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歌碰巧雷同程度有可能会达到“几乎一样”的程度么
今天备课,找明天给学生上课用的歌。遂,各种度各种QM。。。碰到“光良”《少年》听了一下,前奏开始就觉得很熟——曲式的感觉和旋律走向,然后听到后面我产生了听过这歌儿的感觉,但到副歌的和声部分感觉还是跟印象里的不太一样,直到副歌结尾句,突然感觉似乎不是我印象里那一首。
跟着我就开始在脑子里翻找,发现印象里的那个旋律是一个女声,另外就只翻到一句旋律+歌词的残片“我想我还是习惯一个人生活”,然后我就百度了这句词,发现竟然是2002年林凡的作品《一个人生活》。
what was happened?Ha?
赶紧又听了一遍——想法不变,然后又赶紧让只会听歌的决明子听了一遍,他也跟我同感——“这就是一首歌啊!”。
接着还查了一下两首歌的出版时间,林凡(我对这个女人没有半点儿印象。。。sorry)《一个人生活》2002年出版,光良《少年》2006年出版?!Han?
好吧。。。我没有任何想追究的意思~就是发现了,然后记一下。
对于这两首歌的评论:
《一个人生活》,之所以我会对它留有残存的印象首先肯定是因为当时这首歌我觉得很赞,不过2002年的记忆。。。you know~
《少年》,我很少听光良的歌,第一次接触也许是《童话》?!还有更早的么?我不记得哪年听的了。。。后来极少,因为我不怎么喜欢那种歌词丰富曲调平凡的歌儿。但,我今天不得不小赞一下这首曲子,尽管,maybe,perhaps。。。是借鉴,但“改的”真心不错,尤其前奏的曲式——小爵士风格。很多人都说,中国的爵士很烂,云云,但这的确是很简单的爵士风格,让谁听都是这样啊~况且中国人的作曲风格比较难融入到出生于西洋风格的爵士乐中,这是“人种”问题,换肤虽然不能改变内里,但看起来的确欧美了不是嘛~(好像乱七八糟胡诌了些找嘛的话。。。算了。。。⊙﹏⊙b)
接着要赞的是副歌里面的和声,给这段《一个人生活》的副歌旋律增添了不少色彩。
最后就是整首曲子节奏断的蛮2006前朝的。但现在听起来就觉得素朴了些。
ok~夸了半天,最后说我不喜欢的吧,主题啦~跟副歌的衔接部分感觉差强人意,展开的也一般般~
因为总共听了三遍,所以也就能loso这么多。喜欢“光良”的家伙们,看见请不要扔鸡蛋、西红柿、砖头过来,偶尔装一下路人吧~拜托~
千万不要像百度提问“光良的少年抄袭林凡的一个人生活,购买版权了没?”回答的那三个傻逼一样只懂得做“傻逼粉”。。。
看到这种真心忍不住开骂。。。
好了。。收工。。上床。。碎觉。。
跟着我就开始在脑子里翻找,发现印象里的那个旋律是一个女声,另外就只翻到一句旋律+歌词的残片“我想我还是习惯一个人生活”,然后我就百度了这句词,发现竟然是2002年林凡的作品《一个人生活》。
what was happened?Ha?
赶紧又听了一遍——想法不变,然后又赶紧让只会听歌的决明子听了一遍,他也跟我同感——“这就是一首歌啊!”。
接着还查了一下两首歌的出版时间,林凡(我对这个女人没有半点儿印象。。。sorry)《一个人生活》2002年出版,光良《少年》2006年出版?!Han?
好吧。。。我没有任何想追究的意思~就是发现了,然后记一下。
对于这两首歌的评论:
《一个人生活》,之所以我会对它留有残存的印象首先肯定是因为当时这首歌我觉得很赞,不过2002年的记忆。。。you know~
《少年》,我很少听光良的歌,第一次接触也许是《童话》?!还有更早的么?我不记得哪年听的了。。。后来极少,因为我不怎么喜欢那种歌词丰富曲调平凡的歌儿。但,我今天不得不小赞一下这首曲子,尽管,maybe,perhaps。。。是借鉴,但“改的”真心不错,尤其前奏的曲式——小爵士风格。很多人都说,中国的爵士很烂,云云,但这的确是很简单的爵士风格,让谁听都是这样啊~况且中国人的作曲风格比较难融入到出生于西洋风格的爵士乐中,这是“人种”问题,换肤虽然不能改变内里,但看起来的确欧美了不是嘛~(好像乱七八糟胡诌了些找嘛的话。。。算了。。。⊙﹏⊙b)
接着要赞的是副歌里面的和声,给这段《一个人生活》的副歌旋律增添了不少色彩。
最后就是整首曲子节奏断的蛮2006前朝的。但现在听起来就觉得素朴了些。
ok~夸了半天,最后说我不喜欢的吧,主题啦~跟副歌的衔接部分感觉差强人意,展开的也一般般~
因为总共听了三遍,所以也就能loso这么多。喜欢“光良”的家伙们,看见请不要扔鸡蛋、西红柿、砖头过来,偶尔装一下路人吧~拜托~
千万不要像百度提问“光良的少年抄袭林凡的一个人生活,购买版权了没?”回答的那三个傻逼一样只懂得做“傻逼粉”。。。
看到这种真心忍不住开骂。。。
好了。。收工。。上床。。碎觉。。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