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Better One# 行动倡议: Before You MaD, You Have To MAD!
导读:
同样作为Mentor,我参与了青年创想孵化营。相比于Olivier Ding的系统总结,我提供的只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思考。
1.怎样才能让你的项目更酷?
2.怎样变得更简单:让人更容易复制和参加?
3.你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达到你的目的?
这几个问题特别弱智(谁都能想到的level),但是也是很多项目设计时很容易忽略的因素。
而我在跟他们的分享最后都以一句话结尾:别听我的,听你们自己的!你在开始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会听到很多人不同的声音,但关键是你不管它是否成功,做出来了。
这也回应了Oliver的观点:走出一个人的舒适区,他们必须在新的环境中找到新的不同的行动方式,同时回应这些新的行动方式所导致的后果。
这么看来,我貌似就没怎么呆过在舒适区中,一直在一个叫未知的热带雨林中兴奋地探索。
转载自Oliver Ding:http://www.newme.me/diary/51135582
昨天清晨7:00-8:00间通过Skype和在广州参加YouthWorks创想孵化营的队员远程交流。看到几个有趣的项目,顺便想到了这个MAD-Make A Decision的想法。
这次有来自广州及周边地区的11所高校的12名队员参与了创想孵化。三目发来了邮件,告知这些队员组成了3个团队,构思了3个创想出来。每个团队情况如下:
一、项目名称:Starry
团队成员:4人
项目使命
1、实现自闭症人群价值
2、让社会大众关注、关爱、尊重自闭症人群
我们想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是什么
1、自闭症人群生存问题,经济负担;
2、自闭症人群价值创造;
3、获得社会尊重
影响谁
自闭症孩子及其家庭、社会大众人群、相关机构
影响多少,影响多大
10万人群关注、帮助自闭症家庭
二、项目名称:WHO I AM (WIA)
团队成员:4人
项目使命
Close to your soul, Back to your life.
我们想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是什么
大多数人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包括我们自己,而缺乏自主选择、自我觉察
影响谁
所有人
影响多少,影响多大
持续的自我察觉,学会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产生一种由态度到行为的影响。
三、项目名称:消费者逆袭吧
团队成员:5人
项目使命:是消费者意识到自身所处之环境,通过改变消费行为达成自我意识觉醒,进行增权赋能。
我们想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是什么
消费者尚未意识到其权力与义务
影响谁
短期:以成员为主的社会网络
长期:珠三角地区高校
终极:消费群体
影响多少,影响多大
影响群体:成员+志愿者+关系网+....
范围:1、一千名高校学子关注;2、引起至少十五人的深入思考;3、参与项目子活动的人次达到100。
------
上面这些信息是我在起床之后打开邮箱看到的情况。三目是在大陆时间上午发邮件过来的。我这里的早上是大陆时间的晚上。经过一天的讨论,每个团队要么对原始创想构思了具体的行动计划,要么稍微偏离了一点原来的创想。
小鱼也在现场,她谈了青年坊的一些挑战,我分享了关于开放品牌和开放行动的观察和思考给她参考。这个议题有些复杂,需要花时间仔细梳理,才能厘清可资借鉴的思考脉络。
Starry团队实际上想要创建一个致力于从事手工艺品设计和制造的社会企业,雇佣成年自闭症患者,或者帮助他们进行个体经营,实现经济独立。这是激动人心的构想。具体的挑战则在于,社区企业本身,要从事哪方面的手工艺品的产品开发和制造,以及营销。自闭症患者有很多天赋,是可以创造很多具有价值的东西。昨天后来想起这个方向,想到一个品牌名称:
天心巧手(Hidden Genius)。
“巧手”一词是我上次和善淘网的朋友在邮件里讨论时想到的。当时我们在考虑如何设计一个线下活动工作坊,进行二手物品的创意性组合制造。我把这个构思称为“善淘巧手”。
消费者逆袭吧的团队构思了一个具体的行动方案:在各大超市和购物场所推广“少拿一件东西”的行动倡议。这个团队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让我想起很久以前写的一篇文章。有多久呢?今天看了一下,是2003年写的,整整10年了。那时候,我还在使用“剑公子”的笔名在当地报纸写专栏。
文章在此:
《从品牌知识逆差到消费意识形态》
http://www.swordi.com/brandvista/image1974/pinpainicha.htm
我建议她们从四个角度去梳理项目远景:
-认识不正当的消费观念
-平衡品牌知识逆差
-主动捍卫消费者权利(这个很多人在做了)
-削弱媒体的错误引导
