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of Pi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中国教育体制的牺牲品,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只会引典论据地背诵。只会听别人怎么说,却没有丝毫自己的看法。我不知如何改变,也不知从何下手,但我知道,如果我再不有点作为,我的孩子将同我一样,成为一个呆板的机器。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的导师会这样批判我,认为我无法创新,只知道抄袭。若我真想走向学术路,我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再说生命吧。曾经我一度认为,有些问题,是穷尽一生都没有答案的。比如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从大二开始就一直困惑于我。不知生命是什么,就不知生命的意义在何处,也不知生命的目的应落在哪。那么时间这样一分一秒地走过,也是毫无知觉的。我觉得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认识很肤浅,作为一个被驯化了的人类,在真正的自然面前根本是不堪一击。我渴望着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23岁前,我希望能在印度待上半年。而在去印度之前,我希望对宗教有些了解。
呵,考研时那种单纯的自我不见了,突然间,我发现自己掉入了一个比考研之前更大的圈子。在这里面,我面对着更多的困惑,这种困惑让我不安。但幸而,即使面对困惑,我也拥有一些坚定的东西。今天对着大街网发呆,觉得那些工作都不是我想要的。总觉得如果没有解决完现在面临的困惑,我即使工作了,也只是从学习的机器变成一部工作的机器。大约我真的需要一次与现实生活的抽离,与生活了20年的世界的抽离,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经历一些无法想象的挫折,失去一些珍贵的东西,才能换来吧。是不是这就是所谓的间隔年?
但经过越南之行,发现单纯的旅行已经不适合我了。我不需要一次准备很久的旅行,我只需要随时想出发的心,我不需要刻意地去等待美景,只希望能偶遇任何上帝赐予我的惊喜,我更渴望能和当时当地的人亲密接触,能好好体会他们同我不同的频率。我渴望发现那个地方景色后面的东西。因为任何的美景,只有与生命有关,才有意义。我愈出走,愈觉得自己的浅薄。这种浅薄让我十分不安,甚至让我丢失了沉淀下来的心境。我总觉得自己无法理解旅行中碰到的任何好和美,坏与丑。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角度来对他们进行解读。所以这种困惑让我对美变得麻木不仁。我丢失了自我,也错过了美。
这种在困惑中的不安日子,只有在有确切目标时才会淡出。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考研的时候我觉得如此简单而快乐。现在考研结果仍未知,但我知道,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仍将它作为我的目标,继续奋斗下去吧。人生的谜题太多,让自己一个个地解答。
接下来的10年,将是我最宝贵的10年。我要在这10年里,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谦卑,学会坚持,学会爱人。这是我的目标。请我加油。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的导师会这样批判我,认为我无法创新,只知道抄袭。若我真想走向学术路,我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再说生命吧。曾经我一度认为,有些问题,是穷尽一生都没有答案的。比如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从大二开始就一直困惑于我。不知生命是什么,就不知生命的意义在何处,也不知生命的目的应落在哪。那么时间这样一分一秒地走过,也是毫无知觉的。我觉得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认识很肤浅,作为一个被驯化了的人类,在真正的自然面前根本是不堪一击。我渴望着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23岁前,我希望能在印度待上半年。而在去印度之前,我希望对宗教有些了解。
呵,考研时那种单纯的自我不见了,突然间,我发现自己掉入了一个比考研之前更大的圈子。在这里面,我面对着更多的困惑,这种困惑让我不安。但幸而,即使面对困惑,我也拥有一些坚定的东西。今天对着大街网发呆,觉得那些工作都不是我想要的。总觉得如果没有解决完现在面临的困惑,我即使工作了,也只是从学习的机器变成一部工作的机器。大约我真的需要一次与现实生活的抽离,与生活了20年的世界的抽离,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经历一些无法想象的挫折,失去一些珍贵的东西,才能换来吧。是不是这就是所谓的间隔年?
但经过越南之行,发现单纯的旅行已经不适合我了。我不需要一次准备很久的旅行,我只需要随时想出发的心,我不需要刻意地去等待美景,只希望能偶遇任何上帝赐予我的惊喜,我更渴望能和当时当地的人亲密接触,能好好体会他们同我不同的频率。我渴望发现那个地方景色后面的东西。因为任何的美景,只有与生命有关,才有意义。我愈出走,愈觉得自己的浅薄。这种浅薄让我十分不安,甚至让我丢失了沉淀下来的心境。我总觉得自己无法理解旅行中碰到的任何好和美,坏与丑。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角度来对他们进行解读。所以这种困惑让我对美变得麻木不仁。我丢失了自我,也错过了美。
这种在困惑中的不安日子,只有在有确切目标时才会淡出。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考研的时候我觉得如此简单而快乐。现在考研结果仍未知,但我知道,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仍将它作为我的目标,继续奋斗下去吧。人生的谜题太多,让自己一个个地解答。
接下来的10年,将是我最宝贵的10年。我要在这10年里,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谦卑,学会坚持,学会爱人。这是我的目标。请我加油。