个人的三条河》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624748/
【读书笔记】《丈量书与笔的距离》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967194/
【文学随想】《写作最难是糊涂》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452574/
【演讲精选】《他的话一路散落》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453154/
原载于《timeout 北京》
-----------------------------------------
人大出版新浪微博 http://e.weibo.com/crup
人大出版豆瓣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417216/
![]() |
TO:仔细看你的创作履历,基本都是长篇小说、然后散文集,然后再一部长篇的模式……
为什么我总是写一篇长篇小说再写一篇散文,是希望大家能从散文找到真正的阎连科。可能有人更喜欢小说,有些东西他可以从小说上理解。但小说写作是典型的过了这个村子就没这个店,永远可能会流失读者。但我走到今天,在写散文上我一定不会摆脱现实,我的散文要让大家都能够理解。
TO:让大家全都能理解的资本是?
因为我写了三十几年,我有很多写作经验,对文学的思考对世界的理解会变得非常理性。我这种经验、知识还不是无意识,因为它过了十年是留在头脑中,像之前的“711号园”是经过理性的选择,写这些花这些草,写这棵树,它是有选择的,你在选择上也会主动一点,不会那么盲目。
TO:你的散文和小说一样高产,来源是什么?
那肯定是全部来源自生活了,如果没有生活经验那散文这文体也几乎不会存在了。我们喜欢散文,是因为散文表达了太多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因为是真的我们才去看它,但小说不一定,小说可能是来自于生活,但很多来自虚构。而正因为散文来自于具体经验,所以它才会更容易感动人。小说也许可以,但如果我写的散文全部都是虚构的,那我所有的读者都不会认同的。
TO:散文对你这位小说家的意义是?
我一生都在写小说,写小说时就特别沉重。散文对于我是一个没有难度的写作,每次写作可能都是自己对自己的调侃,写的时候就特别放松,因为本来都是自己和自己家的事儿。写够了一批就出书呗。还有个重要的意义就是,通过出几本散文集,我明白自己确实不是个散文家,写得非常不好,我送都不敢把散文集送人,但我不怕出来让大家批评,就是因为这种基于现实的认同感。
TO:如果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你的小说和散文?
我的小说写的是我对于人的灵魂和社会的思考,所以它凛冽、残酷和荒诞;散文是我对亲人情感的认识,所以它温暖、善良和美丽。但无论是书写温暖还是苦难,我庆幸:我总是对自己的写作有个清醒的认识。
TO:但你的散文其实也是有思考的。
更多算是明志吧。比如像这次的《一个人的三条河》,比起之前的《我与父辈》,都是说亲情,但肯定是把情致和思考融入得比以前多一点,尤其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命的看法,和之前是不同的。
TO:具体到这一次,思考的意义是?
对自己解剖,把你五脏的东西都写出来。我是非常希望能够把自己确实经历过的东西告诉大家,那个时候我才真正的可以在有生之年解剖自己。也是不断革自己的命,革自己之前作品的命。
TO:那下一步的“革命”计划是?
如果再出散文的话,肯定不能再写这些家族的,不能像中学生作文一样。即便做哲学家、思想家做不到,但总要给自己散文的生态环境中增加一些更核心的东西。正如我的下一部小说我希望写出部没有“主义”的,散文我倒是希望写出有“主义”的散文来。
TO:不怕跑回疼痛写作上去吗?
其实所谓的疼痛写作,很大程度上也是现在的年轻人觉得苦,加上对我的那种语言也不太理解。但那就是我日常的生活,里面也充满了欢乐,或者说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人性、人情之美。
《阎连科散文随笔集》(共四本)阎连科著,109.6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1月版
![]() |
【亲情散文】《一个人的三条河》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624748/
【读书笔记】《丈量书与笔的距离》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967194/
【文学随想】《写作最难是糊涂》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452574/
【演讲精选】《他的话一路散落》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453154/
原载于《timeout 北京》
-----------------------------------------
人大出版新浪微博 http://e.weibo.com/crup
人大出版豆瓣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41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