WIA的团队,在具体设计行动计划时,提出了“网络安息日”的构思,在深入讨论这个行动计划时,我们逐渐引申出多个目标:
-帮助青年朋友建立自主决策意识
-帮助青年朋友善用网络,应对信息过载
-帮助青年朋友将注意力投注回真实世界和周遭社区
后两者其实已经偏离了WHO I AM的初衷。或者说,对于远景的描述还不够精确。
关于自主意识,这个议题其实是新四年的核心议题。
几个月前,我收到下面这条微博:
@蓝莓花裤衩 说:
“啊老师我最近就在好纠结啊~大三了要准备出国,但是我觉得我本身不太适合读书(至少目前为止我的成绩就没法做到拔尖)从小到大重要的决定都是爸爸妈妈做的,我总默默觉得,我没有办法按照他们设计的路一步一步走向陈腐的生活…老师我该怎么办 。”
那时候,我想到应该发起一个行动倡议,鼓励青年朋友,养成自己做决定的习惯。
然后,我把它叫做MAD。
对于参加MaD大会的朋友来说,她们早已做好决定,要将青春和激情投入于改变世界的一场冒险,Make a Difference。
对于没有去参加MaD大会的朋友来说,有一部分(或许有很大一部分),还没有学会自己做决定,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如果hack一下MaD这个品牌,可以帮助更多的青年朋友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我们要不要去做?
《#Be Better One# 走出舒适区,成为更好的自己》
舒适区(Comfort zone)指的是一个人所处的一种环境的状态,和习惯的行动,人会在这种状态之中感到舒适并且没有危机感。
非常成功的人通常会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达成自己的目标。舒适区是一种精神状态,它导致人们进入并且维持一种不现实精神行为之中,这种情况会给人带来一种非理性的安全感。类似惰性,当人围绕自己生活的某一部分建立了一个舒适区之后,他就会开始倾向于呆在舒适区内,而不是走出舒适区。走出一个人的舒适区,他们必须在新的环境中找到新的不同的行动方式,同时回应这些新的行动方式所导致的后果。
http://www.xinsinian.com/2012/11/21/bbo/
同样作为Mentor,我参与了青年创想孵化营。相比于Olivier Ding的系统总结,我提供的只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思考。
1.怎样才能让你的项目更酷?
2.怎样变得更简单:让人更容易复制和参加?
3.你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达到你的目的?
这几个问题特别弱智(谁都能想到的level),但是也是很多项目设计时很容易忽略的因素。
而我在跟他们的分享最后都以一句话结尾:别听我的,听你们自己的!你在开始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会听到很多人不同的声音,但关键是你不管它是否成功,做出来了。
这也回应了Oliver的观点:走出一个人的舒适区,他们必须在新的环境中找到新的不同的行动方式,同时回应这些新的行动方式所导致的后果。
这么看来,我貌似就没怎么呆过在舒适区中,一直在一个叫未知的热带雨林中兴奋地探索。
![]() |
转载自Oliver Ding:http://www.newme.me/diary/51135582
昨天清晨7:00-8:00间通过Skype和在广州参加YouthWorks创想孵化营的队员远程交流。看到几个有趣的项目,顺便想到了这个MAD-Make A Decision的想法。
这次有来自广州及周边地区的11所高校的12名队员参与了创想孵化。三目发来了邮件,告知这些队员组成了3个团队,构思了3个创想出来。每个团队情况如下:
一、项目名称:Starry
团队成员:4人
项目使命
1、实现自闭症人群价值
2、让社会大众关注、关爱、尊重自闭症人群
我们想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是什么
1、自闭症人群生存问题,经济负担;
2、自闭症人群价值创造;
3、获得社会尊重
影响谁
自闭症孩子及其家庭、社会大众人群、相关机构
影响多少,影响多大
10万人群关注、帮助自闭症家庭
二、项目名称:WHO I AM (WIA)
团队成员:4人
项目使命
Close to your soul, Back to your life.
我们想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是什么
大多数人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包括我们自己,而缺乏自主选择、自我觉察
影响谁
所有人
影响多少,影响多大
持续的自我察觉,学会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产生一种由态度到行为的影响。
三、项目名称:消费者逆袭吧
团队成员:5人
项目使命:是消费者意识到自身所处之环境,通过改变消费行为达成自我意识觉醒,进行增权赋能。
我们想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是什么
消费者尚未意识到其权力与义务
影响谁
短期:以成员为主的社会网络
长期:珠三角地区高校
终极:消费群体
影响多少,影响多大
影响群体:成员+志愿者+关系网+....
