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知晓
《无人知晓》看了两遍,依旧会感叹是枝裕和捕捉细节的能力,那些生活场景的白描像一湖水,表面波澜不惊,实际却情绪暗涌,随着片尾最后一幅画面的定格,自己则是一种手足无措到失语的状态。下面记录一些仍有记忆的细节和场景,算是对观影体验的一种留存。
一些细节:
1.京子会一直在窗户看妈妈有没有回来,并在妈妈拿出钥匙的时候打开门。
2.妈妈刚到家,明会假装睡着然后醒过来。
3.茂的玩具零件掉到阳台上,因为妈妈嘱咐过不准去阳台,他趴在客厅用鞋子勾又勾不到,就一 直没捡到,后来妈妈很久都没有回来,他偷偷 打开阳台的门,故意把玩具零件丢到阳台上,然后跳进阳台去捡,妈妈的禁忌消失了,他已经能安然的坐在阳台上玩耍了。
4.茂能够自己一个人玩二人制的游戏,比如让两个机器人对打,或者自己跟自己打牌。
5.茂泡面的时候会严格遵守泡面规定的时间,还会把碗盖舔干净,并最后用面汤泡饭吃。
6.明买东西会等到最冷的时候,因为那时店铺会有折扣。
7.四个孩子在圣诞节吃饭的时候会做祷告。
8.明拿出四份钱,请人帮忙写了信封,假装是妈妈寄给他们的圣诞礼物。
9.小雪生日的时候,明带她出门逛街作为礼物,她挑选了一双走路时会发出响声的鞋子。
10.小雪特意为自己的生日留了一颗一直不舍得吃的巧克力,吃完后小心翼翼的合上了包装盒的盖子。
11.明为了满足自己交朋友的需要,拿了一笔钱出来买了游戏机邀请朋友到家里玩,后来在京子和小雪不满的表情中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私。
12.公园里被小雪踩过的粉红色猪状石墩,京子用手拍掉了上面的尘土。
13.明认识佳子之后,开始挑选不臭的衣服穿。
14.茂会在自动售货机和投币电话亭寻找他人不小心丢失的硬币(这个细节还出现在是枝裕和的《奇迹》)
15.京子把自己关在妈妈的衣柜里面,开始我不太理解这个行为,后来她在与明争执是否要卖掉妈妈衣服的问题上,我才明白衣柜里面全是妈妈的衣服,所以应该有妈妈的气味,京子这样做,算是一种孩子式的自我安慰吧。
一些场景:
分割构图,吹奏笛子的孩子,回家的明(背影)
学校,樱花,被圈隔在外的明(背影)
四个背影,透过铁网看到的是下水道长出的花,他们采集了花的种子并种了起来。
明与佳子的背影,他们要为小雪准备的是一场简单的葬礼。
又是分割构图,明做出了投球手的动作准备将手中的空瓶罐投进左边的垃圾桶,横亘在中间的铁柱象征着对理想的阻隔。当然,那个空瓶罐也没有投进去。
明和母亲被电线杆分离开,是母子关系本质的象征,导演用了很多这样的分割构图。
明和佳子,一样有趣的构图
背影,被分离出的两条道路。
被分割的圆,前景的明和后景的佳也被分隔左右。
四个孩子在只属于他们的世界打转。
明孤单的在左边,因为他需要一个人承担家庭职责。此外佳子被孩子们环绕在画面中央,这个友善的客人正和这个特殊的家庭建立起某种情感联系。
佳子送的饮料,明选择了共享,四个杯子环绕着饮料瓶与上图构成某种对应。
佳子用援交挣来的钱帮助明,于是有了这段颇像《四百击》的奔跑长镜头,明一度被甩离画框之外,然后又逐渐赶上。
对于小雪的意外,明在街头茫然无措,无人述说,也无人知晓。
黑暗中两个孩子静默如谜,陪箱子里的小雪看飞机的起落,这是她的愿望。
小雪从行李箱出来,迎接新的生活,最后再回到行李箱,以箱为棺,潦草的结束了幼小的生命。
两个网格中的孩子,终又殊途同归。
葬礼后的次日清晨,列车从隧道穿出,由黑暗到光明,明和佳子静静呆坐。
是枝裕和用了大量的足部特写。
是枝裕和算是个乐观的导演,黑暗中还是会给以光亮,电影取材于西巢鸭弃婴事件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879704/
导演进行了善意的改编,假如这个题材交到了园子温手里,不用想你也知道那会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一些细节:
