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本我)、ego(自我)& superego(超我)
首先声明一点,以下观点不可否认地受到他人的影响。但鄙人既不认为这是对他人观点的复述,亦不认为这完全属于本人所有,原因有二。其一,鄙人从未深入研究他人的著作观点,不敢妄论此为某某某某之某某观点,担当不起维护之重任,亦丢不起无知之脸面。其二,鄙人之观点确系受他人之启发,非独创,然大多是形似而神不似也。但凡觉得是他人的观点,就当是鄙人复述;但凡觉得不同于他人的观点,就当是鄙人胡言乱语。持有上述态度读我写的东西,大概就错不太多了。
有人认为我们自身存在三种东西(权宜当做是我认为):ID(本我),ego(自我)和superego(超我)。其中ID和superego都很stupid;本我只会喊,“我很饿我很饿”;超我只会叫,“不能这样做不能这样做”。而暂且认为ego很smart,我有我的理由,就算我不认为人很聪明,我也不愿意认为人很笨,就让ego中和一下吧;ego会说,“我知道怎么做,让我来”。
它们的愚蠢和聪明表现在哪里呢?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设想一个人,被丢到一个荒原上,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会饿。这时候本我出现了,它大喊,“我很饿我很饿,我要吃东西,吃东西”。但它只会喊,它不懂得如何去获取食物,愚蠢。他总不能被饿死吧,这时自我出来了,它说,“我知道怎么做,让我来,我去弄吃的”。自我让他避免被饿死的命运,聪明。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故事到这里也就可以结束了。以后的日子无非是这样周而复始,数十年后,他一死就什么也没有了。然而,故事没有结束,后来,他遇上了一群人,他加入了他们。之后却发现,他跟他们格格不入。他吃惯了熟食,而他们却喜欢生食。这时候超我出来了,它叫道,“不能这样做,你也要学他们生吃食物”。以前他一个人好好地,现在超我却出来指责他,他很不爽,觉得它“愚蠢”。
故事讲完了,那“本我”“自我”“超我”分别是什么呢?(以下内容来源于弗洛伊德)
本我(ID),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ego),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愚蠢”可理解为“无意识”。
引出观点:“正视本我”;“道德是群体自我争论的结果”;“‘超我’是需要警惕的东西”。
有人认为我们自身存在三种东西(权宜当做是我认为):ID(本我),ego(自我)和superego(超我)。其中ID和superego都很stupid;本我只会喊,“我很饿我很饿”;超我只会叫,“不能这样做不能这样做”。而暂且认为ego很smart,我有我的理由,就算我不认为人很聪明,我也不愿意认为人很笨,就让ego中和一下吧;ego会说,“我知道怎么做,让我来”。
它们的愚蠢和聪明表现在哪里呢?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设想一个人,被丢到一个荒原上,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会饿。这时候本我出现了,它大喊,“我很饿我很饿,我要吃东西,吃东西”。但它只会喊,它不懂得如何去获取食物,愚蠢。他总不能被饿死吧,这时自我出来了,它说,“我知道怎么做,让我来,我去弄吃的”。自我让他避免被饿死的命运,聪明。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故事到这里也就可以结束了。以后的日子无非是这样周而复始,数十年后,他一死就什么也没有了。然而,故事没有结束,后来,他遇上了一群人,他加入了他们。之后却发现,他跟他们格格不入。他吃惯了熟食,而他们却喜欢生食。这时候超我出来了,它叫道,“不能这样做,你也要学他们生吃食物”。以前他一个人好好地,现在超我却出来指责他,他很不爽,觉得它“愚蠢”。
故事讲完了,那“本我”“自我”“超我”分别是什么呢?(以下内容来源于弗洛伊德)
本我(ID),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ego),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愚蠢”可理解为“无意识”。
引出观点:“正视本我”;“道德是群体自我争论的结果”;“‘超我’是需要警惕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