范围:1、一千名高校学子关注;2、引起至少十五人的深入思考;3、参与项目子活动的人次达到100。
------
上面这些信息是我在起床之后打开邮箱看到的情况。三目是在大陆时间上午发邮件过来的。我这里的早上是大陆时间的晚上。经过一天的讨论,每个团队要么对原始创想构思了具体的行动计划,要么稍微偏离了一点原来的创想。
小鱼也在现场,她谈了青年坊的一些挑战,我分享了关于开放品牌和开放行动的观察和思考给她参考。这个议题有些复杂,需要花时间仔细梳理,才能厘清可资借鉴的思考脉络。
Starry团队实际上想要创建一个致力于从事手工艺品设计和制造的社会企业,雇佣成年自闭症患者,或者帮助他们进行个体经营,实现经济独立。这是激动人心的构想。具体的挑战则在于,社区企业本身,要从事哪方面的手工艺品的产品开发和制造,以及营销。自闭症患者有很多天赋,是可以创造很多具有价值的东西。昨天后来想起这个方向,想到一个品牌名称:
天心巧手(Hidden Genius)。
“巧手”一词是我上次和善淘网的朋友在邮件里讨论时想到的。当时我们在考虑如何设计一个线下活动工作坊,进行二手物品的创意性组合制造。我把这个构思称为“善淘巧手”。
消费者逆袭吧的团队构思了一个具体的行动方案:在各大超市和购物场所推广“少拿一件东西”的行动倡议。这个团队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让我想起很久以前写的一篇文章。有多久呢?今天看了一下,是2003年写的,整整10年了。那时候,我还在使用“剑公子”的笔名在当地报纸写专栏。
文章在此:
《从品牌知识逆差到消费意识形态》
http://www.swordi.com/brandvista/image1974/pinpainicha.htm
我建议她们从四个角度去梳理项目远景:
-认识不正当的消费观念
-平衡品牌知识逆差
-主动捍卫消费者权利(这个很多人在做了)
-削弱媒体的错误引导
WIA的团队,在具体设计行动计划时,提出了“网络安息日”的构思,在深入讨论这个行动计划时,我们逐渐引申出多个目标:
-帮助青年朋友建立自主决策意识
-帮助青年朋友善用网络,应对信息过载
-帮助青年朋友将注意力投注回真实世界和周遭社区
后两者其实已经偏离了WHO I AM的初衷。或者说,对于远景的描述还不够精确。
关于自主意识,这个议题其实是新四年的核心议题。
几个月前,我收到下面这条微博:
@蓝莓花裤衩 说:
“啊老师我最近就在好纠结啊~大三了要准备出国,但是我觉得我本身不太适合读书(至少目前为止我的成绩就没法做到拔尖)从小到大重要的决定都是爸爸妈妈做的,我总默默觉得,我没有办法按照他们设计的路一步一步走向陈腐的生活…老师我该怎么办 。”
那时候,我想到应该发起一个行动倡议,鼓励青年朋友,养成自己做决定的习惯。
然后,我把它叫做MAD。
对于参加MaD大会的朋友来说,她们早已做好决定,要将青春和激情投入于改变世界的一场冒险,Make a Difference。
对于没有去参加MaD大会的朋友来说,有一部分(或许有很大一部分),还没有学会自己做决定,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如果hack一下MaD这个品牌,可以帮助更多的青年朋友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我们要不要去做?
《#Be Better One# 走出舒适区,成为更好的自己》
舒适区(Comfort zone)指的是一个人所处的一种环境的状态,和习惯的行动,人会在这种状态之中感到舒适并且没有危机感。
非常成功的人通常会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达成自己的目标。舒适区是一种精神状态,它导致人们进入并且维持一种不现实精神行为之中,这种情况会给人带来一种非理性的安全感。类似惰性,当人围绕自己生活的某一部分建立了一个舒适区之后,他就会开始倾向于呆在舒适区内,而不是走出舒适区。走出一个人的舒适区,他们必须在新的环境中找到新的不同的行动方式,同时回应这些新的行动方式所导致的后果。
http://www.xinsinian.com/2012/11/21/b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