1.京子会一直在窗户看妈妈有没有回来,并在妈妈拿出钥匙的时候打开门。
2.妈妈刚到家,明会假装睡着然后醒过来。
3.茂的玩具零件掉到阳台上,因为妈妈嘱咐过不准去阳台,他趴在客厅用鞋子勾又勾不到,就一 直没捡到,后来妈妈很久都没有回来,他偷偷 打开阳台的门,故意把玩具零件丢到阳台上,然后跳进阳台去捡,妈妈的禁忌消失了,他已经能安然的坐在阳台上玩耍了。
4.茂能够自己一个人玩二人制的游戏,比如让两个机器人对打,或者自己跟自己打牌。
5.茂泡面的时候会严格遵守泡面规定的时间,还会把碗盖舔干净,并最后用面汤泡饭吃。
6.明买东西会等到最冷的时候,因为那时店铺会有折扣。
7.四个孩子在圣诞节吃饭的时候会做祷告。
8.明拿出四份钱,请人帮忙写了信封,假装是妈妈寄给他们的圣诞礼物。
9.小雪生日的时候,明带她出门逛街作为礼物,她挑选了一双走路时会发出响声的鞋子。
10.小雪特意为自己的生日留了一颗一直不舍得吃的巧克力,吃完后小心翼翼的合上了包装盒的盖子。
11.明为了满足自己交朋友的需要,拿了一笔钱出来买了游戏机邀请朋友到家里玩,后来在京子和小雪不满的表情中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私。
12.公园里被小雪踩过的粉红色猪状石墩,京子用手拍掉了上面的尘土。
13.明认识佳子之后,开始挑选不臭的衣服穿。
14.茂会在自动售货机和投币电话亭寻找他人不小心丢失的硬币(这个细节还出现在是枝裕和的《奇迹》)
15.京子把自己关在妈妈的衣柜里面,开始我不太理解这个行为,后来她在与明争执是否要卖掉妈妈衣服的问题上,我才明白衣柜里面全是妈妈的衣服,所以应该有妈妈的气味,京子这样做,算是一种孩子式的自我安慰吧。
一些场景:
![]() |
分割构图,吹奏笛子的孩子,回家的明(背影)
![]() |
学校,樱花,被圈隔在外的明(背影)
![]() |
四个背影,透过铁网看到的是下水道长出的花,他们采集了花的种子并种了起来。
![]() |
明与佳子的背影,他们要为小雪准备的是一场简单的葬礼。
![]() |
又是分割构图,明做出了投球手的动作准备将手中的空瓶罐投进左边的垃圾桶,横亘在中间的铁柱象征着对理想的阻隔。当然,那个空瓶罐也没有投进去。
![]() |
明和母亲被电线杆分离开,是母子关系本质的象征,导演用了很多这样的分割构图。
![]() |
明和佳子,一样有趣的构图
![]() |
背影,被分离出的两条道路。
![]() |
被分割的圆,前景的明和后景的佳也被分隔左右。
![]() |
四个孩子在只属于他们的世界打转。
![]() |
明孤单的在左边,因为他需要一个人承担家庭职责。此外佳子被孩子们环绕在画面中央,这个友善的客人正和这个特殊的家庭建立起某种情感联系。
![]() |
佳子送的饮料,明选择了共享,四个杯子环绕着饮料瓶与上图构成某种对应。
![]() |
佳子用援交挣来的钱帮助明,于是有了这段颇像《四百击》的奔跑长镜头,明一度被甩离画框之外,然后又逐渐赶上。
![]() |
对于小雪的意外,明在街头茫然无措,无人述说,也无人知晓。
![]() |
黑暗中两个孩子静默如谜,陪箱子里的小雪看飞机的起落,这是她的愿望。
![]() |
小雪从行李箱出来,迎接新的生活,最后再回到行李箱,以箱为棺,潦草的结束了幼小的生命。
![]() |
两个网格中的孩子,终又殊途同归。
![]() |
葬礼后的次日清晨,列车从隧道穿出,由黑暗到光明,明和佳子静静呆坐。
![]() |
是枝裕和用了大量的足部特写。
是枝裕和算是个乐观的导演,黑暗中还是会给以光亮,电影取材于西巢鸭弃婴事件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879704/
导演进行了善意的改编,假如这个题材交到了园子温手里,不用想你也知道那会是一部怎样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