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笔记之一:如何表达同情和关心
正在看一本书, Rowland S. Miller和Daniel Perlman 的《亲密关系》。书中的观点及研究试验使我对亲密伴侣之间的相处有了新的认识。今天想谈一个简单的沟通问题——如何表达同情和关心。
“当碰到刚刚失去挚爱亲人而痛苦的人时,很少有人知道该说些什么。我们想表达同情和支持,但却常常找不到适当的词语。”人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内心对失去亲人的人抱有无限同情,但口中说出的话却丝毫不能安慰人,反而有可能遭人讨厌。人们通常都说些什么呢? 书中列举了一些“愚蠢的安慰”,例如:
“越早忘掉,越好。”
“痛苦也不能让他活过来。”
“他要是系上安全带就好了。”
“上帝比你更需要他。”
“你还年轻,还可以有其他的孩子。”
“你还有很多好日子。”
这些展望未来式的,化悲痛为力量式的话语并不起作用,甚至会“侮辱丧亲者正在遭受的痛苦”。设想一下,家里养了多年的小狗死了,你正伤心痛哭的时候,朋友来一句“别难过,亲爱的,死了咱再买一只”。知道朋友是好意安慰,但悲伤的人不需要别人长篇大论讲道理,道理谁不知道呢?你只需要“谈及已故的伴侣,就是认可了丧亲者的痛苦,表达了关注和爱心”。
前几天,一个远方朋友 Y来电闲聊,不知怎的聊到我的导师。我与导师相处仅有三年,但师生感情特别好,不幸的是导师几周前过世了。就在导师过世前两周,他还给我打电话关心工作方面的问题,现在想来很惭愧,与老师最后一次通电话竟然是导师给我打的。我告诉 Y说导师已经不在,Y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Y没有说“别难过,人死不能复生”之类的话, Y竟然说:“是你毕业相册里那个老师吧,我当时看相片就觉得他气数已尽……”
“喂,你乱说什么!”我很生气地打断他,就差重重地挂电话了。
“我看人很准的,我学过看相……” Y还嘴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还为自己的事后马后炮沾沾自喜!
可想而知,谈话在不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我在想,到底是神经有多大条,多没教养(抱歉上纲上线了,但我当时就这么想的),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失去挚爱亲友的痛苦,永远使生者难忘。我们怎样给予朋友最恰当的安慰呢?只需要说“I’m sorry”,“sorry for you loss”,或者“节哀顺便”,“节哀”就好了,点头致意,耐心倾听,不做判断评价,然后紧紧拥抱身边哭泣的人儿,让她在你温暖的怀抱中宣泄悲伤和泪水,那么对她来说便是最大的安慰了。
至于那些在你痛失恩师的情况下还能说出如此极品话语的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了。
“当碰到刚刚失去挚爱亲人而痛苦的人时,很少有人知道该说些什么。我们想表达同情和支持,但却常常找不到适当的词语。”人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内心对失去亲人的人抱有无限同情,但口中说出的话却丝毫不能安慰人,反而有可能遭人讨厌。人们通常都说些什么呢? 书中列举了一些“愚蠢的安慰”,例如:
“越早忘掉,越好。”
“痛苦也不能让他活过来。”
“他要是系上安全带就好了。”
“上帝比你更需要他。”
“你还年轻,还可以有其他的孩子。”
“你还有很多好日子。”
这些展望未来式的,化悲痛为力量式的话语并不起作用,甚至会“侮辱丧亲者正在遭受的痛苦”。设想一下,家里养了多年的小狗死了,你正伤心痛哭的时候,朋友来一句“别难过,亲爱的,死了咱再买一只”。知道朋友是好意安慰,但悲伤的人不需要别人长篇大论讲道理,道理谁不知道呢?你只需要“谈及已故的伴侣,就是认可了丧亲者的痛苦,表达了关注和爱心”。
前几天,一个远方朋友 Y来电闲聊,不知怎的聊到我的导师。我与导师相处仅有三年,但师生感情特别好,不幸的是导师几周前过世了。就在导师过世前两周,他还给我打电话关心工作方面的问题,现在想来很惭愧,与老师最后一次通电话竟然是导师给我打的。我告诉 Y说导师已经不在,Y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Y没有说“别难过,人死不能复生”之类的话, Y竟然说:“是你毕业相册里那个老师吧,我当时看相片就觉得他气数已尽……”
“喂,你乱说什么!”我很生气地打断他,就差重重地挂电话了。
“我看人很准的,我学过看相……” Y还嘴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还为自己的事后马后炮沾沾自喜!
可想而知,谈话在不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我在想,到底是神经有多大条,多没教养(抱歉上纲上线了,但我当时就这么想的),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失去挚爱亲友的痛苦,永远使生者难忘。我们怎样给予朋友最恰当的安慰呢?只需要说“I’m sorry”,“sorry for you loss”,或者“节哀顺便”,“节哀”就好了,点头致意,耐心倾听,不做判断评价,然后紧紧拥抱身边哭泣的人儿,让她在你温暖的怀抱中宣泄悲伤和泪水,那么对她来说便是最大的安慰了。
至于那些在你痛失恩师的情况下还能说出如此极品话语的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